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平台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预后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4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复合手术平台治疗,分析结果。结果:10例患者接受了开颅切除术和手术过程中脑血管造影,32例病患接受栓塞联合开颅切除手术,32例受试者栓塞之后畸形血管团体降低,第一次造影检查发现共计6例受试者存在畸形血管团残留现象。本试验中不存在因手术死亡的病例,没有发生与血管造影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失语患者2例,偏瘫患者2例。脑梗死2例。半年随访后,迟发性癫痫共计2例,6个月后复查CTA以及DSA,表明畸形血管团全面切除。32例患者接受改良Rankin为1分。结论:对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使用复合手术平台完成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CT血管造影结合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脑三维CT血管造影(CTA)结合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经验。方法 描述16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诊疗过程。全部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应用64排螺旋CT行CTA,用DSA分析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液动力学,用CTA分析瘘口的解剖学特性。16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有6例患者为介入栓塞不成功后改手术治疗,1例患者为介入栓塞后复发行手术切除。手术入路根据瘘口位置不同而选用经额、经翼点或经枕下经小脑幕入路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两周DSA复查显示,瘘口未再显影,DAVF消失,治疗效果满意。半年后仍无复发。结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在CTA结合DSA下成功地进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27例AVM患者(平均年龄30.1岁)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脑出血,7例首发癫痫。颅内杂音1例。血管畸形团位于幕上者26例,位于幕下者1例。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4例。用氰基丙烯酸酯(NBCA)栓塞了13例,用弹簧圈栓塞了5例,用NBCA及弹簧圈联合栓塞了9例。4例患者栓塞后接受了开颅手术。结果:27例患者血管畸形团栓塞后体积平均减少73.1%,3例血管畸形团经介入治疗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性好、并发症少,可以成为治疗脑AVM的主要手段。同时栓塞Spetzler-Martin高级别AVM的深部供血动脉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病理确诊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抢救方案和治疗效果.开颅行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15例,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6例,单纯脑室单侧或双侧引流术1例.结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治疗后恢复工作14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4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选择和恰当处理是疾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争取在清除血肿时一并切除畸形血管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功能区、深部复杂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4年来收治的18例功能区及深部动静脉畸形患者,根据MR、CTA、DSA等影像资料设计手术方案,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畸形血管团全切除14例,选择性夹闭主要供血动脉4例。无手术引发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功能区和深部复杂动静脉畸形通过MR、CTA、DSA等影像资料设计手术方案,细致完成显微手术,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陈川  黄振超  龚瑾  叶卓鹏  王辉 《海南医学》2012,23(19):55-58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包括AVM团内型1例,AVM血流相关型2例,AVM无关型2例。2例患者一期手术夹闭责任动脉瘤并同时切除AVM,1例栓塞动脉瘤后二期手术切除AVM,1例患者栓塞动脉瘤后,二期伽马刀治疗丘脑AVM,另1例手术切除AVM病灶,二期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病例复查DSA均未见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残留。结论此类病例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和构筑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针对不同临床特点的病例,应采取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分次栓塞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7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接受栓塞术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畸形血管团位置、供血动脉来源、静脉引流情况和总体动静脉循环时间,测量畸形血管团大小,进行Septzler分级,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NBCA分次栓塞治疗。结果17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经NBCA分次栓塞治疗后畸形血管团直径明显缩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8.1±1.24)cmvs(2.3±0.45)cm,P〈0.01]。1例患者接受3次治疗后2个月再次发生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而放弃治疗,2例患者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眩晕、头痛,自然缓解。结论NBCA分次栓塞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彻底治愈巨大脑动静脉畸形,仍需结合栓塞后手术治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致脑内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了22例AVM破裂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行血肿清除 AVM显微切除术,1例行血肿清除 畸形血管团部分切除术,1例行血肿清除 供应动脉结扎术,2例单纯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再次出血行二次手术,去大骨瓣减压13例.结果,2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AVM,死亡4例,12例行DSA或MRA复查,11例畸形血管团消失,1例部分残留,其余6例因经济原因拒绝复查.18例随访1~2年,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3例.AVM破裂所致脑内血肿患者应急诊手术,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尽可能地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以降低病人的致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引导功能区动静脉畸形(AVM)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术前根据病变部位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等定位功能皮层及皮层下神经传导束,行头颅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畸形团与周围脑组织的位置关系。所有病人在导航引导下设计手术切口、引导手术切除AVM;预计达术前手术计划时行iMRI扫描,包括FLAIR、MRA、BOLD-fMRI、DTI、灌注加权成像(PWI)序列。术后随访CT血管成像(CTA)、数字剪影血管成像(DSA)及患者的神经功能。 结果:7例邻近功能区的AVM患者被纳入该研究。每例患者MRA 清晰显示AVM血管结构,与FLAIR结构影像及功能影像相融合,显示畸形团与周围脑组织、脑功能区之间的位置关系。所有病例均在iMRI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下行AVM切除,无iMRI及IONM等引起的技术故障。每例病例术中MRA判断AVM全切除。术后5例复查DSA,2例复查CTA,结果证实术中判断。1例术中PWI发现畸形团残腔后界高灌注,术后2天出血;所有患者恢复好,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加重。 结论:iMRI辅助功能区AVM手术,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引导手术进程;有助于术中发现残留畸形团,保护重要脑功能区,早期发现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4):2401-2402
20世纪40年代至今是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胸心血管外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统理念上的外科技术已十分成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胸心外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进步使新型诊治手段不断涌现,传统禁忌不断被突破,复杂高危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胸心外科必将会沿着微创和“巨创”的两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机械力学、计算机学、远程数据分析技术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方兴未艾,多年来逐渐形成以达芬奇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和宙斯遥控机器人手术装置(ZEUS system)为主体的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装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可进行的心脏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心房颤动消融术、起搏导线植入术、心内肿瘤切除术等,本文就其现状和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荟元 《医学争鸣》1999,20(11):S093-S096
由于对胎儿的检测技术的进步,对某些非致命性胎儿疾胎儿外科处理是可能的。当然,对大多数诊断有先天畸形的胎儿,最好在出生后再作治疗。但是某些病例可以选择性地在胎儿期间进行手术。本文就是介绍胎儿外科目前在实验与临床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在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已在普通外科各领域大量应用,以其更小的创伤、卓越的美容效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现就国内外单孔腔镜普通外科手术开展现状、发展过程、手术难点、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在外科手术中把手术切口做小,并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是千百年来外科医师的梦想.早在18世纪,奥地利维也纳的外科医师Philip Bozzini(1773-1809年)就因发明了最原始的内镜而被誉为"内镜之父",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纪念已故的Philip Bozzini医学博士,他,一个德国人,第一次看到人体中空脏器的内部."至此,人类不断地改进并发明新的内镜和腹腔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已有1 750多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服务于临床,早期主要用于心脏外科、泌尿外科,近年来也广泛用于普胸外科、普外科、妇科,在普胸外科手术中,主要用于肺外科切除及肺癌淋巴结清扫、食管外科、纵隔肿瘤切除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69-72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10月在本院妇科非恶性肿瘤疾病住院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腹泻、腹胀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非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部分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安全、有效,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