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5、IL-33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MPP患儿为MPP组,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呼出75%潮气量时的瞬间流速与潮气呼气峰流速比(TEF25/PTEF%)]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25、IL-33]、嗜酸性粒细胞(EOS)相关因子水平[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Eotaxin]。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PP患儿血清IL-25、IL-33及Eotaxin与肺功能指标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MPP组患儿TNF-α、IL-4、IL-25及IL-33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组患儿ECP、CysLTs及Eotaxin各EOS相关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组患儿VT、tPTEF/TE及TEF25/PTEF%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5、IL-33及Eotaxin均与VT、tPTEF/TE及TEF25/PTEF%各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且IL-25、IL-33均与Eotaxin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IL-25、IL-33及Eotaxin水平存在异常升高,且与患儿肺功能情况关系密切,三者在MPP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观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MPP)伴喘息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况不同分为MPP伴喘息组(30例),MPP无喘息组(46例),非MPP组(36例),并以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sICAM-1和IL-17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TIg E)水平。结果 MPP伴喘息组、MPP无喘息组的sI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MPP组;在MPP患儿中,MPP伴喘息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MPP无喘息组(P0.05);MPP伴喘息组、MPP无喘息组、非MPP组IL-17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sICAM-1在MPP患儿尤其是伴喘息患儿血清中水平明显升高,且MPP伴喘息患儿血清sICAM-1水平与TIg E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ICAM-1可能在MPP伴喘息患儿的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白细胞介素-35 (IL-35)检测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104例为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儿96例为临床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IL-35水平及肺功能。比较3组儿童血清IL-17、IL-35水平,比较急性发作组与临床缓解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L-35的相关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和IL-35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L-17水平依次下降,血清IL-35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急性发作组患儿的FEV1/FVC%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35水平与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哮喘患儿的血清IL-17和IL-35存在异常表达,鉴于其相互拮抗关系及其与FEV1/FVC%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哮喘患儿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玮  邓中华  刘俊 《实用预防医学》2015,(3):303-304,28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IL-10分泌情况及临床意义,为MPP免疫学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MPP患者和因支气管异物或畸形入院的对照组患者血清及BALF,ELISA检测其IL-6和IL-10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MPP急性期患儿血清和BALF中IL-6和IL-1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MPP恢复期血清和BALF中IL-6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仍高于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者IL-6与IL-10水平异常,它们参与了MPP病情发展和恢复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辅助型T细胞17/调节型T细胞(help T cell 17/T regular cell,Th17/Treg)平衡变化及Notch信号通路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根据肺部是否出现哮鸣音,分为喘息组23例和非喘息组27例,以及同期于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分子(Notch1、Hes1)及Th17/Treg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水平1秒用力呼气容积(1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峰值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及肺活量为25%、50%、75%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25、V50、V75)。结果喘息组的Th17、Th17/Treg比例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Treg比例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喘息组的Foxp3表达及IL-10水平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RORγt表达及IL-17水平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喘息组的Notch1、Hes1表达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喘息组的FEV1、FEV1/FVC、PEF、V25、V50、V75等肺功能指标水平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水平升高,导致患儿肺功能下降,Notch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干预Th17/Treg细胞分化,影响相应细胞因子水平,参与支原体肺炎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3-2016年收治的100例哮喘儿童资料。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的54例患儿设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阴性的4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入院治疗后1周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参数。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为(8.9±1.4)d,治疗时间为(7.4±1.3)d;对照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为(6.4±0.8)d,治疗时间为(5.2±0.9)d。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25%肺活量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呼气流速(FEF75%)、用力中段呼气流速(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肺炎支原体抗体不同滴度肺功能参数,发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降低哮喘患儿肺功能,以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为主,但其严重程度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4例MPP患儿(研究组)和3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结果 研究组MPP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8分别为(29.22±1.26)、(20.18±1.32)、(28.01±1.38)pg/ml,高于对照组的(7.98±2.30)、(6.21±0.72)、(7.82±2.0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期血清TNF-α、IL-6、IL-8分别为(11.02±1.46)、(8.86±1.02)、(10.54±1.07)pg/ml,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虽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MPP肺纤维化患儿胸水TNF-α、IL-6、IL-8分别为(49.02±2.20)、(32.28±2.54)、(45.90±2.86)pg/ml,较无肺纤维化者的(28.80±1.92)、(26.06±1.77)、(28.86±2.75) pg/ml,显著增高(P<0.05),12例MPP肺纤维化血清中TNF-α、IL-6、IL-8分别为(30.18±2.86)、(27.84±2.86)、(28.42±3.20)pg/ml,低于其胸水(P<0.05);6例存在胸腔积液但无肺纤维化改变的患儿,胸水中TNF-α、IL-6、IL-8水平与血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IL-6、IL-8在MP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与肺部有无纤维化形成有关,故在诊断、治疗、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IL-33/ST2)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MP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MPP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儿童10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33、IL-4、IFN-γ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B)检测ST2蛋白表达水平,COSMED PFT4型仪器检测两组儿童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MPP患儿外周血IL-33、ST2蛋白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P儿童外周血IL-33、ST2蛋白水平、IL-4水平显著增加(t=9.749、 33.783、 43.890, P<0.05),INF-γ水平、PEF%、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降低(t=12.014、 19.860、 20.258、 21.006, 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MPP儿童外周血中IL-33、ST2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537、 0.511),与INF-γ水平、PEF%、FEV1%、FEV1/FVC水平均呈负相关(r=-0.660~-0.431,P<0.05)。结论 IL-33、ST2在MPP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介导Th2优势免疫应答参与MPP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3例)和恢复期组(47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小儿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PCT的含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L-8含量。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IL-8的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的高峰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指标。分析血清PCT、CRP及IL-8水平变化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且急性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0.05)。同时急性期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PCT、CRP及IL-8水平与肺功能通气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PCT、CRP及IL-8水平会显著升高,且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致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MPP患儿(MPP组)26例,非MPP患儿(非MPP组)27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30例,于患儿入院第1天或健康体检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浓度,并比较.结果 MPP组、非MPP组血清IL-6浓度对数转换分别为1.750±0.481、1.304±0.45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60±0.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MPP组血清IL-6浓度对数转换高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检测患儿血清IL-6浓度,有助于MPP患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与肺功能及Th17/Treg。