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彪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2):137-139,143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多种因子参与调节。CGRP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供应、诱发损伤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参与骨折愈合的调节。骨折愈合仅仅是骨修复、骨重建中的一个方面,虽然已经认识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骨修复及骨重建中的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了。  相似文献   

2.
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成熟骨组织的一种替换机制,其基本过程包括骨组织的形成和骨组织的吸收两方面的变化.它主要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完成,成骨细胞不断形成类骨质,类骨质钙化为骨组织,破骨细胞又不断的溶解和吸收骨,通过两者相辅相成的活动来完成骨的重建,从而维持骨的正常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骨吸收机理与破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牙齿与牙槽骨和颌骨的吸收是口腔临床医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骨的修复,改建和形态学发生是一个生理控制过程,它包括由成骨细胞作用的骨基质的合成和由破骨细胞作用下的骨的协同吸收,破骨细胞(osteoclast)与成骨细胞(osteoblast)是骨组织形成和吸收的关键性生物活性细胞,在骨组织再生与修复方面,也是矛盾与对立的统一体,近十年来,在破骨细胞与骨吸收机理的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方面,已有着长足的进展,在此重点讨论骨吸收机理与破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宋祥晨  梁敏 《医学综述》2014,(12):2126-2129
骨改建是由骨吸收与骨形成精密控制的生理过程,其中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别是骨吸收、骨形成的功能细胞。生理状态下成骨细胞形成新骨与破骨细胞吸收旧骨处于平衡稳定状态,病理状态下成骨细胞和(或)破骨细胞的凋亡异常影响骨改建。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Bim)作为内在凋亡通路上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在骨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Bim在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调节及骨改建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破骨细胞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骨形成,骨重建失衡,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基本病理机制.许多对骨重建具有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均可通过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将调节信息传人细胞内,激活转录因子,后者可进一步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进行骨重建的两个关键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二者的生成及信号转导过程,已有报道c-fos原癌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对骨重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骨折愈合中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折愈合是机体结缔组织的一种再生修复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内容:有关骨折修复的各种细胞的增殖活动;有机基质的形成和无机盐的沉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其中有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基质的合成、钙化的作用。近年来,有关骨愈合的概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所改变。骨愈合过程中,除了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外,还需要许多的物质参与,特别是全身和局部细胞产生或传递的多种细胞介质的作用[1],这些作用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系统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基质的生物合成。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成骨细胞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淑平  蔡宇  张荣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40-1041,1048
骨组织中含有3种固有的细胞成分,分别是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和骨细胞(Osteocyte)。它们与骨组织的生成和成熟过程密切相关,其中OB和OC是骨重建中维持骨量的两种主要细胞。本文就成骨细胞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的调节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 补体系统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骨骼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骨骼发育、维持骨重塑平衡以及骨 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骨偶联是成骨细胞介导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的精确调节过程,也是骨骼 发育、骨重塑、骨折愈合的必要过程。该文综述了补体系统与骨偶联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揭示补体系统对骨偶联的 影响及作用机制,为骨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骨的代谢活动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分别由成骨细胞(0B)和破骨细胞(OC)参与的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构成,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这一平衡过程被打破,使骨的代谢活动发生改变,常可导致OC功能活跃,造成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使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发生骨质疏松,出现骨痛以及易骨折等并发症。在骨代谢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以下丘脑神经核团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明显。本文就上述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中,随着时光的流逝,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人的骨骼代谢,也同样发生变化,而于女性,这种变化较男性更为明显。骨的代谢包括骨的形成与骨的吸收的偶联过程,一般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青少年时期,男女两性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匀强,但骨的形成优于骨的吸收,骨呈生长发育趋势;30-39岁阶段,骨的形成与骨的吸收处于动态平衡期;40岁以上,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类骨质均减少,重建速度慢,骨形成较骨吸收更受抑制,处于骨慢性丢失时期。尤其是50岁前后的女性,因绝经,雌激素急剧下降所致的骨丢失比增龄性骨丢…  相似文献   

