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监测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周边7~12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况。方法每年选择化学工业园区周边儿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值,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2009—2011年,儿童血铅中位数分别为27.38μg/L,25.02μg/L和22.46μg/L,血铅水平逐年降低(P=0.001);铅中毒率从2.74%降至1.00%(P=0.069)。男童血铅中位数(26.12μg/L)>女童(23.13μg/L),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男童血铅中毒率(9.77%)>女童(6.96%),P=0.057。各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率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392,P=0.991)。结论 3年监测结果显示,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呈下降趋势,儿童处于低暴露铅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北京城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情况,由此提出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措施.方法 每年选择北京两个城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值,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2004~2008年,监测儿童血铅几何均数从43.6μg/L降至36.25μg/L(F=23.97,P<0.0001);中位数从48μg/L降至37μg/L(χ2=189.4614,P<0.0001);铅中毒率从9.06%降至1.03%(χ2=67.7331,P<0.0001),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呈下降趋势.儿童铅中毒率在1~岁组出现小峰值,为6.90%;其趋势为年龄越大儿童铅中毒率越高(χ2=67.7331,P<0.0001);儿童血铅的几何均数和中位数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F=13.80、χ2=76.3900,均P<0.0001).男孩的铅中毒率(6.70%)大于女孩(5.43%),χ2=2.5558,P=0.8622;男孩血铅的几何均数和中位数均大于女孩(U=4.88、Z=4.7963,均P<0.0001).儿童血铅值各等级中,50~100μg/L的儿童占35.81%.儿童铅中毒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生活行为方式两类.结论 5年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呈下降趋势;但儿童仍暴露在铅环境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采取预防措施,也要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为重点,对改善儿童的行为方式进行重点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铅污染事件发生村及周边单位儿童铅中毒、血铅超标状况与范围,分析血铅水平与年龄、性别关系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污染源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对事件发生村及周边单位14岁以下的221例儿童采集静脉血样、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主要铅中毒症状,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儿童高铅血症检出率66.06%(146/221),铅中毒检出率32.13%(71/221).该村一、二、三组及玉石厂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161.20±32.94)、(176.60±43.62)、(258.00±106.08)和(238.01±55.20)μg/L,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4,df=3,P<0.01);三组和玉石厂组显著高于一组和二组.未发现儿童年龄与血铅水平存在相关性(r=0.10,P=0.13),但男女性别间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随血铅水平升高,儿童铅中毒主要症状发生率明显上升.调查表明污染源为一粗铅冶炼厂.结论 在粗铅冶炼厂周边居住的儿童血铅水平普遍增高,部分发生铅中毒,铅中毒对儿童健康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铅是一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儿童为铅中毒的易感人群,儿童铅中毒目前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为了解新泰市儿童铅中毒的情况,我们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门诊健康查体的318例儿童进行了血铅筛查,通过筛查发现儿童铅中毒多为亚临床性铅中毒病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肖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81-1782
目的:掌握0~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儿童血铅的监测及血铅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1 20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1 200名儿童血铅水平在2.12~74.32μg/dl范围内,均值为10.62μg/dl,儿童铅中毒35名,占被检测儿童的2.91%。男童630名,血铅平均值(10.58±13.12)μg/dl,铅中毒23名(36.51%);女童570名,血铅平均值为(10.08±4.23)μg/dl,铅中毒12名(21.05%)。男女儿童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铅中毒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建议将铅筛查作为0~6岁儿童长期的健康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每年进行1次铅筛查,对于男童更应加强防铅教育,对初步筛查的铅中毒患者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慈溪市3岁以下儿童血铅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态。方法:对前来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1921例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将儿童分为0岁~,1岁~,2岁~,3个年龄组,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3岁以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50.62±30.59)μg/L,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检出高铅血症115例,检出率为5.99%,男童的血铅水平及高铅血症检出率均较女童高。结论:在接受血铅水平检测的3岁以下儿童中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童较女童更易患铅中毒。要注意控制儿童接触铅的途径,加强宣教,定期开展铅中毒筛查,早期发现铅中毒,早期干预铅中毒。  相似文献   

7.
