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妇女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01年9月~2002年8月,根据广州市人口构成比进行分层整群抽样40岁以上妇女1 090名,问卷调查询问一般情况、更年期症状、进行体格检查.结果绝经前妇女440例,绝经后妇女650例,其中自然绝经妇女647例,自然绝经年龄平均为48.1±4.8岁,中位数为49岁.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由高而低依次为关节痛、腰痛、健忘、疲劳、心悸、易怒、失眠、尿失禁、头痛、多汗、潮热、压抑、阴道干痛、蚁行感.其中关节痛和腰痛的发生率超过50.0%,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4.4%,潮热的发生率为19.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大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办公室工作人员高于工人及服务员,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P<0.05.结论本组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分布不同于西方妇女的更年期症状,但与其他文献所报道的亚洲妇女相似,其发生率与其文化教育程度和职业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明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规范化管理诊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0~60岁妇女300例,平均年龄50.5岁。采用我院妇科更年期1日门诊统一制定的绝经健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改良后的Kupperman症状评分表。结果自然绝经181例,占60.33%,平均绝经年龄49.7岁。根据Kupperman评分表调查更年期症状,90%(270/300)的调查对象有1项以上的症状,13种症状中,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波动于11.13%~61.33%,发生率较高的前5项症状为失眠61.33%(184/300),骨关节痛59.67%(179/300),易激动56.67%(170/300),疲乏55.33%(166/300),潮热汗出49.67%(149/300)。结论昆明市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相关保健知识欠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疾病、婚姻情况等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为探索适合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2017年参加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普查的妇女,采用自行设计的更年期健康问卷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578名妇女完成调查,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1.45%(413例),Kupperman评分均25分,全部为轻症患者,更年期症状的前五位分别为骨关节痛239例(41.35%)、失眠212例(36.68%)、头晕183例(31.66%)、潮热出汗176例(30.45%)、头痛151例(26.12%)。既往或目前患有的妇科疾病居前三位的依次为乳腺增生206例(35.64%)、月经紊乱125例(21.63%)、子宫肌瘤28例(4.84%)。结论华漕社区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更年期症状中居前五的依次为骨关节痛、失眠、头晕、潮热出汗和头痛。加强更年期妇女健康保健,提高其对更年期相关知识的认识,探索出适合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相关症状、性生活状况,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就诊于潍坊市某高等学校门诊的180名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180人中,已绝经的占37.78%。自然绝经者所占比例,40~45岁为14.29%,46~50岁为21.43%,51~55岁为65.91%,56-60岁为90.00%;绝经时年龄为(49±5)岁。调查180人中,已出现更年期症状的占82.22%。更年期症状发生率,40-45岁为66.67%,46-50岁为95.24%,51~55岁为75.00%,56~60岁为70.00%(P〈0.01),出现更年期症状时的年龄为(47±5)岁。出现更年期症状的148例中,64.87%有潮热出汗,66.22%有烦躁易怒,44.60%有阴道干燥,43.92%有疲乏失眠,16.89%有心慌,12.84%有骨关节肌肉痛,18.92%有性欲下降,接受激素治疗的占18.92%。[结论]更年期妇女的相关症状主要是烦躁易怒、潮热出汗、阴道干燥、疲乏失眠、性欲下降。70%以上有性生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月坛社区妇女主要更年期症状。方法 2013年9~12月,选取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参加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其一般状况,应用Greene评分表调查更年期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被调查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71.7%,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症状分别是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37.3%),肌肉或关节酸痛(37.2%),失眠(34.4%),潮热(29.6%),对性缺乏兴趣(29.5%)。存在中重度症状者占1.1%~11.4%。不同年龄组间躯体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症状存在差异,56~岁组及51~岁组较高;不同年龄组间中重度泌尿生殖道症状存在差异,56~岁组及60~64岁组较高。结论城市社区40~64岁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较高,中重度症状的比例不高。更年期综合征在人群中存在普遍性和趋于轻症的特点,适合在社区开展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社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探讨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4-6月随机抽取上海市奉贤区2个社区40~60岁的本市户籍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的个人情况及更年期相关症状等信息,并采用Kupperman绝经指数量表评估。结果此次研究共纳入406名调查对象,发生更年期综合征169例(41.63%),其中轻度104例(61.54%)、中度62例(36.69%)、重度3例(1.78%)。前3位症状依次为疲劳179例(44.09%)、骨关节痛164例(40.39%)和失眠154例(37.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包括妇科良性疾病史、婚姻状况和工作状态。结论上海市奉贤区40~60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医疗卫生机构应针对妇女围绝经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更年期妇女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相关症状,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对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年期门诊就诊的150例40~60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50例,自述潮热、出汗的占30.00%,失眠占44.67%,心烦易激动占33.33%.疲乏占46.67%,骨关节肌肉痛占51.33%,性欲下降占33.33%,阴道干燥、性交痛占22.67%,抑郁占27.33%.[结论]更年期妇女的主要相关症状依次为骨关节肌肉痛、疲乏、失眠、心烦易激动、性欲下降.  相似文献   

8.
