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2.
3.
徐浩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
目的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和疗效,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30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长4—6cm,平均随访13个月,运用美国足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OFAS)进行统计,分值为92-99分,平均为96分,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优良率为100%。手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深部感染、腓骨肌腱炎、神经炎等并发症。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暴露范围较充分,利于手术操作,而且术后愈合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即A组和M组,每组30例,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是A组的治疗方式;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是M组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Bohlers角、Gissans角、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Bohlers和Gissans角均得到改善,且A组的Bohlers角(30.25±2.31)°和Gissans角(120.31±2.56)°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5.933,P<0.05)。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2例患者分为对,服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L型切口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经跗骨窦切口微创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微创后再行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能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踝关节功能(Maryland)。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及传统外侧L型扩展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25例和跗骨窦切口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8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较跗骨窦切口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术后Bohler及Gissane角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对比,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者需有传统术式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联合空心钉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跗骨窦入路联合空心钉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病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及Maryland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3~12个月的随访,平均8.9个月.无螺钉松动及内固定物断裂,Maryland评分优良率达90%,跟骨B(o)hler角从术前(8.25±6.94)o改善至术后(21.13±3.27)o,Gissane角从术前(105.55±9.73)°改善至术后(121.63±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仅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坏死,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患者存在腓肠神经牵拉症状.结论 跗骨窦入路联合无头空心钉可以较好地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AO分型,其中A1型患者6例,A2型患者29例,A3型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微创植入PFNA。结果术后摄X线按Galen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24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无患者死亡,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效果良好。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初期临床疗效满意,若骨折波及转子下及股骨干上部,有的需辅助小切口复位,选用加长型PFNA,并且术后负重时间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浅析跟骨接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跟骨骨折(单侧)应用切开复位跟骨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病例均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个月,应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所有骨折均如期愈合,无皮瓣感染坏死,无钢板外露,2例切口渗出延迟愈合。结论:跟骨接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外固定系统治疗高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方法 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跨腕关节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3~76岁,平均65岁.左侧7例,右侧14例,A3型6例,B1型3例,B2型7例,C1型3例,C2型2例,所有病例均属于不稳定型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质钢板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41例52足.所有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L型大切口跟骨钢板固定,保护腓肠神经,钢板外侧固定,术后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采用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优24足,良16足,中7足,差5足,优良率为76.9%。切口一期愈合47足,切口延迟愈合3足,钢板外露伴浅感染2足。结论:跟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4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与对照组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个月的治疗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有效,并发症也比较少,可以很好地缓解踝关节功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微创治疗59例,应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63例。【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7月,微创组手术时间为伤后2 h至7 d,平均1.4 d,手术用时平均为48.8 min,术后无感染病例。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伤后2 h至术后15 d,平均6.5 d,手术用时平均为108.6 min,术后5例出现切口感染,其中1例出现皮瓣坏化,1例进展为骨髓炎。微创组预后总优良率81.4%;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预后总优良率84.1%,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前平均天数及手术用时微创组明显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斯氏针经皮撬拔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与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相比,具有相类似的效果,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感染风险小,可早期手术等优点,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8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5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取微创下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出血量为(289.5±11.4) ml,对照组为(405.7±14.1) ml;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7±2.6)周,对照组为(15.8±3.7)周;实验组的平均可负重时间为(13.1±2.8)周,对照组为(16.9±4.2)周;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32.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秀率为70.0%,对照组为42.9%.两组以上各项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