<正>铅是一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儿童为铅中毒的易感人群,儿童铅中毒目前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为了解新泰市儿童铅中毒的情况,我们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门诊健康查体的318例儿童进行了血铅筛查,通过筛查发现儿童铅中毒多为亚临床性铅中毒病例。我们对其中血铅≥100μg/L的患儿进行了家庭干预治疗,并对干预效果进行了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连市儿童目前铅污染状况及“派其安”驱铅效果。方法:用溶出分析法对大连市1250名儿童进行血铅浓度筛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偏高或轻度儿童慢性铅中毒者60例,服用派其安驱铅治疗,随机抽取10年前有血铅偏高或慢性铅中毒者服用硒锌制剂拮抗铅毒的30名儿童作对照;同时对服派其安的时差与效用关系相比较。结果:普查组血铅值≥100μg/L者计292例(23.4%),服派其安驱铅1~2月血铅呈下降趋势;连服3个月派其安驱铅有显效(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河地区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2~4月份临河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进行静脉血铅筛查的3~6岁集体儿童血铅筛查资料,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查3741例,均值为(57.87±26.51)μg/L,男女童血铅均值差异有显著性(t=3.518P<0.01),其中高血铅107例,检出率为2.86%(107/3741),男69例,检出率为3.50%(69/1971),女38例,检出率为2.15%(38/1770),差异有显著性(x2=4.65P<0.05).结论 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高血铅检出率相对较低,可能与本地为农区,注重绿化、保护环境及无铅汽油的使用有关;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童高于女童,可能与男童好动,活动范围广有关.儿童铅暴露仍然存在,有必要普及血铅筛查,做到早发现、及时干预、降低铅对儿童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球蛋白IgE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球蛋白 Ig E的影响。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2 1 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浓度筛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检测不同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球蛋白 Ig E的影响。结果 :高铅组 (血铅≥ 0 .48μmol/L)学龄前儿童Ig E水平与低铅组 (血铅 <0 .48μmol/L)比较具有升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高铅组血铅浓度与 Ig E水平呈正相关 ( r=0 .5 0 ,P<0 .0 1 ) ;女童高铅组 Ig E水平与低铅组比较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铅中毒具有刺激学龄前儿童 Ig E的产生 ;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 Ig E水平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儿童血铅与红细胞相关因素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勇  肖琨  祝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35-4436
目的:以锌原卟啉(zinc protorphyrin concentration,zpp)作为铅生物学标志物,探讨铅对儿童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及红细胞压积等的影响。方法:用ZPP-3800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现场对456儿童测定血铅,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血铅中毒分组标准将受检儿童分为3组:对照组(铅<10μg/dl、中度中毒组(铅10~44.9μg/dl)、重度中毒组(铅≥45μg/dl)。对血铅超标者进行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压积(Hct)测定并分析。结果:重度中毒组儿童的Hb、RBC、Hc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中毒组中只有Hb与血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都随血铅水平增高,Hb、RBC、Hct降低,血铅与Hb、RBC、Hct成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铅中毒会引起贫血,中度铅中毒时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以Hb降低为主,发生重度铅中毒时,除Hb降低外,RBC,Hct也相应降低。应根据RBC、Hb、Hct等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在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铅中毒早期,及时诊断儿童铅中毒,重视儿童铅中毒的潜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吉安市某工业园区周边自然村的儿童血铅状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可靠信息,以便科学决策。方法吉安市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7月3-9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全面筛查了该工业园区周边590例(男335例,女255例)儿童静脉血铅。结果本次筛查儿童血铅均值为(62.4±28.3)μg/L,儿童血铅正常率95.3%,高铅血症25例,铅中毒3例,血铅超标率4.7%;儿童血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岁组与7~17岁组血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W村儿童血铅与其他自然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血铅超标率20.6%低于中国城市儿童平均29.91%的水平。结论该工业园区周边自然村儿童血铅整体水平正常,不存在园区铅污染造成群体性儿童铅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铅冶炼企业周边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2012年5—6月调查某铅冶炼企业周边10 km范围内的Z镇常驻人口中3~14岁儿童1 047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血中铅含量的测定,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该企业周边儿童血铅中位数为205.82μg/L,P_(25)为158.31μg/L,P_(75)为280.35μg/L。达到高铅血水平的儿童比例为95.32%(998/1 047),达到铅中毒水平的儿童比例为53.01%(555/1 047);不同污染区儿童血铅水平: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度污染区;3~7岁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8~14岁儿童(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年龄较大、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血铅水平较低(P0.05,P0.01)。结论该企业周边儿童血铅水平和血铅超标率情况已非常严重。我国涉铅企业周边铅污染现状,尤其是周边儿童血铅水平调查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头发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12~2004-06在本院儿科住院的1岁~14岁儿童,测定血铅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以血铅≥10ug/dl为界限,分低血铅组和高血铅组。