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 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方法 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对80例中原地区妇女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6例HPV阳性,阳性率为95.0%,其中HPV 16感染率最高为53.9%,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 16、52、58、33、18、31、56、68、59、39、45、35、51.低危型中HPV 11型感染率最高为10.5%,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 6、44、42、43.多重感染率为25.0%.正常对照组65例中有15例HPV 阳性(23.1%),HPV 16感染率最高为26.7%.宫颈癌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 16、52、58、33感染为主要型别,可能是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较易感染的型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及型别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法对泉州地区4769例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其中562例同时做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筛查人群HPV的总感染率为23.6%,感染率最高的型别为HPV16,为26.6%;其次为HPV52、11、58、6、18,分别为18.8%、16.2%、13.4%、12.2%、8.8%;各年龄段HPV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86,P<0.01),82例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为86.6%,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2χ=110.414,P<0.01)和健康体检者(2χ=157.925,P<0.01);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以HPV16型为主,其次为HPV18型。结论不同人群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检测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型别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353例,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 353例宫颈病变患者中,184例HPV阳性,阳性率为52.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HPV感染率逐渐上升(2χ趋势=89.18,P<0.001);353例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16、33、11、18、6;不同宫颈病变中HPV亚型分布虽有一定的差异,但HPV16感染率在宫颈各级病变中均具首位;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高危型HPV感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χ2趋势=13.79,P<0.001);184例HPV基因分型检测阳性的宫颈病变中HPV多重感染率为37.5%,最常见类型为HPV16、18二重感染;除CINⅢ及宫颈癌组外,多重感染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逐渐上升(χ2趋势=5.38,P<0.05);CINⅢ及宫颈癌组中74.1%为HPV16合并的单一或多重感染。结论不同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其中HPV16亚型感染,是高危型HPV中影响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最强的致癌性;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HPV不同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选择宫颈病变患者436例,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8例、CINⅠ69例、CINⅡ134例、CINⅢ129例、宫颈癌4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计算不同宫颈病变HPV不同亚型的检出率。结果:436例宫颈病变中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5.0%)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5.73%)、HPV58(18.58%)、HPV33(11.70%)、HPV31(10.78%)、HPV52(7.80%)、HPV53(7.57%)。宫颈癌组依次为HPV16、18、39;HSIL组依次为HPV16、58、33、31、53、52;LSIL组依次为HPV16、58、52、31、53/33、11、68、cp8304、18。HPV16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00)。结论:沈阳地区宫颈病变常见的HPV亚型是HPV16、58、33、31、52、53型,HPV16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邹智伦  何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64-1966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查21种基因型别),对21例宫颈癌、59例CIN、38例宫颈炎症1、006例宫颈正常的共1 124例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其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采用卡方检验,对HPV阳性和阴性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总感染率为28.4%(319/1 124),存在多重感染。共查出20种基因型,HPV43型未查出。HPV的主要基因型别为HPV16(19.8%)、HPV58(18.3%)、HPV52(16.1%)、HPV18(6.3%)。HPV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在宫颈正常、宫颈炎症、宫颈CIN和宫颈癌的发病总体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P0.005)。结论 HPV16、HPV58、HPV52、HPV18为该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感染高危型HPV是引起宫颈CIN及宫颈癌的必要和关键因素。HPV检测能及早发现宫颈疾病,在有效防治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症的发病率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社区宫颈癌检查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了解张家港市妇女HPV感染特点,为该地区HPV感染预防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9月在张家港市各社区进行宫颈癌检查的40718例35~64岁妇女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管分泌物,送至南京迪安医学检测公司进行23种HPV检测。结果张家港市社区妇女体检的健康人群中HPV感染率为11.24%(4578/40718);阳性人群中单一感染率为84.49%(3868/4578),混合感染率为15.51%(710/4578)。阳性人群中高危型感染率为85.47%(3913/4578),低危型感染率为14.53%(665/4578)。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213.85,P<0.01),年龄越大混合感染越多(χ2=128.72,P<0.01),高危型HPV感染在35~39岁妇女中多见(χ~2=195.64,P <0.01)。张家港地区高危HPV感染型别前5位分别为HPV58 (2.08%),HPV52 (1.20%),HPV35 (0.87%),HPV68 (0.78%),HPV18 (0.73%); HPV16 (0.58%)位于高危型HPV感染第8位。