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3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30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检测卵巢癌患者一线方案化疗2个周期的变化及对照组外周血变化,分析CTC检测和临床特征、化学疗效的关系,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CTC数目变化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检测到CTC的22例,阳性率73. 33%,对照组中没有检测到C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TC阳性表达和患者的分化程度、CA125表达相关(P0. 05),与肿瘤直径、年龄、腹水情况无相关性(P0. 05)。观察组化疗前CTC阳性表达22例,阳性率73. 33%,化疗2个周期后CTC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2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化疗2个周期后CTC数目评价和RECIST疗效评价吻合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化疗2个周期后外周血中CTC数≥5和5的无进展生存期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CTC检测能够预测化疗疗效和预后,CTC阳性表达和CA125表达、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数目变化,探讨CTC在评估患者病情及评估化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35例,于化疗前后抽取患者健侧上肢静脉血5 mL,利用膜滤过法(ISET)检测外周血CTC。比较CTC检测结果与肿瘤分期、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比较CTC阳性率与乳腺癌患者生存分析及化疗前后变化。结果CTC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TNM分期为Ⅰ期的患者CTC阳性率为7.7%,而在TNM分期为Ⅳ期患者中CTC阳性率为73.8%(P<0.05);HER-2与Ki-67表达亦与CTC阳性率明显相关,在HER-2阳性与Ki-67高表达的患者中CTC阳性率分别为71.2%和68.8%,远高于HER-2阴性与Ki-67低表达患者的34.8%和29.1%(P<0.05)。而乳腺癌患者CTC阳性率与患者绝经状态、ER和P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CTC阳性组总生存率为36.73%,CTC阴性组总生存率为59.37%,CTC阳性组总生存率低于CTC阴性组总生存率(P<0.05)。化疗前乳腺癌患者CTC阳性率为52.5%(71/135),而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CTC阳性率显著降低至20.0%(27/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的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HER-2和Ki-67指数相关;CTC可以用于估计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率。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CTC的变化情况与化疗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乳腺癌转移监测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乳腺癌患者160例,均行外周血CTC检测,分析CTC变化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和规范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CTC变化及预后。结果淋巴结阳性患者的CTC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CTC阳性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CTC阴性患者;实验组化疗结束后的CTC阳性率显著低于第1周期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结束后;实验组术后1年、2年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TC动态监测对乳腺癌转移、复发具有预测价值,并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胃蛋白酶原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对术后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组的151例胃癌患者在手术前1周做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随后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以及生存时间等.结果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显示,151例患者中,90例(59.6%)患者胃蛋白酶原阳性,61例(40.4%)患者胃蛋白酶原阴性.胃蛋白酶原阴性和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高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原检测阴性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60.7%)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56.7%)均明显低于阳性者(分别为80.5%、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蛋白酶原阴性是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有可能做为预测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讨论EGF在食管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GF在50例食管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GF在50例食管腺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和22%。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EGF表达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本组研究三年生存率59.6%,五年生存率42.5%,预后单因素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短(P=0.010),临床分期高的比临床分期低的5年生存率短(P=0.005),EGF阳性的患者比EGF阴性患者生存时间短(P=0.041),分化程度低的比分化程度高的生存时间短(P=0.006),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小有无烟酒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GF在食管腺癌中表达增高,且该表达与食管腺癌的浸润、发展、转移呈现一种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值的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及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LMR分为低LMR组(LMR<4.24,50例)和高LMR组(LMR≥4.24,60例);采用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LMR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具有相关性,低LMR组5年生存率为30.00%,高LMR组5年生存率为66.67%;两组相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75,P<0.05);经Log Rank统计学分析,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32,P<0.05)。结论 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术前外周血LMR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56例POEC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术前化疗、P-m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POEC患者均行肿瘤减灭术,平均存活43.06个月,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0%和35.71%.临床分期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临床分期Ⅰ~Ⅱ期生存时间长干Ⅲ~Ⅳ期(P<0.05),有腹水的术前化疗患者生存时间大于直接手术患者(P<0.05),LRP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少干LRP阴性者(P<0.05),P-gp与LRP共表达阳性者平均生存时间是29月,低于非共表达阳性的60月(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的POEC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LRP的表达及有腹水患者的术前化疗是影响POE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有腹水的术前化疗以及LRP表达与POEC患者的预后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CTNNB1及miR-34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该院实施手术治疗的58例卵巢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为卵巢癌组,同期选取50例良性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卵巢无病变区域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TNNB1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miR-34表达情况定量分析,探讨卵巢癌CTNNB1、miR-34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中CTNNB1表达量远高于对照组(P0. 05); miR-34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卵巢癌组CTNNB1、miR-34表达量与FIGO分期、腹水量、卵巢癌组织、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 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 05); CTNNB1高表达者生存时间与5年内存活率明显低于CTNNB1低表达者(P0. 