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3):205-206
正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国约70%脑血管病患者为缺血性卒中~([1])。急性缺血性卒中易致死致残、复发风险高~([2]),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和进行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有效手段之一~([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与卒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有脑卒中,约有500万人死亡,是造成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也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1])。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3%~86%~([2])。对于缺血性卒中目前除了超早期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外泌体因其独特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如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和生物降解性、穿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是常见的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原因之一,2013年全球大约有65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脑卒中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9.5万例脑卒中发生,平均每40 s发生一次脑卒中,每4 min就有1例死亡发生~([1])。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脑卒中85%,局部血液供应受阻可引起一系列缺血事件,患者出现瘫痪、语言障碍、失明、甚至死亡等~([2])。缺血性脑卒中可引起两个主要区  相似文献   

4.
<正>1背景脑血管病是全球第二大常见死因,也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其中,ICVD(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占脑血管病的87%~([3])。目前,药物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近30年来,我国卒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我国全因死亡的首要疾病~([1-2])。2013年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的一项入户调查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5/10万人年,发病率为247/10万人年,死亡率为115/10万人年,在各卒中亚型中,缺血性卒中约占70%~([3])。缺血性卒中复发率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达11.8%,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首位死亡和致残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70%~8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1])。大量研究发现,颈动脉分叉部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其中以颈动脉分叉部附近,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2 cm内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总动脉~([2]),目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由动脉闭塞或脑内出血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5%~95%,每年全世界大约有550万人死于脑卒中,它是致残的主要原因~([1])。脑梗死又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疾病,能够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约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超过3.82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人类第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Stroke)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1]),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亦称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2])。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永久性残疾的首要病因,是痴呆和死亡的第二大常见病因。2012年全球约有67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在美国平均每40 s就有一个人发生脑卒中事件,且每年大约有79.5万美国人和100万欧洲人新发卒中或者脑卒中再发~([1-2])。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脑卒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60%~80%~([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0.
正卒中后癫痫是成人常见的症状性癫痫病因,大约10%的卒中患者发生一次发作,取决于卒中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1])。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dural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属于卒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主要是指颅内静脉窦血栓,脑静脉血栓形成较罕见,且多是静脉窦血栓形成延续所致。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儿童为7/100万,成人约为(2~5)/100万~([2-4])。  相似文献   

11.
正脓毒症是由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1])。流行病学研究~([2-3])显示其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美国,脓毒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三位重要因素,每年死于脓毒症者约270 000~380 000人~([4])。中国每年约有500万人患脓毒症,其中约100万患者死亡~([5])。尽管目前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有了  相似文献   

12.
<正>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死和致残的疾病,最新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为246.8/10万人,患病率为1114.8/10万人,现存卒中患者超过1100万,而其中仅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就高达17.7%~([1-3])。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急性期的住院治疗尤为重要,这对于明确病因并制订个体化的二级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2月28日,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卒中的文章,通信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文章讨论了中国卒中患病人数不断增长的原因及中国为降低卒中发生和改善卒中诊疗水平而采取的措施~([1])。文中提到,卒中是我国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国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4岁,比欧洲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了近10岁;约15%的卒中发生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4.
<正>亚洲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到2050年,预计亚洲老龄人口将达到7200万,其中290万人可能患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有关的脑卒中~([1])。《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2])的数据显示:2017年脑血管病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疾病负担沉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60%~80%,其增长趋势与脑卒中整体趋势相当;而出血  相似文献   

15.
正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1-4])。根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我国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14.8/10万、246.8/10万和114.8/10万~([5])。脑血管病的发生给患者、家属、社会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3,6])。  相似文献   

16.
正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美国2013年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222.9/10万,从2003~2013年,由于CVD死亡率下降28.8%,仍排在死亡原因的第1位;而从2003~2013年,死亡率下降33.7%,已排在第5位~([1])。有证据表明,在不同国家、性别、生活方式,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缺血性卒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17.
<正>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卒中的发生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2])。吞咽障碍是卒中后最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可以导致患者误吸、肺炎、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障碍的发生,而且大大增加患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最新死亡原因分析报告~([1])显示,在全球大多数地区,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2]),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复发性卒中的发生率。然而,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期间发生严重的缺血性卒中事件,这是因为血小板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并非在所有个体中都相等,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0.4~83%)~([3])。Gum和他的同事们指出,约10%的复发性血管事件可归因于AR~([4])。本文将从阿司匹林代谢基因多态性的角度阐述在抗血小板治疗与预防过程中发生AR的可能原因,进一步指导高危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第一位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卒中的病例,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而这些患者当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1]。近年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治疗效果仍难令人满意,对于合并脑血管狭窄的反复发作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其中不适  相似文献   

2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的最常见原因~([1])。中国AD患者人数超过570万,AD发病率为6.3例/年~([2])。目前,诊断AD仍基于神经心理学、神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3])。血小板作为外周血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4])。研究表明,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