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哺乳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脂代谢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产后于该院完成随诊的GDM患者217例,其中3例早产、2例子痫前期重度、2例发生妊娠期胆汁淤积症,16例因无法随访退出研究,最终共194例。根据产后母乳喂养的不同强度和频次分为纯母乳喂养组(70例)、混合喂养组(94例)以及人工喂养组(30例),分别测定产前和产后3个月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胰岛素、血脂及身体的基础代谢量、内脏脂肪等级。结果纯母乳喂养组中产后3个月时OGTT各项血糖、空腹胰岛素值、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较产前均明显降低(均P0. 05); 24 h内基础代谢量、体质指数(BMI)较产后明显增加(P0. 01),内脏脂肪等级降低(P0. 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较产前明显升高(P0. 05)。混合喂养组产后3个月OGTT 2 h血糖(2hPG)、BMI较产前有所降低(P0. 05),而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 05)。人工喂养组各项指标较产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GDM患者随着哺乳强度的加大,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可以显著改善产后的血糖和血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并有利于提高基础代谢量和减少内脏脂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糖代谢的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16年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进行围产保健、住院分娩及产后随访的215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于产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根据产后6~12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11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01例,分析两组孕妇糖代谢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14例孕妇产后6~12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53. 02%,101例孕妇产后6~12周糖代谢异常,占46. 98%;其中糖尿病15例,空腹血糖受损15例,糖耐量受损71例;两组孕妇的年龄、民族、孕产次、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孕期运动锻炼的比例、孕期使用胰岛素、产后母乳喂养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产时BMI、产后BMI、孕期OGTT 1 h及OGTT 2 h血糖值、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产时BMI、产后BMI、CRP、OGTT 1 h、OGTT 2 h血糖值是引起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孕前BMI、产时BMI、产后BMI、孕期OGTT 1 h血糖值、孕期OGTT 2 h血糖值及CRP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体质指数(BMI)、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水平分为观察组(BMI≥25 kg/m~2)和对照组(25 kg/m~2)。观察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孕12周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1.09±1.91)μmol/L,对照组为(8.92±1.5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4,P=0.000);BMI与同型半胱氨酸显著正相关(r=0.410,P=0.000)。观察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27、0.000)。两组妊娠周数、产后出血、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胎膜早破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DM患者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剖宫产、巨大儿和新生儿体质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值、血糖水平、GDM发生率、妊娠结局和糖代谢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省某医院产科门诊首次孕检的69例GDM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4)。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同时给予观察组早期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比较2组孕妇孕中期体质量增加值(WGDMP)和孕期体质量增加值(WGDP)、分娩前1 d空腹血糖(FPG)水平、GDM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和产后6个月糖代谢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WGDMP,WGDP及分娩前1 d FBG分别为(6.28±3.06) kg,(14.72±4.46) kg及(4.35±0.65) 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19±3.27) kg,(16.85±4.53) kg及(4.85±0.76) mmol/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孕妇GDM发生率为11. 76%,低于对照组的37.14%,且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为17.65%,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6个月糖代谢转归为正常血糖(NGR)的例数有33例(97.05%),而对照组孕妇产后6个月糖代谢转归为NGR的例数有27例(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可以降低GDM高危孕妇的GDM发生率及血糖水平,避免孕期体质量过度增加,并可改善妊娠结局及产后糖代谢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规范化诊疗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体质量管理、妊娠结局及产后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常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1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规范化诊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产后血糖控制及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和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1周、3个月糖代谢异常比例、血清FPG、餐后2hPG及Hb Alc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3个月两组患者腰臀比、体质量、腰围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分娩后3个月其FSF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诊疗干预可有效降低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改善血糖含量,提升产后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产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根据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价两组产妇产后3 d、产后2个月和产后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喂养情况。结果产后3 d时,两组B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个月和6个月时,研究组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人工喂养率为9.41%,混合喂养率为14.12%,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88%,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的喂养信心,保证纯母乳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农村妇女产后采用不同喂养婴儿方式对其体重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生育后喂养方式与体重滞留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调查天津市津南区409名农村产妇的孕产期情况,测量了孕前、产前及产后的体蕈和身高.产妇体重滞留值为调查时测量体重与孕前体重的差值.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等.结果 (1)产后4个月内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为70.9%(290/409).(2)在产后4~6个月时基本纯母乳喂养组妇女的体重滞留平均为5.8 kg,比人工喂养组(平均7.0 kg)少,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45,P=0.236);而到产后7~9个月时基本纯母乳喂养组妇女的体重滞留平均为4.9 kg,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的2.9 kg(F=3.17,P=0.043).