11.
李向阳  章俊 《医学综述》1999,5(3):104-105
<正>成骨细胞成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在骨代谢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失衡会导致多种疾病,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受多种因素调控:全身因素[如甲状旁腺素(PTH)、1,25(OH)_2D_3、降钙素、性激素等]骨局部因子[如白介素1,4,6,11,18、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β(TGF_β)等]和遗传因素(如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胶原基因变异、胶原酶基因变异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全身性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需要骨局部因子参与或介导,因此骨局部因子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代谢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IL-11是新近发现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不连微环境下局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及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为骨不连的病因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只健康的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组构建骨不连动物模型,同时选取6只同龄同种健康兔为对照组,以X射线检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以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局部组织中BMP9与EGFR表达量的变化,以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aric acid resistance,TRAP)染色观察局部组织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结果:X射线检查结果提示骨不连动物模型构建成功,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骨折愈合后期BMP9与EGFR表达量较骨折愈合早期明显降低,且骨不连微环境中BMP9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EGFR表达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HE染色和TRAP染色结果提示骨折愈合后期成骨细胞数量较骨折愈合早期明显减少,且骨不连微环境中成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破骨细胞数量在骨折早期、后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骨不连可能与局部组织中BMP9、EGFR表达量降低及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和易于骨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骨的强度取决干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成骨细胞的骨重建之间的平衡。随着绝经、年龄老化或由于某些疾病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原因,使破骨细胞吸收超过了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致使骨量丢失,造成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3大类:骨  相似文献   

14.
何海  徐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8):2735-2735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体的骨重建失衡,骨重建是指去除骨骼局部旧骨代之以形成新骨,即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一个成对的、相耦联的细胞活动过程,骨重建是成熟骨组织的一种重要替换机制.细胞核因子kB配体活化因子受体(RANKL)对破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及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吸收(破骨细胞介导)和骨形成(成骨细胞介导)的自然过程之间的失衡所致。目前多数药物旨在减少骨的再吸收率以纠正这种不平衡,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之间的关联被破坏,也可能引起新骨形成的减少。最近Takayanagi等确定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双重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6.
OPG/RANKL/RANK系统信号通路对调节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表达RANKL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或破骨细胞表面上的RANK结合后,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激活,并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另一方面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则分泌表达OPG与RANKL竞争性结合,阻止RANKL与RANK的结合。作为破骨细胞形成、分化和骨吸收调节的关键调节物OPG/RANKL/RANK系统信号通路在口腔领域中乳牙的萌出及替换、正畸牙的移动、牙周炎等生理性及病理性过程中的改建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和骨量丢失为显著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结构的改变引起骨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在外力作用下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骨骼结构在一生中时刻在发生精微的变化,需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参与,其中破骨细胞参与骨吸收,当骨吸收多于骨形成时就会削弱骨强度,引起骨质疏松,因此抑制骨吸收便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激素、细胞因子、益生菌、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信号通路等重要的破骨细胞活性调节点入手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破骨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或增龄性骨丢失与老年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尽管高龄人群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对骨骼的影响都逐渐下降,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骨形成功能持续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分裂增生能力降低、基质合成减少、对钙调激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变化与骨髓中前体细胞的快速减少有关,使高龄人群骨骼中成骨细胞群由于缺乏新生细胞的不断补充而功能退化。(2)骨吸收功能短暂激活,主要表现为:破骨细胞数量一度增加,而其泌酸和蛋白酶功能基本得以保持。(3)成骨细胞调节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中RANKL和OPG表达失偶联。破骨细胞激活的机制和破骨细胞二次活跃产生不同骨平衡的意义值得探讨。作为建议,我们提倡在基础领域重视骨髓微环境中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常成熟骨骼代谢主要是以骨重建的形式,即骨吸收和骨形成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而该过程中的骨吸收和骨形成分别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介导.骨转换加速是骨代谢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细胞活动耦联的中断伴随骨转换加速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血清或尿液中的生化标志物与骨丢失率和骨折风险相关,这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确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关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药物功效的临床试验和骨量测量的补充这两方面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运用生化标志物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的临床监测.虽然生化标志物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性,但已其无创性、易重复性和及时性的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0.
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和正常成人成骨细胞MMP及TIMP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重建 (boneremodeling)由按一定时序交替进行的骨吸收和骨形成组成 ,是骨吸收与骨形成不断交替进行的过程。骨吸收包括骨基质的降解 ,其中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起着重要的作用[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TIMP)能够特异性地抑制MMP的功能 ,MMP和TIMP之间的平衡状况调控着骨基质降解的速度和数量[1] 。骨组织表面覆盖一层由成骨细胞和未矿化的I型胶原等骨基质构成的屏障 ,阻止破骨细胞活化和与矿化骨基质接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