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患者性生活质量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5年6月—2013年6月抽取100例本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1~3年的跟踪访问,所有调查对象发放中国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以及女性性功能指数问卷,评价两组女性的性生活质量和性功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调查表的性满意度、性疼痛与情绪、性态度、性体像、总分分别为(39.8±5.9)、(31.6±4.3)、(16.8±3.6)、(13.2±2.7)、(137.6±20.3)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7.3±5.9)、(29.1±3.9)、(14.5±3.4)、(10.1±2.3)、(126.4±1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的性高潮、性欲、性异常、射精时间、性心理、性唤起、总分分别为(161.6±18.3)、(169.8±20.4)、(169.4±22.4)、(168.9±23.4)、(169.1±20.3)、(158.8±18.6)、(987.6±40.3)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49.1±13.9)、(147.3±15.9)、(153.4±18.3)、(151.8±17.3)、(148.2±18.1)、(145.5±13.4)、(926.4±3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女性性功能评价中性欲、性交痛、阴道润滑度、性满意度、性唤起、总分分别为(5.8±1.6)、(8.1±1.3)、(16.9±3.4)、(11.5±2.1)、(12.8±3.9)、(67.6±14.3)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的(5.1±1.5)、(7.5±1.1)、(15.4±3.3)、(10.7±1.8)、(67.6±14.3)、(59.4±1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会影响到女性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和性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先天性无阴道(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手术治疗方法繁多,探讨及评价生物补片法阴道成形术的手术疗效及临床结局。方法选自2006~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应用生物材料[人工脱细胞真皮(acelluar dermal matrix allograft,ADM)]人工阴道成形术的MRKH综合征患者53例,进行术后随访,以及术后随诊超过6月的患者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问卷来了解性生活情况。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年龄因素匹配的患者进行FSFI问卷。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均没有出现膀胱或直肠损伤、盆腔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诊时间为(21.1±10.4)月。术后3月的解剖学成功率为100%。功能学评价方面,所有患者对自身体像满意。术后有性生活者32例进行FSFI问卷,MRKH患者FSFI总分为(26.7±3.9),在性欲、性唤起、湿润感、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疼痛感这些方面的分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24.6±9.3),P>0.05]。结论生物补片法人工阴道成形术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子宫切除对女性术后生活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震  崔满华  崔松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33-1735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及不同术式对女性术后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次全子宫切除84例及全子宫切除43例作为研究组,40例妇科门诊检查无异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及发放调查问卷来比较子宫切除患者术前、术后的卵巢功能及性生活情况。结果:子宫切除组与对照组同年龄段患者卵巢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各组内44~45岁与≤43岁比较有显著差别。两种术式性生活评分无显著差别,52.0%患者术后无改变,20.4%有改善。两种术式的焦虑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子宫切除对女性卵巢功能及性生活无明显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改善。心理因素对机体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殖健康的定义中,强调了性健康即人们应当享受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1].所以子宫全切除术后的妇女性健康状况应得到关注.武汉市十二医院妇科门诊对200例子宫全切除术后妇女手术前和术后性方面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子宫全切除术后对妇女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焦念英  辛虹 《职业与健康》2010,26(7):827-829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术式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全子宫切除56例及筋膜内子宫切除60例,共116例子宫切除患者,比较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的性生活情况。对术后2个月和6个月时的性功能进行检测,调查的内容有性要求(性欲,性厌恶),性唤起,性高潮,性交疼痛。结果术后2个月全子宫切除术有上述症状者占89.3%,筋膜内子宫切除有上述症状者占58.4%(P〈0.05),至术后6个月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显示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短期内对性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且是多方面的,但不会带来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6.
126例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对夫妻性生活的影响,探讨有效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6例建档,包括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采用问卷调查及面对面单独访谈方式,询问并记录社会人口学资料,按年龄、文化对应方式进行性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90%有不同程度存在性生活质量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状态有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切除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家庭和睦,应分析可能导致的各种原因,加强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性交痛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对一访谈式调查方法,对53例有性交痛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性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术前和术后的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和手术方式。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手术应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分析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妇女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0例患者。A组患者在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后采取对子宫行腹式次切除的治疗方法 ,即为实验组;B组患者在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后采取对子宫行腹式全切的治疗方法,即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术前的3个月及术后的6个月、12个月性生活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性生活频率、性欲能力、性高潮能力,分别总结两组患者经不同切除术后对性生活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切除子宫前性生活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在经不同的切除术后,两组患者性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两组患者性生活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手术一段时间后对性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性高潮、性生活频率、性欲能力,且子宫次切除患者较子宫全切除患者手术后恢复快,当子宫已完全愈合,两组患者性生活频率及性生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行阴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40例,于术后3、6、12及24个月门诊随诊,评估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盆底肌力、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完成最终随访,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P0.05)。术后阴道顶端最远点距处女膜缘的距离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24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力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术后患者的PFIQ-7和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升高趋势(P0.05)。108例患者完成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PISQ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能够造成盆底功能障碍,部分患者需临床干预以缓解症状,阴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性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除和次全切除两种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1998至2000年在本院行子宫切除术后3年以上,能配合调查的153例患者(手术组),其中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为97例(手术A组),行子宫次全切术为56例(手术B组),采取直接联系、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等方式,对其术后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生理、心理、妇科患病情况、社会因素及家庭关系)进行比较,并随机抽选同期在本院就诊而未行子宫切除术能配合调查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对手术组和对照组患者让其接受本研究自行设计的《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以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性生活质量、妇科疾病症状(阴道炎由阴道线索细胞、阴道pH值及胺试验结果确诊),并帮助其克服各种障碍,满足其健康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手术A组与手术B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比较,阴道线索细胞、阴道pH值及胺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A组患者虽然术后月经量增多、腹痛、异常阴道出血等子宫良性病变症状消失,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如潮热、失眠等。手术B组患者存在对术后残端癌变的恐惧和罹患宫颈疾病造成的精神压力。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术A组与手术B组接受的两种术式在性生活满意率、性欲下降率、性交疼痛发生率、耻骨尾骨肌强度、性生活中女方主动率、配偶性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本研究对手术组综合比较显示,子宫切除术不同术式对患者远期性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手术前、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指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手术组患者术后可完全恢复正常性生活。  相似文献   

