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身体成分特征,为丰富儿童健康评价内容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的3~6岁正常儿童2 010名,常规进行体格测量,同时运用生物电阻抗法(InBodyJ20)对其进行人体体成分测定,检测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蛋白质、无机质、体水分、肌肉量、骨骼肌、体脂肪量等,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检验。结果 人体成分与性别有关,男童身高、体重、BMI、蛋白质百分比、体水分百分比、肌肉量百分比、去脂体重率、骨骼肌百分比均高于女童,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61、2.72、6.97、7.49、7.35、7.06、8.32、-7.22,P<0.05);男女童BMI、体脂百分比各年龄组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I男=23.78、FBMI女=13.66、F体脂百分比,男=32.34、F体脂百分比,女=9.82,P<0.05),且均随着年龄增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3、4岁组高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体成分组成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283名军校学生及257名地方大学生体成分,并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和热能消耗量调查.结果军校学生和地方大学生体脂重(kg)、体脂含量(%)、瘦体重、瘦体含量分别为(8.8±5.0)kg,(13.7±7.4)%,(53.0±7.0)kg,(86.3±7.4)%及(11.8±6.0)kg,(18.6±8.6)%,(51.3±8.4)kg,(81.1±7.6)%.两校学生热能摄人分别为14.6MJ、13.7 MJ;热能消耗分别为14.9 MJ和13.5MJ.军校学生膳食中三大营养素比例合适,地方大学生膳食中蛋白质含量较低.军校学生运动时间长于地方大学生.结论人体成分与营养状况和训练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物电阻抗测定用于老年人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老年人体成分含量和其构成比特点。方法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随机入选本院门诊因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理疗和/或康复训练的30例老年人进行人体成分测定分析(老年组);同时测定20名本院男性中青年健康职工人体成分,作为对照(中青年组)。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人体成分:体脂百分比老年组(28.8±5.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9.8±5.7)%,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肌肉和矿物质含量老年组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水肿指数老年组有22例高于正常值,中青年组只有1人高于正常值。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阶段非脂肪物质含量和其占体重百分比老年组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体内水含量占体重百分比:细胞外液含量老年组(17.5±1.4)%,青年组(18.2±1.2)%,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细胞内液老年组(31.9±2.8)%明显低于中青年组(37.5±2.9)%,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老年人体内肌肉含量明显减少,脂肪含量明显增多,脂肪分布不均,过多地沉积于腹部。水平衡发生变化,体液量减少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细胞外液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巨大儿孕妇孕中期母体体成分与正常孕妇比较,分析之间的异同。方法选择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建卡并分娩单胎巨大儿的孕妇64例,并选取同时期建卡、足月分娩的单胎健康孕妇268例,回顾性分析这些孕妇在孕中期20至27^(+6)周母体体成分的异同。结果分娩巨大儿孕妇组身高、孕前体重、BMI、检查时体重、体重增长、年龄和生产孕周均高于正常组(F值分别为0.005、2.137、5.642、1.296、1.725、4.924、0.473,均P<0.05);在母体成分方面,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水分含量、蛋白质、矿物质、骨骼肌肉量、去脂体重、体脂肪和内脏脂肪比例,分娩巨大儿孕妇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F值分别为0.041、0.065、0.013、0.060、0.132、0.031、0.034、5.044、0.467,均P<0.01);而水分百分比、蛋白质百分比和矿物质百分比,分娩巨大儿孕妇低于正常组(F值分别为1.541、0.357、8.128,均P<0.01)。结论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在孕中期的体成分组分异于正常组,孕期的体重增长可能是一种体脂和去脂体重比例不合理的增长模式,这也许是导致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晶  曾国章  黄海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33-2135
目的:了解厦门市2~6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厦门市城区34所幼儿园2~6岁儿童9 517名,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Z评分方法,对营养不良进行分型和分度,由调查人员对患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果:厦门市2~6岁学龄前儿童中度以上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0.91%,其中低体重检出率为0.34%,生长发育迟缓检出率为0.21%,消瘦检出率为0.37%。男性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P<0.05)。但各年龄组间营养不良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因素有疾病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喂养方式、出生体重等。结论:①厦门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较好,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农村儿童体成分及肥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学校卫生》1998,19(2):106-107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探讨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合肥市 8所幼儿园 1 86 3名儿童 ,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三头肌、肩胛下皮褶厚度等形态学指标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 前 2个主成分Z1和Z2 累积贡献率达到 89.1 % ,被确定为重要主成分 ,建立主成分函数表达式 ,分析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Z1,Z2 分别与年龄、性别作单变量方差分析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 ,Z1得分不断增加 ,说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上升时期 ,而Z2 得分变化幅度较小 ,说明体脂含量相对恒定 ,且二者在性别间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 ,合理、综合地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部队士兵人体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物电阻抗(BIA)法测定314名部队士兵的人体成分。