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围产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①128例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77.3%,脑损害发生率69.5%,心脏损害发生率46.3%,肺损害发生率42.6%,肾损害发生率34.8%,肝损害发生率31.3%,胃肠损害发生率16.3%,多器官损害发生率53.9%。②轻度窒息患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33.3%,病死率5.3%,重度窒息患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70.4%,病死率18.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胎龄、重度窒息、5 min Apgar评分、新法复苏相关,与宫内窘迫关系不大。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法复苏及复苏后监护,保护多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2.
89例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国琇 《现代医院》2010,10(11):34-35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将89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孕周、出生体重、有无宫内窘迫及羊水污染、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时间、入院时pH等因素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77.53%,多器官损害发生率62.92%。重度窒息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2=7.50,11.81,p<0.05)。5 min Apgar评分≤6分、入院晚(生后>1 h)及入院时pH≤7.2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5 minApgar评分>6分、出生<1 h及入院时pH>7.2组(p<0.05)。窒息后最常损害的器官为脑,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损害。结论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入院时pH值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预后,窒息后最常损害的器官为脑,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检查,并对不同窒息程度患儿的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损伤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根据诊断结果绘制ROC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86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47例、重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患儿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低于重度窒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患儿酸中毒、窒息危险因素发生率与重度窒息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酸中毒患儿的多器官损伤发生率高于非重度酸中毒患儿、非酸中毒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多器官损伤组患儿的1min Apgar评分、p H值、血液碱剩余(BE)水平均高于多器官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多器官损伤组5min Apgar评分与多器官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应用1min Apgar评分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536、78.1%、65.4%;pH值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711、90.6%、96.2%;而BE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0.628、78.1%、88.5%。结论采用脐动脉血pH值、BE联合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赵喜梅  周秀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33-3235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程度及临床特点,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将172例窒息新生儿按孕周、体重、窒息程度、宫内窘迫、体温多因素进行分组研究,并将各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5.5%,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58.7%。重度窒息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χ2=8.31,P<0.05)。窒息后器官损伤占首位的是大脑,其次为肾脏、心脏、电解质、胃肠、代谢、肺脏、肝脏。多器官损害随脏器损害个数的增加重度器官损害发生率逐渐升高,且死亡率亦升高。结论: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程度与孕周、体重、窒息程度、低体温有相关性。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注意保暖,减少冷损伤,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器官损害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Apgar评分正常及Apgar评分异常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早期干预,并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769名在我院分娩新生儿(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后)进行检测.结果 769名新生儿中Apgar异常30人,其中重度窒息7人,轻度窒息23人.NBNA评分7天≤35分为24例,14天复查评分≤35分14例,其中Apgar评分异常3例,均为重度窒息患儿.结论 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估计预后中有重要意义,重度窒息患儿NBNA评分明显比轻度窒息患儿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概率也明显较高;但相当大部分NBNA评分异常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表明Apgar评分与NBN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NBNA不仅可以发现新生儿由于窒息脑损伤引起的神经行为异常,还可以及早发现先天缺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因此建议对所有新生儿无论Apgar评分正常与否均常规进行NBNA测定,以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进一步预防苏州市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登陆苏州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调取2014年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分娩登记信息,包括 Apgar 评分、孕妇年龄、户籍、分娩孕周、胎儿性别、出生体质量、胎数、胎位、胎次、产次、产检次数和分娩方式等,选择胎龄≥28周活产儿进行出生窒息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估相关性。结果2014年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率为1.05%。外地户籍、分娩孕周<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 或≥4000 g、产次≥3次、助产和剖宫产均为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而胎数≥2为新生儿出生窒息的保护因素(P <0.01)。结论出生窒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产前及产时多因素均为其影响因素,需加强围生期管理,强化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从而降低出生窒息发生概率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6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 分析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6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碱剩余(BE)]及两者联合检测对窒息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31例(24.6%), 预后良好组95例(75.4%)。预后不良组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出生后6 h内pH、BE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 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以及窒息后脑损害、肺损害、心肌损害、肾脏损害、凝血功能异常、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与出生后6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BE)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窒息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9, 灵敏度为68.4%, 特异度为90.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羊水粪染(OR=4.5...  相似文献   

8.
