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血管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19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过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及色泽均满意,手指功能及感觉恢复均满意,两点辨别觉8-17 mm,平均9例两点辨别觉<10 mm,皮瓣感觉恢复S3级以上,供区感觉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无影响。手指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7%。结论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患者耐受度高,手指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不影响手部外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梁晓宗 《河北医学》2016,(6):934-936
目的: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对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2例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行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以及随访的断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皮瓣成活31例,成活率为96.9%;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 ~2.5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术后1年,随访结果为优12,良18,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效果理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指功能与外形,且供区隐蔽,切取方便,损伤较小,可以作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修复外观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均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相对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而言,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指端外观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按预先设计切开皮瓣四周皮肤,在深筋膜近端向远端锐性解剖,切断皮瓣与尺动脉间的交通达腕上皮支处,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结果12例均Ⅰ期愈合,功能良好。结论对于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皮瓣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 cm×(3.0~4.5) 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7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肤饱满.结论 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cm×(3.0~4.5)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7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肤饱满。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的血管显微解剖学基础;介绍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显微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选择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行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掌侧指动脉恒定存在。临床选择的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行转移修复术,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指神经与皮神经显微吻接后感觉功能恢复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背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设计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2例修复手掌背部软组织缺损.结果:12例皮瓣均全部成活,部分皮瓣轻度臃肿,边缘有少许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外形满意,皮瓣质地佳,皮瓣感觉逐渐恢复.结论:采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背部软组织缺损,有良好血液供应,具有感觉、解剖位置恒定,方法可靠、疗程短,是修复手掌背部软组织的良好供应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病人14指末端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1.5 cm~2.1cm×3.2 cm,从同侧前臂内侧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供区缺损。结果:13例14指皮瓣术后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手指外形恢复满意,是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含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26例(31指)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对远端指腹缺损患者,术中将指神经背侧支与创面指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而对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者,直接采用邻指或隔指侧方岛状带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覆盖。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获随访4—27个月,修复后指腹饱满,色泽正常,感觉恢复,静止两点辨别觉达4—8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为优。结论采用带有指神经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不仅能修复缺损皮肤,且能重建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采用带蒂髂腹股汉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蒂髂腹沟皮瓣一期或延期一期修得手术外伤创面28例,术后2-3周断蒂。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7-12个月随访,所有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带蒂髂腹股皮瓣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满意,是修复手部创面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四种类型的跖内侧皮瓣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四种不同类型的手术方法修复23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类型包括:①近侧带蒂岛状皮瓣(15例);②逆行带蒂岛状皮瓣(2例);③吻合血管神经皮瓣(4例);④交足皮瓣(2例);皮瓣宽度为3.5cm~5.5cm,长度为4.5cm~9cm。结果:2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结论:该皮瓣以跖内侧血管和神经为蒂,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能恢复保护性感觉等优点,适宜修复手掌和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后踝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采用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踝后侧皮肤缺损的结果。方法 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缺损大小沿足内侧轴线设计皮瓣,首先解剖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再游离深支的内侧支及伴行静脉,沿舟状骨骨膜及胫后肌腱浅层切取皮瓣。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6cm×6cm-7cm×9cm,随访2-4年,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薄而柔软,特别适用于修复踝关节后侧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臂区供瓣部位的临床应用选择。方法 对现行前臂游离皮瓣的设计略加改进,设计掌侧正中皮瓣。由此将43块前臂皮瓣分为三种类型,在临床方面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此三种类型皮瓣其应用范围无甚差别。操作方面而选用掌侧正中皮瓣时也可改用头静脉作皮瓣回流吻合静脉以提高成功率。结论 以前臂掌侧正中皮瓣作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员是更理想的供瓣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七种不同类型的筋膜皮瓣与筋膜肌皮瓣,移位于同侧的面、手、腰、骶尾、大小腿及足跟各部位。用以治疗由于各类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伤,瘢痕挛缩,骨髓炎,肿瘤及褥疮切除后创面的修复等,共计37例病人。其中除1例胫骨下段骨髓炎患者于伤口完全愈合出院后1月余,因病灶复发,久治不愈,并证实有恶性变后,在当地医院行截肢治疗者外,其余36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对采用本术式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伤、修复足跟部创面以及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优越性,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自2005年-2008年临床上设计切取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供血的腓肠神经筋膜蒂腓肠肌皮瓣,修复23例伴有死腔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1/3段和足踝创面,切取筋膜皮瓣面积(8~13)cm×(6~8)cm,其深层的肌肉(4~6)cm×(4~6)cm。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23例中2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缘远端发生小部分坏死,成活的皮瓣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伴有死腔或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皮肤扩张开后皮瓣、筋膜瓣法外耳再造的体会。方法 耳后皮下埋置50ml肾形扩张器,定期注射液体扩张,约l—1.5个月左右扩张完毕后,行Ⅱ期耳再造。取肋软骨,雕刻耳软骨支架,取出扩张器,并掀起耳后筋膜瓣,将软骨支架埋入扩张皮肤与耳后筋膜瓣之间,耳前为皮肤,耳后为筋膜辩并植中厚皮。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0例外形满意,2例外形欠佳,l例少许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 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术效果是肯定的,但扩张器的埋置层次、切除肋软骨量的多少、支架雕刻塑形及缝合植皮等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背逆行筋膜蒂岛状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并肌腱、神经缺损患者,采用手背逆行筋膜蒂岛状复合组织瓣修复。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5个月到2年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功能活动良好。结论:该术式是Ⅰ期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神经缺损的理想方法,同时带腱周组织的肌腱移植可防止肌腱的粘连。  相似文献   

19.
在5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膝降血管及其分支。隐支供应膝内侧区的皮肤。它的蒂长(深段为97.51±28.54mm,浅段为110.69±42.16mm)、管径大(起始处为1.5mm,浅出处为1.Omm),分布面积平均为60.96±35.O1cm~2。隐支还发支供应缝匠肌的下1/3。88%的标本由膝降血管与其分支(关节支)发出股内侧肌支。 此外,本文还观察了大隐静脉、隐神经。 讨论了膝内侧区皮瓣及肌皮瓣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