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10月7日-2015年4月30日在昆山市玉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次产检(孕13周以内)的97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收集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信息,测量初次检查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检测孕早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随访至24~28周并收集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筛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孕早期空腹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1.85%。根据孕早期空腹血糖四分位数(4.40、4.75、5.05 mmol/L)由低到高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发现随着孕早期空腹血糖的升高,GDM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检验,χ2=48.96,P<0.01)。以最低分位作为对照组,调整年龄、孕早期收缩压、孕早期舒张压、孕早期体质指数等因素后,发现孕早期空腹血糖的第3分位和第4分位均可以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OR(95%CI)=2.87(1.74~4.74)、4.18(2.56~6.82)],并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性检验,χ2=42.12,P<0.01)。 结论 较高的孕早期空腹血糖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并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我国糖尿病空腹因糖的诊断标准,对1997年郑州市40岁以上经75g OGTT检查的人群资料进行分析。FPG频数分析显示:新发现糖尿病组中FPG≥7.8mmol/L仅占43.5%,正常组94.5%FPG〈6.11mmol/L。在FPG≥6.11 ̄7.0mmol/L的177例中,新发现DM占10.7%,正常者占58.8%,IGT者仅占30.5%。比较不同FPG水平被诊为DM的危险性及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江山市人民妇产科收治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20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GDM组,并在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中随机抽取200例为正常组。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将GDM组中血糖控制理想的117例孕妇分为GDMⅠ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90例孕妇分为GDMⅡ组。对比分析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三组孕妇的围产儿结局中除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善外,GDMⅠ组的妊娠结局中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剖宫产的发生率以及围产儿结局中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DMⅡ组(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从妊娠24~28周对孕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早期诊断、及时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可使大部分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明显降低GDM孕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不同血糖水平孕妇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50例,依据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75 g OGTT)各时点血糖结果,以其中1项血糖水平异常为GDM A组,2项血糖水平异常为GDM B组,3项血糖水平均异常为GDM C组。对3组孕妇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GDM C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肥胖率(26.2±4.8、36.0%)均明显高于GDM B组(24.3±3.8、17.6%)和GDM A组(24.3±3.8、2.7%)(P0.05)。GDM C组胰岛素使用率(24.0%)明显高于GDM B组(3.9%)和GDM A组(1.3%)(P0.05)。GDM C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21.2±4.9、6.1±2.0)明显高于GDM B组(18.6±5.1、4.2±1.1)和GDM A组(13.2±3.3、2.8±0.8)(P0.05)。GDM C组巨大儿发生率(44.0%)明显高于GDM B组(15.6%)和GDM A组(13.5%)(P0.05)。结论 OGTT血糖多点异常的GDM患者与多项危险因素呈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应根据OGTT异常情况进行分层管理,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100例妊娠期患者,收治时间开始于2018年01月,结束于2020年12月,探究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比组:50例血糖正常患者.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探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符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200例患有GDM的孕妇为GDM组,并在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中随机抽取200例为正常组。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将GDM组中血糖控制理想的117例孕妇分为GDMⅠ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90例孕妇分为GDMⅡ组。对比分析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3组孕妇的围产儿结局中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Ⅰ组的妊娠结局中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剖宫产的发生率以及围产儿结局中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DMⅡ组(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妊娠24~28周对孕妇进行GDM筛查、早期诊断、及时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可使大部分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明显降低GDM孕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93-79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糖控制结果分为研究组(44例,控制有效)和对照组(35例,控制无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巨大儿、胎儿窒息、胎儿窘迫、低血糖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并发症均有显著影响,临床中应严格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198 0年推荐并于 1985年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已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应用[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重新修订了诊断标准。