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0~3岁儿童家庭养育照护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家庭养育照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6月在大连市13个行政区分层随机抽取0~3岁儿童631名进行自填相关信息问卷调查、采用父母养育和家庭适应量表(parenting and family adjustment scales,PAFAS...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0~3岁儿童家庭养育观念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家庭早期儿童的养育观念和育儿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工作。方法:随机抽取天津10个城市社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0~3岁儿童家长就育儿现状、养育观念、育儿需求开展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83份。结果:94%的母亲在孩子3岁前外出工作,祖父母承担主要看护职责。家庭在提供关爱、采用鼓励方式上普遍较好,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提供充分活动和交往机会上水平一般,育儿方式偏于保守。对早期教育普遍重视,认识肤浅。最需要专业性育儿咨询与指导。结论:需开辟综合措施普及现代育儿理念和知识,提供多元化育儿服务,特别注重对隔辈养育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婴幼儿家庭养育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养育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填写0~6、6~12、12~36月龄段《养育风险问卷》以及自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星,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0~6月龄为30.48%,6~12月龄为39.11%,12~36月龄为45.63%。小于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是儿童不吃母乳(10.61%)、家中玩具少于3个(8.34%)、儿童至少有2周新生儿期住院史(7.93%);6~12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 (23.73%)、儿童有营养性疾病(9.64%)、儿童每天吃奶少于3次(6.53%);12~3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儿童很少每天吃瘦肉或鸡蛋(22.46%)、家中没有图画书(14.85%)、每天很少跟儿童一起玩耍(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784,95%CI:0.697~0.881;OR=0.701,95%CI:0.599~0.820); 母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815,95%CI:0.724~0.917;OR=0.628,95%CI:0.539~0.732)是保护因素;性别男性为危险因素(OR=1.160,95%CI:1.066~1.262)。 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崔颖  杨丽  谭丁  田晓波  巫琦  杜清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299-1300
目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关爱儿童活动中母亲养育儿童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促进项目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人口比例(PPS)抽样法在我国西部9省农村项目地区分别进行基线和终线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及构成比和率的比较。结果2001年基线调查和2005年终线调查表明,母亲用铁锅做饭、饮用开水、食用碘盐和单独为儿童做饭的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88.9%,76.5%,61.1%和54.3%上升到2005年的94.4%,86.4%,83.3%和61.7%。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6-8个月添加鸡蛋比例和9-11个月添加豆制品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4.9%,31.8%和7.1%上升到2005年的13.0%,47.6%和10.9%。结论项目干预措施使3岁以下儿童母亲养育行为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养育者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的喂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以云南会泽县、贵州盘县、陕西洛南县为研究地点,对3岁以下儿童母亲/孕妇、祖母、卫生工作者进行访谈.结果 336人参加了专题讨论,其中当地养育者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早开奶与纯母乳喂养状况不理想.有95.0%的卫生工作者选择产后1小时开奶,母亲和祖母全部选择产后3天开奶;小儿口渴时仅有4.0%的母亲、0.9%的祖母、11.5%的卫生工作者选择喂母乳;辅食添加时间和方式不正确,与当地习俗及科学喂养知识掌握不充分有关.结论 养育者的喂养行为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加养育者的科学喂养知识,纠正不适当的喂养行为,改善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0~3岁儿童生长发育的公平性,探索社会经济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公平性的贡献。方法 收集贵州、山西农村地区的2 120名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采用WHO 2006年的标准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采用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公平性,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以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公平性的贡献。结果 调查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06 2、-0.177 4和-0.074 7,生长迟缓的不公平主要来源于居住地、家庭经济水平、看护人文化程度的差异。