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了解孕产妇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和感染途径,并探讨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选取本院和市立医院2008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4 763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HBV标志物,然后进行结果分析。抽取HBs Ag阳性孕产妇与同期HBs Ag阴性孕产妇各35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提取2组产妇的脐带血、产后3 d内的乳汁和唾液进行HBV DNA检验。结果城镇孕产妇HBs Ag阳性率为3.01%,明显低于农村孕产妇(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疫苗接种的孕产妇HBs Ag阳性率为1.01%,明显低于未接受疫苗接种的孕产妇(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不同年龄、不同民族间HBs 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血、母乳、唾液是母婴HBV DNA传染的主要途径。应对适龄妇女和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并采取适当措施切断母婴传播途径,以更好地保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欧阳为相  曹伟  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93-299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对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本院妇产科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的孕妇血标本,同时收集这些孕妇的60例新生儿脐带血。应用PCR固相杂交法检测孕妇血清中HBV DNA前C区1896 G→A突变,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载量。分析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及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对母婴垂直传播率的影响。结果:60例孕妇血标本共检测到38例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63.3%);突变组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44.7%(17/38),未突变组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40.9%(9/22),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831,P>0.05)。孕妇血中HBV DNA高载量组(≥1×105 copies/ml)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72.0%(18/25),低载量组(<1×105 copies/ml)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22.9%(8/35),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4.3426,P<0.01)。结论:HBV前C区1896 G→A点突变未对母婴HBV垂直传播率造成影响,孕妇血清中HBV DNA载量升高增加了母婴HB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HBV感染的单胎妊娠孕妇68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取外周静脉血进行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测定,待分娩后取新生儿脐带血行HBV-DNA定量测定,按HBV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阳性者165例(A组),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阳性者455例(B组),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53例(C组),HBsAg、HBeAg阳性者7例(D组),分析孕妇乙肝感染情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680例携带乙肝病毒单胎妊娠孕妇共发生新生儿感染64例,感染率为9.41%,A、B、C、D四组感染率分别为14.55%、6.15%、22.64%、0,其中C组感染率最高(P0.05),但四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0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孕妇新生儿HBV-DNA阳性56例,阳性率为8.24%,A组阳性率为18.18%高于B组5.71%、C组1.87%、D组0(P0.05);HBV-DNA病毒载量≥105 copies/ml孕妇的新生儿HBsAg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5.74%、24.75%高于病毒载量103~105 copies/ml和103 copies/ml的孕妇的新生儿(P0.05);孕妇HBV-DNA病毒载量与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V感染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HBV病毒载量越高,新生儿宫内感染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HBsAg阳性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孕妇及其所生的53例婴儿,按照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分3组,即>106拷贝/ml、103~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 3组,所有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天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生后1个月及生后6个月注射3次20 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孕妇分娩时和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静脉血HBV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3组孕妇HBsAg滴度之间无显著差别(P> 0.05);HBV DNA> 106拷贝/ml组血清HBeAg阳性率和滴度均显著高于103~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组(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1 000拷贝/mL);HBsAg阳性率为9.4% (5/53),3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和滴度无显著差别(P>0.05);随着孕妇HBV DNA水平升高,新生儿血清HBeAg阳性率和滴度相应增高,而抗-HBe阳性率和滴度相应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12个月时,所有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HBV DNA >106拷贝/ml组血清抗-HBs水平显著低于103 ~ 106拷贝/ml和<103拷贝/ml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11.结论:孕妇高病毒载量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招募234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别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新生儿HBV阳性。对65名新生儿出生后随访到7月龄,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血清学与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HBV阳性率为7.7%。产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V DNA高浓度是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产后7个月婴儿HBV阳性率为1.5%。【结论】应加强HBsAg、HBeAg均为阳性以及HBV DNA浓度较高孕产妇的孕期管理,开展HBV感染的治疗与干预;对HBsAg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24 h内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减少婴儿的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父母双方均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夫妻双方均为HBsAg阳性的46个孕妇家庭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娩时收集新生儿脐带血,进行血清HBV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以脐带血HBV-DNA载量≥5×102 copies/ml为病例组,此值以下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5.7%(21/46),HBsAg阳性率为34.8%(16/46),HBeAg阳性率为23.9%(11/46);母亲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2.2%(24/46),HBeAg阳性率为39.1%(18/46);父亲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9.6% (32/46),HBeAg阳性率为32.6%(15/46).单因素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sAg阳性HBVM不同模式、HBeAg阳性、HBV-DNA阳性和HBV-DNA载量及其配偶血清HBsAg阳性HBVM不同模式、HBeAg阳性、HBV-DNA阳性和HBV-DNA载量为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8.731、8.414、8.932、9.663、10.823、3.962、13.638、36.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V-DNA阳性及其配偶血清HBV-DNA载量是夫妻双方HBV感染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7.6(1.3 ~238.4)和3.5(1.6~7.6);夫妻双方血清HBV-DNA载量均与脐带血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其血清HBV-DNA载量均>脐带血HBV-DNA载量.