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孕产妇管理及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高危孕产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及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7年高危孕产妇管理情况及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7年朝阳区高危妊娠发生数及高危孕妇的管理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高危妊娠发生率较2009年增加38. 16%。2017年朝阳区户籍围生儿死亡率为2. 84‰,2017年围生儿死亡率较2009年下降38. 00%,户籍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严格筛查、规范管理,有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妇幼保健机构—各助产机构全程动态三级管理模式的功能,提高助产机构对危重孕产妇的快速反应及救治能力,从而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将北京市朝阳区26家助产机构根据分娩量和地域划分为6个片区,形成以各救治中心为牵头单位,其他助产机构为成员的救治网络片区化架构,构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体系和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功能横向互补体系。结果朝阳区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生儿救治网络片区化管理模式对降低两个死亡率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凌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094-2095
目的:为降低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实施高危孕产妇抢救工作的效果。方法:对2009~2011年朝阳区高危孕产妇筛查抢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9~2011年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逐年提高。抢救失血性休克121例,占30.48%;妊娠合并心脏病74例,占18.64%;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55例,占13.8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6例,占11.59%;其余疾病抢救率均在10.00%以下。结论: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好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及抢救工作,提高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凌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64-3966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717例围产儿死亡的基本情况,为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1年发生的717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产科医院的活产数为116 077例,围产儿死亡71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6.18‰,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占总死亡率的42.96%,外地户籍围产儿死亡占57.04%;死胎占65.83%,死产占8.09%;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6.08%。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先天畸形、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早产、脐带因素等。结论: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对外地孕产妇实行属地化管理,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充分发挥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应急救治作用,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24例,死亡率为7.20/10万;年死亡率从2011年21.77/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结论 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提升孕产妇危险识别能力、做好外地人口围生期保健服务、加强异位妊娠和肿瘤等的重视、提升妇幼技能降低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有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年深圳市罗湖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孕产妇系统管理与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4年深圳市罗湖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和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户籍人口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明显高于非户籍人口,而围生儿死亡率低于非户籍人口,差异有显著性(P<0.05);2000~2004年户籍人口的围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非户籍人口的围生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呈负相关。结论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死亡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提出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2016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非户籍人口下降明显,由48.80/10万降至0。户籍人口在2011-2015年由11.89/10万降至4.82/10万,但在2016年有所升高(9.06/10万)。分娩地点和死亡地点均以三级公立助产机构为主,其次是二级民营助产机构。非户籍人口死亡原因首位是产科出血,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有37.5%为可避免死亡;户籍人口死亡原因首位是猝死,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无可避免死亡。结论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位于全国较低水平,通过加强孕产期规范管理,加强民营助产机构管理,打击非法行医,有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高凌云  刘秀玲  易旻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38-2940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朝阳区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2008~2011年朝阳区户籍孕产妇死亡5例,平均死亡率11.28/10万;朝阳区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22例,主要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心脏疾病及产科出血,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以三级医院为主。评审结果不可避免死亡13例,占59.09%;可避免死亡5例,占22.73%;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例,占18.18%。孕产妇死亡与本人文化程度低、产前保健意识差、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及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充分发挥"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功能,对贫困危重孕产妇及时实施救助,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东营市近5年围生儿死亡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东营市《儿童死亡报告卡》、《山东省围生儿情况调查表》及《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东营市围生儿死亡率整体上逐年降低,但均低于山东省围生儿死亡率平均水平;围生儿死亡中死胎占据首位,围生儿死亡原因顺位前3位分别是出生缺陷、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疾病;围生儿死亡中,孕妇年龄<20岁最多,25~30岁最少;单胎死亡率较低,随着胎数增加,死亡率增高;乡村围生儿死亡率最低,流动人口最高;参与孕产妇保健项目,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可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胡昭昭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14-2516
目的:分析武汉市汉阳区214例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明确围生期保健工作重点,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汉阳区2002-2011年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214例,围生儿死亡率8.39‰。各年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原因依次为畸形、早产、宫内窘迫、脐带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结论:加强围生期系统保健,重视对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规范管理,实行高危妊娠分级管理,积极进行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高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水平,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长远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运城市2007~2011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孕产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运城市2007~2011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5年间运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是我市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地域分布及产前保健情况等因素有关。59例死亡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42例,占71.19%;不可避免死亡17例,占28.81%。结论: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产科人员综合素质,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温岭市围生儿死亡情况,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岭市2012-2016年各级医院上报的《浙江省围生儿死亡个案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温岭市围生儿共103 496例,围生儿死亡共计754例,围生儿死亡率平均为7.29‰,其中死胎、死产共计538例,占71.35%,7 d内死亡216例,占28.6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尤其需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医院应加大力度提高产科与新生儿科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期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农村高危孕产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射阳县2015年建立保健手册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方法;以2016年同质对象作为干预组,使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比两组之间高危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率、孕期管理依从率、家庭支持率、满意度、高危因素纠正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高危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率、孕期管理依从率、家庭支持率、满意度、高危因素纠正率高于对照组,运用PDCA管理方法前后两年间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围生儿死亡率下降了28. 34%。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是有效的。建议要针对现阶段主要高危因素,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支持,充分利用新一轮医改有利政策开展高危妊娠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3年间在本市内系统管理的525例高危孕产妇的干预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本市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5.14%,高危因素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有剖宫产史、年龄≥35岁、妊娠合并糖尿病、臀位、贫血等。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对高危孕产妇科学、规范管理,给予最佳的保健服务,是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882例高危妊娠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危妊娠的监测及管理是母婴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高危妊娠直接影响母亲及胎儿健康,也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为进一步做好孕产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本文对近3年来本院产前检查筛出的882例高危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高危妊娠进行科学的管理,掌握围生儿死亡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确定围生期保健重点,早期筛查、预测高危人群,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本文就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425例孕产妇中802例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瑜  杨大维  柴艳  王丽娟  梁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16-401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间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2002 ~ 2011年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孕产妇和围产儿主要高危因素及死亡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1年柯尔克孜族孕产妇死亡率为169.9/10万,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5.7%‰,死亡孕妇中住院分娩率低(27.3%);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别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妇孕期保健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0~2009年10年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2000~2009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经过10年监测,我州孕产妇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224.54 /10万下降至2009年51.35/10万;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产妇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孕产妇死亡地点依次是家中、送院途中、卫生院、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其它地点.结论 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5年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该地区围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罗湖区2006-2015年围生儿死亡监测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罗湖区2006-2015年平均围生儿死亡率为7.01‰,其中常住人口围生儿为4.80‰,流动人口为10.86‰。10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77.178,P=0.000),10年间围生儿首位死因为出生缺陷(2.20‰)。结论罗湖辖区10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是围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应进一步提高孕期保健及产检意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黔南州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黔南州2006-2011年死亡的孕产妇176例,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117.66/10万下降至2011年的40.92/10万;其中死亡孕产妇176人,直接产科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134人,间接产科因素死亡42人。孕产妇前4位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结论2006—2011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措施有效。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能力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准确诊断、及时转诊,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