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阐述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评价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5例诊断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分为手术组(12例)和非手术组(23例),手术组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一期前路复位、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均为一人完成。术后随访1年,计算JOA评分,对术前术后颈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CT示由术前的(10.9±1.8)mm扩大到术后的(18.5±2.3)mm。根据JOA评分评定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非手术组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45.5%、48.3%、50.4%和53.2%,手术组术后 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53.4%、55.1%、57.5%和59.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P<0.05)。结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及早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恢复颈椎稳定性,同时给予脊髓充分减压,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脊柱外科收治的6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0例对照组和32例观察组,前者给予单纯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后者给予颈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JOA得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3.3%),术后2周后及14个月对患者随访,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平均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0.5~6.5年,多数病人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按JOA评分标准,单开门组改善率为61.6%,优良率为88.6%;双开门组改善率为63.9%,优良率为91.2%。本组平均改善率为63.0%,优良率为90.2%。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双开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况尚如 《河北医学》2013,19(1):143-14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142例因颈椎OPLL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32例;前路手术治疗48例;后路手术治疗62例,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颈椎OPLL治疗前后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术后改善情况。结果:①三组患者手术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路联合治疗术后改善率为(76.85±10.26)%,前路组术后改善率为(72.23±9.56)%,后路组术后改善率为(68.75±9.83)%,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5例,术后血肿压迫脊髓导致症状加重2例;后路手术后出现阶段性神经麻痹8例,切口不愈合6例;前后路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阶段性神经麻痹2例。结论:对于颈椎OPLL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下颈椎、颈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疗效评定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5.27±19.23)%、(83.27±18.25)%和(84.51±20.23)%,与术前[(8.46±1.7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6、12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功能,能及时、彻底地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联合前后路手术的12例颈椎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颈椎颈椎管狭窄症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均明显恢复.结论 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颈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术后得到颈椎序列恢复,Frankel分级椎体重建稳定,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施行"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记录患者手术前、出院前及最终随访时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和神经功能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最终随访脊髓损伤分级平均较术前升高1级,神经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亦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颈椎轴性疼痛(8例),颈椎僵硬及颈椎曲度变化(3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无术后再关门情况发生。结论采用"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充分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兼顾颈椎稳定性和颈椎活动度的保留,有效防止术后再关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教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央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覃刚  韦阁  林龙宝  莫海龙 《吉林医学》2013,34(14):2667-2668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将其按入院随机号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首先行后路手术复位,再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13.36±3.51)分,术后改善率为63.92%;对照组术后JOA评分为(9.24±1.32)分,术后改善率为33.61%;两组比较,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符合手术标准,前后路联合手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保护脊髓和术后骨性融合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颈椎板成型术组(55例)和颈后路单开门术(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颈椎板成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颈后路单开门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颈椎板成型术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后路单开门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颈椎板成型术组增高更明显。结论:颈椎板成型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54名妇女妇科检查,对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比较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与组织性结果。结果 TCT检查的1054例患者中,阳性180例,阳性率17.1%,并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符合率70.6%;对TCT及DNA综合阳性269例,阳性率25.5%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符合率87.4%。结论对妇女进行TCT及DAN定量分析,并综合其结果,能使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淑兰 《大家健康》2017,(10):114-115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用于宫颈息肉治疗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32例宫颈息肉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66例.单一手术组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联合手术组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联合手术组宫颈息肉治疗效果高于单一手术组,创面愈合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低于单一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手术组,P<0.05.结论:宫颈息内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用于宫颈息肉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宜波  颜学军 《海南医学》2010,21(22):95-96
目的比较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C5或C6横突神经阻滞的效果,为锁骨骨折手术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锁骨骨折病人60例(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3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内侧1/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5横突神经阻滞,外侧2/3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C6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1/3骨折和外侧2/3骨折各15例。结果 A组成功率为60.0%,B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颈浅丛联合C5横突或C6横突是一种定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它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另18例采用≥2个椎体一起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长节段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短波、牵引、α受体拮抗剂、运动疗法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短波、牵引、运动治疗、α受体拮抗剂;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牵引、电脑中频、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即时疗效和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2d后评定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65.0%,对照组治愈率为40.0%,)(Χ^2=5.01,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评定,治疗组35例为治愈和显效患者,未发现复发病例;而对照组30例中于6个月内有5例复发,Χ^2=4.19,6个月后的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牵引、仅受体拮抗剂、运动治疗综合疗法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适用于交感型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70例,32例患者宫颈环扎术后使用阿托西班抑制宫缩作为阿托西班组,38例术后未使用阿托西班抑制宫缩作为常规组。分析两组的宫缩抑制、不良反应、并发症、延长孕周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阿托西班组宫缩抑制27例,抑制宫缩有效率为84.4%,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西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高(P?<0.05),常规组早产率较阿托西班组高(P?<0.05),新生儿Apgar评分较阿托西班组低(P?<0.05)。结论?阿托西班能有效抑制宫缩,阿托西班联合宫颈环扎能明显延长孕周,降低早产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妊娠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EEP刀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LEEP刀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对照组采用LEEP刀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阴道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0例,阻滞组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行关节松动术,隔日1次,连续3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CASCS和VAS评分,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半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ASCS评分明显增高,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CASCS、VAS评分、临床疗效、半年复发率明显优于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3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具有LEEP手术指征的96例患者实施阴道镜下LEEP手术,观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并分析阴道镜下病理诊断与LEEP术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96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6±0.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3±2.6)mL,阴道镜下病理诊断与LEEP术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1.7%(88/96);96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TCT检查转阴率97.9%(94/96),6个月后100%。结论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效果显著,且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可有效切除病变部位,避免过度医疗或治疗不足,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临床利用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颈椎曲度异常并伴有颈、肩、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先后采用推拿手法及颈椎电动间歇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颈椎电动间歇牵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方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47%,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显示,试验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曲值比较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颈曲值比较显示,试验组改善颈椎曲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对于改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颈椎曲度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