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1片(20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周。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评分(m RS)、临床症状和CT影像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I(79.2±12.6)分,m RS评分(1.6±0.5)分;对照组BI(68.3±11.2)分,m RS评分(2.4±1.3)分,两组治疗后BI及m 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4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阿托伐他汀联合高压氧可有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86-88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他汀药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0例,按照使用他汀类药物不同分为三组,均为40例。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支持处理,A组使用辛伐他汀(40 mg/d,晚间顿服),B组使用匹伐他汀(口服,每次1 mg,每天1次),C组使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各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及各组硬膜下血肿吸收时间。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硬膜下血肿吸收时间为(25.1±0.3)d;B组硬膜下血肿吸收时间为(38.2±1.6)d,A组硬膜下血肿吸收时间为(41.2±1.8)d;C组硬膜下血肿吸收时间优于A组和B组(t=19.814,P=0.0000.05)。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使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94-96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他汀药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选择4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选择40 mg/d的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硬膜下血肿吸收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下血肿吸收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传统手术与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轻中度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序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6.6%.结论 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与传统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手术治疗所带来的风险,其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4-6+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行钻孔引流治疗,n=30)和联合治疗组(钻孔引流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n=3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mRS评分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有1例复发,单纯手术组有7例复发,联合治疗组术后血肿复发的风险低于单纯手术组(P=0.0420.05);两组术后1个月mR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术后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术后血肿复发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陈桂坚 《吉林医学》2022,(2):462-4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血肿残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残留量、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单孔双管引流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单孔双管引流技术治疗)和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单孔单管引流技术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5.98±12.05) min vs (69.07±10.28) min],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2.15±0.59) d vs (3.87±0.76) d],复发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 20.00%;6.67%vs 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时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单孔双管引流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的发生,患者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可行性、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急性期病人14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50例),B组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 rmg(45例),C组每晚服阿托伐他汀20 mg(47例),观察14d.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化指标等变化,并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在治疗后都有下降,C组下降最显著,B组次之,A组下降程度较小.A组TG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TG在治疗后较前有下降,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别.HDL-C、Apo AI在A组治疗后有下降,B组无明显变化,C组较前轻度升高.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01,但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期间所有病人均能耐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磷酸激酶(CK)等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是可行的,而且比较安全.脑梗死急性期的病人应用阿托伐他汀后取得较好的降脂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有待较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2.
熊富权 《吉林医学》2011,32(14):2764-276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他伐汀早期强化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降脂组,30例,20 mg/d;B组为强化降脂组,30例,40 mg/d。两组常规治疗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制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类、ACEI类等,均未接受介入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睡前服用1次。治疗期间所有入选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不变,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其他药物。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记录6个月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血脂达标率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②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较,心血管事件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的发挥其调脂作用,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②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及40 mg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调脂及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2例成功行PCI手术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6例。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低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高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比较2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7 d、28 d后血浆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7 d后2组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改善,仅高剂量组TC、LDL-C、CRP、IL-6改善较明显(P<0.05),且高剂量组CRP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8 d后2组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除低剂量组TG外,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TC、TG、LDL-C、CRP、IL-6水平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高、低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30.8%)和7例(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40 mg/d能够起到显著的调节血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120例拟行(PCI)的冠心病(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低剂量干预治疗组(B组)和中等剂量干预治疗组(C组)。A组术前不服用阿托伐他汀,B和C组术前分别服用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7d,3组患者术后均用阿托伐他汀20mg/d维持治疗。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月后监测CK-MB、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血肌酐。结果:(1)PCI术后24hCK-MB、C反应蛋白较术前均有升高,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A组CK-MB、C反应蛋白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C组患者围手术期MI发生率较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血肌酐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后CK-MB、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存在一定的PCI术相关性心肌损伤;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7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PCI相关心肌损害,未显示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对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脑梗死的患者13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40 mg,对照组20 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脑卒中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寻求安全有效的、适合中国人群应用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在1990-2011年关于阿托伐他汀在脑卒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章,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应用系统评价软件Revman 5.0及SPSS 13.0计算相关指标绘制图表,并针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中国人群普遍的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为10和20 mg,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研究资料尚不充分。Meta分析显示,20 mg阿托伐他汀组IMT变化优于10 mg组,MD=-0.21,95%CI[-0.25,-0.17]; 20 mg组LDL-C值低于10 mg组,MD=0.52,95%CI[0.44,0.61];2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预防脑卒中时,在IMT变化和降低LDL-C方面,阿托伐他汀20 mg优于10 mg,且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徐桂华  夏辉 《安徽医学》2012,33(8):1016-1018
目的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100例ACS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组10 mg/d,口服用药时间为1年。观察2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3、6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浓度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后期随访中试验组心力衰竭、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杨章丽  陈良剑 《海南医学》2013,24(14):2044-204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征及6个月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IL-6、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斑块积分、斑块偏心指数、管腔最大狭窄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患者斑块积分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控制炎症效果更为理想,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陈卓  吕美平 《海南医学》2013,24(15):2202-220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低剂量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高剂量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降低血浆TC、TG、LDL-C水平,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高剂量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达标速度更快,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达标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随访1年,高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够使患者血脂水平迅速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mg/d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