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54例子痫前期双胎孕妇为研究组,将108例同期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双胎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分析双胎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体重增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妊娠晚期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晚期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双胎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较非IVF孕妇高(P0.05);研究组贫血及早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孕前BMI高、孕期体重增长多、孕中晚期贫血、D-二聚体高可增加双胎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P0.05),妊娠晚期纤维蛋白原高可降低双胎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孕前BMI高、孕期体重增长多、孕中晚期贫血、D-二聚体高是双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晚期纤维蛋白原高是双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带菌情况、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妊娠晚期孕妇794例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将GBS阳性111例纳入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检检测GBS为阴性的111例纳入对照组。分析GBS带菌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1)794例孕妇中,GBS阳性率为13.98%(111/794)。(2)两组年龄、孕次、孕周、产次、流产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年龄≥35岁、经产妇、阴道炎及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经产妇、阴道炎及妊娠期糖尿病为GBS带菌的危险因素。(3)两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龄、经产妇、阴道炎、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晚期孕妇GBS带菌的危险因素,妊娠晚期孕妇GBS带菌会增加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故妊娠晚期对孕妇进行GBS筛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不同孕期孕妇对孕期体重增长的知识、态度、行为,分析不同体重增长值及对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1间,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和产检随访记录,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早期孕妇对体重增长的基本知识正确回答率均较低,54.9%的孕妇没有在孕早期注意控制体重;孕妇在孕中期对控制体重增长的知信行均较孕早期有较大改善,分别有43.9%和53.4%的孕妇意识到体重过快增长会影响到胎儿健康及分娩方式,58.6%的孕妇能够正确回答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54.6%的孕妇采用了控制体重的行为;69.4%的孕晚期孕妇主动体重控制。在孕前BMI正常组孕妇中,孕期体重增长越大,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越高,体重增长15~20 kg组和20 kg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达分别为10.5%、6.3%和24.0%、16.0%,显著高于体重增长10~15 kg组的5.4%、5.4%;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中,体重增长15~20 kg组和20 kg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达分别为15.3%、14.2%和27.6%、23.1%,均高于体重增长10~15 kg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前BMI正常孕妇中,孕期体重增长15~20 kg组和20 kg组剖宫产率为42.1%和48.0%,高于体重增长10~15 kg组的30.3%(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随着孕期体重增长增加而增加,孕期体重增长20 kg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孕妇体重增长相关的健康教育应该在时间上提早开展,特别需要重视孕妇饮食指导,孕期体重增长过高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剖宫产的风险,建议加快推进我国孕产妇体重增长指南、标准的制定,指导临床和健康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BMI)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10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早期至终止妊娠前BMI增长幅度分为正常增长组(n=23)、中度增长组(n=52)和重度增长组(n=27),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重度增长组的早产、子痫前期、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中度增长组和正常增长组(P <0.05);三组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增长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中度增长组和正常增长组(P <0.05);三组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湿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BMI增长幅度过高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控制BMI增长幅度,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择取围生期孕产妇420例,调查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结果超重和肥胖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显著增高;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孕妇;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水平、孕期BMI指数增加水平较体重正常孕妇低;超重孕妇新生儿血糖水平均较体重正常孕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与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孕前高BMI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6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于孕早期(孕12~15周)、孕中期(孕24~28周)、孕晚期(孕32~36周),检测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两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和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结果两组孕早期、孕中期、孕后期TBIL、DBI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早期、孕中期、孕后期TBIL、DBI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早期、孕中期、孕后期的HOMAIR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孕早期、孕中期、孕后期HOMA-IR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孕早期、孕中期、孕后期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早期、孕中期、孕后期FBG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BIL与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无显著相关性(P0.05); TBIL与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 TBIL与剖宫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对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及膳食营养干预效果,旨在为临床降低GDM发病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武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G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孕妇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而对照组孕妇未进行任何营养干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调查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GDM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而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以及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早产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发病率与年龄、孕前BM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密切相关,体育锻炼能够降低GDM的发生,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进行妊娠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2 98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妊娠孕妇2 517例(A组)、GDM孕妇287例(B组)、HDCP孕妇126例(C组)和GDM合并HDCP孕妇53例(D组),对各组孕产妇孕10周、孕30周体重变化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4组孕妇年龄、孕10周、孕30周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孕10周、孕30周BMI及BMI变化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B、C、D组上述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A组(P均0.05),D组孕10周、孕30周BMI均分别显著高于B、C组(P均0.05);4组孕妇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组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且D组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早期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及高龄人群是发生GDM和HDCP的高危人群。GDM和HDCP使得孕产妇与婴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加大,因此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合理干预,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桐乡市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7月在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定期接受产前检查的3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21例)和非妊娠期糖尿病组(304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然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比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并统计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巨大儿分娩史、文化程度、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妊娠期糖尿病组年龄(≥35岁)、孕前BMI (24 kg/m~2)、存在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 (24 kg/m~2)及糖尿病家族史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 05)。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及晚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妊娠期糖尿病组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围生儿死亡率、巨大儿率、早产率、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率及胎儿窘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年龄、孕前BMI及糖尿病家族史等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进行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母婴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10,10.5~15,15.5~20,20.5~25,>25.5 kg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5.5 kg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增加(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2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并分析ICP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IC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围生儿结局资料和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围生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P的发病时间、合并乙肝、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P家族史、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ICP围生儿不良结局有关(P0.05);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皮肤瘙痒和ICP围生儿不良结局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P的发病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高总胆汁酸是ICP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P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病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高总胆汁酸是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妍  刘颖  俊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7,(12):2553-2556