女性更年期保健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该地区不同人群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其需求,探讨保健措施。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根据丰台区人口构成比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40岁以上妇女1000人,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监测两年。结果: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腰膝酸痛(60%)、易怒(49%)、失眠(47%)、健忘(36%)、疲劳(32%)、心悸(28%)、泌尿系症状(27%)、潮热多汗(19%)、头痛(16%)、抑郁(14%)。保健需求希望得到更年期相关知识的讲座及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更希望得到相关资料。结论:本研究中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与西方妇女明显不同,但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加强对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使绝大多数妇女得到适宜保健服务,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更年期患病率及征候群的发生,顺利度过更年期。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妇女与健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正> 我想就妇女更年期的健康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我国政府及广大妇女保健工作者在围产保健、优生优育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且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对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尚未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的关心和重视。我们更年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曾对6 174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健康调查,从中得到几点有意义的提示; 1 更年期妇女各种症状的发生率 1.1 血管舒缩失调症状如心悸、潮红潮热、出汗、胸闷等平均发生率为50.9%,早在40±5岁已出现症状,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5岁,好转年龄为50±5岁,消失年龄为51±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更年期妇女的围绝经期情况及对激素治疗(MHT)的情况。方法对就诊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普通妇科门诊40~60岁、有更年期症状或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67例,平均(50.6±5.4)岁,初潮(15.2±1.5)岁,月经改变(46.3±4.9)岁,出现更年期症状(47.6±4.1)岁,自然绝经(49.6±3.5)岁。最常见的症状为失眠、骨关节痛、疲乏和情绪波动。更年期症状可用激素治疗的知晓率仅19.2%;32.2%表示能接受医生推荐的激素治疗,57.7%不接受,再考虑的占10.1%。结论更年期妇女对绝经期激素治疗(MHT)的知晓率低,应注重宣传教育,并提供良好的医学支持服务,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宋玉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12-4713
目的:探讨周口市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方法:选择周口市2008年2月~2009年2月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300例,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周口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调查表》逐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月经正常67例(22.33%),月经紊乱135例(45.00%),自然绝经92例(30.67%),人工绝经(子宫切除)6例(2.00%),平均绝经年龄48.6岁。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乳腺增生这几种疾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经统计学分析,51~55岁年龄组和56~60岁年龄组的更年期症状较45~50岁年龄组妇女的症状明显加重,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应进行医疗干预,严重的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只是生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广泛群体宣教,提高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自动减压,调节心理平衡,特别是可以把文化水平低的高发人群作为重点的对象,积极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88例40~65岁妇女,采用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统一制定的40~65岁妇女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表评定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按照Kupperman症状评分表调查更年期症状,87.85%的调查对象有一项以上的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8.26%,其中轻度占58.27%,中度占40.28%,重度占1.44%。发生率高的症状主要为失眠、疲乏(64.82%),眩晕、情绪波动(56.52%),头痛(44.27%),骨关节痛(39.92%),潮热出汗(38.73%)。54.51%的女性更年期保健知识薄弱,92.38%的妇女希望得到更多的保健知识。结论:大多数妇女更年期保健知识欠缺,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更年期保健是一项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已有1亿多妇女步入更年期。