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早期拔除尿管对减少病人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症的发生、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6月52例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术后24 h拔尿管,早期活动;对照组26例,术后48 h拔尿管,随意活动。观察两组病人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后24 h内活动频率、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尿成功率及尿道刺激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在第一次下床活动后24 h内活动频率、肛门排气时间、尿道刺激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尿成功率高,尿道刺激症发生率低。结论: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在一定前提下,早拔尿管及随意活动,可以使病人肠蠕动恢复更快,减少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尿道刺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社区医学杂志》2013,(23)
目的比较非脱垂子宫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rans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与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prolapsed 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TAH,观察组行TVH,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受影响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对照组分别为(90.7±9.4)min、(145.4±9.8)ml、(24.1±1.4)、(36.2±9.7)h、(12.9±2.1)d,观察组分别为(50.5±8.3)min、(126.7±8.9)ml、(12.6±0.5)、(29.6±3.6)h、(6.2±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88、10.911、55.782、4.607、16.965,均P<0.05)。术后性生活质量受影响对照组占10.3%,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P<0.05)。结论 TVH较TAH临床效果肯定,对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对子宫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SC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LS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盆底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的PE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FSFI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显著改善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补片应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脱垂盆底功能重建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脱垂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全体入选病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阴道壁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阴道入路补片植入盆底功能重建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观察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OP-Q)参数、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POP-Q各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POP-Q参数均较术前好转(P0.05),且观察组POP-Q各项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片应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脱垂患者盆底功能重建术中治疗阴道脱垂疗效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安全性高,对于改善盆底功能及相关功能均具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检查对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行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42 d的宫颈癌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URA)及膀胱颈旋转角度(θ)],统计PFD发生率,比较发生PFD与未发生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宫颈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肌纤维疲劳度PFD患者的最大Valsalva动作训练下盆底超声参数及其与肌纤维疲劳度的相关性;统计PFD患者对症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最大Valsalva动作训练下盆底超声参数。结果:90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经盆底超声检查46例确诊为PFD,其中29例SUI、17例POP,PFD发生率为51.11%;宫颈癌患者术后年龄、分娩次数及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t=11.100,t=5.112;P<0.05);是否绝经、便秘、慢性咳嗽及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两种手术方式对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绵阳市人民医院2007~2008年收治的245例因非子宫脱垂的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及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实际随访200例:子宫全切组125例(62.5%)、子宫次全切除组75例(37.5%)。从阴道顶端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对盆底及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及性生活质量子宫次全切除组优于子宫全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来看,在可以保留宫颈的情况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诊治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3年1月~2005年7月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病例,探讨治疗输卵管脱垂的最佳方法。方法:对6例输卵管脱垂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结果:全部治愈。结论:输卵管脱垂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以往经阴道套扎,和经腹行输卵管切除。目前认为,阴道-腹腔镜联合手术应为首选,但还需积累更多病例。 相似文献
8.
补片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脱垂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片(Mesh)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脱垂患者盆底功能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月经阴或经腹行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脱垂的31例患者采用聚丙烯网片进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根据临床检查及主诉对手术前后脱垂情况进行评估,观察疗效并定期随访。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10min,出血量平均为150ml。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3~6天出院,术后1、3、9、12、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3个月(12~18个月),随访率100%。发现2例补片侵蚀阴道黏膜,发生率为6.45%,其中1例为前壁补片,1例为后壁补片。无补片感染发生。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客观评估阴道前后壁及穹窿脱垂等情况,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无复发,无阴道扭曲和缩短,大部分患者无性生活障碍,性生活满意度达90%。结论: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延长手术时间,患者耐受性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TAH)与次全子宫切除术(sub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SAH)目前的研究,可知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两种术式对术后性生活影响从解剖生理、内分泌及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手术范围不同对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以便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子宫全切术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骨盆肌收缩压力高于对照组,骨盆肌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尿失禁频率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能够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OP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分别接受全盆底重建术治疗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术前、术后2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及住院情况。