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科术后患者镇痛泵运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的刺激,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有效的术后镇痛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术后的康复,但由于镇痛过程中,药物的副作用及治疗期问管理不当,将加重患者的痛苦,以及影响术后的康复和转归。镇痛泵是目前术后广泛运用的镇痛工具,疗效确切。现将骨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泵运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正确使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妥善固定。重点观察呼吸和血压,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镇痛泵的使用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泵内药物的种类、含量、作用及毒副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术后痛 ,不但可减轻患者主观感觉上的痛苦 ,更能适宜地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 ,达到减轻免疫抑制 ,减少术后感染 ,加快康复的作用。自 70年代起患者自控镇痛技术 (Patient -controllodanelgesiaPCA)在国外就已成功用于临床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在医学领域的日益广泛应用 ,微电脑控制的镇痛电子泵成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有效和易于控制的镇痛方法。我院自 1999年起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 (PCA)用于术后患者镇痛 ,效果良好。现将使用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4.
赵静丽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34-136
目的:总结骨科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手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患者170例,通过加强对应用镇痛泵患者的密切观察和护理,对其阵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0例患者术后阵痛效果良好,共有15例(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8例,尿潴留5例,腹胀便秘各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效缓解。结论:骨科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为一种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止痛方法,但应加强对应用镇痛泵患者的观察和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诊治的60例骨科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镇痛泵镇痛,对照组给予一般镇痛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回科以及术后1h、2h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3h、4h、12h、24h、48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尿潴留、压疮、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效果好,但仍存在不良反应风险,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科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的效果,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份在该院行骨科手术后需要行镇痛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一般性镇痛处理,包括服用止痛药、肌注止痛针;治疗一组实施 PCEA 镇痛、治疗二组实施 PCIA 镇痛模式。通过回访观察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分别在在12 h、24 h、48 h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效果远远高于一般性镇痛,在镇痛泵的应用中,需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对症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术后疼痛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我院骨科自2008年采用微量泵镇痛作为骨科患者手术后常规镇痛方法.术后使用微量泵镇痛安全、效果可靠,很大程度上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由于患者痛阈的不同以及镇静、止痛药效果存在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微量泵镇痛效果不满意.自2013年3月我科对术后患者采用非侵入性护理镇痛法联合微量泵镇痛,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119-122
目的 探讨无线镇痛泵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需术后镇痛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采用无线镇痛泵;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电子镇痛泵。观察应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分别于术后出PACU、24h、48h、72h的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对自控键的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麻醉医生的有效处理时间、测评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按压自控键的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医生有效处理时间院试验组为(11.0±2.53)min,对照组为(18.0±3.11)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无线镇痛泵系统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线镇痛系统在剖宫产术后产妇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进行计划性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子镇痛泵,观察组采用无线镇痛系统进行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6、12、24、48 h疼痛情况,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回叫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6、12、24、48 h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回叫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电子镇痛泵相比,无线镇痛系统能够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促进产妇提前下床活动,缩短其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后疼痛病人使用自控镇痛泵(PCEA)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手术后使用PCEA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地将手术后疼痛病人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分类列出,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骨科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病人加强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达到满意镇痛效果。结论:加强术后疼痛病人使用PCEA期间的安全管理,可以切实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靶向镇痛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的ASAⅡ~Ⅲ级、择期行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40例,随机分为F组和C组,两组麻醉方法相同,F组在手术切皮和手术结束缝皮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C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均平稳,在拔管前、拔管后1min、5min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泵治疗在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糖尿病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4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输治疗,对照组有40例患者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术后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住院总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伤后1~3d)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较显著,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总天数、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能够迅速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用于术后镇痛的静脉镇痛药品种繁多,临床效果各有不同.近年来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治疗已形成常规.经静脉用药的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易行,但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上,各医疗单位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一些困惑.该文对国内常用的静脉镇痛药的药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便给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预防骨科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 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1850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进行跌倒管理,2012年4月~2013年3月1910名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预防跌倒评估监控流程进行跌倒管理,流程化管理包括成立预防跌倒管理小组、筛查高危跌倒患者、制定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及跌倒的处理流程等,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为1.405%(26/1850),患者满意度为89.8%;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后,实验组跌倒的发生率为0.104%(2/1910),患者满意度为98.1%,实验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跌倒损伤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流程管理应用于骨科患者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有效预防患者跌倒,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7-150
目的 探讨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于我院肝胆外科的92例肝胆外科胆道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一组为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另一组为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舒适度并分析差异。结果 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4.17±0.72)分、(3.24±0.61)分、(2.62±0.37)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79.20±3.72)分高于对照组的(64.61±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可提高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进行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手术期间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术后疼痛情况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病室环境、镇痛药物的应用等.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VAS评分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刘小红  高娟  彭勇  杨颖  刘江 《西部医学》2021,32(9):1397-1399+封三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胰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及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当天、24h、48h及72h,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控制满意度、平均睡眠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康复,在临床上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晓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183-21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同期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按住院奇偶序号分成对照组275例及观察组288例,对照组患者由医生管理疼痛,观察组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需求及疼痛管理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使用镇痛泵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呼叫镇痛、止痛药及非药物镇痛应用方面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患双方评价疼痛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患双方对疼痛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无线镇痛系统微控皮下吗啡给药对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在本院接受无线镇痛系统及终端电子泵持续皮下泵注吗啡治疗的19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以代替其口服吗啡药物,观察疼痛缓解时间、程度及缓解率与给药调整完成时间和不良反应,并记录比较治疗前后3 d疼痛评分(VAS)及24 h吗啡总用量。结果使用镇痛泵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35 min;应用镇痛泵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1)分和1(1)分(P<0.01),治疗前后吗啡日用量分别为(92.6±21.3)mg(口服剂量)和(31.0±9.34)mg(皮下给药)(P<0.01);治疗后各观察点间VAS评分与吗啡用药量比较无显著差异;疼痛缓解率为94.7%(18/19),平均给药量调整完成时间38.4 h;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精神症状。结论无线镇痛系统皮下吗啡给药可有效控制难治性癌痛,具有安全、高效、方便、稳定持久的优点,并降低难治性癌痛患者的吗啡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