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随机纳入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计算Th17/Tre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STAT3 mRNA的表达;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研究组患儿IL-6、PCT和CRP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儿Th17及Th17/Treg高于对照组,Treg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儿STAT3 mRNA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PEF、FEV1%以及FEV1/FVC肺功能指标优于研究组患儿(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89例,分为呼吸衰竭组51例和非呼吸衰竭组138例,收集同期COPD缓解期患者39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和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1秒率(FEV1%)、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结果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组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与FEV1%、FEV1/FVC、PO2呈负相关(均P<0.05),与P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变化能够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新型炎症因子IL-17、IL-35浓度与患儿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所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3例,其中急性发作患儿61例为急性发作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患儿42例为缓解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L-17及IL-35浓度差异,并分析两种炎症因子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IL-17浓度显著高于缓解组患儿,血清IL-35浓度显著低于缓解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EV1及FVC均显著低于缓解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患儿血清IL-17及IL-35浓度均呈负相关,同时血清IL-17浓度与患儿肺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而血清IL-35浓度与患儿肺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17、IL-35浓度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和评估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5 (IL-25)、白细胞介素-17受体B (IL-17RB)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轻度哮喘组(17例)、中度哮喘组(19例)、重度哮喘组(21例)。选取同期肺功能正常的20例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指标;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结果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明显下降(均P0. 05)。4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及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余3组(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 05)。对照组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明显上升(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IL-17RB水平均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相关(P0. 05),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水平与IL-17R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 05)。结论 IL-25和IL-17RB参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及发展,推测二者有望成为检测过敏性哮喘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MP感染患儿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另选同期体检5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MMEF25-75、PEF25、PEF50,并比较MPP组中不同滴度支原体抗体之间的肺通气功能差异。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中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MPP组患儿的肺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25-75)、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PEF25)及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PEF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滴度组患儿各肺通气指标平均值均低于高滴度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P感染会引起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免疫功能紊乱,肺通气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对支原体肺炎(MP)患儿治疗效果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3(IL-33)和Th17/Treg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丽水市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MP)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增加结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IL-18和IL-33水平和Th17/Treg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咳嗽、喘息和干湿啰音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8、IL-33、Th17和Th17/Treg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IL-18、IL-33、Th17和Th17/Treg水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re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并且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对MP患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特应性体质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为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51例,按照是否为特应性体质,分为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1例(研究组),非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对患儿胸腔积液例数、胸片类型、既往特应性皮炎、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既往哮喘病史、糖皮质激素及吸氧治疗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两组患儿常规指标及血清IL-17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胸腔积液例数、胸片类型及既往特应性皮炎、鼻炎和家族过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既往哮喘病史、糖皮质激素及吸氧治疗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常规指标L、WBC、LogTEC、N、CRP、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LDH水平、血清总IgE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较非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严重,这与其体内血清IL-17水平较低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Th1/Th2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连云港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存在哮鸣音将其分为喘息组患儿48例、非喘息组患儿41例,选择同期医院儿科健康体检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和对照组体检受试儿童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峰值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血管活性物质血清NO水平以及细胞因子血清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和PEF水平分别为(73.41±7.38)%、(71.46±4.72)%和(74.62±6.30)%均显著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患儿血清NO水平(87.39±7.01)μmol/L显著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患儿IFN-γ和IL-4水平为(980.67±125.73)ng/L和(678.49±93.92)ng/L均较非喘息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FN-γ/IL-4较非喘息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NO、IFN-γ、IL-4与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P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IFN-γ/IL-4与肺功能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且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状态,其中出现喘息症状的患儿上述变化更加明显,血清NO水平以及Th1/Th2免疫平衡状态均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与患儿喘息发生以及疾病进一步诱导哮喘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变化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4例,按照有无合并MP感染分为非MP感染组59例和MP感染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对照组,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及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痰EOS、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ACT评分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痰EOS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A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痰E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FVC、FEV1、FEV1/FVC及ACT评分呈负相关(P0. 05),与痰EOS呈正相关(P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升高及肺功能指标下降,MP感染能够加重血清TNF-α、Ig E、IL-4升高程度,降低肺功能,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表达水平并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6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8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10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受试者鼻咽部脱落细胞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分析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IL-10水平及患儿临床特征,探讨对非典型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结果C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患儿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A(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副流感病毒(PIV)组、腺病毒(ADV)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PIV组、ADV组、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A、PIV、ADV、RSV 4个组之间年龄、热峰、热程、同一热程多次惊厥发作、发作后长程意识水平下降(PPI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显示年龄与部分性发作有关(P<0.05),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与年龄、FluA病毒有关(P<0.05),PPIC与热程、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ADV感染有关(P<0.05)。结论FS患儿血清IL-6表达水平上调,IL-10水平下调,不同病毒类型感染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年龄、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FluA、PPIC等可能是FS发作的重要因素,其中FluA可能是FS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