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按常规标准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中Ⅰ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Ⅱ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不同施治阶段两组的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施治4周、8周时HBV-DNA水平和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半年后,Ⅱ组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Ⅰ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半年后改善肝功能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108-1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56例,两组均予甘利欣、能量合剂、维生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常规护肝治疗,其中联合组加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及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及TBi L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80.00%)、HBe Ag血清转换率(30.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ST、ALT及TBi L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及TBi 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ST、ALT及TBi 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抑制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相关性.方法:将76例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为107~8、105~6、104 copies·L-1进行分析,分别观察服药后1个月、3个月、0.5年、1年时HBV DNA载量,ALT、AST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HBeAg载量分层分别进行观察,了解服药后HBeAg载量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8、105~6、104 copies·L-1者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个月内可使HBV DNA载量下降102 copies·L-1左右,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基线的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ALT、AST复常率越高,恢复正常时间也越快.10 PIEU·ml-1以内的HBeAg载量的下降及转阴明显,阴转率42.85%.治疗前HBeAg的载量越高治疗后HBeAg载量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1年的患者血清HBV DNA持续受到抑制,ALT、AST恢复正常,HBeAg滴度持续下降.结论:恩替卡韦对初治或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15)和常规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恩替卡韦组,n=15)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阴转、病灶吸收、痰菌转阴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GGT、ALP、TBIL水平(223.3±26.5)U/L、(180.2±9.2)U/L、(175.6±9.4)U/L、(289.2±23.6)U/L、(89.2±17.2)μmol/L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55.2±15.3)U/L、(41.3±8.5)U/L、(98.6±8.1)U/L、(172.3±25.4)U/L、(27.5±25.3)μmol/L(P<0.05),ALB水平(43.5±4.0)g/L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38.5±3.2)g/L(P<0.05),HA、LN、IV-C、PⅢNP水平(111.2±21.2)ng/mL、(168.8±18.2)ng/mL、(121.2±14.0)ng/mL、(18.0±1.7)ng/mL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73.1±10.7)ng/mL、(105.2±10.6)ng/mL、(69.2±6.3)ng/mL、(12.3±1.1)ng/mL(P<0.05),常规性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6.7%(1/15)、46.7%(7/15)、53.3%(8/15)均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66.7%(10/15)、93.3%(14/15)、86.7%(13/1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0.0%(6/15)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6.7%(10/15)(P<0.05).结论 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1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一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和HBV DNA分别为(35.1±4.2)U/L、(31.2±5.8)U/L和(2.6±1.0)lgcopies/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2.4±11.7)U/L、(60.7±9.1)U/L和(7.0±0.8)lgcopies/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χ~2=20.004和χ~2=24.602,P0.05)。抗病毒组治疗后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为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1,P0.05)。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恩替卡韦能有效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HBVDNA定量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平均HBVDNA定量的对数值分别为(7.35±2.08)和(7.56±1.87),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而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后血清中HBVDNA定量、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ALT复常率情况均好于对照组,48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结果分别为(3.31±1.06)和(2.76±1.19)、80.98%和94.35%、81.39%和9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84%和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影响恩替卡韦(ETV)疗效的各种因素。方法对于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62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线ALT2×正常值上限(ULN)者与≥2×ULN者相比较,24周两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41.7%和71.1%(P0.05),48周和96周两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65.2%、83.8%(P=0.098)和77.3%、94.4%(P=0.125);患者中,治疗24周时病毒应答率为67.6%(41/62),应答41例。应答组与未应答组于治疗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97.6%、42.9%(P0.05),96周时为100%、72.2%(P0.05);HBV-DNA107copies/ml组和≥107copies/ml组比较24周、48周、96周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85.7%和56.1%(P=0.02)、90.5%和69.2%(P=0.125)以及95.2%和85.7%(P=0.807),未见病毒学突破病例。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着较高的早期应答率及用药安全性,基线ALT≥2×正常值上限(ULN)者或(和)HBV-DNA107copies/ml患者早期疗效更佳,但对于长期用药患者,远期疗效的无差距;24周病毒学应答与药物远期疗效密切相关,可为患者使用本药的长期疗效提供预判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CHB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口服恩替卡韦片,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ALT、AST、HBs Ag、HBe Ag、HBV-DNA变化情况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ALT、AST、HBs Ag、HBe Ag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ALT、AST、HBe Ag及HBV-DN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而HBs Ag水平无明显变化(P> 0. 