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8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6月丽水市5家县级医院的128例规培医护人员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操作示教、个人联系联合培训,研究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开展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培训。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结果 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均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均增加,且研究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高,能使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一步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方法:依据2005年华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扬中市部分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将参与培训的293名基层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培训前组(先考核后培训)和培训后组(先培训后考核),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果:我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较差,培训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显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能显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毕业的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规培护士120名,将规培护士的工号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操作示教联合个人练习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干预组运用PTC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两组规培护士均以《2015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为依据,以AHA考核标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吹气长度及吹气量合格率、CPR总的合格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技能考核合格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CPR)技能掌握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推广CPR适宜技术及改善CPR培训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根据2010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对795例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分析各影响因素组间心肺复苏考核成绩结果。结果 795例基层医务人员理论合格142例(17.86%),操作合格60例(7.55%),平均考核成绩明显偏低;学历组、职业组、不同科室组及培训间隔年限各个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PR技能掌握情况受同科室、学历、工作年限及培训间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基层医务人员CPR技能水平薄弱,根据医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内容和方案,并做相应的评估以提高CPR培训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术以及改善心肺复苏急救术培训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课题从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对山东省潍坊市、淄博市、德州市等3个城市的4家基层医院实地走访进行现场考核培训,随机抽取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技能考查以及现场培训,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理论原理、人体心肺解剖结构、突发心脏骤停的识别、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初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的理论知识需求很高。②基层医务人员对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以及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也有很高的需求,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③基层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正确、系统的心肺复苏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结论 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急救水平薄弱,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了解匮乏,但临床工作依然对心肺复苏急救术提出较高要求。分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的层次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CPR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CPR技能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CPR知识培训后,CPR徒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CPR技能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CPR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救医学教学中CBL与L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至2018年级专科急救医学教学中,随机选择学生38名,所有学生均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临床课程的学习,将38名学生随机分成2组,一组选择LBL教学模式设为LBL组,另一组选择CBL教学模式设为CBL组,2组学生由同组教师进行授课,经过一学期教学后,对比2组急救电击伤、心肺复苏等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等考核结果。结果 CBL组电击伤与心肺复苏理论成绩明显优于LBL组,CBL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LBL组,2组成绩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CAT教学法在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护人员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培训前对医护人员进行摸底考核,采用MCAT教学法进行急救能力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对比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及自我效能感。结果 培训后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生、护士、药师及检验人员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及电除颤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T教学法在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护人员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医护人员急救水平、应对临床意外事件的信心及培训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心肺复苏(CPR)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医护成组角色扮演的方法对102例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医务人员发放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现场施救意愿调查问卷,并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便比较培训前后问卷得分及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了解医护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培训前后,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急救场合施救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由15.7%和2.0%上升为100%。结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CPR培训可有效提高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改善其在院外施救时不自信的态度,减轻其在施救时的顾虑和担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53-15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和对照组(常规培训模式),每组40例,评价两组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标准化考核情况、急救能力、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培训前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情况无差异(P0.05);培训后两组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分析判断、应急配合、急救动手及急救意识评分分别为(90.25±5.41)分、(89.37±7.58)分、(86.74±8.26)和(85.21±10.38)分,各项急救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67.50%)(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有利于强化心肺复苏标准化,锻炼护理人员急救能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院前急救的成功关键在于施救人员在现场能否快速、准确、科学的实施现场救治,为了提高我市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市民死亡及伤残率,调查银川市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培训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培训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本市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根据李文涛设计的调查问卷及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部分更新内容设计新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一般资料包括警种、性别、年龄、警龄、警衔、最高学历;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溺水者急救、中毒者急救及中暑者急救的自我评价、自我测试及培训的相关调查。该量表Cronbach信度系数α=0.791。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银川市160名警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银川市160名警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调查。 结果 警务人员院外创伤急救和心肺复苏及格率分别仅67.60%和23.23%;自我测评中警务人员除对中毒者的急救完全掌握的人数较多外,对于创伤、心肺复苏、中毒、溺水、中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少;其中66.9%的人没有接受过相关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5年内接受过急救培训 ≥ 2次的人员更只占8.4%。 结论 我市警务人员对于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的程度欠佳,相关培训较少,应加强培训,提高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95%CI:0.43-0.99;OR:0.64,95%CI:0.42-0.98;OR:0.6l,95%CI:0.39—0.96。,2010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rain率降为24.8%)、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率降为17.1%)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医"干预方案对基层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对口支医的11名基层护士实施干预,比较"支医"干预前后的考核评分。结果干预后的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急救物品管理检查、护理文书书写、病区质量检查、消毒隔离评分等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宣教率和满意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医"干预方案能提高基层护士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对于提高社区医护癌痛管理能力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招募60名社区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网络的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合作型培训,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再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的相关社区负责的癌症患者180例作为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于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人员进行癌痛管理,管理时间为6个月。6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癌痛管理知识、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医护人员癌痛知识方面,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方面,实验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QLT-C30 V3.0中文版测评结果除在气促、腹泻和经济困难三个方面无差异性外(P0.05),其他均是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能更好地提高社区医护的癌痛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心搏骤停是常见的院前急危重症,目前院前急救成功率很低。院前心搏骤停的急救应坚持"四早"原则,并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提高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措施有: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建立社区/乡村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制定简单易学的院前心肺复苏指南——成人院外的心脑复苏;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大现场急救立法,消除法制障碍。  相似文献   

17.
林冬梅 《当代医学》2011,17(19):160-162
目的 通过阶梯救护培训有助于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应急救护的能力.方法 采用调查法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前水平,及其培训后急救能力水平的提升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分析.特别以PPT讲授、场景示范、操作演练、考核等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操作的严格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此外的五大急救技术、抗休克、止痛和其他对症处理相关知识也需要进行严...  相似文献   

18.
卓强  王润娟 《西部医学》2012,24(10):2041-2042
目的了解高校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成都市大中专院校医务人员174名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紧急止血法(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和心肺复苏术,将对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水平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紧急止血法平均分数为(61.51±12.71)分,培训后分数为(88.59±6.56)分;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为(58.01±14.17)分,培训后为(88.47±8.18)分,医务人员经培训后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城乡结合部医生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水平、培训状况及需求,探讨提高医生急救技能的方法。方法 以“急救水平”“心血管疾病”“培训”“城乡结合部”“社区医生”“first aid level/condit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training”“Rural-urban fringe zone”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设计调查问卷。经分层随机抽样,对浦东城乡结合部某综合性医院及其辐射的6家社区医院的160名医生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得分(14.42±2.39)分,总体正确率为72.1%。心血管疾病急救知识中掌握最差的是体外除颤仪的使用(52.5%),其次是心电图解读(54.0%)、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61.0%)和心肺复苏的步骤(65.0%)。综合医院的得分高于社区医院(P<0.05),参加过培训且培训次数越多、培训方式有情景模拟的得分更高(P<0.05)。52.6%的调查对象选择未专门开展此项培训是影响参加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的主要因素,98.1%的调查对象认为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非常必要。结论 浦东城乡结合部医生尤其是社区医生对心血管急救的掌握水平不容乐观,培训缺乏,需求很高。体外除颤仪普及程度很低,建议针对薄弱点建立有效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