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的1 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发率,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行单因素描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有277例复发,复发率为27.02%。大肠腺瘤息肉复发中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处、腺瘤基底部无蒂、肠道清洁为Ⅱ级、高级别瘤变、整块切除和绒毛状腺瘤等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升横结肠、基底部有蒂及亚蒂、肠道清洁为Ⅰ级、低级别瘤变、部分切除和管状腺瘤患者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复发的因素为腺瘤类型(OR=3.531)、瘤变程度(OR=1.258)、腺瘤基底部(OR=2.331)、年龄(OR=1.282)、腺瘤直径(OR=6.298)、肠道清洁度(OR=1.295)和腺瘤个数(OR=3.386)。 结论 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依据患者具体条件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112例,无蒂息肉采用黏膜下切除术,有蒂息肉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切除,对不同部位息肉均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3年内每年定期内镜复查。结果共切除有蒂息肉60枚,无蒂息肉130枚;40例患者胃部无蒂息肉44枚,72例患者结肠无蒂息肉86枚;无蒂息肉直径5mm~2cm90枚,直径2cm共40枚,术后3d内出血共2例(1.8%),未发生穿孔事件;术后息肉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29枚(22.3%),炎性息肉40枚(30.8%),增生性息肉59枚(45.4%),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2枚(1.5%)。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胃肠道无蒂息肉是一种安全、易操作的微创手术方式,且患者能够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老年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文对211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大肠息肉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多发性息肉136例(73%),组织学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82.1%),多数息肉可经活检钳摘除、高频电灼及微波切除,内镜摘除后息肉复发率16.1%,再发率18%,恶变率16.1%,平均复发及再发时间为20.5个月及19.7个月,50%~57.9%病人于2年内复发或再发.结论对老年大肠息肉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摘除并活检,对多发性腺瘤进行规律性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老年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 本对211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大肠息肉患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多发性息肉136例(73%),组织学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82.1%),多数息肉可经活检钳除、高频电灼及微波切除,内镜除后息肉复发率16.1%,再发率18%,恶变率16.1%,平均复发及再发时间为20.5个月及19.7个月,50%~57.9%病人于2年内复发或再发。结论 对老年大肠息肉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除并活检,对多发性腺瘤进行规律性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5.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的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将确诊为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包括宽基隆起性息肉、平坦增高性息肉、亚蒂息肉需要将病变及周围可能存在的残留息肉组织全部切除者)的患者58例应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所选病例均一次完成切除治疗。所治疗患者除13例有术后创面少量出血(经局部喷洒肾上腺生理盐水成功止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1年未见息肉复发,无肠管瘢痕狭窄或其它远期并发症。结论EMR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讲究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大肠腺瘤性息肉489例,男314例,女175例。年龄18—81岁,高峰年龄为51—60岁。分布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见(占65.8%)。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形态、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组织类型有关。息肉越大、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恶变率越高。绒毛状息肉较混合型及管状息肉易恶变。广基息肉的癌变率为有蒂和亚蒂的三倍。本文对息肉癌变的治疗,特别是内镜下摘除后是否要追加根治性肠切除,认为必须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及类型,手术的危险性作全面考虑决定。强调定期随访、复查,是预防复发和癌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使用色素内镜技术和靶向取材技术,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现平坦型病变34例,通过肠镜活检孔于病变部位喷洒靛胭脂染色剂,观察病变范围和腺管开口类型,经粘膜剥离术切除病变组织,所切除病变组织分别行常规随机取材和实体显微镜下靶向取材,对照两者取材方法在病理学诊断上的差异性。结果色素内镜联合靶向取材技术组病理结果:炎症性病变6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24例(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8例,腺瘤性息肉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对照组炎症性病变12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18例(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廇变17例,腺瘤性息肉伴高级别上皮内廇变1例)。两组在高级别上皮内廇变的检出率上有差异性(P〈0.05)。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具有较高的恶变倾向,色素内镜联合靶向取材技术有助于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率,并有望提高大肠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陈田 《工企医刊》2003,16(1):106-107
大肠息肉是常见多发病,且属癌前疾病,因此,发现后应当及时切除。我院经内镜圈套器电切除大肠息肉200例均未发生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病。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病例,均了解既往内镜及X线检查结果,确定息肉为带蒂或亚蒂息肉;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确定患者近期未服用对息肉切除有影响的药物;术前禁用甘露醇清洁肠道,须清洁灌肠。 1.2 器械准备 (1)采用Olympus OF—2高频发生器。(2)电切前检查圈套器有无损坏,把手滑动及圈套开闭是否通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良性肿瘤,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激光等.但对直径≥2cm的粗蒂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穿孔,风险较大,以往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我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成功治疗了直径≥2cm粗蒂息肉31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兰薇  刘凤玲 《现代医院》2009,9(1):52-53