目的探讨妊娠期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并发S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2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产检的孕妇1 0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并发SCH 104例(73例接受左甲状腺素钠片正规治疗并达到治疗目标者作为治疗组,31例未接受治疗及治疗未达标者作为未治疗组),90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妊娠期并发SCH危险因素。结果未治疗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流产、剖宫产、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孕前BMI、孕产史、吸烟与妊娠并发SCH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且初产、孕前BMI<18 kg/m^2、吸烟是妊娠并发SCH的危险因素,年龄20~35岁是妊娠并发SCH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并发SCH可以增加孕妇妊娠期糖尿病、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和流产、剖宫产、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不良结局发生率,年龄≥30岁且初产、孕前BMI<18 kg/m^2、吸烟是妊娠并发SCH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妊娠并发SCH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妇孕早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建档产检孕妇491例,专人记录孕妇的身高、年龄、孕前体重、BMI、孕早中期体重、分娩结局等一般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孕早期体重增长与GDM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及过多的孕妇GDM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P<0.05),而孕中期不同的体重增长情况,孕妇GDM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1,P>0.05)。孕早期增重按不同孕前BMI进行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为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过多,GDM发病风险增至1.913倍(OR=1.913,95%CI:1.033~3.543);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适宜、过多,GDM的发病风险分别增至4.900倍(OR=4.900,95%CI:1.179~20.373)和5.444倍(OR=5.444,95%CI:1.290~22.976)。孕前BMI<18.5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118.600)、羊水异常(χ2=6.750)及剖宫产(χ2=6.166)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72,P<0.05);孕前BMI=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不同增重情况,其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体重正常和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加了GDM发生风险;而孕前低体重者,孕早期体重增长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并不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83-384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根据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BMI≥24 kg/m~2),根据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值分为A组(△W<15 kg)、B组(15 kg≤△W≤20 kg)、C组(△W>20 kg)。比较不同孕前体重组、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孕妇的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重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孕前的最佳BMI应控制在18.5~24 kg/m~2,孕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7~15kg,建议孕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注意调整体重,从而有效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间并发症(胎膜早破、早产、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及围生儿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25%,较对照组5.7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BMI≥25 kg/m2、有GDM史和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35岁、BMI≥25 kg/m^2、有GDM史和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妊娠期妇女糖尿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某地区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接受糖尿病筛查的妊娠期妇女1 267例,均来自农村地区,其中153例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作为GDM组,孕检且糖代谢正常的1 114例妇女作为非GDM组,分析该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GDM的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1 267例妊娠期妇女中153例诊断为GDM,GDM发生率为1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前BMI、产次、从事体力劳动、喜爱肉食/甜食、糖尿病家族史与GDM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孕前BMI≥24 kg/m2、喜爱肉食、喜爱甜食、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从事体力劳动为保护性因素(P0.05)。GDM组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地区妊娠期妇女GDM发生率较高,GDM妇女剖宫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并发症较多。高龄、肥胖、喜爱肉食甜食、有糖尿病家族史会使GDM发生率升高,从事体力劳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GDM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38-154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石碣医院产科门诊完成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312例孕妇纳入研究,GDM组孕妇54人,非GDM组孕妇258人。两组的平均年龄、孕前BMI、孕早期空腹血糖、糖尿病家族史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GDM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980,95%CI为1.233~3.180,P=0.005)、孕前BMI(OR=3.111,95%CI为1.884~5.138,P<0.001)、孕早期空腹血糖(OR=3.187,95%CI为1.637~6.206,P=0.001)、糖尿病家族史(OR=3.823,95%CI为1.373~10.644,P=0.006)。结论早孕期FBG超过5.1 mmol/L、孕前BMI升高、年龄增长、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为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BMI)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9例,依照BMI范围分为正常组(18.5≤BMI <25)、过重组(25≤BMI< 28)及肥胖组(28≤BMI <32);比较各组一般资料、BMI、空腹血糖及围产结局的差异性,分析BMI对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各组孕产妇的妊娠次数、生产次数、流产情况及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早产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间,各组患者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妊娠中晚期的血糖值和BMI均呈正相关性(R2=0.3996、0.443、0.4914,均P<0.05).本组新生儿的主要并发症为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及湿肺,各项并发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BMI水平与血糖成正相关,对孕期并发症有重要影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预测不良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探讨孕期保健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分为两组:A组(171例,发病孕周34周);B组(399例,发病孕周≥34周)。分析两组年龄、居住地、孕次、产次、产前检查、合并症与围生儿结局。结果两组孕妇居住地、合并子宫肌瘤、肝脏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年龄较大,孕次、产次比B组多,A组产前检查比B组少;A组合并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发生率比B组高,孕妇并发症及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高于B组。结论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有无规范产前检查,孕期合并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孕周越早、并发症越多,终止妊娠率越高,围生儿预后也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妊娠期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236例妊娠期感染HBV的孕妇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及同孕周且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的孕妇2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探讨预防性干预措施。结果 236例妊娠期HBV感染孕妇中46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感染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9.49%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HBV感染孕妇发生不良结局组年龄≥3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产前BMI≥28 kg/m2、合并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性状Ⅱ度及以上及贫血发生率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BMI≥28 kg/m2、合并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性状Ⅱ度及以上及贫血是影响妊娠期HBV感染孕妇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