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性。方法以非认知功能障碍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进行19通道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按键的正误,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反应时间(F=54.18,P<0.001)和按键正确率(F=40.23,P<0.001)较正常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有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的行为绩效反应时间[(325.16±69.39)ms]、正确率[(97.5±1.6)%]优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组[(384.58±76.25)ms,(88.2±8.9)%]和血管性痴呆组[(472.65±89.30)ms,(57.8±7.8)%],后2组行为绩效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ERP提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P300、N4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3组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N400成分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电生理指标,可用于早期识别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D)在临床上定义为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获得性智力损害[1]。普遍认为,血管性病变是造成痴呆的第二大类原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2]。VaD的特点是,起病突然,病情呈阶梯性恶化,早期功能缺陷呈斑片状分布,有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学者将VaD分为以下几种病理类型[1]:(1)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2)单发性梗死性痴呆;(3)小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4)低灌注性痴呆;(5)出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1,2],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1.38%~4.20%)和致残率均高,而痴呆又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2],虽然引起AD的危险因素已有报道[3],但哪些因素可影响AD痴呆的严重程度呢?作者为此作了如下分析。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系1998~2003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确为AD的患者;病程在5年以内;按CCMD-3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均符合AD的有关诊断标准;入组病例均进行常规体检和头颅CT(MRI)检查,排除了其它原因引起的痴呆;入院后或在门诊对患者均作简易智力状态量表检查(MMSE),同时调查了患者的有关病情资料。1.2①采用自编调查表以收集病人的人口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中(ERP) P300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查32例AICA患者急性期ERP,并依据6~8个月后复合认知指数标准,分为痴呆和非痴呆组对比P300,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痴呆和非痴呆组P300改变呈同一方向即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进一步分析所见痴呆组P300潜伏期较非痴呆组延长,波幅下降(P<0.05~0.01).结论 P300改变可优于量表,结合临床后可作为AICA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评定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对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O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5例不同类型的痴呆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β-AP进行测定。结果:在正常对照组,随着观察者年龄的增长,血清β-AP含量缓慢增高,CSF中β-AP含量缓慢下降(r分别为0.56,0.52,均P<0.01)。不同病因痴呆患者血清β-A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D组最明显;CSF中β-AP含量在AD组最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VD组最高,接近对照组(P>0.05)。AD组中的重度痴呆患者,其β-AP含量在血清中升高最明显,同时在CSF中降低也最显著。结论:血清及CSF中β-AP含量变化的测定,可能有助于各型痴呆的鉴别诊断及AD患者病情轻重的判断,但这种变化具重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激越行为评估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痴呆患者和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某三甲医院108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平均(1.43±0.48)分,处于1周少于1次状态;患者精神智力处于中、重度水平。混合型痴呆患者、重度痴呆患者、患病时间1~3a的痴呆患者激越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患者性别、婚姻、子女数量对痴呆患者激越行为评分均无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智力、痴呆类型、病情程度3个变量共解释了54.8%(调整R2=0.548)的变异量。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处于一般水平,平均每周少于1次状态。激越行为表现为多样性,与精神智力、痴呆类型、病情程度有关。应重视老年痴呆患者早期认知评估和干预训练,护理人员应关注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表现,加强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老年期痴呆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发达国家 65岁和发展中国家 60岁以上为老年。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有 (近和远 )记忆、认知、语言障碍 ,行为和人格改变 ,必须有记忆和认知障碍 ,语言障碍、行为和人格改变中有一项突出 ;不是发生在谵妄状态等有意识障碍时 ;已严重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交活动 ;历时4个月以上。临床痴呆严重程度可按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判定(表 1 )。老年期发生的痴呆为老年期痴呆。若为脑内原发性、退行性病变所致则为“老年性痴呆”(AD) ,额颞性痴呆、Lewy体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等 ,由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8.
