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蒋美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78-4281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现况及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浦东新区10个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对472名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孕产期保健服务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有76%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5.39±0.153)次;93.6%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医院中分娩;44.2%的产妇接受了产后访视。影响其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孕产妇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生育史。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是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669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建立产检情况、第一次产检时间、产检次数、孕产期保健知识指导和接受产后上门访视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 istic分析。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育龄妇女产检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第一次产检时间及产检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收费水平,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将来孕产期保健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四川省流动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20人,年龄范围为18~42岁;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6.6%;孕早期建卡率为92.6%,孕早期产检率为93.9%,产检次数≥5次者占95.2%,在产后3~7 d进行产后访视者占95.6%,产后访视总次数≥3次者占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孕早期进行首次产检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 = 0.680, 95%CI: 0.471~0.981)、流入地居住时间(OR = 2.470, 95%CI: 1.200~5.086)、民族(OR = 19.495, 95%CI: 5.250~72.396)、文化程度(OR = 2.300, 95%CI: 1.414~3.742)、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OR = 3.471, 95%CI: 1.086~11.089);配偶文化程度(OR = 2.288, 95%CI: 1.410~3.713)和民族(OR = 13.302, 95%CI: 3.785~46.752)是产检次数≥5次的影响因素;生育保险(OR = 1.856, 95%CI: 1.174~2.934)是产后访视次数≥3次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较好;但针对流动孕产妇,还应提倡有计划的怀孕,并加强孕产妇相关医学常识的健康教育以及免费发放叶酸的宣传;此外,应重点关注少数民族、且本人或配偶文化程度较低的大龄流动孕产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户籍产妇孕产期保健状况,为提高孕产期保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8~12月对北京市9所助产单位分娩的825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本市户口产妇480例,外地户口产妇345例。结果:①本市产妇孕期平均产检次数(9.2±3.6)次,外地产妇(7.8±3.5)次(t=5.42,P=0.000)。本市和外地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与产妇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和生育次数有关。②本市和外地产妇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去医院感觉方便者占67.9%。③本市产妇孕妇学校的听课率为50.2%,外地产妇为34.8%(χ2=19.41,P=0.000)。④本市产妇剖宫产率59.4%,外地产妇为42.9%(χ2=21.85,P=0.000)。⑤本市和外地产妇愿意母乳喂养者占97.5%,产后2~7天母乳喂养者为86.8%。⑥本市产妇产后避孕方式知晓率为72.7%,外地产妇为55.4%(χ2=26.71,P=0.000)。结论:①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应予关注。②针对本市和外地产妇产前检查不便利、孕妇学校听过课比例较低、剖宫产率较高、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不高的共同特点,应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加强产时分娩方式及产后避孕方式选择的宣教,提倡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定制出具有较高科学合理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XX市的育龄妇女共2086名,对这些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建立产期保健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住院分娩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收入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配偶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些因素导致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尤其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状况分析: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不同的文化程度情况以及不同的配偶文化程度是导致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的最为主要的三个因素;②干预对策:首先,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来强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其家属的保健知识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保健知识水平;其次,合理降低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收费水准,减轻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总之,强化和深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与深度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常州市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常州市1 400名孕产妇孕产期检查和分娩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医疗保险、常住人口数、月收入与流动人口产前检查次数是否达到4次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孕产妇的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医疗保险情况是产前检查是否达到4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州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文化程度仍较低,但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孕产妇的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医疗保险情况是主要影响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如何根据这一特点改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模式,是提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孕妇对于孕产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为探索孕产期保健干预策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借鉴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嘉定区4个社区的产妇进行了孕产期保健现状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统计分析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知晓率在90%以上,但对产后方面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与到达医疗点时间、职业、家庭月收入相关;态度认知程度达到95%,与丈夫的文化程度相关;行为发生率为78.4%,与月收入、户口所在地相关。结论:需要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的全程性和社会支持,增强对农村地区保健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四川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出参考意见。[方法]使用2015年四川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获得8000个有效样本,对其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及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数据进行描述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流动人口中,已经在流入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占24.8%,年龄、流动范围、单位性质以及是否打算长期居住是建立健康档案的影响因素;获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占95.3%,年龄、流动范围、是否工作、是否打算长期居住是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流动人口子女有预防接种证的占97.5%,目前年龄已完成应接种的所有国家规定疫苗的占94.5%;流动儿童建立了《0~6岁儿童保健手册》的占84.9%,接受过免费健康检查的占67.5%;流动孕产妇完成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占45.3%,产后28 d接受过入户产后访视占50.9%,产后42 d接受过健康检查的占77.6%。[结论]四川省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健康教育未全面覆盖,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有待改善,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产前检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流动人口产前检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挑选年龄16~49岁已婚女性,2012和2013年有生育子女经历且孕前有流动经历、孕期在外地者4 597人的4 676次分娩的分析早孕建卡及产前检查次数。