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儿童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旭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8):56-57
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以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为特征。发病年龄以10~15岁较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成人中蔓延,儿童T2DM发病率也迅速增长。笔者对近年国内外儿童T2DM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预防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南宁市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方法:依据WHO DiaMond计划,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对1997-1999年间15岁以内新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登记。结果:1997-1999间南宁市15以内儿童发生IDDM19例,年平均发病率男性为0.89/10万,女性0.860/10万,总发病率为0.75/10万。城市为1.71/10 万,乡村为0.43/10万,汉族为1.38/10万,壮族为0.51/10万。结论:城市与乡村间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汉族与壮族间有明显差异(P<0.05),逐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索儿童1型糖尿病与母亲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于2014年- 2015年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随机抽取复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30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健康查体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母亲孕前、妊娠、分娩、哺育等各阶段涉及的遗传与环境激发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孕期病毒感染、母亲糖尿病家族史为儿童1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儿童辅食添加时间、母乳喂养、儿童牛奶添加时间、孕期补充维生素D为保护因素。结论 孕期病毒感染、母亲糖尿病家族史、儿童辅食添加时间、母乳喂养、儿童牛奶添加时间、孕期维生素D补充与儿童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 (HLA 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 47例 0~ 14岁发病的患者和 94名非Ⅰ型糖尿病健康儿童对照 ,运用PCR SSP技术测定HLA DRB1等位基因型别。结果 在DR位点上 ,病例组的DRB1 0 30 1频率和DR3/4杂合子频率显著高于非Ⅰ型糖尿病对照组 ,而DR2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DR4亚型中的DRB1 0 40 5频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RB1 0 40 6频率低于对照组 ;DRB1 0 90 1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R位点的DRB1 0 30 1等位基因为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的强易感基因 ,而DR2为保护性基因。DR3/ 4杂合子为易感性杂合子。证实了DR4亚型具有双重作用。未证实DRB1 0 90 1有强易感性 ,因此 ,其在中国人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易感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上海儿童1型糖尿病的经济负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上海市儿童1型糖尿病的经济负担,方法 调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儿童1型糖尿病病人。结果 调查发现,平均每患者每月日常治疗费用246.59元,发病后平均每年住院次数0.460次,并且随病程延长,住院次数亦呈现逐渐增多趋势。两变量间呈相关关系,儿童1型糖尿病平均每次住院治疗费用2139.02元,经统计,1型糖尿病直接经济负担每人每年4000元左右,间接经济负担800元左右,调查还发现,用于疾病监测的费用支出不足,结论 应加强对患者和家长糖悄病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加强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以减少住院次数,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同时达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汤爱萍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5):623-623
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在大型专科医院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然而在基层医院,目前糖尿病的诊疗和控制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笔者收集乡镇基层医院糖尿病病例,对目前乡镇基层医院糖尿病的诊疗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其中男62例,女94例.入选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饮食治疗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入院治疗的129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治疗对于儿童1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13.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人,其中儿童糖尿病患者占10%~15%,并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儿童糖尿病患病率在1989-1993年是十万分之0.83,而到了2000年增长为十万分之1.6,近年来估计已达到十万分之2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学龄期1型糖尿病(T1DM)儿童生存质量差异的因素,为制定改善TIDM患儿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6月-2018年6月至西安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学龄期TIDM患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郑玲玲等编制的《重庆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量表》,观察调查问卷中患儿在影响领域、满意度领域得分,以及总体得分情况。观察不同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患儿问卷得分差异,以及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患儿生存质量量表分为影响领域和满意度领域两部分,106名学龄期T1DM患儿影响领域量表得分为(82.37±11.44)分,满意度领域(25.41±5.77)分,总体得分(110.54±18.89)分。空腹血糖≤6.1 mmol/L患儿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105.16±14.88)明显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的患儿(142.26±20.61)(t=10.064,P=0.001);HbA1c≤7.6%患儿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103.67±19.26)明显低于HbA1c>7.6%的患儿得分(144.58±22.27)(t=9.572,P<0.001)。不同性别、住址、家庭收入的患儿,其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糖尿病饮食遵守情况、胰岛素注射方式、注射次数、血糖监测次数以及病程会导致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型糖尿病学龄期儿童的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此类儿童应制定严格的饮食方案,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注射,以维持患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者骨密度(BMD),分析探讨骨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76例,收集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等基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碳酸氢根(HCO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骨密度,获取Z值。结果 76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Z值为-0.93±2.14。HbA1c、病程与骨密度Z值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B=-0.334,P<0.001;B=-0.191,P=0.017)。结论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儿童,血糖控制不良、病程长是1型糖尿病儿童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型糖尿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型糖尿病(type 1 DM)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病因未明.但1型DM的主效易感基因位于HLA上现已成公认的事实,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该疾病与不同的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与DR3和DR4,以及DQ分子,尤其DQβ链57位非天门冬氨酸和DQα链的52位精氨酸的作用.通过跨种族的人群研究已证实了易感基因与发病率的一致性关系,然而一致性的程度在各种族中的不同则说明了其它次效基因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1型DM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必将为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