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71例。给予开腹组患者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给予腹腔镜组患者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中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患者发生率5.6%较开腹组患者发生率24.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各项,腹腔镜组患者均较开腹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情况。方法:选择230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120例和开腹组110例,分别检测术前24h、术后48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值,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及术后发生DVT的情况。结果:术后PT、APTT、TT、FIB及PL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两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DVT发生率为5.0%,开腹组DVT发生率为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后血液粘稠度均增加,两种术式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不同,但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统计子宫肌瘤(UM)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UM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UM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87例行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的UM患者为开腹组,87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的UM患者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收集腹腔镜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UM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子宫肌瘤类型、子宫肌瘤部位与UM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关(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史、有无腹腔手术史与UM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过重或肥胖(体质量指数≥25 kg/m2)、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史、有腹腔手术史是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l...  相似文献   

4.
罗一平  陈惠茹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74-1575
目的:观察剖腹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比较。方法:216例接受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106)和开腹组(n=110),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两种术式术后患者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腹腔镜组为3.8%(4/106),开腹组为4.5%(5/1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较腹式子宫全切术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稍低,但从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并不增加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而且美观,创伤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青 《现代保健》2012,(28):151-152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笔者所在科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阴式子宫全切术的75例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将接受开腹子宫全切术的53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相比,阴式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开腹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开腹或腹腔镜行子宫全切术92例,其中,腹腔镜子宫全切术54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全切术38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1.14%对88.3%)及术后病率(2.3%对19.04%),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25.31±6.89)h、住院时间(4.83±0.81)d,与开腹组术后排气(34.15±7.46)h及住院时间(7.30±1.28)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全切术术后恢复,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改进,腹腔镜妇科手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子宫全切术中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均需行子宫全切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全切术,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采外周静脉血2 ml,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24 h实验组FIB、D-Dimer分别为(5.52±1.33)g/L、(0.77±0.25)mg/L,对照组分别为(4.50±1.42)g/L、(0.61±0.27)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比开腹子宫全切术具有更高的凝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因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中,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组30例,开腹子宫全切术组30例.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术前1d和术后1、4d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h2细胞因子(IL-4)水平.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指标分析.结果①开腹组术后1d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腹腔镜组升高不明显.②腹腔镜组术后IL-4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0.05),而开腹组术后IL-4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P<0.05.两组术后1d IL-2均明显降低,但术后4d腹腔镜组逐渐恢复,而开腹组仍明显低于术前,组间比较P<0.01.③与开腹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比较,创伤轻,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宫腺肌症阴式子宫全切与开腹子宫全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无生殖道脱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而又有子宫切除指征患者120例,1组采用阴式子宫全切,2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使用镇疼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症阴式子宫全切总体治疗效果好于开腹子宫全切,可以作为子宫腺肌症子宫全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有子宫全切除术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组(TLH组)和开腹子宫全切术组(TAH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TLH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TAH组(P<0.05);TLH组术后各时间点CRP水平均明显低于TAH组(P<0.05);TAH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在术后1天和3天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TAH组(P<0.05);TLH组术后免疫功能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具有机体创伤小、应激反应小、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在采取腹腔镜或开腹下脾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同时分析血栓形成与血小板上升的关联性。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需要采取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1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腔镜下脾切除术6例,开腹下脾切除术12例,分析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下的手术时间,术后患者DVT发生率以及DVT高危率,还需注意观察患者D-二聚体水平以及D-二聚体对患者DVT发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在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下可见,采取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手术时间相对更短,DVT高危率明显更高,但两组无差异(P>0.05),但开腹脾切除术患者的DVT发生率明显更低于腹腔下脾切除术患者(P<0.05);而在两种不同术式术后的D-二聚体水平对比中可见,腹腔镜手术中D-二聚体水平超过0.5μg/mL的患者为4例,但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超过0.5μg/mL的患者为2例(P<0.05)。结论 在临床中需要医务人员加强对患者手术后的指标观察,通过D-二聚体观察患者血小板上升情况,对指标异常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张连民  赵旭 《现代保健》2010,(11):34-35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TTAH)、改良开腹子宫全切术(MTAH)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TLH)在大子宫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大子宫切除的临床病例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各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TLH大于TTAH和MTAH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TTAH大于MTAH和TLH组(P〈0.05)。住院费用TLH〉TTAH〉MTAH组(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TTAH组稍长(P〈0.05),其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于12孕周的子宫三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且不可互相替代,结合患者情况,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微创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行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全切除与经腹子宫全切除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就诊的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阴道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出血发生率与B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拔出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和B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经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种不同术式用于非脱垂子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非脱垂子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实验组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随访1个月后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引流量均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但治疗费用则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非脱垂子宫患者中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但其治疗费用更高,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开腹子宫全切术与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治疗的20例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的子宫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阴式子宫全切术作对比,该组20人我们称为观察组,另外的阴式子宫全切术资料来源于25例成功案例,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停留尿管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0例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6分钟,出血量188ml,术后住院10天左右,开腹式手术虽然恢复得慢,但视野暴露好,且没有限制,不需要考虑是否有盆腔粘连等特殊情况.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子宫全切术与阴式子宫全切术相比,使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也高于腹式,住院时间相对长,但是,这种传统式手术相对阴式手术来说,不用考虑不宜因素,而且,手术视野暴露良好,便于操作,手术者可以非常容易掌握手术的基本情况好效果,如果是没有生育要求,不太在乎疤痕,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09年2月到2012年9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实施子宫全切除手术的患者共122例,其中采用阴式子宫全切术的7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的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同时在术后疼痛分级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实施过程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邓映岚 《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342-534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TLH)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TAH)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阵痛次数、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功能影响明显小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P<0.05);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种类以及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临床疗效很好,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肥胖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39例,开腹全子宫切除术5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较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以及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各种良性子宫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性激素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升高,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均可影响卵巢功能,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效果优于开腹组且未加重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