HPV感染妇女中细胞学异常689例,发生率为15.05%,以HPV16、52、58、33型多见,在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细胞学异常人群中HPV16型感染为第一,在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细胞学异常人群中HPV58、16型感染分别为第一和第二。结论张家港市35~64岁妇女HPV感染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PV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该地区感染型别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HPV58、52、35型感染率位于前3位,高于HPV16、18型,在宫颈高度细胞学异常者中HPV16型为最常见型别,HPV58、52、33型是优势型别。张家港地区在制定宫颈癌筛查策略及宫颈HPV感染防治时应充分考虑此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衢州市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性。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6例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323例,CINⅡ142例,CINⅢ281例为疾病组,正常体检女性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宫颈癌前病变Hr-HPV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不同分级Hr-HPV亚型阳性率、不同年龄组Hr-HPV感染率及不同亚型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CINⅠ、CINⅡ与CINⅢ组Hr-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43. 463,P=0. 000;χ~2=137. 097,P=0. 000;χ~2=256. 740,P=0. 000),CINⅡ组Hr-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Ⅰ组(χ~2=6. 989,P=0. 008),CINⅢ组Hr-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Ⅱ组(χ~2=4. 709,P=0. 030);A9在CINⅠ、CINⅡ、C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41. 49%、52. 82%、71. 53%,A7在CINⅠ、CINⅡ、C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12. 07%、8. 45%、8. 90,A5/A6在CINⅠ、CINⅡ、C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19. 20%、14. 08%、16. 01%,其他亚型在CINⅠ、CINⅡ、C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9. 91%、15. 49%、0;在746例患者中Hr-HPV患者308例,感染率为41. 28%,25~29岁感染率为51. 82%,30-34岁感染率为42. 86%,40~44岁感染率为48. 31%,45~49岁感染率为46. 67%,各年龄组间Hr-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 972,P=0. 02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16、HPV18、HPV33、HPV52、HPV58与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HPV16、HPV18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危险性升高。结论衢州市女性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有密切相关性,A9在CINⅠ、CINⅡ、CINⅢ都有较高阳性率,HPV16、HPV18随着癌前病变程度加重而危险性升高,HPV16、HPV18二价疫苗可在衢州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98例作为癌前病变组,选择同期宫颈正常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HPV分型。结果共160例患者高危型HPV阳性,其中112例患者为高危型HPV单一感染,48例患者为高危型HPV多重感染,多重感染患者中37例为二重感染,9例为三重感染,2例为四重感染。高危型HPV亚型主要为HPV16、HPV18和HPV33,构成比分别为45.7%、21.7%和12.2%。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93.3%,宫颈癌前病变组高危型HPV阳性率为48.0%,对照组高危型HPV阳性率为15.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癌前病变组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高于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单一感染率高于多重感染率(P0.05),宫颈癌组单一感染率高于多重感染率(P0.05)。各组患者HPV16和HPV18亚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和HPV16和HPV18的检出率高于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癌前病变组HPV16和HPV18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各组患者HPV33亚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率明显升高,主要感染亚型为HPV16和HPV18亚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某城区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预防HPV感染和防治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已婚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对1983例已婚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了检测,HPV总感染率为12.86%(阳性者255例)。HPV感染者集中在25~49岁年龄组(阳性者246例),占96.47%,各年龄组HPV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2,P〈0.05);HPV感染者中82.35%为单一型,其中高危单一型感染占75.71%;混合型感染占17.65%,以双重感染为主(71.11%);基因亚型总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6、58、18、11、56、33和52型,而混合型感染主要型别为18、58和16型。结论该地区HPV感染以16、18、58型为主,高发于25~49岁组妇女,针对25~49岁组妇女开展HPV感染检测和准确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徽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子流行病学现况,为HPV疫苗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安徽地区8 744例送检女性标本HPV亚型感染情况。  结果  高危型别和低危型别的感染率分别为16.10%和6.38%;HPV单一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3.85%和5.58%;HPV16型感染率最高,其次为52型和58型;皖南、皖中、皖北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90,P=0.008),皖北高危51型和56型感染率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3,P < 0.001;χ2=9.643,P=0.008);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37.50%),其次是20~岁年龄组(23.19%)和≥ 60岁年龄组(22.16%),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55,P < 0.001);不同年份HPV亚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79,P < 0.001),2015年份感染率最高。  