狄冬梅 《中国保健》2007,15(10):107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配合及复苏后护理.方法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指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4~7 分)22例,重度窒息(指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0~3 分)4例,按复苏方案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急救复苏及护理.结果重度窒息4例,在手术室行复苏术后转儿科治疗,5~7 分22例,复苏后直接送产科病房.26例全部治愈.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取决于及时正确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这样才能确保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缺氧、呼吸衰竭的综合表现。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本院分娩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5分钟Apgar评分≤7分的18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与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其短期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性别、胎龄、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NBNA评分及脑出血情况者的预后较差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16例预后较差,发生率为13.33%,不同性别及1 min Apgar评分者的短期预后较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NBNA评分及脑出血情况者的短期预后较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5 min Apgar评分、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NBNA评分及脑出血均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且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8例(胎龄≥37周),其中32例并发HIE。对比分析窒息新生儿并发HIE组(n=32)与窒息新生儿未并发HIE组(n=66)的围产因素。 【结果】 HIE组患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低Apgar评分率较非HIE组明显增加(P<0.05),5 min内复苏成功者(5 min Apgar评分>8分)发生HIE率较5 min内复苏未成功者明显降低(χ2=82.64,P<0.001)。HIE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IE组患儿(χ2=74.49,P<0.001)。HIE组患儿孕母不规范产前检查、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男性患儿和过期产患儿均明显高于非HIE组(P<0.05)。不规范产前检查、过期产和1 min低Apgar评分与HIE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高度关注HIE高危因素,减少新生儿窒息,做好产时复苏工作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流行现状及特点,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新生儿窒息现状及特点;用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1%,其中轻度窒息率为14.2%,重度窒息率为1.9%。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周、浮肿程度、早产、前置胎盘、宫内窘迫、羊水量、胎盘早剥、既往早产次数与新生儿窒息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宫内窘迫和胎盘早剥进入了主效应模型,且三者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率相对较高,但流行特征不明显;早产、宫内窘迫、胎盘早剥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三个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抢救新生儿窒息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取新生儿窒息135例,根据窒息程度将135例分为轻度窒息组(A组,4≤1min Apgar评分≤7,n≤99)和重度窒息组(B组,0<1min Apgar评分≤3,n≤36),每组处理上有采用口腔吸引后面罩辅助控制通气(方法1),也有采用气管插管吸引后辅助控制通气(方法2)。结果:方法2与方法1相比,5min Apgar评分显著增高[A2vsA1=(9.3±0.6)vs(7.8±0.3),P<0.05;B2vsB1=(8.5±0.4)vs(6.7±0.6),P<0.01)],复苏处理时间显著缩短[A2vsA1=(5.7±1.2)vs(8.6±1.4),P<0.05;B2vsB1=(8.1±1.8)vs(11.3±2.2),P<0.01]。结论:采用气管插管辅助人工通气对新生儿窒息,特别对重度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危险因素及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ICH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分娩的85例无ICH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新生儿ICH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新生儿ICH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胎儿窘迫、出生后窒息、出生后血氧分压(PO2)、出生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脐带异常、应用多巴胺、应用机械通气、出生后Apgar评分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胎儿窘迫、出生后窒息、应用多巴胺、应用机械通气、出生后Apgar评分及APTT均为新生儿ICH的影响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ICH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14,P<0.05)。结论 胎龄、胎儿窘迫、出生后窒息、应用多巴胺、应用机械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评分计时器在新生儿评分中的效果。方法:对1 100例新生儿进行啼哭时间计时,对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进行单盲法计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有1 068例,啼哭时间平均为(23.82±12.55)s,在≤40 s啼哭的新生儿占92.13%。原始1 min Apgar评分时间平均为(64.22±12.43)s;与60 s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in Apgar评分≤7分者32例,采用新生儿复苏指南原则进行复苏,计时器报时1次/30 s。32例均复苏成功。结论:新生儿出生评分计时器使用简便,计时准确,提升了Apgar评分的准确性,利于对窒息新生儿的抢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5 989例新生儿为调查对象,依据是否发生新生儿窒息将其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窒息发生率为2. 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羊水异常、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耳声发射仪时71例NRDS惠儿和100名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NRDS患几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是其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是其高危因素.结论 NRDs是导致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原因之一.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可能是影响NRDS患儿听力筛查不通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耳声发射仪时71例NRDS惠儿和100名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NRDS患几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是其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是其高危因素.结论 NRDs是导致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原因之一.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可能是影响NRDS患儿听力筛查不通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耳声发射仪时71例NRDS惠儿和100名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NRDS患几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是其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是其高危因素.结论 NRDs是导致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原因之一.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可能是影响NRDS患儿听力筛查不通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耳声发射仪时71例NRDS惠儿和100名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NRDS患几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是其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是其高危因素.结论 NRDs是导致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原因之一.胎龄、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可能是影响NRDS患儿听力筛查不通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