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老年重度COPD并中重度PH患者35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6例)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19例)常规综合治疗加社区无创通气(BiPAP)治疗,机械通气10h/d,疗程均为1a;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分级、PaO2、PaCO2、FEV1、FVC、MPAP、6MW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呼吸困难分级、PaCO2、MPAP均明显降低,PaO2、6MWT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分级、PaCO2、MPAP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重度PH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分级、PaO2、PaCO2比较,P>0.05,中度PH患者的MPAP低于重度PH,6MWT高于重度PH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重度PH患者治疗后FEV1、FVC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无创通气是治疗老年稳定期重度COPD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方法,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观察组血气指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治疗后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国庆   《中国医学工程》2013,(7):83-83,86
目的探讨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0例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40例接受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对于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恢复更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由医院至家庭的序贯性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可行性 ,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无创机械通气并携带家庭型呼吸机返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10例(序贯治疗组 ) ,以同期同病情住院期间接受无创机械通气 ,出院后氧气治疗患者 10例作为对照组。通气方式均采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PSV +PEEP)。动态观察两组病例血气分析 ,记录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次数、出院后 1个月 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 (FEV1)。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进行机械通气后血气指标均显著改善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住院期间总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出院后 1个月PaCO2 分别为(5 1 6± 11 6 )和 (78 3± 10 8)mmHg(P <0 0 5 ) ,FEV1分别为 (73 4± 6 8) %和 (5 1 6± 12 0 ) % (P <0 0 5 ) ,住院次数分别为 0次和 15次 (P <0 0 0 5 )。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尽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 ,出院后继续间歇使用无创机械通气 ,能显著减少住院次数 ,改善肺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林慧  王继超 《河北医学》2014,(9):1530-1532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模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COP 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分别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VAP 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VAP 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有创组( P<0.05),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有创组( 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其提供抗感染和平喘等一系列治疗;并且采用气管插管方式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被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序贯治疗组患者站在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的患者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别对序贯治疗组和患者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性肺炎的发生率,治疗的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序贯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低。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撤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病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8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出窗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49例,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9例.对比2组疗效,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总的机械通气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观察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效果良好,通气时间短,并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金来  李振 《中原医刊》2011,(16):50-5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去除人工气道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COPD并发呼吸衰竭并采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以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3±2.2)d和(13.7±6.3)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4±3.2)d和(18.2±4.4)d(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8.24%(P〈0.01);住ICU时间分别为(14.3±2.1)d和(22.3±3.6)d(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使肺部感染控制窗提早出现,有利于提高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COPD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NIPPV(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予鼻导管吸氧,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可以迅速减轻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缓解呼吸困难,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剧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结果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中,15例重症呼吸监护病房(RICU)面罩BiPAP成功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pH、PaCO2、PaO2)和RR(呼吸频率)分别为:7.23±0.05、104±4mmHg、84±30mmHg和34.6±8.5次/min,治疗后分别为:7.38±0.05、67±8mmHg、73±5mmHg和18±3次/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爽  林冬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2):1502-1503,1506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06年7月该院21例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蝎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O2和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并同1999年4月~2006年7月未使用NIPPV治疗的25例COPD相似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IPPV治疗组21例患者前后24h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I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5.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变化,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组、COPD并发PH(COPD-PH)组,COPD-PH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PH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OPG水平。结果COPD 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COPD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中度PH组,且两组均高于轻度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G水平与PASP、PLR、NLR、CRP、NT-Pro BNP呈正相关(rs=0.463,0.278,0.396,0.285,0.273,P<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s=-0.415,P<0.001)。结论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OPG水平升高,且与肺动脉高压程度相关,动态观察该指标或可监测慢阻肺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成比例辅助通气(PAV)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PAV和BiPAP通气各60min,监测患者在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以及接受不同通气模式支持时血流动力学参数、通气参数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自主呼吸相比,患者在BiPAP通气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略有下降,而在PAV通气时呈明显下降(P0.05)。BiPAP通气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搏出量(SV)和每搏指数(SI)与PAV时相近,但低于未进行PAV时。PAV通气后射血前时间(PEP)明显缩短,对左室射血时间(LVET)则影响不大。PAV通气时的浅快呼吸指数(RR/VT)为81.2±4.7,显著高于BiPAP时的53.6±2.9(P0.05)。PAV支持时的PaO2/FiO2较鼻导管吸氧时显著增高,PaCO2则有所降低。结论COPD呼吸衰竭患者接受PAV通气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CI、SV等均明显下降,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和每搏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尤文岗 《西部医学》2019,31(6):940-943+948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D 二聚体(D D)的影响及呼吸功能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吸氧、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1d。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检测血气指标、肺动脉压、肺功能指标,评估呼吸系统评分,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21d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D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1d后动脉血氧分压(Pa02)、用力呼气1s率(FEV1/FVC)分别为(7124±1284)mmHg、(5784±1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6±1177)mmHg、(5241±945)%(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4541±819)mmHg、(4016±720)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2±901)mmHg、(4473±806)mmHg(P<005)。结论 疏血通可以改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氧含量,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它被广泛认为是影响COPD患者临床症状、发病率、病死率及预后的独立因素。这一观点激励人们对COPD相关PH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新的治疗方案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完善相关实验室及临床检查对该病的及早发现、诊断及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只有对COPD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筛选出PH人群,才能制订出明确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就COPD相关P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相关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入住ICU病房,有创通气采用容量型辅助-控制方式(A/C)以后改为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然后,根据患者的血气情况和耐受程度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所有患者均同时应用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序贯通气组逐渐下调直至SIMV为10次/分左右,PSV为10cmH2O左右。如果患者无呼吸困难发生,则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通气,IPAP在8~18cmH2O,EPAP在3~5cmH2O,根据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直至撤机。对照组则继续采用有创通气,下调SIMV和PSV分别在5次/分和5cmH2O水平,撤机观察,如病情稳定超过4h则拔管。观察两组中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VAP的发生、病死率以及撤机的成功与失败的例数。结果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序贯组为(10±2)d,而对照组为(19±2)d(P〈0.05),住ICU时间序贯组为(14±3)d,而对照组为(24±6)d(P〈0.05),发生VAP的例数序贯组为1例,而对照组8例(P〈0.05)。结论序贯通气治疗比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VAP的发生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