年龄(20.3±1.5)岁,身高(171.2±5.7)cm,体重(61.8±6.9)kg,体质指数(BMI)21.1±2.1,瘦体(L)(55.2±5.8)kg,L占体重(89.6±7.1)%,脂肪(F)(6.6±4.9)kg,F占体重(10.4±7.1)%;BIA、理想体重和BMI三种方法对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8.3%,36.2%和6.7%,BIA法与理想体重法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IA法与BMI法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一致性较差;年龄、体重、电阻抗(Z)、BMI、F与F%为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结果提示:(1)部队士兵随着年龄的增高,F有增多的趋势;(2)受试人群营养状况良好,锻炼强度适宜;(3)理想体重法与BMI法判断肥胖,不适用于全训部队士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儿童体成分的差异,为儿童健康评价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科体检的儿童1 185例,年龄3~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各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态与儿童体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童的体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济南市4~6岁儿童体成分发育特点,研究学龄前儿童体脂百分比(PBF)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比较两者在肥胖诊断中的差异。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6月选取儿保科健康查体的1 788例济南市4~6岁健康儿童,运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体成分测试。结果 4~6岁男、女童部分体成分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去脂体重、蛋白质、体脂肪、无机盐、基础代谢率和水分、PBF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中,若不区分性别,BMI和PBF的相关系数r=0.841;若区分性别,男性r=0.872,女性r=0.830,以PBF与BMI标准判断儿童肥胖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4)。结论 1)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学龄前儿童体成分,可客观反映体脂肪含量,准确判断肥胖。2)BMI与PBF在判断肥胖时,男童的一致性高于女童。PBF在评估肥胖男童时灵敏性高于B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城区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3 891名进行测量身高、体重,以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结果 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的发生率为13.6%,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86%,其中男童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χ2=10.546,P=0.001)。各年龄组间儿童肥胖总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504,P<0.001),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随年龄递增而增高,5岁上升明显。结论 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较高,预防儿童肥胖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儿童及家长有关情况问卷,对武汉市8 695名3~7岁幼儿园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孤独症筛查阳性率为5.26%,男童(6.52%)检出率高于女童(3.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高、教育态度一致、说服教育、母亲孕期情绪良好是儿童孤独症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5、0.71、0.61、0.49、0.70),男童、胎膜早破、贫血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7、1.47、1.35)。结论: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已经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山东省济南市学龄前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儿童家长对抗生素的认知程度,发现存在问题,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3—5月,在济南市5所医院及2所幼儿园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6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南市学龄前儿童用药种类以安全性相对较高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发烧为儿童使用抗生素最多的指征,比例为63.54%(230/362)。儿童抗生素最多的给药方式为口服,比例为54.97%(199/362)。家长给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行为差异较大,42.54%(154/362)的家长自行给儿童使用抗生素;而自行联用过抗生素的家长占比36.19%(131/362),其中50.38%(66/131)的家长在不明确抗生素的相互作用规律时联用抗生素。35.36%(128/362)的儿童出现了体内菌群耐药情况。家长对抗生素不良反应了解的中位数为2分,众数为3分(满分为5分)。结论儿童使用抗生素情况存在滥用抗生素、静脉注射频率过高的问题,家长们对抗生素及其危害的认识较为局限,使用抗生素时不遵从使用规范,需要加强对抗生素零售的管理并且开展有针对性、有效的抗生素使用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2 542名广州市0~6岁HBsAg阴性儿童血清抗-HBs浓度。结果:CMIA检测广州市0~6岁儿童血清抗-HBs总体阳性率为94.34%,随着年龄增长,血清抗-HBs阳性率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抗-HBs浓度亦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乙肝免疫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抗体的时效性,应定期检测血清抗-HBs浓度,及时复种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昆明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体质状况,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及运动能力,从而为提高学龄前集体儿童体质、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昆明市3所幼儿园767名3~6岁儿童,应用《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测试标准》对其进行体质测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昆明市儿童体质总体水平较差,优秀率仅为5.9%而不及格率高达24.5%;2)儿童各项体能素质发展不平衡,反应跑跳能力的项目优秀率相对较高(10米×2往返跑12.5%、圆周单脚持续跳跃18.8%、跳远12.8%),而表现肌力、耐力、平衡能力的运动优良率则较低(双脚持续跳跃6.1%、垒球投掷2.6%、平衡木7.4%);3)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素质比体重正常儿童相对较差,超重/肥胖组儿童的不及格率(46.3%)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儿童(15.8%),而前者评价优秀率(0.9%)显著低于后者(7.8%,P<0.01)。 