用SPSS10软件在联想微机上进行运算数据处理。对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男204名,女168名。372名儿童血铅水平呈偏正态分布,均数7.98ug/dl,标准差4.1ug/dl,范围最小值3ug/dl,最大值15ug/dl,铅中毒率38·7%,经统计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血铅水平Ⅰ级228人(61.3%),Ⅱa级132人(35.5%),Ⅱb级12人(3.2%),低血铅组228人,男124人,女104人;高血铅组144人,男80人,女63人,男孩铅中毒率39.2%(80/204),女孩铅中毒率38.1%(64/168),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低血铅组、高血铅组血铅、发铅呈正相关,P<0.05,有显著意义。讨论从本组可见发铅、血铅有很好的相关性,都能反应体内铅负荷水平及钙、锌、铁含量的相关性。说明发铅标本采集处理得当,也不失为一简便的铅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儿童血铅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查儿童血铅水平,能及早发现儿童铅中毒,可达到预防、提早干预和治疗的目的 ,提高本地区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 对2168名12岁以内儿童的血铅筛查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 2168例儿童当中血铅≥200 μg/L(0.97 μmol/L)的儿童共159名,占总检查人数的7.33%,均为轻到中度中毒,且多表现不典型.多数患儿能找出铅接触危险因素,中毒程度与多重危险因素相关.惠儿均给予去除铅接触危险因素、营养指导等处理,2~3个月后复查血铅,其血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儿童铅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通过环境干预、开展健康教育、有重点的筛查和监测等措施,可以预防和早发现、早干预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铅中毒病例的铅接触史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比较26例儿童铅中毒铅接触史,临床表现(长骨X线改变,血、尿铅水平)及首次驱铅后尿铅水平,治疗前后血液铜、锌、钙、镁和铁水平。结果 26例儿童铅中毒病例的铅接触史,主要为长期居住在蓄电池厂宿舍或附近(65.4%)。大部分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73.1%);4例2~5岁儿童长骨X射线摄片显示,干骺端和或骨骺端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密影;血铅或尿铅与驱铅后的尿铅水平呈正相关(r=0.730、0.796);驱铅治疗后血液铜、锌、钙、镁和铁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发现可疑铅中毒儿童应及时筛查血铅,争取早期干预;建议增加驱铅后尿铅水平对儿童铅中毒的评估;驱铅过程中应注意钙铁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铅中毒的智力改变与脑诱发电位的关系,探索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心理行为改变的电生理依据。方法:通过测定血铅及社会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在排除了影响智力的几个重要因素后,把6~12岁的45例符合条件的儿童分为高铅组(血铅值≥10μg/dl)和正常组(血铅值<10μg/dl),进行韦氏智力量表(WISC)的测定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检测。全面评价铅中毒对儿童智力、感觉系统、高级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铅中毒儿童的总智商和言语智商较正常儿童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操作智商虽也有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铅中毒儿童SEP的早期皮层电位P15、N20、P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但晚期皮层电位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在N35、P45、和N60的潜伏期延长。铅中毒儿童的P300各波中,N100、P2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P300及N200的波幅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潜伏期也明显延长。结论:上述研究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认知心理行为的异常提供了具有客观性的电生理依据,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观察提供了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铅含量对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48名婴幼儿静脉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按血铅水平分为正常组、低铅组、高铅组。结果:正常组儿童血清中IL—1β含量为20.02±8.38 pg/ML,低铅组为17.60±8.73 pg/ML,与正常组相比,低铅组儿童血清IL—1β浓度低于血铅正常组,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高铅组为13.46±6.55 pg/ML,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血铅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41P<0.01)。结论: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变化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婴幼儿铅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苏州市学龄前儿童铅暴露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苏州市2015年1月-2018年10月学龄前儿童2 486名,检测受试者血铅水平,以调查问卷了解受试者基本信息,分析受试者铅暴露特点。结果被调查儿童中129例血铅水平≥100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5.19%(高铅血症85例、轻度铅中毒41例、中度铅中毒3例)。男童的高血铅检出率略高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铅检出率为5.19%。血铅正常组与异常组儿童在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家庭收入、吃爆米花、吃皮蛋、吮吸手指或咬指甲、使用彩色蜡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父母从事铅暴露工作、饭前洗手、使用奶制品、补充钙/铁/锌剂、是否清洗玩具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洗玩具、饭前洗手、使用奶制品、补充钙/铁/锌剂均是儿童铅中毒的保护因素(P0.05);儿童年龄、父母从事铅暴露工作不是儿童铅中毒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苏州市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相对偏低,铅暴露情况相对较轻,日常生活、卫生及饮食习惯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力德希排铅口服液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机体铅水平筛查血铅高于100μg/L的铅中毒儿童100例,随机均分成服用力德希排铅口服液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儿童血铅、ADHDDS-P评分、学习成绩和胃肠道症状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铅水平、ADHDDS-P评分、胃肠症状积分和总有效率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力德希排铅口服液具有降低血铅、纠正铅中毒症状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