(3)基本纯母乳喂养组产妇食物摄入量最多(901 g),其次是混合喂养组(877 g),人工喂养组最少(750 g).结论 妇女产后体重滞留与采用不同的喂养婴儿方式有关,进行母乳喂养婴儿的产妇因为需要摄取较多能量,产后体重恢复较慢,但是其孕期增重和产后体重都较人工喂养者轻.因此,在加强产后纯母乳喂养宣传的同时,也要加强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1-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8例GDM孕妇按照产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74例)和血糖异常组(34例)。调查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异常组产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值、产前BM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5;t=5.87,P0.05;t=3.12,P0.05);另外,异常组中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及产后运动时间低于1 h/d者明显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P0.05;χ2=5.8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年龄、孕前BMI值、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是引起GDM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产后运动锻炼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妊娠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是引起孕妇产后发生血糖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进行产后运动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产后42天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产后42天母婴健康回访(收卡)时根据病历资料,将孕期接受3次及以上健康教育的215名初产妇为实验组,孕期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212名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分娩方式及产后42天喂养方式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26.98%和36.79%,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2.09%和82.08%。两组间剖宫产率(χ2=4.738,P=0.029)和母乳喂养率(χ2=9.546,P=0.002)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母婴保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质量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6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体质量管理指导。比较两组产后的糖脂代谢及糖尿病的转化风险等。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餐后2 h血糖(2h 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BMI小于对照组,代谢综合征(M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质量管理能够提高GDM患者产后的体质量控制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生期个性化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母乳喂养的影响,为围生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GDM妇女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2017年7月-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待产的GDM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干预组进行入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措施,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干预、产后综合干预、出院前知识强化的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喂养指导,比较出院时两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自我效能。结果入院时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出院时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27. 00%)高于对照组(1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得分(111. 64±9. 03)分高于对照组(107. 39±9. 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内心维度、技能维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采用围生期个性化综合干预可以显著提高GDM妇女的纯母乳喂养率、改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母乳喂养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和血糖正常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状况及喂养方式,并试探讨影响GDM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和电话随访法,调查入住该科的产妇(其中包括GDM产妇110例,正常产妇100例)的分娩前母乳喂养意愿、分娩后首次哺乳、产后1周、2周、6周、4个月和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喂养方式。结果:GDM产后1周时母乳喂养率仅60.82%,而正常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94.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产妇产后2周、6周、4个月及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均较正常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产后各阶段时婴儿喂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M产妇较正常产妇相比,产后母乳喂养率低,且以混合喂养为主,需认识此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有效促进GDM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白蛋白(GA)与产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在该院进行规律产检并分娩的100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抽取同期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hs-CRP、GA水平,再将GDM组按照2年内有无发生MS分为MS组与非MS组,对比hs-CRP、GA水平,将hs-CRP和GA水平分别与MS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再将hs-CRP和GA水平与MS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GDM组血浆hs-CRP、GA、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t=24.592、28.486、9.631、15.737、19.918、9.259,均P0.05)。健康组产后2年患MS的比例为5.21%,低于GDM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9,P0.05)。MS组血浆hs-CRP、GA、BMI、SBP、FPG及TG水平均高于非MS组(t=9.887、10.430、14.452、10.284、12.126、16.905,均P0.05)。hs-CRP和GA水平均与BMI、SBP、FPG、TG水平呈正相关(P0.05)。hs-CRP和GA水平均为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M患者血浆hs-CRP和GA水平均升高,两个指标的升高与产后M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围孕期体重变化特征。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3家医院的营养门诊和产科门诊建卡,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完成随访,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71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孕妇为124例,纳入GDM组,正常孕妇为595例,纳入对照组。对不同年龄、不同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值的GDM组与对照组孕妇的体重变化,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随访研究。2组孕妇平均生育年龄、分娩孕周、平均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GDM组的中、晚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3.1)kg vs(9.5±3.0) kg,(4.5±3.0) kg vs (6.4±2.4) kg,(14.3±3.0)kg vs (16.6±4.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04;t=7.470,P<0.001;t=5.340,P<0.001)。GDM组的早孕期体重增加值高于对照组,为(1.3±2.2) kg vs (0.7±2.5) kg,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36)。