产妇相关特征和服务利用状况采用均数、百分比描述,影响作用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85.36%的妇女在孕12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整个孕期产前检查5次占12.87%,5~7次占20.06%,≥8次占29.70%。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是否符合生育政策、母亲孕期所在地、子女次序对早孕建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妇女产前检查服务利用有所增加,但仍很大的提升空间。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促进流动人口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保护流动人口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产妇在孕产期各时期保健知识、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探索孕产期保健干预策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借鉴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嘉定区4个社区的产妇进行了孕产期保健现状调查,分析比较产妇在孕产期各时期保健的知信行情况。结果产妇对各时期保健的知识知晓率均>93.0%;产妇对各时期保健的正确态度形成率均>98.0%;产妇对各时期保健的正确行为持有率均>76.0%,其中孕前保健(76.5%)、参加孕妇学校(89.1%)和产时自然分娩(78.6%)是持有率较低的行为;产后42 d去医院健康检查(86.5%)则是产妇态度重视但又未能很好付诸实施的行为。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上海市嘉定区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知信行结果总体良好,但仍需逐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全流程的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产后家庭访视失访原因,制定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产后访视率。方法利用武汉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期间在武汉市分娩且产后休养居住在江岸区的2006名产妇,调查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产后失访原因。结果访视率72?13%;失访率27?87%,失访主要原因为转外地、拒访和无法联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的教育程度、产次、产检次数、系统管理、常住人口、新生儿健康情况对产后访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的教育程度高、产检次数多、接受系统管理是提高产后访视率的保护因素;流动人口、产次多、新生儿分娩结局异常情况是产后访视拒访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妇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产后访视;接受系统管理的产妇产后访视率高;常住人口比流动人口产后访视率高;新生儿分娩结局正常比异常产后访视率高;随着产次增多,失访率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山区妇女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贫困山区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8个贫困县的24个乡,72个村的482妇女进行了问卷访谈.[结果]30.3%的妇女利用过孕前保健服务,产前检查率为85.5%,孕12周及以前检查率为48.3%,大于等于5次产前检查率为28.2%,住院分娩率为61.4%,18.8%的调查对象进行了产后42d健康检查.影响贫困地区妇女利用各期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手册/卡,产检次数,是否利用过孕前保健服务等.[结论]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不断提高,但规范程度较低.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妇女对各期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来提高整体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提出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建议。方法在北京和杭州两市流动人口聚集区,对1 446例流动孕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3%的流动孕产妇女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档案,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9.5%,住院分娩率为86.9%,产后访视率为11.6%。结论流动人口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需要通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健康教育、打击非法接生,来促进流动人口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提出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建议.方法 在北京和杭州两市流动人口聚集区,对1 446例流动孕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3%的流动孕产妇女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档案,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9.5%,住院分娩率为86.9%,产后访视率为11.6%.结论 流动人口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需要通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健康教育、打击非法接生,来促进流动人口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状况、探讨影响孕产妇孕期尽早接受艾滋病检测服务的因素.方法 于2011年2月27日-3月20日,在安徽、广东和四川6个有中央财政经费支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县区,对2 270名分娩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和配偶人口学特征以及产妇艾滋病检测情况;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孕产妇孕早、中期艾滋病检测的因素.结果 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达90.4%(2 053/2 270),并集中于住院分娩时(61.0%,1 252/2 053),孕早、中期检测比例仅为28.6%(587/2 053).多变量分析结果 显示:产妇受教育程度[OR=1.48(95%CI:1.22-1.81)]是否初次妊娠[OR=0.77(95%CI:0.61-0.97)],妊娠期间配偶有无外出打工[OR=0.61(95%CI:0.48-0.76)],是否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1.77(95%CI:1.38-2.26)],认为孕产妇是否有必要进行艾滋病检测,[OR=1.66(95%CI:1.13-2.43)],妊娠期是否接受过相关咨询[OR=1.97(95%CI:1.56-2.50)]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早、中期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因素有:受教育程度高、初次妊娠、妊娠期配偶在外地打工、知晓相关知识政策、可参与经济决策、认为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检测有必要、妊娠期间获得了艾滋病检测信息、孕前接受过检测、配偶有相关危险行为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11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基本情况、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实际利用情况等信息,并与出生信息和病案首页信息匹配。结果 60.89%的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检次数为(6.02±2.53)次,产检次数≥5次者占70.84%;影响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人均月收入、子女数、支付产检费用和认为产检费用是否合理。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宣教,落实保健保障政策,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从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农村女性生殖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谟  颜秀银  王亚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486-3487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的主要疾病及危险因素,制定农村女性生殖保健措施。方法:对4638例49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农村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患病率48.6%,其中生殖道感染率40.5%,前3位是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文化程度低、30~39岁妇女、孕育次数≥3次、经济收入较低、配偶务农者与文化程度高、其他年龄组妇女、孕育次数<3次、经济收入较高、配偶非务农者比较,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结论:影响农村女性生殖健康除了妊娠、分娩及流产外,主要是生殖道感染,其危险因素有妇女文化程度低、性行为活跃、孕育次数多、家庭经济差、配偶职业等,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开展生殖保健健康教育,提供方便有效地生殖健康服务是农村女性生殖保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妇的心境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76例产妇在产后3~4天进行访视,自行填写基本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部分因子)及爱丁堡抑郁量表。结果:家人关心程度与孕妇本人是否善于交往是影响产妇抑郁的重要因素;对孕妇进行系统的孕产期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产后抑郁,而是否选择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受孕妇本人文化程度影响。结论: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以及提高其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家人关心程度和增加孕妇之间的交往,将有助于减少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937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优惠政策的知晓率仅为25.1%,51.5%认为整个孕期的产检次数应听从检查医生的建议,医护人员、朋友与家庭成员、电视广播是获得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书刊与小册子、录像示教、医生保健人员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是最喜欢的宣传教育方式。结论:根据不同层次妇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