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球(Bobs)检测技术应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864例单胎中期妊娠孕妇(指征包括高龄、唐氏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胎儿无创DNA检测高风险、不良生育史、胎儿超声结构或软指标异常、染色体病家族史等),用Bobs技术快速检测13、18、21、X、Y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及9种微缺失综合征,并与常规羊水细胞染色体的G显带分析结果及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302例各类异常,包括256例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含3例嵌合体及2例47,XXY合并Yq11.223、Yq11.23微重复),46例微缺失及微重复异常(含1例等臂X染色体),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检测结果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有39例微缺失、微重复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Bobs一致。Bobs在检测数目异常+嵌合体及结构异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0%。结论:Bobs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和9种微缺失综合征,是具有快速、可靠等特点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前液相基因芯片检测(BACs-on-Beads)Bo Bs检测技术在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于本院行产前检查的234位孕妇为研究对象,同时行产前Bo Bs和传统的羊水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比较2种检测结果。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的成功率为100.0%,Bo Bs技术的检出率为100.0%,234例中共检出38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26例21-三体综合征、10例18-三体综合征和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Turner综合征、1例Klinefelter综合征以及1例XYY综合征,Bo Bs检测结果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吻合;Bo Bs技术诊断出4例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包括2例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1例Smith-Magenis综合征,1例Di George综合征I型。结论产前Bo Bs检测可以快速检出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结合传统的核型检测,可以更加全面的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基因芯片检测单独与联合用于产前出生缺陷筛查中的价值,旨在为再生育提供科学、准确的产前咨询。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该院孕中期相关检查疑似高风险的1 12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取得孕妇和家属知情同意后,超声引导下采集羊水标本,经过专业的羊水脱落细胞培养成功后,分别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基因芯片检查,对比单独与联合检出情况。结果所有入组孕妇羊水培养均成功,基因芯片也成功提取了基因DNA;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96例异常,检出率8.50%,基因芯片检出异常161例,检出率14.26%,染色核型分析联合基因芯片检出异常123例,检出率为10.89%;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基因芯片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染色体异常种类中检出率均为100.00%;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微重复、微缺失染色体异常种类的检出率为0.00%,而基因芯片检查在微重复、微缺失中检出率为100.00%;两种检出检测方法在微重复、微缺失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0,P0.001),两种检测方法单独检测时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55,P0.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芯片单独用于产前出生缺陷筛查均有漏检风险,而将两种方法联合可帮助早期诊断,指导早期干预,可考虑在未来作为产前出生缺陷筛查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BACs-on-Beads,Bo Bs)在羊水穿刺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羊水穿刺的2 927例标本的Bo Bs检测和核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13号、18号、21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Bo Bs检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存在母血污染时,性染色体的检测可存在假阳性。检出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9例,其中1例为Prader-Willi综合征合并21三体综合征。结论 Bo Bs作为新的染色体快速非整倍体筛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且覆盖常见微缺失综合征区域。Bo Bs检测联合核型分析可成为产前诊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24周孕期的妇女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取羊水,经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产前诊断。结果840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取羊水,培养成功840例,成功率为100.00%。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2例,检出率为3.81%,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3例(包括21-三体综合征21例、18-三体综合征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其他结构异常3例。结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安全、有效、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之一,结合唐氏综合征筛查、超声诊断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BACs-on-Beads,BoBs)在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3 395例高危孕妇羊水样本,应用BoBs技术与传统核型分析技术同时进行检测,并对BoBs技术检出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样本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oligo array)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验证。结果 BoBs技术检出135例21号染色体拷贝数异常、18号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和13号染色体拷贝数异常,与核型分析检测结果相符率100.00%,37例性染色体异常中,29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假阳性8例,相符率为78.38%。此外BoBs技术还检出传统核型方法无法检出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结论对于21、18、13号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及9种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BoBs技术是一种快速、便捷、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但对于BoB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的结果,最好以核型或其他方法验证以避免假阳性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plus)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12月在黄山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前筛查门诊1272名孕妇,采用NIPT-plus检测技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孕妇充分遗传学咨询,转诊到有资质的产诊中心行羊穿胎儿核型分析,并通过跟踪随访分析NIPT-plus和产前诊断胎儿核型情况.结果 1272名孕妇,经NIPT-plus检测筛查出高风险报告47例,染色体异常中的21三体4例、18三体4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微缺失微重复(CNV)30例、其他染色体异常4例.