结果术后2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盆底生命质量影响问卷表(PFIQ-7)评分以及盆底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POP,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因子宫脱垂分别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两组手术后的效果,评价骶棘韧带悬吊术在预防因子宫脱垂而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术后解剖学恢复、主观症状的改善、性生活状况以及骶棘韧带悬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的C点距离(-7.5±0.5)、阴道长度(8.9±1.3)均明显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长(-3.1±0.2,3.4±0.8);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28.6±6.5)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显著降低(56.7±8.4),t=23.410,P<0.05;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97.2±8.9)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则显著升高(70.6±9.5),t=12.212,P<0.05.结论 骶棘韧带悬吊术可预防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顶端脱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用于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中盆腔脏器脱垂达到POP-Q分期Ⅱ~Ⅲ期的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全盆底重建组81例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组88例。按照规范化标准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中对合并盆底功能障碍进行对应处理。围手术期记录患者相应情况,检测手术主客观满意度。所有患者纳入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及性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结果骶骨固定术组平均年龄比较[(43.78±7.63)岁vs.(53.01±10.50)岁],两组绝经概率比较(33.0%vs.60.5%),术前压力性尿失禁(SUI)概率比较(46.1%vs.65.4%)显著低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相比,骶骨固定组手术出血量[(60.32±30.27)mlvs.(98.35±40.28)ml]、尿管留置时间[(1.90±0.90)dvs.(2.50±1.10)d]及子宫切除比例(30.7%vs.60.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时PFIQ-7及PFQI-20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2个月时,骶骨固定组的PISQ-12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远期预后良好。骶骨固定术改善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陈园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
目的 比较非脱垂子宫经阴道LPS全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非脱垂子宫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行经阴道LPS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3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60±15)min、(13.4±8.7)h、(5.0±0.2)d]明显短于对照组[(105±15)min、(30.6±9.6)h、(8.9±0.6)d](P<0.01),术后病率(6.4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5/30)(P<0.01).结论 经阴道LPS全子宫切除术优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4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5例,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部经阴道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复发,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观和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结论: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中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微创手术方法,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方式是否会对女性性生活品质有所改变及对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安吉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且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子宫切除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子宫全切术(78例);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术(4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年的性生活和谐程度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子宫次全切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在盆底功能,包括阴道脱垂、膀胱和直肠膨出及尿失禁方面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子宫次全切患者比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高,且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在子宫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5例子宫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尿失禁评分、盆底肌张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尿失禁评分及盆底肌张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应用于子宫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及尿失禁情况,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刘晋英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6):47-49
目的探讨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5~64岁,孕、产次为(2.85±1.03)次、(2.32士1.12)次],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采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hysterectomy,TVH)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rans—abdominalhysterectomy,TAH)。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TVH组,”一60)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其中子宫体积≤10孕周为43例,10~14孕周为17例;有下腹部手术史为15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组(TAH组,n一86),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术,其中子宫体积≤10孕周为65例,10~14孕周为21例;有下腹部手术史为20例。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子宫大小,有无下腹部手术史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问、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结果TVH组手术持续时间较TAH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一一5.11,P〈O.01);TVH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一~3.08,P〈0.05)。术后TVH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快、切口感染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一一2.34,P〈0.05;f一一4.52,尸〈0.01;X。一2.30,,J〈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顺利。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术后患者情况均优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全子宫切除较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9.
改良式非脱垂全子宫经阴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脱垂全子宫经阴道切除术 (Trans Vaginal Hysterecto-my,TVH)是利用天然孔道施行手术 ,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肠道干扰轻、康复快、术后无切口疼痛 ,体表不留疤痕 ,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点。近 10年来国内文献越来越多地报道了 TVH的安全性、可行性 〔1~ 3〕。但因手术视野狭窄、暴露差、技术操作较困难 ,故国内医院仍未普遍开展。我院在学习周培基等〔1〕报道的经阴道 L PS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 ,在手术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良 ,并研究应用了自行设计改制的冷光源照明拉钩、宫颈牵引钳和阴道手术专用器械配合 ,从而拓宽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治疗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膨出患者48例,随患者意愿分为改良组和研究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治疗,改良组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联合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不良反应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67.65±5.68)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37±4.35)h及住院时间(7.26±1.97)均低于改良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及失败患者发生率0.00%,明显低于改良组发生率29.17%,P〈0.05。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符合微创概念,且疗效确切,但应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选择,避免盲目最求手术疗效忽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