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各56例,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手术患者保持血压、心率相对平稳,减少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8月30例医院收治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入选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期时血压及心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的血压、心率以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全麻复苏期的躁动发生率,有助于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采用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与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躁动率17.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且苏醒期HR、DBP与SB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稳定心率与血压,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躁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有助于缓解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维持良好的血压及心率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苏醒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苏醒期产生躁动的原因采取预防性措施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的血压、心率以及躁动程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治疗后的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程度和躁动的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并可以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将两组患者在苏醒期的血压、心率、躁动情况对比。结果在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苏醒值以及躁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有显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干预对全麻插管术后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和躁动程度的作用.[方法]观察1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率.[结果]气管导管拔徐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身麻醉,依据随机自愿原则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并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舒张压(135.26±7.26)mm Hg、收缩压(85.52±6.29)mm Hg、心率值(76.29±4.2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使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有效减少,避免术后出现血压与心率波动。  相似文献   

9.
范勇 《大家健康》2016,(10):192-192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择取96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9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传统的护理方式(参照组,共有48例)以及使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方式(研究组,共有48例)。结果:研究组苏醒期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率较参照组显著低,躁动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麻醉恢复室中行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苏醒期护理的效果及其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情况,总结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400例实施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其进入PACU后为其进行全程的病情观察;在为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苏醒期躁动的主要诱因为其施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麻醉恢复室中,护理组患者发生疼痛、受到外源性刺激、出现不正常行为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了解全麻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关键因素,及时为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几率,此法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井蕊  廖红  孟尽海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881-883
目的对比观察食道癌根治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麻醉与吸入异氟醚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患者30例,分为A、B两组(n=15),术中A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h)、B组吸入异氟醚(吸入浓度1%-2%);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和维库溴铵0.03mg/kg维持镇痛和肌松。于麻醉前(T1),切皮后60min(T2)、120min(T3)、180min(T4)时抽取颈内静脉(中心静脉)血,监测上述各时间点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与基础值比较,A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B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B组T3、T4时全血中、低切黏度也较T1时显著降低(P〈0.05),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麻醉后略有增高,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4mg/(kg·h)丙泊酚比吸入异氟醚更能有效降低食道癌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硬膜下腔的解剖研究,为临床麻醉医师解决异常平面阻滞提供理论依据,并利用硬膜下腔麻醉进行手术。方法 1)通过对成人尸体标本脊柱的解剖,证明硬膜下腔的存在。2)通过对婴儿脊髓切片的染色,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证明硬膜下腔的存在。结果 1)成人尸体标本上硬膜下腔容易分离。2)婴儿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进一步证明硬膜下腔存在。结论本实验证明硬膜下腔是真实存在的腔隙,而并非是导管的解剖作用。硬膜下腔的解剖学特点可以对临床上出现麻醉平面过广作出合理化解释。  相似文献   

14.
目前 ,全球范围内已对价值医疗的问题产生关注 ,鼓励在医疗过程中也实行费用与效应统一的实际型“消费”模式。价值麻醉 (Value -basedanesthesia)的概念即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1] 。它反应了麻醉所需费用与病人围术期转归之间治疗与价值的关系。和其他医疗过程一样 ,理想的麻醉也应该在较少的费用下获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麻醉选择是在全麻和区域阻滞间进行。从具体用品成本分析显示 ,区域阻滞比全麻更经济 ,这是显而易见的。从应激反应的角度来说 ,区域阻滞能减少手术和麻醉可能给病人生理造成的干扰 ,它不仅使与手术区相…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喉罩麻醉的12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126例婴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各麻醉控制点血液流变学(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麻醉监测点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观察组拔管时问为(62.5±7.4)s,清醒时间为(118.7±12.3)s;对照组拔管时间为(322.5±71.0)s,清醒时问为(482.1±117.9)s,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现轻微肺部感染2例,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气道损伤小,麻醉苏醒快等优点,可满足婴儿手术要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丽萌  翁培清  王宏梗 《海南医学》2006,17(7):56-56,58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50例行声带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将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病人采用咽喉气管内表面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B组病人用静脉复合麻醉.观察诱导前、插管后上镜前、上镜后即刻、手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结果A组病人上镜即刻血压、心率变化与诱导前,插管后上镜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病人在上镜即刻血压、心率明显升高,与诱导前、插管后上镜前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比A组延长(P<0.05),有9例出现复睡.结论表面麻醉 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有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术后清醒拔管迅速,清醒后无复睡发生的优点,是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中椎管内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2组均用16号穿刺针硬膜外腔侧入穿刺成功后,A组经穿刺针注入0.75%布比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然后向头端置人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经导管注入局部麻醉混合液(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肾上腺素20μg)2~3次作为初量,每次3~6ml,间隔1~2 min;B组注入1%利多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如无脊麻征和入血管征,用25GⅡ型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见有脑脊液回流,8~10 s内注入等比重药液0.5%布比卡因3 ml(配制:0.75%布比卡因2 ml+0.9%氯化钠溶液至3 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2组阻滞平面均达T8以上.2组术中均按需追加局麻混合液以维持麻醉阻滞平面.观察和比较2组血压、心率、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皆较完善,肌松满意;与B组比较,A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小,不良反应轻.结论 置管前先注入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副作用轻,因而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刘成  彭英 《四川医学》2011,32(11):1762-1764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和持续性硬膜外腔阻滞麻醉(E)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安全性及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100例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另100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两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2)、30min(T3)及停气后10min(T4)的MAP,HR,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Tw)及此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E组T1、T2,HR明显降低(P〈O.05),30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后10min尚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T3及T4 G组血糖升高显著高于E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安全用于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且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近年来已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它实现了手术麻醉过程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管理,使医疗信息、麻醉信息达到共享.文章从医学教学现代化的角度阐述了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