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作为炎性的非特异性脑部疾病而言,大动脉炎一般来讲发生于患者脑部的重要分支动脉以及脑部主动脉.并且,大动脉炎易于导致并发性的脑梗死病症,从而直接威胁到年轻患者群体的生命.因此针对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典型疾病来讲,目前需要做到明确现阶段关于此类疾病的总体研究进展,并且结合患者自身呈现的病情特征予以有效的诊疗.本次研究就大动脉脑炎并发脑梗死的基本病理以及疾病特征、疾病诊断的要点、疾病的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炎性的非特异性脑部疾病而言,大动脉炎一般来讲发生于患者脑部的重要分支动脉以及脑部主动脉.并且,大动脉炎易于导致并发性的脑梗死病症,从而直接威胁到年轻患者群体的生命.因此针对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典型疾病来讲,目前需要做到明确现阶段关于此类疾病的总体研究进展,并且结合患者自身呈现的病情特征予以有效的诊疗.本次研究就大动脉脑炎并发脑梗死的基本病理以及疾病特征、疾病诊断的要点、疾病的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9岁,因"突然右侧肢体无力1年余,再发3 h"于2005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上、下肢无力,头颅CT诊断为左侧脑梗死,经治疗后遗留右侧肢体轻瘫.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我们先后发现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Takayasu病)并发脑梗死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30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 d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手不能持物,右下肢行走费力,随后出现言语不清,不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输液治疗(不详),患者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T37.7℃,P 76次/min,R 20次/min,BP 126/84 mm Hg。神志清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脑梗死、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冬 《疑难病杂志》2008,7(11):690-691
患者,女,45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1年余,腹痛,伴恶心、呕吐1d。于2007年1月20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胸痛,伴气促,不能平卧。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mV,I、aVL、V1-3导联趼段压低〉0.1mV,且呈动态变化。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此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1年内间断出现胸闷、胸痛症状。1d前,突发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且随即再次出现胸闷、胸痛。患者3年前,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CT证实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经积极治疗无后遗症。2年前,因间歇性跛行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证实左下肢动脉闭塞,双侧静脉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张海容  贺淑娜 《右江医学》2006,34(6):648-648
脑梗死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各种原因如结缔组织病,感染,药物等引起的动脉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合并脑梗死者约占10.6%[1],年轻女性多见。现将一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此病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介绍患者,女,23岁,未婚育。主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天入院。患多发性大动脉炎10余年,10年前左下肢因之手术(具体不详)。患者5天前上楼时感到费力,第二天不能行走,于当地医院诊为“癔病性瘫痪”,给予心理及药物等治疗病情仍逐渐加重而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脉搏消失,呼吸18次/分,左上肢血压50/20 mmHg,右上肢及…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心肌梗塞一例王中华,张曼丽(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患者男性,56岁,农民。发作性心前区疼痛5年,加重20天入院。该患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心前区疼痛,在我院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经治疗好转出院。近年来长期服用心痛定、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9.
高庆坤 《安徽医学》1997,18(1):56-56
<正>例l 董某,女,19岁;畏寒、发热,下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15天。T39℃,血压10/6Kpa,脉细弱,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电图和胸片均正常;血Hb90g/L,RBC3.3X10~(12)/L;WBC 18.7X10~(9)/L,NO.89,L 0.11;血沉120mm/h。抗风湿治疗3周后体温正常。复查WBC 9.8X10~(9)/L,NO.72,LO.28;血沉68mm/h。出院后10天再次发热,右腋窝触及蚕豆大小之梭形包块,柔软,局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眼部表现及其与该病的病程,临床分型和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指出引起该病眼部表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及MRI影像学评价分为两组,其中8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A组,69例单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患糖尿病和高血压、TIA、心房颤动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1.44、1.20、1.58)。结论MCI与SCI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四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及其构成的单倍型与海南黎族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海南黎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PCR-直接测序法,在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152A,A-20C,C-18T,A-6G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18T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2,P=0.002).A-6G多态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单倍型分析提示由-20C和-6G构成的H6单倍型在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组中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 在海南黎族人群中,A-20C,C-18T,A-6G多态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取了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部 MRI 及 MRA 检查,以期对 MRI 及 MRA 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最终确诊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60例,同时误诊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过 MRI 和MRA 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结果:MRA 异常率在糖尿病病程0.5~5年,6~10年,11~15年均高于 MRI 异常率,其中0.5~5年,11~15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逐渐延长,16~22年时,MRA 异常率与 MRI 异常率趋于一致。2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最终检查出215例,漏诊45例,误诊6例,筛查出非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24例,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80%,符合率为82.4%。2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最终检查出242例,漏诊18例,误诊3例,筛查出非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27例,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0%,符合率为92.8%。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符合率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RA 组显著高于 MRI 组。特异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诊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 MRA 具有一定的优势,MRI 和 MRA 结合可同时检出脑实质梗死灶,并能够同时了解病变血管,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中的监护应用价值.方法:将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3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老年人30名为对照组,采用Bio-Logic脑电图仪分别检测患者发病6 h内(T1)、24 h(T2)、72 h(T3)、168 h(T4)的qEEG,检测(δ+θ)波与(α+β)波的比率(DTABR)以及颅内脑水肿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结果:入院后观察组DTABR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中死亡5例,各个病程阶段之间DTABR、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T1与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D TABR和脑水肿体积均多于T1和T2(P<0.05~P<0.01),而T4 DTABR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均明显少于T1、T2与T3.观察组治愈患者DTABR和NIHSS评分均低于未愈患者(P<0.05~P<0.01).结论:qEEG可客观有效地评价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脑功能情况,有望成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床边脑功能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5年有关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年龄、意识障碍、吸烟、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肺部感染的关系,同时对肺部感染的致病菌特点、防治原则、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动、静脉性脑梗塞经MRI检查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动、静脉性脑梗塞患者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MR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价值情况。结果:动脉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静脉组诊断与病理结果相比同样无显著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诊断价值情况,发现采用MRI对动、静脉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MRI检查对两种性质的脑梗塞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患者大脑内部缺血情况,对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后续的治疗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显像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惠清  王铁  张建 《北京医学》2002,24(4):239-241
目的探讨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及局部脑血流量减低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显像)与99m锝-双半胱氨酸乙酯(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与临床症状、体征呈正相关,与梗死部位及局部脑血流量减低呈正相关.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utoptical findings of 4 cases of leptospiral cerebral arteritis involving predominantly large arteries at the base of the brain, especially the middle an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 of this basal cerebral polyarteritis is a proliferative endarteritis which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ute, chronic and oblitero-sclerous. Specific serological tests for leptospirosis were positive in two cases and in one of these two patients spirochetes were found while in the other, immuno-fluorescence positive substance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involved cerebral arteries. These findings, together with the clinico-epidemiological data,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cerebral arteritis in our cases should be the result from leptospirochetic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9.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多个系统, 主要由激肽、激肽原、激肽原酶及激肽酶等组成。近年来, 许多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 在脑缺血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被激活, 它主要通过具有血管活性的激肽与其特异受体结合, 影响一系列因子和细胞, 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其作用包括:减少梗死面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炎细胞侵润、促进血管和神经再生等。  相似文献   

20.
复发脑梗死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复发脑梗死并发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38例复发脑梗死及42例初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动态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复发脑梗死急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增高的发生率远高于初发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发脑梗死患者较初发脑梗死患者易并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需加强心脏功能监护,积极防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