随着父母双方血清HBV-DNA载量的升高,新生儿脐带血HBV-DNA载量也逐渐升高,两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OC曲线分析表明,孕妇血清HBV-DNA载量为103 copies/ml、其配偶血清HBV-DAN载量在104 copies/ml时预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为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的分界点,病例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脐带血HBV-DNA阳性新生儿随访至第7个月时,阴转率为15.0%(3/20).结论 母亲血清HBV-DNA阳性、父亲血清HBV-DNA载量是其亲子HBV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血清HBV-DNA载量>103 copies/ml、父亲血清HBV-DAN载量>104 copies/ml时,HBV亲子垂直传播的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对乙肝免疫耐受妊娠中晚期孕妇的母婴的阻断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义乌市中心医院产科的136例乙肝免疫耐受妊娠中晚期孕妇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9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定期随访,不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服药至分娩后4周停药。观察记录两组孕妇血清中HBV DNA载量,孕妇及新生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析替比夫定对乙肝免疫耐受妊娠中晚期孕妇的母婴的阻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时的脐带血中HBV感染率1.70%,明显低于对照组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前孕妇的HBV DNA载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和分娩时,观察组孕妇的HBV DNA载量(3.5±1.3、3.2±0.7) lg 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7.9±0.3、7.9±0.8) 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第28周与对照组HBV DNA载量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对乙肝免疫耐受妊娠中晚期孕妇的母婴的有良好的阻断效果,可以有效阻断胎儿感染发生,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281例,将产妇分为低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69例(包括剖宫产分娩92例,经阴分娩77例)和高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12例(包括剖宫产分娩62例,经阴分娩50例),统计分析婴儿出生后的HBV抗原、HBV DNA阳性率和免疫阻断效果。结果低HBV DNA拷贝组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时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以及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HBV DNA拷贝组剖宫产分娩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经阴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BV DNA拷贝孕妇采用经阴分娩的HBV垂直感染机会较大,后期可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对其进行阻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HBV DNA复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接受血清HBV DNA、HBeAg、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检测。结果 HBV DNA含量在105~107IU/ml、107IU/ml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值均高于103I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在105~107IU/ml、107IU/ml两组与103~105IU/ml组比较,HA、PcⅢ、Ⅳ-C三项指标值均高于103~105I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103IU/ml与103~105IU/ml组比较、105~107IU/ml与107IU/ml组比较,肝纤维化四项血清学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 DNA含量103IU/ml时,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 DNA含量高于103IU/ml时,HBeAg阳性组HA、PcⅢ、Ⅳ-C三项指标值均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复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取阻断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法,以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68例HBV感染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孕产妇分为两组,A组为剖宫产组76例,B组为阴道分娩组92例,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h、1、6个月进行免疫注射,对新生儿出生时与6个月后进行HBsAg阳性率观察;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处理。结果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时与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53%、13.04%和10.53%、14.13%,不同分娩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49例与阴性组119例新生儿出生时和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28.57%、5.04%和30.61%、5.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孕妇所生产97例新生儿DNA为(3.34±0.68)copies/ml,未注射的71例孕妇所产新生儿DNA为(5.03±1.78)copies/ml,未注射组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分娩前注射可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相关风险因素,为HBV母婴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224例,观察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结果,调查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46例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20.54%,6个月后11例婴儿诊断为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感染率为4.91%;单因素分析产妇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与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无关,HBeAg与HBV DNA定量不同时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喂养方式与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无关;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HBeAg阳性、产妇HBV DNA定量106500copies/mL和脐带血HBV DNA定量106500copies/mL是HBV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结论产妇HBeAg阳性及HBV DNA定量高水平、脐带血HBV DNA定量高水平是HBV母婴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产妇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和喂养方式作为风险因素影响HBV母婴传播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合并感染新生儿中的阻断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医院诊治的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220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10例;对照组单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试验组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新生儿HBV阻断效果,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102例新生儿HBV阻断成功,阻断率为93.33%,对照组90例新生儿HBV阻断成功,阻断率为81.8%,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保护率为9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不同HBeAg状态、DNA载量、HBsAg滴度状态下阻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母婴传播合并新生儿在乙型肝炎疫苗基础上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阻断率,降低母婴垂直传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人乳头状瘤病毒母婴感染及母婴传播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DNA探针杂交检测方法 对不同孕期的1 660例孕妇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分型(23种型别)检测;对检测为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在出生洗净后进行口咽部和生殖器粘膜细胞HPV-DNA分型检测,综合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母婴传播情况.结果 孕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15.18%(252/1 660),新生儿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27.62%(29/105).人乳头状瘤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率为27.62%(29/105),母婴传播一致率为51.72%(15/29);不同性别新生儿的母婴HPV感染型别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新生儿口腔和外生殖器部位的母婴HPV感染型别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均P>0.05),高危型别组HPV感染孕妇与低危型别组的母婴HPV感染型别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剖宫产新生儿的母婴HPV感染一致性高于顺产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存在垂直传播,母婴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型别的一致率提示新生儿感染不仅可由母婴传播,还可能由多种不同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4.