不同筛查指征的孕妇,高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血清学唐筛异常组最高,高风险检出率为4.62%.47例高风险孕妇经金标准的诊断方法,即羊穿胎儿核型分析36例,产前诊断率76.60%(36/47).21三体阳性预测值为66.67%,18三体阳性预测值25.00%,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50.00%,微缺失微重复阳性预测值为18.18%,其他染色体异常阳性预测值为33.33%.结论 NIPT-plus检测技术在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有较高的筛查效果,在诊断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过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562例胎儿核型分析及产前诊断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下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方法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晚期孕妇进行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比较在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5%(562/591),发现异常核型为33例,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5.9%(33/562),三体综合征为15例(45.5%);其中,唐氏综合征为8例,18三体综合征为4例,16三体综合征为1例。在双亲之一携带染色体异常患者中,胎儿异常核型的检出率为50%。超声检查提示,本组胎儿发育异常率为10%(孕妇年龄超过或等于35岁为5.6%),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为2.6%。结论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超声提示胎儿发育异常、孕妇高龄、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是最主要的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缺失重复检测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行无创产前检测的自然受孕单胎孕妇5170例,在孕12~22周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行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检测,对提示染色体缺失重复者行产前遗传咨询,经孕妇及其家人知情同意后孕18~24周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检测,分析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分析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无创产前检查提示染色体缺失重复病例27例均接受了羊水穿刺,检出染色体异常11例,其中9例与染色体微阵列结果相符(33.3%);不相符2例微阵列结果提示为多态性。无创产前检查提示性染色体异常12例中11例接受羊水穿刺,检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7例,符合率63.64%。结论:高通量测序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产前胎儿染色体缺失重复的筛查具有临床价值,但针对染色体缺失重复及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临床符合率不高,当提示染色体异常时必须行有创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微阵列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产前诊断中心门诊就诊、有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证孕妇244例行羊膜腔穿刺术,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及胎儿结局。结果:核型分析检测出数目异常8.9%(20/244),包括结构异常(倒位易位)9.8%(24/244);而高通量测序检出染色体畸变11.9%(29/244),多态性和致病性不明确56.2%(137/244)。在核型正常病例中,高通量测序额外检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异常2.6%。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其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特异性与核型分析技术诊断一致,并可检测出100kb以上的微缺失/微重复。两种技术相结合可检测出更多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畸变,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开展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Bo Bs)技术在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中的价值及适用人群,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2例因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产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或35岁以上高龄就诊的单胎孕妇取绒毛或羊水,同时进行Bo Bs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除去1例羊水标本培养失败未进行核型分析,其余标本Bo Bs结果均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在43例NIPT筛查高风险、47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32例高龄妊娠孕妇标本中确诊例数依次为27例、1例和0例;此28例染色体异常标本包括21-三体18例、18-三体6例和XXY 4例;其中1例21-三体为嵌合型,核型分析结果为47,XN,+21,der (21; 21)(q10; q10)[13]/46,XN [25]。此外,Bo Bs技术还能检测9种常见微缺失综合征,但在本次检测未遇到阳性样本。结论 Bo Bs技术可为染色体分析提供快速、准确、高通量的产前诊断,还可作为传统核型分析细胞培养失败等特殊情况的补救措施,尤其适用于NIPT筛查高风险需进一步快速确诊的孕妇以及有微缺失综合征高危表征的孕妇;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高龄妊娠孕妇,从技术应用的阳性检出率和成本考虑,则不建议作为首选群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obs)在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056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的胎儿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obs检测,对部分Bobs检测阳性样本行染色体微阵列、荧光原位杂交方法验证。结果 Bobs准确验证了核型分析发现的所有16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1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以及3例性染色体异常嵌合体,此外在核型正常样本中检出2例22q11微重复以及1例母体细胞污染病例。结论相较于染色体核型分析,Bobs具有通量高、检验快速及分析简便的优势,适宜作为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常规补充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发生率和原位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发生率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4455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实施羊膜穿刺抽取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异常染色体核型进行统计,并对涉及13号、18号、21号或性染色体的嵌合体病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检测。结果14455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中发现异常核型439例,异常核型率为3.0%。包括21-三体194例,18-三体81例,13-三体5例,倒位25例,易位51例,缺失16例,重复13例,性染色体异常54例。嵌合体一共38例,嵌合率为0.26%,其中涉及13号、18号、21号或性染色体的共23例,其核型与FISH结果显示嵌合一致有22例,不一致1例。结论对具有产前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减少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原位培养羊水细胞可提高染色体嵌合体的诊断,FISH是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报告收治的1例24岁,孕21周,有不良孕产史,血清学产前筛查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四维彩色超声检查示异常,且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情况,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片段分析技术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的遗传学检测和分析,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69, XXX;STR片段分析结果示胎儿为三倍体患者,致病原因是双雌受精,且在羊水样本中未见母源污染,胎儿考虑为纯合子三倍体,经遗传咨询后,孕妇选择了终止妊娠。