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1例经腹腔镜下治疗,开腹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辅助治疗。方法米非司桐12.5mg口服,每天一次。持续3-6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进行妇检,B超,LA125及二次剖探术作为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侯玉娥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2):157-158
目的探讨逐渐减量的小剂量长程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诊和因盆腔包块手术确诊的50例病例,口服米非司酮25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3个月,继以10 mg/d连续服药1个月,随后10 mg隔天1次,连续用药1个月,继以维持剂量每3 d 10 mg连续服用1个月,共计用药时间为6个月。结果米非司酮在止痛及对月经的影响等方面效果优越。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控制症状率100%,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是妇科难治性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盆腔疼痛而折磨患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常用治疗药物有丹那唑、内美通、三苯氧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病理上呈良性改变但又有恶性行为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血管形成、细胞凋亡、免疫因素、激素与受体及遗传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3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每日1/2片,连用10 d后改为1/4片,连用3个月后改为1/6片,长期服用不得间断,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殖激素的改变.结果 米非司酮片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不影响第二性征及性功能,无雌激素样影响,亦无骨质丢失的危险,价廉易得,副作用小.结论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6.
毛惠宁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6)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67例EMS患者月经周期第2天起服用米非司酮,1次/d,12.5mg/次,3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7例患者月经均得到有效控制,有36例得以缓解,24例得以改善,总有效率为89.55%(60/67),且有4例继发不孕症患者已妊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雌二醇(E2)水平治疗后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MS疗效确切且安全,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和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经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50例,月经d3—5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每次25mg/d,连续服14d,继以10mg/d,连续服药2mo,随后10mg,隔天1次,连续用药2mo,继以维持剂量每3d10mg,连续2mo,共计用药时间为6.5mo。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B超检查征象改变及不良反应,并检测用药前、用药3mo、用药6.5mo、停药后3mo的性激素水平以及用药后的子宫内膜情况。结果所有病人经治疗后都出现闭经,症状和体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占75.9%,改善占24.1%;B超显示显效者占76.5%,有效者占23.5%。用药6.5mo血孕激素及雌二醇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但停药3mo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用药后出现轻微潮热9例:性欲减退4例,轻度食欲减退2例。无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用药6.5mo后子宫内膜病理证实无异常表现。结论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且安全,激素水平停药后无明显变化,无低雌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部分患者接受了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缓解26例,改善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8%。5例恶心、低热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米非司酮片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1/2,连用10天后改为25 mg×1/4,连用3个月后改为25 mg×1/6,长期服用不得间断,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殖激素的改变。结果米非司酮片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不影响第二性征及性功能,无雌激素样影响,亦无骨质丢失的危险,价廉易得,副作用小。结论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是胆管癌发展、侵袭及远处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使细胞间的黏附性降低,肿瘤细胞能透过基底膜,广泛侵袭至癌旁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故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胆管癌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是胆管癌相关研究中的焦点所在。本文就近几年TGFβ1-Smad信号通路与胆管癌的关系相关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命名为A组;25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后,改服中药1日1剂,连服3个月,命名为B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患者全部闭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B组不良反应率为24%。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疗效无明显差异,B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通过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通过孕三烯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44%、2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性激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米非司酮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米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该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诊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组,每组46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施以孕三烯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施以米非司酮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并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两种方案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I组)门诊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2005年1月~2007年12月(Ⅱ组)我院门诊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剂6.25mg,1次/d,连服4d,连续6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经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痛经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用药后均闭经,Ⅱ组月经周期几乎均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好,副作用小。小剂量米非司酮不影响月经周期,但效果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月经周期第2天起除每晚服Ru4865~12.5mg,安宫黄体酮2~4mg,连续3个月。结果:病情缓解率为37%。停药后对月经无影响,明显优于单用Ru486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也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不孕发生率可达30%~40%[1],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内异症的临床表现有痛经、慢性盆腔痛、原发或继发不孕、月经失调、性交痛等。治疗的方法有多种, 相似文献
18.
钟红雨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8):58-6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triosis,简称EM),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在生育年龄妇女中有10%左右的发生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当前药物治疗EM依靠抑制卵巢功能诱导异位子宫内膜萎缩。在过去传统的方案是采用达那唑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EM疗效是肯定的,但它们存在着较多副作用,诸如肝功能损害,绝经症状,男性化表现,低雌激素综合征和骨质丢失等。 相似文献
19.
短疗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每日1次米非司酮6.25mg,连服4d,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变化、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子宫体积变化及血清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痛经评分明显下降(P〈0.05),月经量也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2组(n=33),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5 mg/次,对照组给予12 mg/次。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复发情况、治疗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中有26例患者治疗显效,6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治疗显效,6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3.9%。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疾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从血糖降低、盗汗的发生情况上看,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过小剂量使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