由于更年期妇女的卵巢产生的雌激素逐渐减少,因而会引起潮热、疲倦、阴道干燥及失眠等症状。雌激素的减少还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牙齿脱落和早老性痴呆病等。激素替代疗法有助于减少与更年期有关的上述症状,并可帮助更年期妇女免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陕西农村更年期妇女潮热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陕南、陕北、关中5个县的40~60岁农村妇女82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陕西农村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发生率为55.7%,潮热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7.45±6.55岁,平均持续时间为3.58±2.76年.在潮热妇女中轻、中、重度潮热分别占48.2%、42.9%和8.9%,潮热发生较频繁者占35.5%;②潮热组文化程度比无潮热组低(χ2=37.613),生产次数(χ2=9.391)、食用豆制品(χ2=12.724)、体育锻炼(χ2=44.730)、对更年期的了解(χ2=46.202)较无潮热组少,家人对妇女的态度(χ2=16.343)较无潮热组差,性生活满意度(χ2=10.518)较无潮热组低,身体质量指数(χ2=8.109)和腰臀比(χ2=20.469)较无潮热组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农村更年期妇女的文化程度及对更年期的认识与潮热程度有关(χ2分别为81.685、31.111,均P<0.05).结论 陕西农村更年期妇女潮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生育情况、食用豆制品、体育锻炼、对更年期认识、性生活情况、家人对农村更年期妇女态度、身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为制订相应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城郊1 600名35~59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相关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70±3.35)岁,84%绝经前发生月经紊乱。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为情绪波动、潮热出汗、性生活异常、失眠、疲乏,发生率分别为36.75%、34.94%、33.19%、32.38%、31.25%,症状的发生率有年龄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绝经的低骨量发生率为61.70%(29/47),明显高于未绝经的9.90%(10/101)。体重指数(BMI)随年龄而增加,45~59岁BMI均数>24;慢性疾病发生率也随年龄而增加。55~59岁潮热发生率高达64.26%。年龄大、生活压力大、文化水平高、吸烟、绝经、患有慢性疾病等是影响症状的主要因素。性激素周期序贯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自我保健,规范应用性激素,是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基础调查,采用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67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31±3.20)岁,以询问法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8.59%,其中40~44岁组、45~49岁组、50~54岁组和55岁组发生率分别为37.78%、49.91%、50.93%和64.79%。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第1位为性欲下降54.4%,其次是肌肉骨关节酸痛51.4%、失眠45.6%和头晕44.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慢性病史等有关。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保健意识亟待提高,提示妇女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妇女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绝经是妇女生命自然进程中一个节段性生理现象,绝经前后性激素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发生,如月经周期不调、心悸、潮热、多汗、阴道干涩、性交痛、失眠及抑郁等,这一系列症状的集合,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此病在更年期女性中发病率极高,96.9%的妇女至少经历了一项绝经综合征症状。目前,国际上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仍以激素疗法(HT)为主,且对改善绝经期症状的作用是其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国际公认的女性更年期年龄是41~60岁,这一时期的女性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改变,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并由此带来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潮热多汗、水肿、腰酸腿软,甚至情绪失控等状况。处在这一时期的女性,由于体内务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率升高,原有的糖尿病控制也更为困难,甚至会有可能加重糖尿病的某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孙广贺  曲颖 《药物与人》2014,(8):285-286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相关症状和认知情况,以做好更年期妇女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选择245例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0份。结果:更年期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8±5)岁,更年期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47±5)岁,主要症状包括烦躁、心慌、盗汗以及阴道干燥等,有性生活的占86.11%,对更年期综合症非常了解的占19.25%,了解治疗方法的占24.6%。结论:要加强更年期妇女的预防保健和心理卫生指导,帮助更年期妇女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