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骨密度测定了解住院老年人在年龄、性别因素和疾病谱方面其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1157例住院老年人进行正位腰椎(L3~L4)骨密度测定,计算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1157例住院老年人中996例为骨质疏松症,占86.08%,55例为骨量减少者,占4.75%。从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89岁,9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是55.55%、85.00%、84.87%、84.96%、85.71%、89.60%、89.12%,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递升(P〈0.05),统计有差异性意义。女性患者620人,骨质疏松症597人,男性患者537人,骨质疏松症409人,骨质疏松率分别为94.7%和76.1%。女性老年病人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病人(P〈0.05)。不同的疾病谱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骨折42/42例(100%)、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342/311例(90.93%)。糖尿病201例/175例(87.06%)、重度COPD108例/93例(86.11%)。结论老年住院病人的骨质疏松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率也随着上升,女性病例发生率多于男性。骨折、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糖尿病、重度COPD的骨质疏松率高于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骨质疏松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同时安排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机体骨密度不同情况来讲,在低于x-2.0SD情况下骨质疏松患者共59例,其所处年龄段分别为31~40岁、40~50岁、50~60岁和60~70岁,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分别为(94.3±21.9)、(81.4±22.1)、(58.6±17.8)和(43.3±22.4);在骨密度低于x-2.5SD的情况下,本实验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共47例,其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分别为(80.3±3.1)、(75.8±17.4)、(57.9±17.2)和(41.4±21.3),中来年人群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存在负相关系,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判断患者实际骨量情况,能够根据其检测指标数据分析患者实际患病情况,对于病症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促进DXA骨密度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提高骨密度诊断的精度.方法 描述DXA骨密度仪测量技术原理和参数,阐述当前骨吸收测量技术的利与弊.结果 提出筛查处于骨折危险状态人群的检测方法.结论 展望未来骨质测量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工绝经早期对腰椎正位、髋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受试者腰椎正位(L2-L4)及髋部(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骨密度值(BMD)。[结果]人工绝经早期BMD与正常对照组B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人工绝经早期尚未对BMD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邵阳地区汉族正常成年人的峰值骨量及各年龄段的骨密度(BMD)水平,为今后全国范围内的骨量调查提供参考性数据。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湖南邵阳地区现有社区医疗服务网内城镇、农村居民,随机抽样年龄在20~70岁的男女健康人群237例进行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的测定,将所获得的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数据库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湖南邵阳地区汉族成年男女峰值骨量在30~39岁年龄段,在50岁以后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正常健康男、女各年龄段同一部位骨密度水平虽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D达到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正常健康同性人群同一部位不同年龄段的骨骼骨密度水平基本一致,男女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峰值不同。  相似文献   

