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80例。入院时测量患者血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Lp-PLA2,并收集颅内外血管相关检查的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随访发病30 d预后情况,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分析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院时血压水平、血浆Hcy、Lp-PLA2水平以及颈动脉狭窄与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相关,其中入院时收缩压、Lp-PLA2水平以及颈动脉狭窄对LAA型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有独立预测作用。结论入院时高水平的收缩压、血浆Lp-PLA2、颈动脉狭窄可能是LAA型脑梗死急性期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07—2017-01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小面积梗死组(n=54)和大面积梗死组(n=46),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大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机体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深,其水平随之升高,两者关系呈正相关,可将两个指标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4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并记录2组一般资料。同时,2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评估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结果(1)病例组血清Lp-PLA2浓度(179.24±44.7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8.04±32.30)ng/mL(t=2.184,P=0.032)。(2)有斑块组血清Lp-PLA2浓度(188.57±45.92)ng/mL较无斑块组(153.59±32.68)ng/mL增高(t=3.805,P=0.000)。结论 Lp-PLA2参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等过程,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测定Lp-PLA2浓度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为脑梗死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TNT)、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Plasma 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其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NIHSS评分分为3组,分别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68例及重型组44例,同时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并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入院时、患者发病后第24 h,3 d的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动态变化; 根据纳入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在不同预后组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评价相关预测效能。结果 各患者组入院后检测时段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3 d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第24 h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检测时段内组间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102例,预后不良48例,预后不良组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NT-proBNP,hs-TNT,Lp-pLA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效能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高,且与NIHSS评分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06—2018-09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9例,采用MRI检查脑梗死情况,并行NIHSS评分。入院后1、3、7 d分别对患者脑动脉系统行TCD微栓子监测,统计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的患者数和微栓子数,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巴氏量表评估生活能力指数。结果入院后第1、3天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天大面积脑梗死组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与小面积脑梗死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入院后所有患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微栓子检测阳性患者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微栓子监测能侧面反映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并且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ASCO分型中不同亚型之间的TCD特点及微栓子的阳性率。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9例,进行ASCO分型。所有患者进行TCD检查以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MES)监测1 h,比较各分型之间有无狭窄、狭窄程度、PI(搏动指数)变化及MES阳性率。结果 A组出现狭窄的几率为71.83%,S组55%,S(61.67%)的PI增高比A(22.54%)明显;小血管病变组微栓子阳性率为15%,心源性病变患者26.67%,动脉粥样硬化组为28.17%,其中A1组MES阳性率为36.59%,A3为16.67%。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病变患者,小血管病变组PI增高。MES阳性率与脑梗死类型有关,小血管病变患者的MES阳性率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病变患者,且MES阳性率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01—2017-03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9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65例)。比较2组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DW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RDW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占比率、高脂血症占比率、入院RDW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9)分vs 3(2,6)分;44.6%(29/65)vs 28.8%(30/104);43.1%(28/65)vs 26.0%(27/104);14.2%(13.5%,15.6%)vs 13.5%(12.7%,14.7%),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值1.790,95%CI 1.388~2.309,P0.001)及入院时RDW水平(OR值1.629,95%CI 1.052~2.521,P0.05)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显示,入院RDW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界值13.65%,敏感度70.8%,特异度60.6%。结论入院时RDW水平升高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急性期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是否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全面收集与预后有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NIHSS量表评分,并于90 d后行短期预后随访,进行mRS量表评分;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组,≤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对2组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90 d后失访11例,失访率为5.24%,最终进入研究队列的患者为199例,其中47例(23.62%)发生预后不良事件。入院时NIHSS评分(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acid,UA)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06—2018-05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要求年龄≥55岁),其中男87例,女47例。根据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bA1c、Hcy、UA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上述各因素间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患者入院时血清HbA1c、Hcy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心房颤动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bA1c、Hcy、部分活化凝血酶原(APTT)、大面积脑梗死均较高,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房颤动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bA1c、Hcy、大面积脑梗死指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231、1.090、1.754、1.050、0.089,95%CI分别为0.069~0.769、1.003~1.269、1.242~2.478、1.007~1.095、0.031~0.256,均P0.05)。入院时血清HbA1c、Hcy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分别为7.45%、15.43 mg/L,灵敏度分别为56.39%、61.43%,特异度分别为78.25%、64.26%。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bA1c、Hcy水平增高对评估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UA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均为非溶栓患者),同时把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入院的眩晕症、血管性紧张性头痛等就诊的非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 对入组患者进行常规、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同时对入组脑梗死患者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根据NIHSS水平进行分组:轻度、中度和重度; 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及NIHSS不同评分组的RDW值的差异,评价RDW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入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随访,评定患者的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情况,对mRS评分进行分组,即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的RDW值,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的R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RDW的中位值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35 P=0.001); 预后不良组的RDW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增高(P<0.0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RDW、NIHSS及2型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RDW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预测的最佳界值为14.2%(敏感度,72.8%; 特异性,68.6%; 准确性,71.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RDW对评估患者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