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比例浓缩红细胞与血浆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2)、B组(n=22)和C组(n=22)。A组采用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比例(1∶8),B组(1∶3),C组(1∶1)。观察3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输血后,A组PLT、FIB均明显低于产前,APTT、TT、PT均明显高于产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B组PLT、FIB均略低于产前,APTT、TT、PT均略高于产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PLT、FIB、APTT、TT、PT与产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比例浓缩红细胞与血浆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比例对凝血功能影响最小,适合用于对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输血。  相似文献   

2.
白晓  李军民  张红  张芙蓉 《重庆医学》2013,42(17):2011-2012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5例输血量在8u以下(不含8u)患者(A组),42例输血量在8~16u以下患者(B组)分别进行输血前和输血后24、72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测定。结果 A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血后24h与72h相比凝血功能也有明显变化(P<0.05)。与A组输血后24h比较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在8u以上时,可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和冷沉淀,以纠正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血浆和红细胞对凝血功能障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大量输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24 h内输注新鲜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RBCs)比例将其分为低比例组(D1组,FFP:RBCs为1:3)、中比例组(D2组,FFP:RBCs为1:2)、高比例组(D3组,FFP:RBCs为1:1),均30例,记录三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三组血液制品输注量及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变化。结果三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3组FFP用量(2.60±1.57)L明显高于D1组、D2组,而三组RBCs、血小板、冷沉淀使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大量输血后,三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但D1组D2组D3组,三组纤维蛋白原(Fbg)均下降,但D3组Fbg(2.10±0.56)g/L高于D1组、D2组(P均0.05)。结论对大量输血患者,将血浆和红细胞按1:1比例输注有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RBC)输注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FFP∶RBC为1∶2.5比例输血,观察组按FFP∶RBC为1∶1比例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PLT)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FIB、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输血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P与RBC按1∶1比例输注用于产后出血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PLT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  相似文献   

5.
林新梅  刘红  王洪远 《重庆医学》2017,(30):4252-425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时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对凝血功能正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5年内输注红细胞大于10 U且输血前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90例,根据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5;B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0;C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5:1.0.比较3组患者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病死率最低.(2)3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明显升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比较:A组患者输血后的PT、APTT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输血后PT、APTT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大量输血患者,按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1.0:1.5进行输注,将有利于预防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低血浆组、中血浆组、高血浆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液制品输入量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三组冷沉淀及红细胞输入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三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h后,低血浆组PT值、APTT值均高于中血浆组与高血浆组,Fbg值低于中、高血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在输血时,血浆及红细胞比例过低,易促使血液稀释性降低,应以1∶1的比例输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d red blood cells,CRBC)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大量输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FFP与CRBC输注比例为1:1(比例单位为100 mL:1U)的49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悬浮红细胞(SRBC)与冰冻血浆(FFP)等比例输注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8例多发伤并发TIC患者的纳入研究对象,根据SRBC与FFP输注比例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SRBC∶FFP为1∶1,对照组SRBC∶FFP为2∶1。比较两组总输血量、血容量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休克纠正率,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预后情况[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输血量少于对照组,血容量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休克纠正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两组APTT、PT、Fib、组MAP、CVP、CO、CI较输血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INR较输血前减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观察组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13%vs.10.26%)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BC与FFP等比例输注治疗多发伤并发TIC具有较高安全性,能恢复患者凝血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总输血量,缩短ICU停留时间,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温俊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587-1588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比例≤1∶2,观察组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且≤1∶1。对比两组输血前、输血后1 d凝血功能指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输血后1 d,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上升,且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PT、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且≤1∶1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小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15-1216
目的探讨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依据输血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8比例输注,B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3比例输注,C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比例输注。比较3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产前比较,输血后A组、B组FIB水平均降低,TT、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TT、APTT、PT较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水平高于A组和B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B组FIB水平高于A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适用于产后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红细胞悬浮液与血浆对应的抗体效价及其蛋白含量。方法随机收集无偿献血者261名。针对各全血制备对应的血浆和红细胞悬浮液,检测各血上清的抗A、抗B效价及其对应的血浆蛋白含量并比较分析。结果A型血浆抗B效价的效价为31.05±20.29,A型红细胞悬液抗B的抗体效价为5.86±3.60;B型血浆抗A的效价为21.69±18.34,B型红细胞悬液抗A的抗体效价为3.08±1.99;O型血浆抗A的效价为34.02±20.76,血浆抗B的抗体效价为31.98±19.32;O型红细胞悬液的抗体抗A效价为5.96±2.86,抗B抗体效价为5.32±2.45。A型血的血浆蛋白与红细胞悬液上清液存在显著差异,且血浆抗体的效价是红细胞上清效价均数的7倍;血浆蛋白则为红细胞悬液的5—8倍。结论与血浆比较,各血型红细胞悬浮液的抗体效价明显低,含有较少蛋白,可只用主侧配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计算两组间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血肿再发、重残及死亡发生率(14.8%、22.2%、7.4%)均明显低于小骨窗组(39.5%、31.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恢复率(70.4%)则明显高于小骨窗组(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创伤小,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02-10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产后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输血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产后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研究组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检测,对两组应用不同方法检测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两组血制品的输注量,分析血栓弹力图对输血管理的影响。结果研究组需输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的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应用血栓弹力图后,检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的检测过程中,应用血栓弹力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准确地判断出产妇需要输注的血液制品及输注量,及时治疗的同时降低了血液制品的消耗,减轻了经济压力,从而提高了患者临床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杜垚强  王震  陈秉宇  季敬璋  吕建 《浙江医学》2015,37(24):2010-2012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输注血浆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输血和疗效评价方案。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输注血浆治疗的140例患者,按照输血前凝血指标是否异常分为高凝血指标组44例和低凝血指标组96例,每例输血次数为1~2次,每次200~300ml,输血时间为上午9:00,检测时间为输血第2天上午8:00,检测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结果高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患者血浆输注后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低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综合判断和评价血浆输注疗效需同时考虑凝血和肝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红细胞与血浆换血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采用红细胞与血浆换血1∶1组20例,2∶1组19例,2.5∶1组16例。换血量按(150~180)mL/kg双倍量换血。其中1∶1组、2∶1组换血结束后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15~20)mL/kg,2.5∶1组换血结束后不再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直接胆红素、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同组换血前及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有显著变化(P<0.05),1∶1组、2∶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下降(P<0.05),而2.5∶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明显下降(P>0.05);换血后三组间比较,1∶1组及2∶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5∶1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1∶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1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2.5∶1组换血后贫血发生率更低,2.5∶1球浆比例组合较2∶1、1∶1球浆比例组合换血更适合新生儿高胆红素换血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中不同温度洗涤液对人红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自体血回输者60例,根据洗涤液NS温度的不同,分为三组[4℃、24℃(常温)、37℃]分别记录洗涤前后的回收血液pH值、Na+、K+、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收集回输血液中的红细胞,分别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洗涤后三组Hb、Hct、血钠水平均较洗涤前显著升高(P<0.01),24℃组和37℃组Hb、Hct升高幅度并不如4℃组(P<0.05)。三组洗涤后血K+浓度较洗涤前显著下降(P<0.01)。洗涤后三组并没有出现显著红细胞变形,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组棘形红细胞均有所增加(P<0.01),而温度越高,随着时间的延长,棘形红细胞比例越高(P<0.01)。结论自体血回输过程中,4℃的洗涤液对红细胞形态的维持优于常温和37℃,尤其随着时间的延长,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is a blood component prepared from whole blood or from apheresis donation. Donor leukocytes including lymphocytes are present in FFP in significant numbers inspite of freezing, responsible for 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TA-GvHD).