在产前诊断中联合STR检测不仅可以排除母源污染的影响,还可以对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技术在胎儿侧脑室增宽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时,超声筛查提示胎儿侧脑室增宽的433例中、晚孕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为19~45岁,孕龄为16~(+6)~37~(+6)孕周,其中,中孕期为135例(31.2%),晚孕期为298例(68.8%)。回顾性分析433例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及SNP-array检测结果。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医研伦快审(2019)第(3-21)号],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135例行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的中孕期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为22例,异常检出率为16.3%(22/135)。298例行脐静脉穿刺术产前诊断的晚孕期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为17例,异常检出率为5.7%(17/298)。②135例中孕期孕妇羊水样本中,SNP-array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为28例,异常检出率为20.7%(28/135)。298例晚孕期孕妇脐血样本中,SNP-array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为37例,异常检出率为12.4%(37/298)。SNP-array检出的65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孕妇中,39例(60.0%)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者,而26例(40.0%)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者。这2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SNP-array检测结果异常孕妇中,其胎儿发生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者为11例(7例染色体微缺失、1例染色体微重复、3例染色体微缺失合并微重复);胎儿发生疑似致病性CNVs者为1例(染色体微缺失);胎儿发生临床意义不明CNVs者为14例(5例染色体微缺失、4例染色体微重复、5例为1条或多条染色体间杂合性缺失)。结论对产前超声筛查提示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中、晚孕期孕妇,进行SNP-array检测,有助于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胎儿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孕中期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及异常类型。方法以2010—2015年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4 362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4 358份,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47例,检出率为3.3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4例,以21-三体为主(21.77%);染色体结构异常71例,以倒位为主(18.37%);嵌合体2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孕妇年龄、是否经产妇和胎儿性别不相关(均P0.05)。结论对于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建议开展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测,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快速产前诊断方法在高龄孕妇产前染色体异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于该院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1 035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在羊水培养后行FISH技术检测。按年龄分为3组,35~37岁组、38~40岁组,41岁组,比较3组妊娠者染色体异常率、核型分析结果、FISH检测结果。结果 3组妊娠者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0.55%、2.05%、4.82%,随着妊娠者年龄增加,染色体异常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型分析显示,在1 035例高龄妊娠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者25例,异常率为2.41%,其中,21-三体综合征9例,13-三体综合征3例,18-三体综合征6例,X单体综合征7例,FISH检测与核型分析结果符合度为100%。结论快速产前诊断方法在高龄产妇产前染色体异常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羊水细胞培养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妊娠中期高危孕妇作出产前诊断,防止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方法:对216例妊娠19~24周具有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并行羊水细胞G显带技术,对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213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成功率98.6%,检出异常核型9例,包括7例21-三体综合征,1例9号染色体臂内倒位,1例46XY(大Y)。结论:羊水细胞学检查作为一项产前诊断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对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高龄孕妇1 425例为研究组,行无创产前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高风险者自愿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计算阳性预测值。选取266例高龄孕妇为对照组,直接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34例(25例21-三体,5例18-三体,2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后确定染色体非整倍体29例(23例21-三体,4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45, XO),总体阳性预测值为85.29%(21-三体为92.00%,18-三体为80.00%,13-三体为50.00%,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50.00%)。对照组中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6例(5例21-三体,1例18-三体)。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结论无创产前检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高,特别适用于有介入性产前诊断禁忌的高龄孕妇,可有效避免侵入性诊断的风险,降低对孕妇和胎儿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妊娠中、晚期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种类,为产前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2005年8月-2009年10月筛查出有产前诊断指征的2 948例孕妇,于妊娠16~36周抽取羊水或胎儿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 948例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272例,核型异常检出率为9.3%;其中染色体多态性215例,占79.04%;三体型48例,占17.65%;染色体缺失4例,占1.47%;平衡易位3例,占1.10%;单体型2例,占0.74%;各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3.77%;唐氏筛查阳性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22%;有不良生育史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71%;孕早期有明显致畸因素接触史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50%;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平衡异位携带者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0%;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33%;其他产前诊断指征核型异常检出率为15.85%.结论 染色体多态性是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妊娠中、晚期胎儿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产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有助于减少染色体异常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