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前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 wire)定位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24例患者共25个GGN,VATS术前均先行CT引导下Hook wire定位,定位后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为良性,则结束手术;若为恶性,则进一步行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记录GGN的最大径、厚度,Hook wire进针深度(针尖至脏层胸膜距离)、进针角度(定位钢丝与壁层胸膜的角度)、定位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定位成功,未出现Hook wire移位或脱落。GGN平均最大径为(1.1 ± 0.3)cm,平均厚度为(0.8 ± 0.2)cm,GGN距脏层胸膜平均最短距离为(1.5 ± 0.2)cm。Hook wire平均定位时间为(18.1 ± 1.8)min,平均进针深度为(1.7 ± 0.2)cm,平均进针角度为(84.3 ± 2.4)度。定位后2例出现少量气胸,2例出现少量出血,均不需处理,无其他并发症。24例均进行了VATS肺楔形切除术,术中未出现Hook wire移位或脱落,平均手术时间为(23.1 ± 3.0)min,17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示恶性肿瘤,均继续接受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GGN病理结果:原位腺癌8个,微浸润腺癌6个,浸润性腺癌3个,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个,炎性病变3个,局灶性纤维增生2个。术后平均住院日(5.7 ± 0.8)d。结论:VATS术前CT引导下Hook wire定位肺部GGN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捷的方法,有利于VATS下肺部GGN的诊断及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院4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进一步说明术前CT引导经皮穿刺钢圈置入术在胸腔镜治疗肺部小结节中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PN患者86例,CT引导下留置带钩钢丝,沿钢丝定位处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单孔组),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式.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74例SPN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单孔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除胸引管时间与小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SPN,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引导带钩钢丝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行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患者的治疗经过,均使用CT引导带钩钢丝定位,统计本组定位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转开胸手术率、治疗时间与费用等指标。结果:CT引导带勾钢丝定位的成功率为100.0%,定位时间(23.2±2.1) min;肺叶切除时间(40±16)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50.3±5.1) mL,术中均未输血,患者术后住院时间(5.5±0.7) d,住院费用(31 207.8±11 457.3)元;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及转开胸手术。结论:CT引导带钩钢丝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在肺部磨玻璃影和小结节胸腔镜手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单纯肺部磨玻璃影(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患者10例和肺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15例,术前在CT引导下向病灶旁注射医用胶后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术。结果 25例病灶均定位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7.1±6.1) min ,穿刺后出现气胸1例(4%),胸痛5例(20%),刺激性咳嗽6例(24%),手术pGGO组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1± 5.6)min,病理结果肺腺癌7例(70%),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20%),子宫内膜异位1例(10%),SPN组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4± 5.9)min,病理结果肺腺癌9例(60%),转移癌1例(6.7%)良性结节5例(33.3%),全部手术无中转开胸及重大合并症。结论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是一种安全、简便并且准确的定位方法,对胸腔镜肺部磨玻璃影和小结节的术中定位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孤立性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7月,对62例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诊断恶性病变38例,其中32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4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病灶切除术;2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针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术前定位肺部磨玻璃结节(GG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随访资料分为试验组(VATS术前采用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针技术定位)和对照组(VATS术前未采取CT引导下带钩钢...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诊治经验,并分析其良恶性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一组采用胸腔镜手术诊治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腔镜手术的相关情况,并对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与临床及病理学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胸3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全组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肺部原发恶性肿瘤7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6例,良性病变39例。CT诊断、血清CEA升高与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和血清CEA测定可有助于肺部SPN良恶性的诊断;而对于SPN诊断和治疗来说,胸腔镜手术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利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孤立性肺结节病人进行诊治的体会。方法对诊断不明的孤立性肺结节样病变20例,肿物部位探寻明确后,行电视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中送冰冻快速病理检查。结果20例病人中16例为肺癌,其中腺癌1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鳞癌2例,转移性肿瘤1例;良性病变中包括炎性假瘤2例,结核球1例,炎性肿块1例。13例经VATS单纯肺楔形切除,7例肺癌行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VATS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治提供了一个创伤小,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确诊率高,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所接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术前定位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SSPN患者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然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术前CT穿刺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30.15±5.16)min。2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并发症,无须特殊处理。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中16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腺癌,继续行VATS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4例病理学检查为炎性肉芽肿。无一例中转开胸。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SSPN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病变大小、病变外缘与胸壁内缘距离、病变肺叶等条件应用配对设计分组法,将64例直径≤3.0cm、病变与相邻胸膜不接触的孤立肺结节患者分为行自制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穿刺活检(引导组)和常规法穿刺活检(常规组),每组各32例。