结论  安徽地区HPV感染主要以高危单一型别感染为主,感染率前3的亚型依次是16型、52型和58型;不同地区HPV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个别型别有较高的感染率;HPV感染年龄分布总体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趋势;不同年份HPV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病毒学感染数据。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2 7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蒙古族1 118例,汉族1 649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宫颈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两组HPV感染率、基因型别分布的差异。结果 (1)HPV感染率:2 767例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22.04%(610/2 767),蒙古族HPV感染率为28.89%,汉族HPV感染率为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V基因型别分布:感染HPV的323例蒙古族患者中,42型、43型未检出,287例汉族患者中,43型、44型未检出;蒙古族感染高危型HPV基因型别前六位分布依次为:HPV16、53、52、58、39、18型,汉族为:HPV16、52、58、53、39、18型,HPV-16型为第一感染型别。(3)HPV多重感染率:蒙古族多重感染率为24.15%;汉族多重感染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的感染率及基因型别分布在不同民族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女性体检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特征,为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2014年12月—2018年10月来华东疗养院体检的3 565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感染型别鉴定。结果 3 565名女性中HPV感染者为655名,感染率为18.37%,其中单一型别感染为482名,占比73.59%;多种型别感染为173名,占比26.41%。高危基因型HPV感染的前5位型别为HPV52 型3.84%,HPV53 型 2.52%,HPV51 型2.13%、HPV58型1.96%和HPV16型1.51%;低危基因型HPV感染的前3位型别是HPV81型2.16%,HPV43型1.40%和HPV42型1.37%。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7,P=0.037),其中55~59岁组的感染率最高(24.54%),6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同时,多种型别感染率最高的是55~59岁组(8.09%),其次是25~29岁组(7.14%)。结论 该地区体检女性高危 HPV感染的常见型别是 HPV52型、HPV53型、HPV51型、HPV58型和 HPV16型,25~29岁及55~59岁的妇女更应予以重视,对阳性患者要加强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武汉市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2016年1月-12月在武汉市10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取宫颈细胞进行HPV检测,有明确HPV分型结果,分析宫颈癌、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600例患者,HPV感染499例,感染率为83.17%,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总感染率低于宫颈癌患者(P0.05);CINⅡ~Ⅲ级患者HPV感染率高于CINⅠ级患者(P0.05);宫颈鳞癌、腺癌患者HPV感染率高于CINⅡ~Ⅲ级患者(P0.05);(2)宫颈癌单一感染所占比例为83.33%,二重感染所占比例为11.33%,无三重及多重感染病例,而CINⅠ级三重、多重感染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CINⅡ级;(3)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感染HPV16亚型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宫颈癌感染HPV16所占比例高达56.00%,其次为CINⅢ级;感染HPV18亚型所占比例位列第2,其次为HPV52亚型,宫颈癌患者感染HPV18所占比例高于CINⅠ~Ⅲ级患者,CINⅠ~Ⅲ级患者低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高于宫颈癌;(4)年龄25~34岁群体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35~44岁与20~25岁,25~34岁群体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结论 HPV感染与年龄相关,25~34岁为HPV感染高峰期,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较高,以HPV 16亚型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北省承德市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HPV感染及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承德市8县3区选取4 250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宫颈HPV DNA检测,对HPV16/18型和细胞学提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及以上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及年龄组HPV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承德地区4 250名妇女HPV感染819例,感染率为19.27%,最常见的5种HPV高危型别依次为16、58、52、39、51型。伴随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升高,HPV感染率升高,宫颈癌HPV感染率为100%。2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为21.74%;30~49岁及≥60岁组为HPV感染高峰。吸烟、首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受教育程度低(高中以下)、接触性出血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孕套避孕和了解宫颈癌及HPV为HPV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加强对具有HPV感染危险因素人群的筛查及管理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为临床宫颈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并自愿进行HPV筛查的7 5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于HPV检测阳性或者有临床症状需要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阳性或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者临床症状需要行阴道镜检查者给予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检查情况,必要时行宫颈活检行病理学检查。观察HPV筛查患者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不同年龄段中HPV感染情况,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 7 521例进行HPV分型筛查的患者中,HPV阳性患者1 128例,HPV感染率为15.0%;HPV阳性患者的年龄高于HPV阴性患者(P0.05),不同高危分型HPV感染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型。HPV感染随着年龄的增加HPV感染率也不断增加,20~29岁年龄段患者HPV的感染率最低,为13.0%,60岁以上患者的HPV感染率最高,为36.9%,各年龄段之间HPV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例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中,检出CINⅠ115例、CINⅡ47例、CINⅢ80例、宫颈癌10例。