结论 进行体质测试可对儿童保健工作起科学指导作用,通过体质测定了解儿童的体质情况,为幼儿园的体格锻炼提供指导依据,体质评价还可作为肥胖儿童运动干预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n studies of adult humans and in animal models, dietary intakes of the macronutrients, particularly fat, are related to body composition; however, data on children are more scarce. OBJECTIVE: We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diet composition is related to percentage body fat in children aged 1.5-4.5 y. DESIGN: In 77 preschool children, a 4-d weighed-food record was used to determine intakes of total energy and energy from each macronutrient. An oxygen-18 dilu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percentage body fat.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was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ratio of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from stable isotope analyses) to predicted basal metabolic rate. Dietary intake and body-composition data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whether diet composition was related to body fat. Further analyses incorporating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were performed. RESULTS: Percentage body fat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ietary intake variables (total energy or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fat, carbohydrate, or protein) an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3 increasing levels of each dietary intake variable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was related to body fat whereas diet composition was not. CONCLUSIONS: We found no relations between dietary intakes of total energy, fat, carbohydrate, or protein and percentage body fat in children. The relation between fat intake and body fat may develop over time and may not be evid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 Energy expenditure, in particular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may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on body composition in early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8.
了解黄山市区学龄前儿童被欺凌行为的流行特征及其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阶段预防控制同伴欺凌行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黄山市区对方便抽取的2 395名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儿童一般人口学特征、被欺凌行为以及行为问题等.结果 学龄前儿童中最近2个月遭受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躯体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7.7%,14.9%,28.3%;36.9%的研究对象报告至少遭受1类被欺凌行为.被言语欺凌和被关系欺凌的报告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被躯体欺凌行为报告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值均<0.01).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7个维度、内外向性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分均表现为有行为问题者的3类被欺凌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行为问题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焦虑问题、躯体化症状、攻击行为、注意问题、多动问题与被言语欺凌关系的OR值均>1.6;攻击行为、注意问题与被关系欺凌关系的OR值均>2.3;躯体化症状、攻击行为与被躯体欺凌关系的OR值均>1.4(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被欺凌行为报告率较高,且行为问题与被欺凌行为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了解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方法借助苏州市托幼保健管理信息平台中儿童的体检信息,从中随机抽取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共223例,采集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应用TaqMan-MGB技术进行单核苷酸(SNP)多态性检测,包括瘦素(LEP)基因G132A位点、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位点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儿童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身高体重、饮食行为习惯等信息。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父母的体重指数(BMI)明显大于正常组儿童父母的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9、-3.977,均P0.05)。LEP基因G132A位点、LPL基因Hind位点和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的基因分型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11,9.496、6.053,均P0.05)。正常组的父母饮食行为习惯较肥胖组的健康,总评分及行为习惯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4.079,均P0.05)。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和肥胖组儿童在是否与家长同桌共餐,是否运动以及进餐持续时间这3种习惯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7.150、13.551,均P0.05),在其他饮食行为习惯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2、0.012、0.303、0.570、0.000、0.000、3.572、0.450、0.028、1.140,均P0.05)。结论 LEP基因G132A位点、LPL基因Hind位点和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为儿童肥胖症的风险基因,针对提高和改善儿童及其父母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是预防儿童肥胖症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