05); miR-34高表达者生存时间与5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miR-34低表达者(P0. 05);通过COX回归分析显示,CTNNB1、miR-34及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卵巢癌组织中CTNNB1呈高表达,miR-34呈低表达,且二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推测二者均可作为监测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卵巢癌患者病情进展、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经病理学确诊的87例卵巢癌患者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病理科收集的44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切片为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析P-选择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组的P-选择素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中P-选择素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05)。P-选择素蛋白阳性表达的卵巢癌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P-选择素蛋白阴性表达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阳性表达患者。结论P-选择素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高表达对患者的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3 (PBX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妇科行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卵巢癌患者134例,同时取距卵巢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卵巢组织为癌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PBX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PBX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P0. 05);卵巢癌组PBX3阳性率高于癌旁组(χ2=20. 210,P0. 01); PBX3蛋白表达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P0. 05),与肿瘤最大径、病理学分级、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复发相关性明显,且肿瘤最大径≥5 cm、病理学分期越高、TMN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PBX3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均P0. 05); PBX3阴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PBX3阳性组(P0. 01)。结论 PBX3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PBX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量增加,PBX3蛋白低表达的卵巢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诊疗、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30例健康妇女乳腺组织标本作为健康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SPARC表达水平的差异;统计分析病例组SPARC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乳腺组织中SPARC表达(+)、(++)、(+++)率分别为15.22%、39.13%、23.91%,均高于健康组,健康组的(-)表达率高于病例组,病例组的SPARC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肿瘤组织中SPARC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SPARC在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90.20%,显著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患者(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表达阳性与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0.315,P=0.719);对未绝经乳腺癌患者根据SPARC表达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生存分析法发现SPARC阴性表达的未绝经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SPARC阳性表达的患者(χ~2=3.892,P=0.031)。结论乳腺癌患者的SPAR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SPARC表达情况与雌激素受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与患者的远期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蔡圣芸  郑惟强  惠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74-4077
目的:探讨EGFR、GnRHR和L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50例上皮性卵巢癌的石蜡包埋标本中EGFR、CmRHR和LRP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各种病理因素指标、化疗耐药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癌中EGFR、GnRHR和LRP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EGFR的表达随着期别的增高而增加。EGFR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EGFR阴性表达的患者,LRP和GnRHR表达阳性的患者与表达阴性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和LRP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明显高于二者表达阳性者。结论:EGFR在不同分期卵巢癌中的差异性表达也许可作为评判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并可能成为卵巢癌的治疗新靶点。卵巢癌组织中GnRHR表达的阳性率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L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预测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织富含脯氨酸的蛋白络氨酸激酶2(Pyk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NMIBC患者纳入研究。采集患者NMIB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织Pyk2、IMP3、MTSS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通过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MIBC组织中Pyk2、IMP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07%、58.04%,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7.86%、0.00%;而MTSS1蛋白阳性率为17.86%,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3.2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分级G1级、肿瘤分期Ta~T1期的NMIB患者Pyk2、IMP3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病理分级G2~G3级、肿瘤分期T2~T4期患者,而MTSS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病理分级G2~G3级、肿瘤分期T2~T4期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至随访结束Pyk2、IMP3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上述蛋白阴性患者,而MTSS1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MTSS1蛋白阴性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以及Pyk2、IMP3蛋白阳性表达均是NMI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MTSS1蛋白阳性表达是NMIB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NMIBC组织Pyk2、IMP3蛋白均呈异常高表达,而MTSS1蛋白呈异常低表达,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和NMIBC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PEF/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137例,其中以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EOC组,上皮性卵巢肿瘤良性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并计算阳性指数(PI),收集PEF/CT检查的SUVmax值、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SUVmax值、PCNA蛋白PI值的关系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根据SUVmax中位值将大于中位值作为阳性组,其他作为阴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3年的总生存进行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EOC组SUVmax值、PCNA蛋白表达率与PI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SUVmax值与PCNA蛋白呈正相关,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PCNA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总生存率SUVmax阴性组高于阳性组,PCNA蛋白阴性表达组高于阳性组(均P0.05); SUVmax、PCNA均是影响EOC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EF/CT SUVmax值、PCNA蛋白表达异常均与EOC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与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确定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50例卵巢癌组织和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IB1、E-cadher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Ki-67等的表达.