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9例严重创伤患者,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分值分成ISS 16~<25分组和ISS≥25分组,并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乳酸清除率。结果 ISS≥25分组入院时、入院24 h后血乳酸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ISS 16~<25分组(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ISS 16~<25分组(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创伤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于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RICU的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RICU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入住RICU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随治疗开始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院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入院ICU后6 h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将65例脓毒症患者按存亡情况分为存活组(39例)和死亡组(26例),比较两组的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病率。结果:存活组入院0 h、6 h、24 h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和24 h乳酸清除率≥10%几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ACHEⅡ评分、MODS发病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6 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1),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72,P<0.01)。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显著,临床可根据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袁俊  杭佑宝 《吉林医学》2013,(28):5765-576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69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6 h、入院24 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IEⅡ)评分;以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I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A、B、C三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病死率均低于A组(乳酸清除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高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早期低乳酸清除率者病死率高、预后差,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何喜军  石源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按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ICU即刻、入院6 h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即刻血乳酸、6 h血乳酸浓度及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内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增高及6 h低乳酸清除率患者预后不良,6 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评估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9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照6h血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按照入院后第30天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高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入院时间较长、SBP及SDP偏低、入院GCS评分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CRP较高、病死率偏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院后6h血乳酸清除率较低,而入院GCS评分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6h血乳酸清除率降低是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h血乳酸清除率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41(95%CI=0.585~0.937,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水平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乳酸清除率水平对于评估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嵩  张黔  万健 《吉林医学》2014,(5):995-996
目的:探讨乳酸代谢与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的变化情况和治疗转归。入ICU即时、6 h和24 h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乳酸值并计算6 h、24 h乳酸清除率,计算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APACHEⅡ评分和患者28天病死率。根据治疗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结合ISS、APACHEⅡ评分讨论乳酸代谢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中死亡6例,存活14例。存活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必要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9例ICU危重患者入住ICU时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h和24h再次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h和24h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年龄和初始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45.25±12.52)%VS(8.53±11.21)%和(78.27+21.53)%VS(-10.63±8.2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0.0%VS 51.0%,P<0.01).结论 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呼厥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内入院时血乳酸升高的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h、24h、48h及72h动脉血乳酸值及动脉血气,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作入院时及入院后12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PACHEII)评分。比较血乳酸恢复正常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血乳酸值24h内恢复正常组与血乳酸值72h内未恢复正常组比较,预后有明显差异(P〈0.001);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43.6%±26.8%)明显高于死亡组(12.3%±39.1%,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25.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1.4%,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正常健康兔的血乳酸水平,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正常日本大耳白兔100只,雌雄各50只,分别在8:00与20:00点由兔耳正中动脉、耳缘静脉各采血,用比色法测定并记录标本中血乳酸值。结果:雌兔与雄兔的动脉血乳酸,兔8:00与20:00动脉血乳酸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的静脉血乳酸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兔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性别、采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静脉乳酸水平较动脉高;正常大耳白兔动静脉血乳酸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11±0.34)mmol/L与(2.36±0.34)mmol/L,95%可信区间分别为2.04~2.18mmol/L与2.28~2.42mmol/L。结论:兔血乳酸正常范围的确立有利于指导进一步建立组织灌注不良疾病的兔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Kopterides P 《JAMA》2007,298(1):40; author reply 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中乳酸含量与血液粘度的关系。方法无心、脑血管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的健康体检者80例,空腹抽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全血乳酸浓度及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球压积,并计算得出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沉K值,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血液粘度特别是还原比粘度增高时,血乳酸含量亦明显增高,表明血液粘度增高时对机体的能量代谢造成不良影响,用还原比粘度更能反映粘度对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结论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增高与血液粘度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氧合指数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6例因重症脓毒症入住ICU的患者,按照28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并建立ROC曲线.结果 乳酸、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和APACHEⅡ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乳酸、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r=0.932,P=0.012).乳酸、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阳性项目越多,28d病死率越高.乳酸、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744、0.701、0.759.结论 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和氧合指数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可以预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蔬菜中乳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蔬菜中乳酸的GC分析法。样品加标回收率为 99 2 4% ,RSD <0 70 % (n =16 ) ,线性范围 1 3- 40 μg·ml-1,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浆乳酸浓度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乳酸酸中毒病情危重程度是否相关。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6-2010年收治的32例2型糖尿病并乳酸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血乳酸水平为(10.9±3.8)mmol/L,血乳酸水平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和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L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乳酸(Lac)水平 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5 月—2018 年9 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2 例 作为观察组,同期该院92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亚组46 例、 严重脓毒症亚组29 例和脓毒性休克亚组17 例。检测两组治疗前血清RDW、Lac 水平。检测观察组治疗后 血清RDW、Lac,并计算LCR。比较两组治疗前RDW、Lac 水平,比较观察组中各亚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LCR、RDW 及Lac 水平。采用Pearson 法分析LCR、RDW、Lac 与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生存曲线分析血清RDW、Lac 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RDW、Lac 水平高于 对照组(P <0.05)。严重脓毒症亚组、脓毒性休克亚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RDW、Lac 水平高于脓毒症亚组 (P <0.05);而LCR 低于脓毒症亚组(P <0.05)。各亚组患者治疗后血清RDW、Lac 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 (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RDW、Lac 与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776 和0.817, P <0.05);而LCR 与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 =-0.851,P <0.05)。低Lac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 长于高Lac 患者(36 d VS 28 d)(P <0.05)。低RDW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高RDW 患者(38 d VS 30 d) (P <0.05)。结论 LCR、RDW、Lac 水平能有效反映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RDW 和Lac 水平能有 效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75岁以上高龄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26例75岁以上老年重症患者,分为病情改善的存活组与预后不良的死亡组,动态监测并比较患者入室1周内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存活组55例,入室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平均(18.8 ± 4.5)分,血乳酸平均(1.7 ± 1.3)mmol/L,D-二聚体(2.03 ± 1.55)mg/L;死亡组71例,入室时APACHEⅡ评分平均(25.3 ± 6.8)分,血乳酸水平(2.4 ± 1.6)mmol/L,D-二聚体(2.36 ± 1.07)mg/L,入室时仅APACHEⅡ评分组间有显著差异;但入室1周时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1.2 ± 0.6)mmol/L,D-二聚体(2.05 ± 0.81)mg/L;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5.6 ± 4.4)mmol/L,D-二聚体(3.19 ± 1.68)mg/L,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结论:对老年重症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与D-二聚体水平对其预后有重要评估价值,1周内乳酸与D-二聚体水平持续下降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PCT)测定在腹腔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病区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总计65例。所有患者根据疾病转归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死亡组23例,存活组42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30例。入院时、入院后12 h、24 h、48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指标。结果死亡组、存活组在各时间点血清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在各时间点血清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水平在腹腔感染的严重度和转归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