不同宫颈病变中各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PV16分型、HPV52分型、HPV56分型和HPV58分型宫颈病变发生的比例比较高。结论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HPV16分型、HPV52分型、HPV56分型和HPV58分型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比较高,在有条件的医院,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查可以作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闵行区115 463例妇科普查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采用巴氏涂片法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法行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不同类型宫颈病变HPV多重感染的比例及基因型分布。【结果】普查人群HPV感染率为11.18%,高危型HPV感染率10.93%,其中多重感染占21.02%,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六重。604例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94.21%,均为高危型,其中多重感染占23.73%,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四重。多重HPV感染与单一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感染亚型的增加宫颈病变例数趋于减少,病变级别越高减少越明显,宫颈鳞癌组多重感染率仅为15.69%,与LSIL组及HSIL组比较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HPV单一感染亚型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HPV16、52、58、18、33型,HPV16型占38.71%。多重感染以合并HPV16型感染为主,占56.30%,宫颈鳞癌占比达100%。【结论】HPV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病变的机会,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PV感染型别无相关性,而与感染HPV的基因型有关。HPV16型的致癌性最强,普查后需严密随访和管理HPV16型特别是包含有HPV16型的多重持续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黔江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妇女中的分布亚型特点,为黔江区的宫颈癌早期防治及疫苗研制提供帮助。方法以该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189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感染高危型HPV型别,并对其型别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江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小部分为复合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61. 9%,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58、16、52、33、31、39及59。结论黔江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主要感染HPV型别为HPV58、16、52、33、31、39及59,针对这些类型的疫苗能对黔江区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妇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患者8 204例,其中4 390例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229例患者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PV感染率为23.2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占58.53%。HPV感染以单一感染(72.88%)为主,HPV52、58、16型最常见,而在多重感染中,62.13%为二重感染,以52型合并其他高危型(58、16、53型)感染最常见。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0岁年龄组HPV感染率(61.76%)最高。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高危型HPV感染率在细胞学异常人群中显著高于细胞学正常人群(P=0.025)。高危型HPV感染可存在于各级CIN及宫颈癌病变,而低危型HPV感染只存在于CINⅠ。结论:HP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区域分布特异性,且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研制适合成都地区妇女的特异性HPV疫苗,以及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苏州市姑苏区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及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参加2018年姑苏区宫颈癌检查项目的 22 439名女性进行HR-HPV检测,描述女性HR-HPV感染情况,分析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联性。结果不同年龄组女性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5~44岁组感染率最低,64岁以上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年龄呈"V"形分布。感染率最高的3种亚型分别为HPV52型、HPV16型、HPV58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级人群中,感染率前5位的HR-HPV亚型分别是HPV16型、HPV52型、HPV58型、HPV18型、HPV68型。在CIN2~3级人群中,感染率前5位的HR-HPV亚型分别是HPV16型、HPV58型、HPV52型、HPV31型、HPV33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之间的HR-HPV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市姑苏区HR-HPV感染率较低,宫颈癌防控工作应充分考虑HPV感染的高发年龄及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港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科就诊的500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荧光PCR法检测HPV-DNA(16/18型)的表达水平,阳性者提取宫颈组织的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依据其病变情况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根据TBS分级系统进行判定,500例患者标本检测结果 TCT阳性253例,阳性率为50.60%,感染HPV16/18型305例,阳性率为61.00%;TCT和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0.60%、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TCT、HP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4.63%、89.97%,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CT(χ~2=13.27,P<0.05);与正常或炎性改变组相比,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得到明显增高(F=7.82,P<0.05),CINⅢ与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16/18型DNA感染率逐步递增;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后,发生宫颈癌的指数较高(OR=46.34、25.43),发生CINⅢ的指数也较高(OR=15.98、21.17)。结论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