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8-21
目的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实施托珠单抗治疗对其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集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的骨代谢、骨形成、骨吸收情况,并进行腰、股BMD测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经骨代谢指标检测与比较,可得患者的铁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血磷、血钙、PTH、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经骨吸收与骨形成标检测与比较,可得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各项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腰、股BMD进行检测,可得与治疗前比较密度均显著增加(P均0.05)。治疗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的下降(P均0.05)。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实施托珠单抗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和骨形成、骨吸收情况,减轻骨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拮抗剂对已出现骨质疏松的稳定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50例稳定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使用TNF?α拮抗剂,对照组使用阿仑膦酸钠,在治疗第0、32周进行BMD检测,在治疗第0、16、32周检测骨代谢标志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BMD均升高(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股骨颈的BM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erum C tel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CTX)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1 precollagen,PICP)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TNF?α拮抗剂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并骨质疏松可以有效减少骨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代谢产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4例住院RA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BGP、β-CTX、PINP、25-(OH)VitD3、ESR、CRP、RF、抗-CCP抗体.计算RA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用DEXA检测各组受试者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RA组β-CTX(0.78±0.75)ng/mL,高于对照组(0.40±0.1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PINP(51.66±33.21)ng/mL、BGP(21.98±13.94)ng/mL、(25-OH)VitD3(19.01±9.71)ng/mL低于对照组的(67.43±24.81)ng/mL、(30±8.67)ng/mL、(38.65±8.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腰椎(L2-L4)、股骨颈(N)、Ward′s三角区BMD分别为(-1.52±1.60)g/cm2、(-1.64±1.00)g/cm2、(-2.77±1.21 g/cm2)均低于对照组的(1.13±0.27)g/cm2、(0.45±0.32)g/cm2、(-0.35±0.31)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β-CTX与DAS 28评分呈正相关(r=0.564,P<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BMD与DAS28负相关(r=-2.07,P<0.05),与抗-CCP、GPI无明显相关(P均>0.05);BMD(N)与(25-OH)VitD3呈负相关(r=-0.348,P<0.05),BMD(W)与病程呈负相关(r=-0.348,P<0.05);PINP与RF、CRP、CCP、ESR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RA患者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并显示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β-CTX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不仅导致RA患者骨关节破坏而且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OP)的发生;疾病越活动越容易出现OP,维生素D的缺乏在RA并发骨质疏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提示在RA治疗中应该尽早干预OP,积极治疗RA同时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OP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未明,骨质破坏是RA的一项重要表现,贯穿于整个RA病程中,骨质疏松为其常见的合并症及并发症,为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将来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药物,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RA患者44例,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四项检测.另选1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血脂四项检测.结果 RA患者HDL-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C和TG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ESR、CRP与TC、HDL-C和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发生异常,炎症反应对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伴疼痛或晨僵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两年致残率高达50%~([1]),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系统及多器官病变,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甲氨蝶呤是临床公认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药物,具有明确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但仍存在治疗后疗效不佳或完全无效的结果~([2])。艾拉莫德作为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骨代谢相关基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核转录因子κB (NF κ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 40例R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骨保护素、RANKL、NF κB p50、NF κB p52、NF κB p65、BMP 2、BMP 9 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骨保护素/RANKL比值,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 反应蛋白(CRP)和DAS28评分等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另选取10例初发RA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其 PBMC 中NF κB p65 mRNA的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A患者RANKL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骨保护素/RANKL比值明显下降(P<0.01),NF 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骨保护素、NF κB p50、NF κB p52、BMP 2及BMP 9的 mRNA相对表达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NKL、NF κB p65、骨保护素/RANKL与血ESR、血清CRP和DAS28评分无相关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发RA患者的NF κB p65 mRNA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 RA患者PBMC表达破骨指标增加,并可能通过NF κB信号通路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代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65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测定血清中Ⅰ型胶原C 末端肽(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骨钙蛋白的含量,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RF)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对照组为我院57例健康体检人员。给予30例RA患者皮下注射强克25 mg,每周2次,3个月后再次测定骨代谢指标,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① RA患者血清CTX含量(511.37±204.48)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91.62±143.68) ng/L, P<0.05],血清PINP含量(42.19±15.39)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49.61±15.42) μg/L, P<0.05]。