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HBe Ag及HBV-DNA水平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出现2例食欲减退,观察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AST、HBe Ag及HBV-DNA水平,提高患者转阴率,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综合性护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对照组22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疗程均3个月。观察患者病毒量、血清病毒标志物、生化学指标(ALT、TB IL、ALB、PTA)及病死率的改变。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观察组=5.012 8,t对照组=4.906 0,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339 7,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ALT、TB 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ALT=10.858 9,tTB IL=8.560 5,P<0.01),ALB、PTA显著升高(tALB=6.197 5,tPTA=24.671 1,P<0.01);观察组ALT、TB I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ALT=12.636 6,tTB IL=9.166 4,P<0.01),ALB、PTA显著升高(tALB=8.921 5,tPTA=27.766 6,P<0.01);且观察组ALT、TB IL明显低于对照组(tALT=2.461 2,tTB IL=2.335 7,P<0.05),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tALB=2.520 1,P<0.05;tPTA=3.101 2,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差异(2χ=0.00,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χ=4.13,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患者HBV DNA转阴、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H...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2HRZE/4HR与3HESG/9HEG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有44例,A组接受2HRZE/4HR方案治疗,B组接受2HTES(Lf X)/4-7HTE方案治疗。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空洞缩小及闭合率均显著升高,肝损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HRZE/4HR方案相比,2HTES(Lf X)/4-7HTE方案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效果更佳,更利于肝功能的修复,故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时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60例临床诊断为乙肝合并肺结核且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以及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T、ALT为(13.69±2.16)U/L、(10.91±2.22)U/L,均低于单纯化疗组的(104.58±9.52)U/L、(109.48±3.4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83.33%、病灶吸收率为76.67%,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56.67%、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晕乏力、血肌酐升高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7%,低于单纯化疗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2月进行诊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国家推荐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后不同时间随访,对比两组的肝功能、HBV-DNA阴转率、治愈率、失败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损伤总发生率、AST、ALT、TBIL和TBA分别为19.51%、(98.42±21.53)μ/L、(121.46±26.38)μ/L、(31.62±3.25)μmol/L、(17.42±4.15)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4%、(326.79±143.92)μ/L、(453.27±146.28)μ/L、(61.42±13.79)μmol/L、(35.12±8.4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HBV-DNA阴转率和结核病治愈率分别为21.95%、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4.88%、68.29%(P0.05),失败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76%、2.70%、26.8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10.71%、56.10%、7.31%(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减轻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所引起的肝损伤,具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和治愈率,且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恩替卡韦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回顾。恩替卡韦可使未接受过核苷/酐类似物和拉米夫定抵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组织学、血清病毒学和血清生化学得到改善。治疗剂量的思替卡韦有很少且轻微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39例肺结核并CHB患者,随机分成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组20例,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随访至3.5年。观察肺结核并CHB患者化疗中,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化疗中,肺结核并CHB抗病毒组,肺结核并CHB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33.33%。94.74%,10.00%72.5.07%。随访至3.5年,肺结核并CHB未抗病毒组,死亡7例(36.84%),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3例;肺结核并CHB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CHB,化疗中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有重要意义。阿德福韦酯抗HBV治疗,对改善肺结核CHB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CHB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阿德福韦酯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拉米夫定)组和C(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2例,按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HBV DNA转阴率、肺结核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6个月后,B、C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ALT及TBIL水平低于B组(P<0.05),C组的胸部病灶吸收率及HBV DNA转阴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联合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减少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肝功能趋于正常的前提下,可能更有利于发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恩替卡韦组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阴转率等指标优于拉米夫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