HBV父婴垂直传播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父亲血HBV-DNA的不同载量水平对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对161例HBsAg阳性的父亲及其新生儿(母亲血清HBVM全阴性或仅HBsAb阳性及HBV-DNA均为阴性)HB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LISA检测HBVM,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结果 (1)父亲血HBV-DNA载量水平与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χ~2=64.117,P=0.000).父亲血HBV-DNA≥1.0×107 copies/ml组新生儿的HBV父婴垂直传播水平显著高于<1.0×107 copies/ml组(χ~2=71.539,P=0.000);(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父亲其新生儿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9).结论 父亲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是否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密切相关,随血清HBV-DNA载量增加而上升,并存在影响传播的浓度界面;父亲血清HBV-DNA 1.0×107 copies/ml及HBeAg阳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Th)和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载量的变化,分析替比夫定对于CHB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医院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孕妇92例为观察组,将仅接受保肝治疗的HBeAg阳性CHB孕妇9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孕妇血清Th因子和HBV-DNA载量变化,比较新生儿出生时HBV DNA载量和乙肝抗原抗体阳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孕妇血清INF-γ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IL-6、HBV DNA阳性率、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改善HBeAg阳性CHB孕妇血清Th因子表达水平,降低HBV DNA载量,对于阻断CHB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HBs Ag阳性孕产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和宫内感染率的关系,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HBs Ag阳性孕产妇的产程护理与新生儿HBV的阳性率的影响以及孕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孕妇乙肝五项和新生儿HBs Ag;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HBV阳性率的影响。结果被调查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9.28%。其中母亲HBV DNA≥107copy/ml和107copy/ml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14%、2.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e Ag阳性和阴性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8.46%和2.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和HBe Ag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相关。对HBV携带者孕产妇治疗的同时,加强产程观察并做好护理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还可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评价外源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3组.A组:同意孕期及产后注射HBIG者75例;B组:同意产后注射HBIG者85例;C组:不同意或因经济原因无法注射HBIG者40例.凡新生儿HBV DNA阳性,即表示胎儿宫内感染HBV;婴儿出生后6个月HBV DNA阳性,亦表示垂直传播HBV.结果 孕28周时孕妇HBV标志物各指标检测结果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经过产前3次HBIG注射之后,HBsAg、HBeAg、抗-HBs阳性率与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孕妇在孕28周和产前血清中的HBV 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乳汁中HBV 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和6个月婴儿HBV感染率A组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以求找到更合理、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HBIG剂量。方法对221名乙肝孕妇抽血查HBV DNA,按其载量分为A、B两组,每组孕妇所生婴儿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HBIG 100 U和200 U联合相同方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比四组的效果。结果四组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在HBV DNA定量<10~5 copies/ml时(A组),100 U组与200 U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10~5 copies/ml时(B组),200 U组的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较100 U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孕母HBV DNA程度不同宜采取不同剂量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指导哺乳,减少母婴传播。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和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结果:血清高病毒血症组(≥108copies/ml)产妇初乳和新生儿脐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同时与血清HBeAg存在显著相关,血清HBeAg阳性组中产妇自身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在初乳和脐血中的HBV DNA也有差异。结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相关,孕晚期高病毒血症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产妇血清高HBV DNA含量,乳汁HBV DNA阳性不适宜母乳喂养,HBeAg阳性者应加强监测,在科学的指导下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女性孕晚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门诊收治的HBV感染孕妇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60例。替比夫定组,口服替比夫定片;替诺福韦组,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两组均连续服用至分娩后4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分娩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检测治疗前后3组血清病毒学指标HBeAg及HBV DNA含量,统计分娩前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分析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周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替诺福韦组HBV DNA水平呈降低趋势,替诺福韦组明显低于替比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2个月两组又升高至治疗前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替诺福韦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替比夫定组(P<0.05或P<0.01)。替比夫定组和替诺福韦组HBV宫内感染率为0.00%,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8.20%,3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女性在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均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血清病毒载量,但替诺福韦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更佳显著,且母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