6.
成蕊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25-26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骨密度(BMD)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的方法,测定7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以及70例健康对照者的腰椎、双侧髋关节以及左右前臂BMD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BMD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慢性肾衰竭病情的进展,骨密度呈下降趋势。患者前臂骨密度减少或骨质疏松程度严重出现时间早。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同年龄段正常健康对照组水平,其骨量减少的程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与肾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前臂骨密度减少或疏松程度较其他部位严重的时间出现较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市城区健康成年人骨质疏松现状,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2014 -
02 ~ 2015 - 02 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进行体检的40 ~ 64 岁呼伦贝尔市城区居民3121 名,应用双能X 线骨密度
仪( DXA) ,测量腰椎正位L1 - 4 骨密度,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受试者生活习惯及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
知度。结果: ( 1) 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不同年龄组健康成年男性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 F = 35. 5,
P > 0. 05) ,LSD 检测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显示40 ~ 44 岁年龄组与60 ~ 64 岁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78) ,与
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42,0. 031,0. 039) ; 不同年龄组健康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有显著
( F = 5. 59,P < 0. 05) LSD 检测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47,0. 04,0. 039,0. 026) 。( 2) 体检
人群男性腰椎BMD 峰值出现在55 ~ 59 岁年龄组; 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早于男性,腰椎在50 ~ 54 岁年龄段。骨
质疏松症与骨量减少患病率经标化后,健康成年男性各年龄组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患病率经χ2 检验无显著
性差异(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χ2 = 6. 458,P = 0. 167,骨量减少患病率比较χ2 = 1. 656,P = 0. 799) ; 健康成年女
性各年龄组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患病率经χ2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χ2 = 62. 332,P <
0. 05,骨量减少患病率比较χ2 = 81. 079,P < 0. 05) ; 3121 例受试者中有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者的筛查率为
11. 84%和19. 45%。通过散点图计算分析,体重与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显示: 超重为骨质疏松中低风险因素。
: 呼伦贝尔市市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组( 40 ~ 64 岁) 健康成年男性腰椎骨密度值检测、骨质
疏松症及骨量减少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 40 ~ 64 岁) 健康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值检测、骨质疏松症
及骨量减少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超重为骨质疏松中低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妇女的骨密度检测分析,了解中老年妇女骨量的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吁请各方对骨质疏松的重视以及加强防治.方法:利用GE公司的Lune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来本院进行身体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妇女233人,常规进行腰椎(L2-4)前后位及左侧股骨近段(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的前后位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评价,以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T≥-1.0秒为正常;-1.0秒>T>-2.5秒为骨量减少;T≤-2.5秒为骨质疏松.结论:随年龄增加妇女的骨密度值由骨量减少向骨质疏松发展的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9.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DXA(前后位扫描)与QCT测量5具猪腰段脊柱中20个椎骨,将各自得到的骨密度与对应灰重密度比较(DXA骨密度对应椎骨灰重密度,QCT骨密度对应椎体灰重密度)。结果QCT骨密度与灰重密度线性相关性较好(松质r=0.80,皮质r=0.79,P<0.01),DXA骨密度较差(r=0.41,P>0.05)。结论QCT测量骨密度较DXA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主诉腰痛女性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主诉腰痛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意义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扇形束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主诉为腰痛的女性患者的腰椎和髋部BMD,并与对照组的BMD比较,同时比较其相应骨质疏松(OP)患病率。结果临床主诉以腰痛为主的女性病人腰椎及髋部BMD比以关节痛或全身痛为主诉者的低,(P<0.05);主诉腰痛者各骨骼部位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关节痛或全身痛者,且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女性腰痛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腰痛患者OP患病率较高;腰椎BMD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女性骨面积大小(BAS)和骨矿物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以及BAS与BMD的关系.方法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3390例20~84岁女性L1~L4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全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转子间)骨矿物质含量(BMC)、BAS和BMD.结果L1~L4的BMC、BAS和BMD峰值均出现在30~34岁组,随后逐年下降,三者变化趋势一致;而股骨近端各部位BMC、BAS和BMD的变化趋势不同,BMC峰值出现在40~44岁组,BAS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的趋势,BMD峰值出现在20~24岁组.L1~L4的BAS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2,P<0.05);全髋部和大转子部位的BAS与年龄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股骨颈和转子问的BAS与年龄不相关(P值均>0.05).L1~L4(r=0.521)和近端全髋部(r=0.083)的BMD均与BAS呈正相关(P值均=0.000),股骨颈的BMD与BAS呈负相关(r=-0.102,P=0.000),大转子和转子间的BMD均与BAS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使用面积BMD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时,应该重视不同骨骼部位BAS的影响,是否使用体积BMD作为诊断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梁静  张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95-96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差异,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旨在研究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椎骨密度,对得到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骨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骨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骨密度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未见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影响不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常丹  王秀萍  李小珍  王小英  徐晓霞 《西部医学》2018,30(11):1696-1699,1703
目的 探讨特殊印刷从业人群骨密度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159名某印钞厂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一般资料,Omnisense7000型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定骨密度值,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印钞厂职工骨密度T值,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 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骨密度(T)值为-0.65±1.10,性别、年龄、父母骨质疏松史、日晒、吸烟对骨密度(T)值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性别、年龄、父母骨质疏松史、日晒、吸烟等16项因素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日晒是影响因素(P<0.05)。结论 特殊印刷从业人群的骨密度(T)值偏低,性别、日晒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13例老年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血压、血钙、血磷、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L1~4及左侧股骨颈BM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冠心病组BMD值低于对照组。同时冠心病组的低骨密度(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量北京顺义区正常成年人群腰椎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了解人群BMD规律及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为我国北方地区正常人群BMD数据库的确立提供数据;探讨容积性定量CT ( volumet-ric QCT,vQCT)在椎体BMD测定及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价值。方法采用vQCT测量835例正常人腰椎1~3 BMD,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腰椎BMD峰值在18~30岁年龄组,男性为(165.22±26.97)mg/cm3,女性为(175.01±28.47)mg/cm3;男女两组各年龄段间3个腰椎BMD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腰椎1~3 BMD值呈现递减趋势,各椎体间BMD差异只有女性40~49岁组及50~59岁组有显著性( F值、P值分别为5.377,0.005;7.429,0.001)。男、女组BMD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5(P<0.001)、-0.604(P<0.001)。男性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高,到≥70岁组达64.81%(35/54);女性40~49岁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仅3.33%(3/90),50岁以后,骨质疏松患病率迅速增高,到≥70岁组骨质疏松患病率达82.14%(23/28)。结论掌握了本地区正常成年人群BMD特点及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情况,vQCT椎体BMD测定诊断骨质疏松敏感性高,女性近50岁、男性近60岁就应该预防性检查BMD,腰椎vQCT 测量BMD对老年人群更合适。  相似文献   

16.
杨华  程昌志  罗远国  韦葛堇  林舟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504-1506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或住院、以腰背痛和关节痛为主诉的633例中老年妇女,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检测仪,测量腰椎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汉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3%,壮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降低随年龄、绝经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随绝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除46岁以下组与46~5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46岁以下组与50岁以上组、46~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绝经年龄早更容易引起骨密度降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降低越明显,就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病患者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法国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7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腰椎(L2~L4)、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的骨密度(BMD)进行测量,另100例无足病糖尿病患者(男、女各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间骨密度有无差异。结果:糖尿病足病患者股骨3个部位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股骨颈和Wards’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病患者更易发生下肢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性高于无足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将骨密度测量作为糖尿病足病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鳗鱼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②方法选择1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乳酸钙和维生素A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鳗鱼降钙素。③结果治疗7个月后,观察组腰椎L2~4股骨颈部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W ards区骨密度无显著性改变,而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骨痛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为29.09%(P<0.01);观察组血BGP水平治疗周呈增高的改变,而血TRAP和尿HYP/C r比值的有明显的下降。单纯用钙对照组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④结论鳗鱼降钙素与钙剂联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有效缓解骨痛,提高患者的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保证诊断效率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初步诊断寻找一种优化的骨密度检测策略.方法 共纳入1480名成人受试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分别在腰椎(L)1-4和左右髋部(L H和RH)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以L+L H+RH等3个部位骨密度T-值综合诊断骨质疏松为标准,所有2个部位联合和单部位中,...  相似文献   

20.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相娟  王艳珍 《西部医学》2009,21(7):1116-1117,1120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54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54例男性健康体检者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并测定耱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BGP),结合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4例健康对照组中骨质疏松7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3.0%;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17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1.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1,X2=5.357)。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且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