结论 加大扶贫力度,并为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奶粉、营养包,保障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执行质量,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等应能在改善儿童整体健康的同时减小儿童的健康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指导家庭养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3岁儿童行为量表”和“母亲育儿状况调查问卷”对110对母子的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0.9%,各行为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交退缩、抑郁、攻击、睡眠问题、破坏、躯体不适;母亲养育方式中的反应敏感性、干预控制和育儿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各项因子及总分均存在负相关。结论 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注意对母亲的反应敏感性、干预控制和育儿焦虑的关注,重视对母亲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0~2岁儿童家庭养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0~35月龄儿童的家长在养育观念、养育行为方面有无差别.方法 选取7个城市的7家妇幼保健机构,随机调查445个儿童的父母,被调查者要求回答最近2周内的育儿行为.结果 母乳喂养率在婴幼儿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为53.7%、15.7%;40.4%的家长知道开始辅食添加的最佳月龄为满6个月.当儿童拒绝进食时,63.7%的家长会用积极的话语鼓励孩子继续进食,76.5%的婴幼儿与家长同床睡.85.4%的父亲会参与照顾孩子.结论 婴幼儿的父母对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育儿项目来进一步提高父母的育儿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儿童早期发展离不开看护人养育行为的支持,养育照护框架全面概括了儿童早期所需要的支持,"淡出"效应提示看护人行为是儿童早期发展干预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表明缺乏对看护人养育行为的改变会降低干预的远期效应。本文对养育照护框架、看护人养育行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淡出"效应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设计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当地儿童喂养状况以及喂养相关资源利用情况,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于2006年11月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定性研究方法,在5个省市随机选择了20个村进行调查,对187名母亲及其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了喂养评估.结果 这些地区儿童母乳喂养率:0~6个月为73.68%,6~12个月为57.69%,12~24个月为39.13%;6个月以上儿童辅食撮入量不足率为61.31%.结论 农村地区在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喂养知识和喂养技术有待提高.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可在搜集信息的同时,提高参与人群的儿童喂养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国6市城乡地区3岁以下婴幼儿睡眠时间及其年代发展趋势,为国内婴幼儿睡眠时间提供新的数据支持.方法 2019年7月至11月在我国6市随机选取1234名0~35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对受试婴幼儿看护人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婴幼儿白天睡眠时间和24小时总睡眠时间随月龄增加逐渐减少(χ2值分别为479.03、388.84,P<0.01),从出生到3岁前平均分别减少了6.0小时和5.0小时,且在3个月内减少幅度最为明显;3岁前婴幼儿夜间睡眠时间平均为9.0~9.5小时,且不同月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4,P=0.06).夜间睡眠时间占比随月龄增加逐渐增加(χ2=450.63,P<0.01),由0~1月龄的55.6% 增至30~35月龄的81.8%.婴幼儿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及24小时总睡眠时间的城乡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4年相比,3岁以下婴幼儿睡眠时间呈减少趋势,且夜间睡眠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参照我国2017年发布的《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婴幼儿睡眠时间不足中,0~3月龄、4~11月龄及12~35月龄分别占14.4%、21.7% 和13.8%.结论 婴幼儿期为其睡眠时间的快速发展阶段,其睡眠时间有长期减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管教的情况, 探索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6-2020年“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的基线数据, 将参与该调查的12~59月龄儿童的主要看护人的相关资料纳入分析, 以例(%)的形式描述儿童在过去一个月中遭受各类型家庭暴力管教的情况, 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对儿童遭受各类型家庭暴力管教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 567名看护人中, 有3 317例(72.6%)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对儿童采取过至少一种类型的暴力管教方式, 采取过心理攻击、体罚和重度体罚的比例分别为2 517(55.1%)、2 884(63.1%)和521(11.4%)。月龄越大的儿童、留守儿童、主要看护人为母亲的儿童、主要看护人支持体罚的儿童更易遭受家庭暴力管教(P<0.05)。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管教情况十分普遍, 为保障其未来的全面发展, 应就高危儿童开展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9年我国西部贫困农村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利用科技支撑项目"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缺乏改善适宜技术的研究"资料,调查对象6~23月龄婴幼儿2933名。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国西部贫困农村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为38.3%。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为5个月,断奶时间为10个月。结论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婴幼儿喂养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西部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西部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方法利用科技支撑项目"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缺乏改善适宜技术的研究"资料,对8141名调查对象营养状况进行分析。