② RA患者血清CTX含量与其年龄、DAS28评分、ESR、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83、0.367、 0.410、0.361,P均<0.01),血清PINP、骨钙蛋白含量与病程呈正相关 (r分别为0.272、0.303, P均<0.01)。③ RA患者接受TNF α抑制剂治疗后,血清PINP、骨钙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80.79±63.88) vs (60.23±45.93) μg/L, P<0.05; (22.13±14.46) vs (16.74±8.46) μg/L, P<0.05]。 结论: RA患者破骨增高、成骨降低;骨代谢水平主要与病程、疾病活动度相关;予以TNF α抑制剂治疗后骨代谢水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BAP)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4例女性RA患者和 6 0例健康女性进行血钙 (Ca)、血磷 (P)、血碱性磷酸酶 (ALP)、血BAP及股骨颈骨密度 (BMD)测定。结果 行经期RA患者的BAP比行经期正常对照组 ( 175.76± 8.0 6 μ L比 150 .37± 1.6 3μ L) ,绝经期RA患者的BAP比绝经期正常对照组 ( 182 .33±6 .4 4μ L比 16 0 .90± 1.6 5μ L) ,均显著升高 (P均 <0 .0 5)。行经期RA患者的股骨颈BMD比行经期正常对照组 ( 0 .84± 0 .12g cm2 比0 .99± 0 .15g cm2 ) ,绝经期RA患者的股骨颈BMD比绝经期正常对照组 ( 0 .6 7± 0 .14 g cm2 比 0 .83± 0 .11g cm2 ) ,均显著降低 (P<0 .0 5)。行经期及绝经期R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Ca、P、AL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BAP测定比Ca、P、ALP灵敏 ,比BMD经济方便 ,因此 ,它可作为RA患者骨质疏松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持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M-CSF、IL-6和IL-8水平变化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环氧合酶(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M-CSF、IL-6和IL-8各指标水平[(12.61±2.49) pg/mL、(5.48±1.36) pg/mL、(894±156) pg/mL、(2.49±0.46) pg/mL、(82.47±16.26)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6.88±3.94) pg/mL、(7.46±1.46) pg/mL、(1249±246) pg/mL、(4.76±1.21) pg/mL、(112.36±24.67)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端骨钙素(N-MID)、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和25羟维生素D[25(OH)D]各指标含量[(19.34±3.98) ng/mL、(44.25±8.54) ng/mL、(18.72±3.86)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16±3.04) ng/mL、(32.47±7.42) ng/mL、(15.01±2.19)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血沉、C-反应蛋白、触痛关节数及肿胀关节数和ADS28评分等指标[(0.47±0.11) pg/mL、(21.45±6.14) mm/h、(12.69±4.18) mg/L、(2.48±0.36)个、(1.24±0.26)个、(3.45±0.8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6±0.18) pg/mL、(36.42±9.17) mm/h、(19.38±5.12) mg/L、(3.89±0.76)个、(2.06±0.66)个、(5.85±1.6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其能缓解关节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骨质疏松发生率和骨密度;治疗3个月后,比较骨量正常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骨量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跟骨超声仪测量早期RA病人30例及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的双足跟骨,主要诊断参数包括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和超声硬度指数(STI),对两组的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并同时分析RA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RA组BUA和STI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而SOS和O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右跟骨的BUA、SOS及S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病人中活动组BUA及STI值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均P(0.01),SO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跟骨定量超声BUA测值减低可反映早期RA骨量丢失的程度及评价疾病的活动性。STI作为骨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早期RA病人的骨量丢失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骨保护素(OPG)、瘦素水平变化及其对RA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72例,另外选择6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72例患者给予治疗,评估患者血清OPG、瘦素水平,并对比不同骨质疏松程度下患者的OPG、瘦素水平差异。结果:本组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给予治疗,其中缓解44例,未缓解28例,未缓解的28例患者中16例治疗有效,12例治疗无效。RA组治疗前OPG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后,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OPG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及无效组,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有效组及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OPG水平显著高于无效组,瘦素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对比显示,RA组骨质疏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及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OPG表达显著低于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患者(P<0.05),瘦素表达显著高于骨量正常及骨量减少患者(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OPG水平明显降低,RA患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OPG水平越低,患者骨质疏松越严重。RA患者外周血瘦素显著升高,RA水平与患者骨质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片(钙尔奇D600)、阿法骨化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和疼痛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安全、临床疗效好,优于钙尔奇D及骨化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96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和25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者的前臂BMD、骨矿含量(BMC),并收集、测定其年龄、BMI、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水平等骨代谢指标,分析BMD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前臂BMD及BM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骨代谢指标PINP为(79.01±44.72)μg/L,β-CTX为(0.51±0.35)μg/L;对照组PINP为(96.74±50.92)μg/L,β-CTX为(0.37±0.26)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β-CTX与BMD、BMC呈负相关(r=-0.259,P=0.011;r=-0.300,P=0.003);年龄与BMD、BMC呈负相关(r=-0.706,P<0.001;r=-0.743,P<0.001);DAS28与BMD、BMC呈负相关(r=-0.400,P<0.001;r=-0.330,P=0.001);PINP与BMD、BMC呈正相关(r=0.308,P=0.020;r=0.244,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CTX为发生OP的危险因素(OR=0.450,95%CI=0.606~0.921,P=0.006;OR=1.008,95%CI=1.002~1.016,P=0.031);PINP为发生OP的保护性因素(OR=1.060,95%CI=1.005~1.118,P=0.003)。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较正常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OP,骨代谢指标β-CTX可能为绝经后女性RA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COPD合并O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A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强的松、甲氨喋呤及羟基氯喹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24周后ACR20、ACR50、ACR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提高活动性RA患者骨密度水平,但未发现有增强临床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