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AIB1阳性表达率[68%(34/50)]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8%(1/13)](P<0.01),E-cadherin表达下调率为60%(30/50).AIB1阳性表达率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36),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27),Silverberg分期G3期高于G1+G2期(P=0.003),浆液性腺癌高于非浆液性腺癌(P=0.049),ER阳性高于ER阴性(P=0.000),Ki-67阳性高于Ki-67阴性(P=0.009);E-cadherin表达下调率在FIGO分期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44),浆液性腺癌高于非浆液性腺癌(P=0.002),ER阳性高于ER阴性(P=0.021),Ki-67阳性高于Ki-67阴性(P=0.035).AIB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26).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AIB1与E-cadherin表达情况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能是参与卵巢癌发展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R与TNB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非晚期TNBC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R表达阳性和表达阴性患者间的病理特征,随访并统计患者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 OS)。结果 共入组191例非晚期TNBC患者,其中AR阳性50例,AR阳性与AR阴性患者在细胞分级Ⅱ/Ⅲ级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22);不同年龄、月经状态、BMI分级、临床分期和Ki67分组的患者间,AR表达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40~59个月,平均49.5个月,AR阳性组的DFS优于AR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5,P=0.021),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827)。结论 AR阳性的TNBC患者较AR阴性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中肋骨骨髓微转移,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NSCIC骨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146例NSCLC患者术中收集的肋骨骨髓标本,诊断肺癌骨髓微转移.结果 146例NSCIC患者骨髓微转移阳性率30.82%(45/146).45例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中15例(33.33%)术后出现远处转移;101例骨髓微转移阴性患者中14例(13.86%)术后出现远处转移.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比骨髓微转移阴性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和较低的生存率(P均<0.05).骨髓微转移阳性率与NSCLC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构成、T分期、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术中肋骨骨髓微转移检测可以明确NSCLC预后,了解哪些患者具有转移高风险,从而进行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经病理科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标本198例,另选取同期该院病理诊断为良性卵巢囊肿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62例作为对照。采取免疫组织化学Envion的方法检测Hec1在正常卵巢及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Hec1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判断Hec1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Hec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在正常卵巢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98例卵巢癌中,临床分期Ⅰ期Hec1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Ⅱ期、Ⅲ期及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ec1表达在高分化组卵巢癌中阳性率与中分化及低分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Hec1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Hec1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病年龄、病理分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ec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情况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但与卵巢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理分型无关。Hec1对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卵巢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微转移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pT1-3NoMo期胃癌患者120例,应用癌胚抗原(CEA)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结的CEA表达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在临床病理因素中,淋巴结CEA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P=0.011)、浸润胃壁深度(P=0.027)和淋巴管浸润(P=0.001)明显相关.术后随访(53.14±16.75)个月,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与肿瘤直径(P=0.018)和浸润胃壁深度(P=0.015)明显相关.淋巴结CEA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ITCs)和微转移患者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1%(80/88)、86.36%(19/22)和40.00%(4/10),微转移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ITCs(P=0.009)和淋巴结CEA表达阴性患者(P=0.000),而ITCs与淋巴结CEA表达阴性患者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10例胃癌患者被检测出微转移,应划分为pN1期,重新分期率为8.33%(10/120).结论 对于pT1-3N0M0期胃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36例行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67例)及卵巢良性疾病者(69例)蜡块切片组织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60例行卵巢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蜡块切片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卵巢组织中P-gp、TopoⅠ、TopoⅡα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P-gp、TopoⅠ、TopoⅡ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P-gp、TopoⅠ、TopoⅡ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p、TopoⅡα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龄、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opoⅠ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3年生存率可见,P-gp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TopoⅠ、TopoⅡα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无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可见,P-gp、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gp、TopoⅠ及TopoⅡ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gp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