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市虹口区欧阳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俱乐部成员作为调研对象,经社区公告通知,自愿参加者中高血压人群2000例,非高血压人群500例.测量或记录受试者的体质量、身高、血压、患高血压时间、降压治疗时间、糖尿病和心律失常情况;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情况;心脏超声分析LAD、左心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壁厚度(LVPW)及射血分数(EF)指标.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LAD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入组高血压组人群1 605例,其中男性671例,女性934例;入组非高血压组人群432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47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人群的LAD、LVEDD和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VS和LVP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组,LAD的增大与患者年龄、体质最指数(BMI)、收缩压以及伴有糖尿病、房颤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患高血压时间、降压药物治疗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LAD的变化与性别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LAD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BMI、收缩压、伴有糖尿病或房颤有明确的相关性,在社区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减少LAD增大和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47例ACS患者,依据术前cTnI的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25例和异常组22例,以手术前后LAD、LVD、IVS、LVPW、LVEF、E/A比值、cTnI作为观察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cTnI正常组相比,cTnI升高组的LAD、LVD显著增高(P<0.05),而IVS、LVPW、LVEF、E/A比值显著性降低(P<0.05);手术后cTnI含量与Lad、LVD呈独立正相关,与IVS、LVPW呈独立负相关。结论cTnI浓度与ACS患者术后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47例ACS患者,依据术前cTnI的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25例和异常组22例,以手术前后LAD、LVD、IVS、LVPW、LVEF、E/A比值、cTnI作为观察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cTnI正常组相比,cTnI升高组的LAD、LVD显著增高(P〈0.05),而IVS、LVPW、LVEF、E/A比值显著性降低(P〈0.05);手术后cTnI含量与Lad、LVD呈独立正相关,与IVS、LVPW呈独立负相关。结论cTnI浓度与ACS患者术后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尿酸浓度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房颤动、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3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阵发房颤组,n=30),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房颤组,n=42)和无心房颤动组(非房颤组,n=78)。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血尿酸浓度的相关性,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阵发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血尿酸浓度显著升高(P均<0.05),且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与非房颤组比较,阵发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房内径(LAD)均显著增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小(P<0.05);而且持续房颤组LVEDD和LAD均明显大于阵发房颤组(P均<0.05),LVEF小于阵发房颤组(P<0.05)。血尿酸(OR=2.214, 95% CI 1.609~5.917, P<0.05),LAD(OR=3.617, 95% CI 2.015~6.374, P<0.05)和LVEF(OR=2.885,95%CI 1.876~6.017, P<0.05)是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浓度与LAD呈正相关(r=0.60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84,P<0.05)。 结论: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扩张、重构,心功能降低,可能与患者血尿酸浓度显著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脏结构指标对高血压伴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高血压患者320例,按照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无心脏结构改变组)52例、室间隔增厚组48例、左室壁增厚组40例、左房增大组46例、左室肥大组66例、左房左室增大组68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BNP水平、心脏彩超测量的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比较6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性,分析这些指标与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关系.结果 心脏重构各组的BNP水平、LAD、LVEDD均高于对照组,BNP、LAD、LVEDD随着心脏重构的严重程度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P<0.05);LVEF与BNP水平、LAD、LVEDD呈负相关性(r=-0.584,-0.430,-0.764,P<0.001,P<0.00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LAD、LVEDD单独及联合诊断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分别为0.845、0.725、0.940、0.954,联合检测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9.5%,均高于各个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BNP水平对高血压伴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有临床预测价值,联合BNP、LAD、LVEDD可以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敏  吴艺  高守君  郝丽琴 《重庆医学》2021,50(5):762-76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微RNA-30a(miR-30a)、miR-101a表达及其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28例为CHF组,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Ⅱ级(n=41)、Ⅲ级(n=50)、Ⅳ级(n=37),另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血清miR-30a、miR-101a mRNA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受试者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30a、miR-101a mRNA水平与CHF患者CO、LVEF、LVPW、LVEDD、LAD、LVMI、LVRI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血清miR-30a mR-NA水平、LVPW、LVEDD、LAD、LVMI升高(均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miR-101a mR-NA水平、CO、LVEF、LVRI降低(均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降低.CHF患者中,血清miR-30a mRNA与miR-101a mRNA呈负相关;miR-30a mRNA与CO、LVEF、LVRI呈负相关,与LVPW、LAD、LV-MI呈正相关(均P<0.05);miR-101a mRNA水平与CO、LVEF、LVRI呈正相关,与LVPW、LAD、LVMI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miR-30a mRNA、miR-101a mRNA水平与LVEDD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miR-30a、miR-101a水平随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分别升高和降低,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密切相关,对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CRF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血肌酐及BNP水平,比较并分析CRF患者血浆BNP水平在不同肾功能(CKD)分级和不同NYHA分级下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射血分数(EF)]的相关性。