GDM组组内,≥35岁孕妇孕前BMI值高于<35岁孕妇,≥35岁孕妇中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低于<35岁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2.052、2.081,P=0.029、0.042、0.040)。在≥35岁孕妇中,GDM组的孕前BMI值大于对照组,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5、2.732,P=0.009、0.008)。GDM组中,孕前BMI<18.5 kg/m2、18.5 kg/m2≤BMI<24.0 kg/m2及BMI≥24.0 kg/m2 GDM孕妇的产后第3、42天体重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57、24.378,P<0.001),并且产后第3、42天的体重,随着孕前BMI的增长而增长。 结论建议对GDM孕妇的孕前、孕期和产后体重推荐值进行标化,科学规范预防和治疗GDM,尤其关注高龄孕妇和孕前BMI超重和肥胖的孕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母亲序贯性管理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亲母母乳喂养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该院收住的孕周32周、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对产后母亲集束化干预(包括提供Fenton曲线追踪体质量、提供母乳日志、袋鼠护理、父母亲专题谈话等),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早产儿亲母母乳喂养率为主要结局指标,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住院期间平均体质量增长率、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等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实施产后母亲序贯性管理的干预组与传统方式的对照组相比,亲母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71.3%vs. 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1,P0.001)。而次要结局中,肠外营养的时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04、1.985,P=0.004、0.049)。而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母亲序贯性管理可有效提高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措施可行性高,实践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34水平,对其糖代谢异常转归及胰岛素抵抗(IR)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GDM并分娩的82例单胎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3~6个月的糖代谢异常转归情况,将其分为糖代谢异常组(n=38)及糖代谢正常组(n=4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产后糖代谢相关指标及血清IL-34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对糖代谢异常组GDM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GDM患者年龄、产前及产后人体质量指数(BMI)、产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 h血糖及OGTT 1 h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代谢异常组GDM患者分娩孕龄小于糖代谢正常组;产后血清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OGTT 2 h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值及产后血清IL-34水平,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糖代谢异常组GDM患者血清IL-34水平分别与FPG、OGTT 2 h血糖、FINS、OGTT 2 h胰岛素水平,以及HOMA-IR值均呈正相关关系(r=0.429、0.449、0.723、0.712、0.613,P<0.05);而与分娩孕龄无相关性(r=—0.513、P=0.079)。 结论GDM患者产后容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其血清IL-34水平升高,可能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及I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6周纯母乳喂养对初产妇一般自我效能、育儿胜任感以及身心状况的影响,分析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02例为研究对象,于产后第2天、产后6周来院复诊时发放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评估。按照产后6周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3例)与非纯母乳喂养组(69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内一般自我效能感、育儿胜任感、心理状况及机体康复情况。结果产后6周,纯母乳喂养组产妇GSES量表总评分、CPSOC量表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非纯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非纯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产妇产后急性乳腺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体质量控制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纯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6周内采取纯母乳喂养方式,能有效帮助初产妇提高自我效能感与育儿胜任感,并有利于初产妇产后身心康复,对初产妇产后角色顺利转换、积极面对育儿困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玉霞  曾永鸿 《健康研究》2012,32(1):45-47,54
目的 了解妇女生育后喂养方式对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孕期和产后4~6个月的孕产妇进行纵向追踪调查,记录体重变化情况.根据产妇在4个月内喂养婴儿的方式分为基本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各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产后4个月内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为63.8%.人工喂养组孕期增重和产后42d、产后4~6个月时体重减少值均显著高于基本纯母乳喂养组(P均<0.01);产后4~6个月时,基本纯母乳喂养组妇女的体重和体重滞留量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P均<0.05).结论 妇女产后体重滞留与采用不同的喂养婴儿方式有关,进行母乳喂养婴儿的产妇产后体重恢复较慢,但是其孕期增重、产后体重和体重滞留量都较人工喂养者轻.因此,在加强产后纯母乳喂养宣传的同时,也要加强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儿科门诊42 d健康体检的母婴240例,已接受1次以上产后访视120例作为访视组,未接受产后访视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纯母乳喂养率比较。结果访视组42 d纯母乳喂养率80.83%;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56.67%,两组间纯母乳喂养率比较,访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产后访视,可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是提高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母乳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60例,非GDM正常孕妇45人为对照组。GDM组根据母乳喂养量分为高母乳喂养组及低母乳喂养组。分娩时采集脐血、产后收集初乳及成熟乳,分别用放射免疫(RIA)法和酶联免疫(ELASA)法测定胰岛素和RBP4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产后复查时体重增加量。结果 GDM组脐带血的RBP4和胰岛素(INS)分别为(14.9±2.6)μg/L和(8.3±1.9)μU/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2.4±2.7)μg/L和(6.0±2.1)μU/m L(P均0.01)。GDM组初乳RBP4和INS分别为(16.9±4.2)μg/L和(11.3±3.1)μU/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3.3±4.5)μg/L和(9.2±2.8)μU/m L(P均0.01);GDM组成熟乳RBP4(16.1±4.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3.1)μg/L(P0.01);但是两组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高母乳喂养者的成熟乳RBP4低于低母乳喂养者(P0.01);GDM组乳汁RBP4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初乳RBP4水平均与其对应的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1);初乳RBP4水平与孕期体重增加量呈正相关(r=0.37,P0.01);GDM组脐血中的RBP4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3,P0.01)。高母乳喂养组成熟乳中RBP4水平与婴儿体重增加呈负相关(r=-0.49,P0.01)。结论 GDM母乳中RBP4参与婴儿生长发育调节,母乳喂养者体内RBP4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