痴呆(dementi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其病理基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广泛性病变;其临床特征是在意识清楚的条件下,出现智能全面减退与人格衰败,其程度足以干扰职业、社交与生活功能的正常执行。临床上一般按病情的轻重,将痴呆划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级。痴呆的病程通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IFN-γ水平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经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检测血清Cys 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FN-γ水平。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l 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病情程度,参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定预后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Cys C、IFN-γ水平分别为(1. 77±0. 43) mg/L、(191. 62±21. 37) pg/ml;而对照组分别为(1. 50±0. 14) mg/L、(132. 64±9. 46) 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086,14. 397,P=0. 0001,<0. 0001)。不同量表评分显示,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病情的加重,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Cys C、IFN-γ水平呈升高趋势(P <0. 05),且预后越差者,血清Cys C、IFN-γ水平越高(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Cys C、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可用于对患者病情、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痴呆是一种后天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 ,出现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判断能力、语言和视空间能力的减退 ,情感人格的变化 ,并足以妨碍本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综合征。可引起痴呆综合征的疾病多达百余种。可分为变性性、血管性、损伤、感染、中毒、肿瘤、代谢及其他等。在老年期痴呆 (发展中国家 >6 0岁 )中最常见的有两大类型痴呆 :(1)老年性痴呆 ,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D) ;(2 )血管性痴呆 (VD)。这两大类型的痴呆占了老年期痴呆的绝大部分 ,大约 80 %左右。AD是一种大脑皮质的退行性、…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与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并以与其年龄、性别基本相似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认知能力甄别检查法(OCSE)、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ADAS)作神经心理学测试后,再用听觉Oddball序列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P3成分。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CCSE、ADAS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血管性痴呆组P3峰潜伏期(P3PL)、P3波幅(P3AM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CCSE与P3PL呈显著负相关(r=-0.357,P<0.05),ADAS与P2PL呈显著正相关(r=1.25,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评分与患者的巴潜伏期长短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与多梗死性痴呆 (MID)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 ,以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及钙离子荧光剂为分子探针 ,检测了 4 6例MID患者的血小板CD62p、CD63 、P10 及红细胞内钙离子 (IECa2 + )含量 ,并与非血管性痴呆、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对比。结果 MID组CD62 p、CD63 、P10 及IECa2 + 均明显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及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低于急性脑梗死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急性脑梗死组的四项指标也明显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 (P <0 .0 1)。在MID组CD62p、CD63 、P10 及IECa2 + 含量变化与病情、痴呆、智能相关 ,痴呆及智能评分较低者 ,上四项指标增高显著 ,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变化是导致Ca2 + 稳态失调的重要因素 ,与MI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管性痴呆疾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诊治血管性痴呆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明确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同时选取与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年龄、性别、家族史以及文化等相匹配的非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纳入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等信息,同时抽血检查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对比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同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管性痴呆的危险以及保护因素。结果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痴呆患者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根据痴呆病情加重各指标越高(P均0.05),痴呆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同时痴呆病情越重,红细胞变形指数越低(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并发症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较大(P均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能够在诊治血管性痴呆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痴呆患者的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早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延缓痴呆进展. 1 早期发现痴呆 痴呆的发病多缓慢而进行性加重,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但到中晚期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诊断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具有关资料报道,目前轻度痴呆的就诊率很低,仅为8.3%[1].很多患者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才到医院就诊.原因之一: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家属对痴呆的认识和了解不足,未认识到就诊的必要性,从而错过了早期就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痴呆(HIV associated dementia,HAD)也称艾滋病-痴呆复合征,在HIV感染晚期及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5%-20%。HAD属皮质下痴呆,其核心症状是认知损害、运动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病情进展速度与免疫抑制的严重程度有关。HAD的发病主要经历3个阶段:(1)HIV从全身进入脑部;(2)HIV在脑内居留;(3)HIV介导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高龄痴呆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是否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将住院治疗的伴BPSD的80岁以上痴呆患者分为抗精神病药组(56例)和非抗精神病药组(34例),比较两组间安全性。结果:抗精神病药组中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比例(32.1%)明显高于非抗精神病药组(8.8%)(χ~2=6.43,P0.05);不同痴呆类型的患者间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氟哌啶醇的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痴呆类型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伴有BPSD的高龄痴呆患者未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 1998~ 2 0 0 2年我科收治的 6 8例帕金森病 (PD)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进行研究 ,探讨其在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 :6 8例PD患者中 ,男 38例 ,女 30例。平均年龄 (6 2 1± 3 7)岁。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结合长谷川痴呆量表二者均达痴呆标准者判定痴呆 ,结果PD 6 8例中 ,痴呆 2 5例 ,非痴呆 4 3例。采用Hamiltom抑郁量表判断抑郁。PD组中抑郁 32例 ,非抑郁 36例 ;随机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健康人 4 0名为对照组 ,男2 4名 ,女 16名 ,平均年龄 (6 4 8± 4 2 )岁。ERP检测采用丹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随机对62例VD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服天智颗粒;对照组30例,疗程60 d,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天智颗粒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P<0.01)。结论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时ERP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开始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s)检测。现将48例检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病人组48例。男性39例,女性9例。全部病人都经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精神认识能力检查(SSFE),社会功能活动调查(PAQ),长谷川氏痴呆检查表测试;结果符合DSM—Ⅲ关于痴呆的标准。其中选择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或其他危险因素;有  相似文献   

20.
<正>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以痴呆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痴呆。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30%~40%[1]。典型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PDD)与DLB的诊断依据痴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