结果: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时,不同CKD分期、血透和腹透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NYHA分组患者间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浆BNP水平与EF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IVS和LVPW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RF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浆BNP水平则越高,BNP检测有助于CRF患者心功能受损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到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为左心衰竭组,同期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5例为左室肥厚组,单纯高血压患者110例为高血压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统计左心衰竭组患者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分析左心衰竭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超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左心衰竭组患者LVDD、IVS、LVPW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左心衰竭患者LVDD、IVS、LVPW水平逐渐增加,LVEF水平逐渐降低(P0.05);左心衰竭患者不同NYHA分级与LVDD、IVS、LVPW水平均为正相关(r=0.583、0.611、0.597, P0.05),左心衰竭患者不同NYHA分级与LVEF水平为负相关(r=-0.562, 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未合并患者有明显差异,同时与患者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联合彩色多普勒心动图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及相对室壁厚度(RWT)进行分为左室正常构型组30例,左室离心性肥厚组30例,左室向心性肥厚组30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三组IVS、LVPW、LVEDD、LAD、LVEF、E/A、Em、E/Em。结果:①左室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IVS、LVPW、LAD显著高于左室正常构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离心性肥厚组比较,左室向心性肥厚组IVS、LVPW显著升高,LVED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离心性肥厚组LVEDD显著大于左室正常构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离心性肥厚组与左室向心性肥厚组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向心性肥厚组与左室正常构型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离心性肥厚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E/A、Em显著低于左室正常构型组,左室离心性肥厚组E/Em显著较左室向心性肥厚组、正常构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可出现向心性肥厚与离心性肥厚,组织多普勒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离心性左心室肥厚比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1(miR-21)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的表达及其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CHF患者114例,按《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心功能分级:Ⅰ~Ⅱ级35例、Ⅲ级40例、Ⅳ级3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利用二维上平面法检测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21及TIMP3 mRNA水平,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心衰标志物NT-proBNP水平。结果:各组间miR-12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miR-126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心功能各级患者miR-126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高,miR-126表达逐渐增加,其中Ⅳ级患者高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IM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TIMP3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心功能各级患者TIMP3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Ⅳ级<Ⅲ级<Ⅰ~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HF各心功能组LVPW、LVMI升高,CO、LVER、NT-proBNP降低,Ⅲ级、Ⅳ级LVEDD、LAD升高,LVR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LVEDD、LAD、LVPW、LVMI、NT-proBNP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LVRI、CO、LVER随心功能分级降低而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21与TIMP3呈负相关(r=-0.719,P=0.006)。miR-21与LVEDD、LVPW、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24,0.593,0.671,P<0.05),与LAD呈一般正相关(r=0.476,P<0.05),与LVMI无明显相关性(r=0.193,P>0.05),与LVRI、CO、LVER呈显著负相关(r=-0.624,-0.509,-0.602,P<0.05);TIMP3与LVEDD、LVMI呈显著负相关(r=-0.537,-0.596,P<0.05),与LVPW呈一般负相关(r=-0.436,P<0.05),与LVRI、LVER、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13,0.674,0.693,P<0.05),与LAD、CO无显著相关性(r=-0.264,0.126,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miR-21高表达,TIMP3低表达,与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估CHF发生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15浓度在不同原因急性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评价GDF-15水平对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的急诊患者120例,依据引起呼吸困难病因分为单纯肺部疾病组、肺源性心脏病组、左心功能不全组、其他原因呼吸困难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参与研究对象的GDF-15、左室舒张末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IVS)、 左室后壁(LVPW)、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值),分组比较并评价各参数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急性呼吸困难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LVEDD、LAD、LVEF、LVPW、IVS和E/A比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及性别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平均GDF-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原因急性呼吸困难患者GDF-15平均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其他原因呼吸困难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肺部疾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患者(P<0.05);单纯肺部疾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患者GDP-15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GDF-15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6.