引导组和常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31/32)和72%(23/32),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分别为(13.5±4.9)和(18.7±5.7)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2)和28%(9/3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该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可明显提高肺内小病灶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SPN微创化诊治模式的建立。方法对健康体检或临床检查发现的68例SPN患者进行程序化微创诊治,分析诊治过程。结果68例SPN患者经CT定位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13例(19.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2例(2.9%)。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5例,术中出血50~800(344.7±222.5)mL,术后住院时间8~18(11.9±2.9)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8(4.9±1.7)d;单纯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9例,术中出血30~200(90.3±54.3)mL,术后住院时间5~19(9.1±4.2)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16(4.3±4.6)d。结论微创化诊治相较传统诊疗方式有其优点存在,是治疗SPN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普遍共识,需要建立程序化的微创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端粒酶活性检测作孤立性肺部结节(SPN)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改良TRAP法对42例孤立性肺部结节患者的BALF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与同组病例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相对比。结果:27例恶性结节有20例(74.07%)端粒酶表达阳性,脱落细胞阳性10例(37.04%),细胞学或端粒酶阳性21例(77.78%);15例肺良性结节中1例(6.7%)端粒酶表达阳性。端粒酶阳性、端粒酶和/或脱落细胞阳性判断SPN为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5.45%。结论:BALF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于外周性的肺癌及早期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内小结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细胞学、组织学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病例39例,病灶直径为1.0~3.0cm(平均直径2.1cm)。穿刺后即刻至7d内行CT复查及临床观察,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病例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39例中,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1例,其中,穿刺与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一致者17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为良性病变18例,其中穿刺与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一致者14例。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81%(17/21)。良性病变的准确性为73%(14/18)。发生并发症者8例(20%),其中气胸6例(15%),咯血2例(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结节病变的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和MRI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T和MRI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缺陷及协同作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孤立性肺结节,分析其CT和MRI 征象。结果:111例中恶性肿瘤81例,其中肺癌80例,包括鳞癌25例,腺癌4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泡细胞癌7例; 直肠腺癌肺转移1例。病灶直径1.5-4 cm,平均(3.10±0.77)cm。良性病变共30例,其中肺结核8例,错构瘤6例,隐球菌感染2例,炎性假瘤 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2例,脓肿1例,球形肺不张1例;病灶直径0.8-4 cm,平均(2.47±0.94)cm。结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影像学检查,CT和MRI选其一,目前仍以CT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全腔镜下肺部磨玻璃影(GGO)结节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GGO或含GGO成分结节的患者共28例(31个GGO结节),均于术前先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再行全胸腔镜下肺部病灶楔形切除治疗,对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为恶性GGO结节行肺叶切除术,记录Hook-wire定位情况的相关指标及楔形切除时间、操作中并发症等.28例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5岁.结果 28例患者31个GGO结节均完成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及全腔镜下手术治疗.31个GGO结节中,恶性结节19个(18例),良性结节12个(10例),结节平均大小为(1.8 ±0.6)cm,平均厚度为(1.2±0.4)cm,结节距胸膜垂直距离为(1.5±0.7)cm;CT引导下Hook-wire平均定位时间为(16.5±5.2)min,平均进针深度为(2.5 ±0.9)cm,29枚(26例)穿透结节,2枚(2例)未穿透结节(紧靠结节边缘),操作中出现气胸者2例,均不需手术治疗.全部28例患者均进行了全胸腔镜下手术切除,平均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18.5±5.5)min,平均肺叶切除时间为(54.7±12.5)min.18例患者(19个GGO结节)术中冰冻示恶性肿瘤,16例继续接受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1例患者因身体无法耐受、1例因两个肺叶GGO病灶为恶性而未行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GGO病理结果:腺癌9枚,细支气管肺泡癌10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枚,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枚,慢性炎症2枚,错构瘤1枚,炎性假瘤1枚,结节病1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6±1.9)d.结论 全腔镜下肺部GGO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具有可行性良好、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简化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8.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的肺实质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直径≤3 cm。结节大部分位于周围肺,其影像学检查为无明显典型特点、临床近乎无症状的肺内结节改变[1]。由于CT和MRI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社区健康体检的认知,SPN的被发现率明显提高,早期发现肺癌的机会也明显增多。由于SPN病因复杂,临床上不易明确其良恶性,常延误治疗。正确判断SPN的性质对疾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对恶性病灶,应尽量早期切除而不至于延误病情;而良性病变,则应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因此,SPN的定性诊断与外科治疗策略是放射科和肺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于2 cm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肺小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CT扫描,其中24例行术前病变定位。术式包括单纯病变切除或剔除术14例,肺楔形切除术62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叶切除术28例。结果 术前胸部CT肺窗表现有恶性征象者43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63例(57.3%),包括原发恶性肿瘤41例,转移瘤22例。良性结节47例(42.7%)。CT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60.3%(38/63),特异性为89.4%(42/47)。结论 SPN的影像学静态特征对SPN诊断有重要意义,而动态观察在临床医生的分析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危险因素、直径>10 mm的SPN,应积极采取对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