Study design and methods

75 units of FFP prepared at our centre were analysed. After thawing of FFP a small aliquot was made under sterile conditions and another after irradiating the product. In both the parts, variables of haemostasis were measured in parallel, using automated coagulation analyser.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prothrombin time (PT),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Thrombin time (TT), coagulation factors FI, FII, FV, FVIII, FIX, FX, FXI, FXII, vWF Ag, inhibitors of coagulation (protein C & S) and d-dimer were measured.

Results

Gamma irradiation of FFP with 30 Gy resulted in weak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system which was evident in the form of shortening of PT, APTT and TT. The activity of coagulation factors FIX, FX, FXI, and FXII were significantly raised after irradiation. No reduction in the activity of inhibitors of coagulation (protein C & S) or increase in d-dimers was observed following irradiation of FFP.

Conclusion

Gamma irradiation of FFP with 30 Gy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but very weak alteration of coagulation system in FF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保存时间红细胞对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2年3月5日至2015年11月4日期间全部有红细胞输注记录,且符合入选标准的997袋血液,分析保存时间同输血前后Hb变化关系.结果 红细胞保存期从1~5周的输血前后变化依次为(14±8)g/L、(14±9)g/L、(14±10)g/L、(14±10)g/L、(14±9)g/L,不同保存时间红细胞输血前后Hb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2=-0.0001,P>0.05).结论 对于短期内以提高Hb为目的的红细胞输注,保存时间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韩杰  李春华 《四川医学》2011,32(7):1044-1046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并及时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对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56例(24h内输入悬浮红细胞〉10U),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血浆者设为实验组,监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均发生改变,PT、APTT、TT均较输血前延长,而FIB水平下降(P〈0.01)。输血后对照组PT、APTT、TT均较对照组更长,而FI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在大量输血时,要及时进行机体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监测,有条件的同时进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时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肝的患者(慢性乙肝组)、5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的RBC与PLT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肝硬化组的RBC、PLT又显著低于慢性乙肝组(P〈0.05)。经治疗后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的RBC、PL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肝硬化死亡组的RBC、PLT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测定RBC与PLT能够为肝脏疾病的病情进展、治疗情况和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