结论 单纯肺部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左心功能不全等原因造成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GDF-15可作为鉴别呼吸困难病因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结构指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及LVEDD、LVESD、LAD、IVST、LVPWT升高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VEDD、LVESD、LAD、LVEF、IVST、LVPWT诊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08、0.760、0.761、0.762、0.758,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有关,左心结构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5例笔者医院准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病例组分为高血压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RT3D-TEE观察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SEC)和血栓,同时获取左心耳相关参数,并对各组中左心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5例出现LA及LAA自发显影,其中孤立性房颤组占5例,高血压房颤组占10例且2例伴血栓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LAD、ML、MA、EDV及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中,高血压房颤组与孤立性房颤组比较,上述参数中MA、EDV、EF及P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ML、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C组患者,LAD、MA、ML、EDV、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 3D-TEE定量分析左心耳容积参数及功能的改变是可行的。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合并高血压时左心耳功能的减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重构、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0例CHF失代偿患者,根据测得的血清cTnI浓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cTnI升高,对照组60例cTnI正常。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心脏结构改变指标及心脏功能指标,分析cTnI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比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短轴内径(LVEDd)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LVM)、左室短轴缩短率(FS)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cTnI浓度与LAd、LVEDd 正相关,与LVPW、IVS、LVM、LVEF、FS负相关(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LAd及LVEDd是导致血清cTnI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CHF患者血清cTnI与其心肌重构和心脏功能有明显相关性,监测CHF患者的血清cTnI对治疗和预防心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的安全性及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榆林市第二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R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RHD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心功能指标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149例RHD患者中,1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7%。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心房纤颤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发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心房纤颤、LVEDD、LVMI均为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DD和LVMI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其中病程长、合并有心房纤颤、LVEDD和LVMI较高的患者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CHF患者136例,根据患者出院1年后有无MACE分成MACE组(n=62)、无MACE组(n=74),取同期无心血管疾病的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脂肪素(apelin)、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网膜素(omentin)水平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分析CHF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F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MACE组、无MACE组的血清chemeri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高于对照组,其中MACE组高于无MACE组。MACE组、无MACE组的血清apelin、vaspin、om...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2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与30例正常对照者(Nor组),应用TVI技术分别测量长轴方向左房各壁基段、中段和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a)。同时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期峰值流速(D)和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速度(AR)及其持续时间。启动定量分析软件程序,用Simpson法测量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HCM组室间隔明显厚于Nor组(P〈0.05),左房前后径明显大于Nor组(P〈0.05),LAEF较Nor组降低(P〈0.05);HCM组左房各壁各节段心肌的Vs和Vd均低于Nor组(P〈0.05);HCM组肺静脉频谱S和D峰值血流速度均大于Nor组(P〈0.05),S和D峰值持续时间长于Nor组(P〈0.05),AR峰值血流速度和持续时间与Nor组相应测值无明显差异;HCM组左房中段Vd与S峰值血流速度呈直线负相关(r=-0.88,P〈0.001),与S峰持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r=0.86,P〈0.000)。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长轴方向上舒缩功能均受损,且左房舒缩功能受损可导致肺静脉收缩和舒张峰流速和持续时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和心脏结构与功能以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ABI分组,A组ABI≤0.9,B组ABI〉0.9,同时测量两组的心脏结构指标: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舒张期直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F斜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结果A、B两组比较,年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LAD、LVDD、LVPW和EF斜率均无统计学意义.FS和EF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三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I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严重冠脉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华 《医学综述》2014,(8):1517-15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与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收治的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力衰竭的78例患者分为房颤组(38例)和心律失常组(40例),另选取4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受试者BNP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BNP、收缩末容量(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显著上升,而心脏射血分数(EF)水平显著下降,其中房颤组患者BNP、ESV、EDV水平显著高于心律失常组,而EF水平则显著低于心律失常组(P<0.05)。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组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深,ESV、EDV水平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BNP与ESV、EDV成正相关,而与EF成负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深,其水平显著增加,且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