将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标准降至≥ 7.0mmol/L ,并建议[2 ] 在糖尿病筛查中 ,以空腹血糖 (FPG)为规范化及便于实施的调查手段 ,仅在FPG诊断为糖尿病或空腹血糖损害 (IFG)的病人中进行进一步核查 ,然而临床工作中还是经常遇到空腹血糖正常 (NFG)而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发现服糖后 2h血糖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情况。我们就此问题对 2 34例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者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在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和分娩的GDM孕妇,共计120例。明确GDM诊断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和干预,根据血糖控制目标分为A组64例和B组56例,前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FPG)3.3~5.3 mmol/L,且餐后2 h血糖(2hPG)4.4~6.7 mmol/L,后者血糖控制目标为FPG<6.1 mmol/L,且2hPG<8.5 mmol/L。依据孕妇产检时间表定期测定孕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统计妊娠结局。结果 与B组相比,A组孕29~32周、33~35周、36周、37周及38周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组、B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0.94%vs. 26.79%,4.69%vs. 16.07%, 6.25%vs. 17.86%),且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3.13%vs. 14.29%,1.56%vs. 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4例GDM孕妇根据治疗后血糖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84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组20例,并设健康孕妇87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控制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控制GDM孕妇的血糖对妊娠有较大影响,应及时进行筛查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通过连续2年(2011年-2012年)对医务人员空腹血糖(FPG)的调查及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评估,了解医务人员血糖水平趋势性变化和IFG、DM的发生状况,为医务人员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012年体检的185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从20岁~88岁,分医务、行政、退休三组检测FPG水平,按WHO诊断标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2年,医疗卫生人员IFG发生率:男性6.65%(6.40%,6.90%),女性4.65%(4.75%,4.86%),男性高于女性(P<0.01);DM发生率:男性4.60%,女性1.41%,总检出率2.46%(2.38%、2.54%)。其中FPG水平分别是男性医务人员(5.37 mmol/L、5.33 mmol/L)(P>0.05),女性(5.21 mmol/L、5.15 mmol/L)(P<0.01)。结论:医务人员FPG水平男女差异明显,退休组比在职组高,IFG、DM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P<0.01);以退休医务人员为高发组。因此老年医务人员更要加强锻炼,每年要及时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梁依斐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25-27
目的探讨系统化血糖及体重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饮食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血糖和体重控制干预。比较两组孕妇餐前空腹血糖、体重控制情况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血糖及体重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系统化血糖及体重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取得的效果较好,其血糖和体重指数控制较好,母婴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一定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多见于妊娠中晚期.研究证实,未经治疗或血糖控制欠佳的GDM患者合并感染、先兆子痫、剖宫产等明显增加,其远期2型糖尿病患病率亦升高;而胎儿发生先天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也增多,使得胎儿宫内病死率、围生期病死率明显升高,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近年来GDM患者的血糖管理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镇藏族居民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情况.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30~70岁藏族居民370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判定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糖、血脂的测量,计算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结果 拉萨市30~70岁城镇居民糖尿病患者率为7.6%.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为13.5%.其中男性为11.0%,女性为15.0%,P=0.405.30~69岁人群年龄结构与世界人口年龄进行标化后,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2%,其中男性为2.1%.女性为8.9%.结论 藏族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逐年增高趋势;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在糖尿病筛检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对糖尿病的筛检价值。〔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本市 15岁以上4,682名受检者同时进行空腹和口服 75g葡萄糖后 2h血糖测定。〔结果〕 4,682名受检者中查出糖尿病患者 2 15人 ,其中经空腹血糖诊断 170例 ,检出率为 79.0 7% ,经糖耐量试验诊断 73例 ,检出率为 3 3 .95 % ;在新诊断的 13 2例糖尿病病人中 ,二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 71.2 1%和 43 .94%。而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受检者在空腹血糖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糖耐量试验 ,可使总检出率达到 98.14 %。〔结论〕在开展以检出糖尿病为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时 ,应采用空腹血糖检测和对年龄大于 40岁、有高血压病史 ,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进行糖耐量试验 ,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唐云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5):1042-1043,1046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一套饮食指导卡片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照饮食指导卡片安排食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饮食指导方法,比较两组孕产妇血糖控制、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母婴并发症等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指导卡片有效、实用,患者依从性较高,患者按饮食指导卡进食后,血糖控制理想,母婴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