采用WHO 2006的身高标准体重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计算Z评分,应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国西部6省(自治区)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4.9%,低体重率为7.4%,消瘦率为3.5%。结论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仍然较为严重。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时,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特点和引起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中西部10省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10省46个项目县地区采用人口比例(PPS)抽样方法,对230个乡920个村的13 532名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体格发育检测.以年龄别身高(HA)、年龄别体重(wA)和身高别体重(WH)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采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项目地区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和消瘦(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12.4%、11.8%和5.7%,其中男童高于女童,少数民族高于汉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和北部地区.汉族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患病率分别为9.5%和9.8%,而少数民族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患病率分别为15.6%和16.5%,明显高于汉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患病率有随年龄上升趋势,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患病率分别在24月龄、15~30月龄和15月龄达到峰值.HA、WA和WH的Z值分布较NCHS/WHO标准分别向左偏移了0.59、0.60和0.26个单位(P<0.01),提示儿童整体营养状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低体重儿童2周腹泻和感冒的患病率为15.9%和13.5%,分别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6月龄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主要与母亲是否在家照顾有关;6月龄以上儿童生长迟缓与年龄、性别、民族、排行、母亲文化程度、单独做饭和地区等因素有关;6月龄以上儿童低体重受年龄、民族、母亲文化程度、6~8月龄是否添加鸡蛋和地区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地区间营养不良患病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西部农村≤3岁婴幼儿感冒和腹泻2周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西、甘肃、青海、新疆4省16个项目县随机抽取84个村≤3岁婴幼儿1 272人进行调查。结果 中西部4省农村≤3岁婴幼儿感冒2周患病率为26.8%,腹泻2周患病率为19.9%;少数民族儿童腹泻患病率为25.0%,汉族患病率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46,P=0.000),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儿童感冒患病率(χ2=37.627,P=0.000)、腹泻患病率(χ2=57.91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母亲年龄不同的儿童,腹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3,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高(OR=0.634)是避免发生感冒的保护因素;与青海相比,新疆(OR=2.183)和甘肃(OR=1.943)的感冒患病率较高,母亲的文化程度高(OR=0.517)和母亲的年龄低(OR=1.910)是腹泻患病的保护因素,与青海相比,新疆(OR=2.379)≤3岁儿童腹泻患病率较高。结论 开展母亲及抚养人的儿童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降低西部农村儿童感冒和腹泻患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不同来源铁摄入情况,对儿童铁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国6城市2农村1 600名3~12岁儿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情况,采用24h膳食回顾了解其铁摄入情况及动、植物、膳食补充剂来源。结果受访儿童的总膳食铁平均摄入量(14.3±8.3)mg/d,中位数12.4(9.5,16.6)mg/d。其中动物来源铁(肉蛋类、奶及奶制品)摄入平均值为(2.6±2.8)mg/d,中位数2.2(1.1,3.48)mg/d;植物来源铁(谷类、豆类、蔬菜、水果)摄入平均值(10.4±7.8)mg/d,中位数8.6(6.1,12.0)mg/d。总动物来源铁比例(ASFR)为18.6%。铁摄入EAR的儿童有278人(17.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有47人(2.9%)。成都儿童铁摄入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最低(6.3%),邢台山区儿童铁摄入UL的比例最高(7.7%)。农村儿童ASFR显著低于城市水平。对膳食铁贡献最大的食物来源为谷物和肉类。结论我国儿童动物来源铁的摄入较低,应注意提高农村地区儿童的动物性铁摄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北省农村≤5岁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儿童身高及其相关信息,通过Z值法计算儿童年龄别身高得分(HAZ)评估其身高生长发育;以身高生长发育迟缓者为病例组,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农村地区小龄儿童身高发育影响因素。结果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构成比为34.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孩(OR=4.00,P=0.000)、留守父亲/母亲照顾(OR=2.86,P=0.000)、祖父母及其他人员(OR=1.43,P=0.046)、父亲外出务工(OR=2.68,P=0.005)是留守儿童身高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OR=0.13,P=0.000)是儿童身高正常增长的保护因素。结论应针对农村地区≤5岁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促进该人群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