11.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4):286-288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全切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0~2020-01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96例子宫肌瘤病人,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A组接受子宫全切术,B组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术前及术后6个月性功能[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FSFI)]。结果:与A组对比,B组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术后3个月,两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雌二醇较A组高,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较A组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性欲望、主观性唤起能力、性高潮、阴道润滑性、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均有所改善,B组性欲望、主观性唤起能力、性高潮、阴道润滑性、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均较A组高(P0.05)。结论:与子宫全切术对比,子宫肌瘤病人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水平,有效改善性功能,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丈夫态度和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对2016年8月-2017年2月就诊于唐山市人民医院的30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303例患者FSFI得分平均(15.69±11.77)分,存在性功能障碍者占77.23%,主要障碍类型及发生率是性欲低下(70.6%)、性唤起困难(71.9%)、阴道润滑度降低(82.5%)、性高潮困难(78.5%)、性满意度降低(68.6%)和性交痛(68.6%)。年龄、临床分期、社会支持度、婚姻满意度、丈夫的性态度及丈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通过改善丈夫态度和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来改善乳腺癌患者性功能,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重获高质量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患者的性欲程度、阴道润滑状况、性高潮情况、性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可见,随访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孕三烯酮、子宫全切、放置曼月乐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性生活及婚姻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和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于治疗前1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其根据性生活及婚姻生活情况填写,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次调查的结果。结果:子宫全切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被调查妇女的性唤起方面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全切组术后6个月性高潮、性心理、婚姻满意度方面有所下降,但亦无统计学意义,性功能、婚姻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P<0.01),孕三烯酮组及曼月乐组较治疗前在性生活、婚姻质量方面均提高(P<0.05,P<0.01)。孕三烯酮组治疗后6个月性行为中异常症状分值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孕三烯酮组与曼月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有较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性生活质量及婚姻质量明显提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79-1480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及性生活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所采用的手术类型分为A组(行子宫肌瘤剥除术)34例、B组(行次全子宫切除术)42例和C组(行子宫全切除术)3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手术后半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判断患者的围绝经期和性生活障碍的情况。结果手术后A组、B组和C组都表现为E2水平下降,LH、FSH水平升高,A组手术前后的E2、LH和FSH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术后8周和24周的E2、LH、FSH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24周,C组与A组、B组的表达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半年,B组、C组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性高潮障碍、性欲缺乏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性交痛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和性生活的影响不同,必须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力求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子宫切除不等于卵巢切除。女性性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也即是卵巢分泌的激素没有改变。如果说子宫切除后,对性生活的质量会有一定影响的话。那也是由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心理因素所引起。1.因为心理因素会影响术后的性生活质量。如有人认为切除子宫后可排出性生活中的“恐孕”心理,也除去了患病的心理障碍,术后性生活无所顾忌,倒可产生性高潮;有部分人认为子宫切除就失去了女性对丈夫的性吸引力,因而出现了术后性欲下降。2.生理结构的改变可引起术后性生活的质量。如子宫次全切除术,保留宫颈及阴道的完整性手术简单,出血少,易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两种手术方式对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绵阳市人民医院2007~2008年收治的245例因非子宫脱垂的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及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实际随访200例:子宫全切组125例(62.5%)、子宫次全切除组75例(37.5%)。从阴道顶端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对盆底及性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及性生活质量子宫次全切除组优于子宫全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来看,在可以保留宫颈的情况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子宫切除分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全子宫切除是将子宫体和宫颈完整地切除,而保留子宫颈的手术,则是次全子宫切除. 全子宫切除术对性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少数不能恢复性生活者,多是因为术后恐惧,或误认为切除子宫后就不是女人了,害怕进行性生活.其实,女性性征是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来维持的,子宫只是孕育胎儿的器官.切除子宫,保留卵巢,仍能维持女性的性欲和性行为等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方式是否会对女性性生活品质有所改变及对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安吉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且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子宫切除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子宫全切术(78例);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术(4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年的性生活和谐程度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子宫次全切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在盆底功能,包括阴道脱垂、膀胱和直肠膨出及尿失禁方面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子宫次全切患者比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高,且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治疗后性生活状况.方法 对90例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性生活状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术前有性交69例(76.67%),性生活满意63例(70.00%),性交频率>3次/月41例(45.56%),有性爱抚55例(61.11%);术后有性交40例(44.44%),性生活满意27例(30.00%),性交频率>3次/月2例(2.22%),有性爱抚28例(31.11%),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大部分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性欲下降或无性生活,且性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