目的研究经大肠镜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大肠息肉患者采用高频电切治疗,息肉总计56枚,直径<0.5cm的息肉,用热活检钳;直径>0.5cm的山田Ⅲ~Ⅳ型息肉,用圈套器;直径>0.5cm的无蒂息肉,采用注射法。结果10枚小息肉用高频电热活检钳凝除,44枚用高频电圈套一次切除,未发现复发。其中2例腺瘤患者,6个月后复查发现再发小息肉,予以高频电切除。术后出血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余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电切法是目前根治息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肠息肉患者发病影响因素并指导相关疾病防治工作。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的肠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以性别相同、年龄±3岁以内为原则以1∶1的比例在医院体检中心选择同期体检的非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饮食、行为、心理状态等问卷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肠息肉患者和非肠息肉疾病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入肠息肉和非肠息肉病例各546例,2组病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月均收入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2.370)、Hp感染史(OR=1.883)、息肉家族史(OR=2.016)、吸烟史(OR=1.618)、饮酒史(OR=2.507)、不常体育运动(OR=1.837)、合并糖尿病(OR=2.735)、IBD病史(OR=2.106)、胆囊疾病史(OR=1.883)、便秘≥5年(OR=2.307)、偶尔吃或从不吃早餐或蔬菜(OR=1.677、1.767)、SAS评分(OR=1.198)、SDS评分(O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寻常型银屑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银屑病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26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访1年以上依据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n=167)和未复发组(n=101);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的复发率高达62.3%(167/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银屑病史(OR=2.039)、饮酒(OR=3.654)、受潮(OR=3.564)、感染(OR=4.268)、不规范用药(OR=3.722)、精神紧张(OR=4.370)等均为银屑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寻常型银屑病预后具有很高的复发率,伴有家族银屑病史、饮酒等不良嗜好、受潮、感染、不规范用药、长期精神紧张是其预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术后复发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75例,依据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 n=68)和未复发组( n=307),比较两组各因素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率为18.1%。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吸烟、绝经、颈管腺体累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切缘、手术方式等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23)、吸烟(OR=3.445)、颈管腺体累及(OR=2.612)、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OR=4.549)、切缘阳性(OR=2.691)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原因较多,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癌变,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叫大肠息肉?人体大肠黏膜表面见有大小不等、形似小球状物凸入腔内,少者可呈扁平状隆起,这均称为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多数有蒂,少者无蒂(见图)。按病理之不同肠息肉分为哪两种?一种是炎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慢性增生引起,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患者。炎性息肉常为多发,息肉较小。另一种是腺瘤,在肠镜下看到的大小不一的息肉,其病理特点有细胞分裂增快,未成熟细胞增多等。研究证实,炎性息肉可渐变成腺瘤,若腺瘤未被及时发现并切除,则会变成癌。所以说息肉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6.
刘存平  林春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14-114,1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内镜下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的11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4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情况。结果本试验中11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根据病理分型:管状腺瘤93例(81.5%),绒毛状腺瘤17例(14.9%),混合性腺瘤4例(3.5%),随着年龄的增大,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的比例逐渐增多,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息肉位置分布为:直肠39例(34.2%),乙状结肠19例(16.7%),降结肠18例(15.8%),横结肠9例(7.9%),升结肠9例(7.9%),回盲5例(5.4%),多发15例(13.2%),分布在左半结肠的腺瘤性息肉患者明显多于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9例并发出血,未出现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经随访6~30个月,有4例复发(老年组3例,中年组1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息肉,2例为恶性患者。结论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是治疗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手段,尽早采取内镜下治疗,长期、定期随访,是控制其恶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约占肠道息肉的80%,因其容易发生癌变,故临床一经发现就应切除已达成共识。近年来内镜下息肉治疗术,使大肠息肉的治疗取得飞速的进展。现将我科室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45例对我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2—84岁。其中有蒂息肉6例,亚蒂息肉15例,广基息肉21例,息肉直径0.3—1.5cm。升结肠息肉7例,横结肠息肉10例,降结肠息肉10例,乙状结肠直肠息肉18例。上述病例经电子肠镜检查,组织活检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56(44.44%),大肠息肉伴异型增生的19例(15.08%)。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金华市所辖兰溪市社区居民大肠息肉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兰溪市某社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80岁常住居民935人,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结肠镜检查收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肠息肉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880人,检出大肠息肉167例,患病率为18.98%,标化率为13.28%。男性大肠息肉患病率为28.70%,高于女性的12.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38,95%CI:1.018~1.057)、男性(OR=1.919,95%CI:1.303~2.826)、中学/中专文化程度(OR=2.443,95%CI:1.507~3.961)和中医体质为阴虚质(OR=0.203,95%CI:0.057~0.720)是居民患大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在男性人群中,高血压(OR=1.721,95%CI:1.018~2.908)是患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人群中,年龄大(OR=1.076,95%CI:1.042~1.111)、BMI高(OR=1.099,95%CI:1.001~1.207)、中学/中专文化程度(OR=3.507,95%CI:1.794~6.856)和中医体质为阴虚质(OR=0.160,95%CI:0.033~0.770)是患大肠息肉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阴虚体质与大肠息肉患病风险有关;高血压与男性大肠息肉患病风险有关;年龄、BMI、文化程度、阴虚体质与女性大肠息肉患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大肠宽基息肉切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息肉切除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息肉复发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vs.82.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vs.26.67%),1年内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17.78%),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具有显著效果,并发症少,息肉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