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应用4.0 mm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29例,包括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7例,术前行CT扫描并进行骨三维重建,术中首先复位固定外踝和内踝,C型臂X线透视踝关节,根据术中情况采用闭合或直视下复位后踝,垂直骨折线打入导针,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2个月(6~24个月)随访,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推荐的踝足评分系统评分:优2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较为满意的内固定方式,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大干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 随访5-12个月,平均8.2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 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祝仁兵  陈世杰 《四川医学》2007,28(5):552-553
目的通过对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探讨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踝采用1/3管形钢板固定,后踝和内踝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分离者用1枚螺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8周时取出胫腓联合螺钉后逐步负重活动。结果术后随6~3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按齐斌的评价标准,优良33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结论三踝骨折应行解剖复位,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踝穴的完整性和距骨的正常解剖位置以及负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同时要重视韧带的修复和下胫腓联合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方法.方法:对32例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前内,前外双侧弧形切口,锐性探查内外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及踝穴,外翻踝关节,直视显露后踝骨折块,清理后踝周围的瘢痕组织及碎骨块和骨痂组织,用尖刀探查后踝原始骨折线.清理骨折断端、复位,固定后踝,以骨嵴为标志,恢复外踝的正常长度和力线,并用1/3管型钢板或普通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内踝用螺钉或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术后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个月,平均36个月.2例出现浅表皮缘坏死,3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28~39周,平均32周,3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间隙变窄,有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其中2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根据AOFAS评定标准,踝关节评分优20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7%,5例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10°.结论:手术治疗伤后86天内三踝骨折,锐性探查原始骨折线,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块,保留腓骨的正常长度、旋转和力线,正常的踝穴间隙,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5例三踝骨折分别应用拉力螺钉、1/3管形钢板、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35例随访8个月~4年,优28例,良6例,差1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明确分型、解剖复位内固定并早期的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防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单髁Hoffa骨折的疗效,并系统分析Hoffa骨折的损伤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该院采用抗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9例单髁Hoffa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所有骨折均在术后4个月内愈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24~50个月)。7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获得满意复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复位丧失及固定失败。术后早期发现伤口感染1例,抗感染1周内伤口愈合。随访中发现1例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硬伴疼痛。按 KSSs评分标准,膝关节预后功能优4例,良4例,差1例。结论防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固定 Hoffa骨折可对抗股骨髁承受的强大剪切力,具有固定可靠、可早期负重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钉结合后路钢板手术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即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后方入路显露采用螺钉结合防滑钢板治疗的10例Hoffa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22~68岁,平均44.6岁。其中外髁骨折6例,内髁骨折4例,单侧双髁骨折1例。骨折按Letenneur分型:Ⅰ型4髁,Ⅱ型2髁,Ⅲ型4髁。分别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先用空心螺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然后重建钢板塑形后抗滑方式固定。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平均12.4个月(6~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3~24周,平均18周,无感染、血管神经并发症,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发生。按Letenneur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8髁,良1髁,差1髁,优良率为90%。结论:后方入路螺钉联合钢板抗滑固定治疗Hoffa骨折,显露直观,固定坚强,无需外固定,可早期不负重活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空心螺钉与T型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许县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66例后踝骨折患者,以后踝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者29例为对照组,以后踝采用T型钢板固定者37例为观察组。对比分析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AOFAS足踝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9.4±4.7)个月。两组单纯后踝手术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a 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 a AOFA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较空心螺钉更有优势,尤其是粉碎性后踝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推荐采用T型钢板固定,支撑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改良后外侧入路加内侧入路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加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术后进行石膏固定3~4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8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7.1%.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加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确实的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22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踩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6个月~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19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对30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h~18d。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45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3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使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的牢靠度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能维持关节稳定性,可早期、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潘守峰  严伟  鲁成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8):1327-1330
目的 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收型1例,垂直压缩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手术体位均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固定外踝,外踝复位后,由于后侧关节囊的牵张作用,复位固定后踝相对容易,术中采用“拉钩实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外踝处行3层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后踝,最后辅助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内踝,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术中辅以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证实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牢靠。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4~26)个月。术后半年全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超过95分者10例(25.6%),介于91~95分者23例(59.0%),5例评分介于81~90分之间,1例评分低于80分,总优良率为84.6%。 结论 俯卧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同时外踝及内踝也能获得良好显露、复位与固定,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三踝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前内侧孤形切口暴露内踝、后踝。腓骨后缘直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骨折,按照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顺序,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结果:随访12~36周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分标准,52例中优30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90.4%,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结论:旋前外旋、旋后外旋三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骨折的可靠固定,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分别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植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  相似文献   

15.
张旭凯 《四川医学》2011,32(11):1786-1788
目的探讨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9例,骨折复位后,外踝骨折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内踝及后踝采用松质骨钉固定。骨折固定后,下胫腓联合用1~2枚皮质骨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12周、负重行走前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丝钉。结果 39例患者获得平均38(5~58)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无痛(0分)32例,轻度疼痛(1~3分)6例,中度疼痛(4~6分)l例。根据AOFA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优30例,良9例,优良率100%。39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结论精确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提高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治疗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1例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手术入路选用内、外侧2个切口,应用1/3管钢板和螺钉对外踝、后踝、内踝以及不稳定的下胫腓关节进行内固定治疗,采用Baird的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19例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骨折均愈合。优14例,良4例,可1例。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外旋型三踝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齐东彪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和改进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6月-2010年11月采用分叉克氏针、医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45例。结果随访8.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20周(平均12周)。按苟三怀提出标准评定,优38例,良5例,可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5.6%。结论分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外踝骨折方法的一种补充,尤其适用于靠近外踝尖的骨折。手术治疗内踝骨折应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创伤小,无须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骨折使用腓骨钩锁定钢板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0年4月,对24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所有病例均得到完整随访,男15例,女9例;年龄20~74岁,平均38岁;单纯外踝骨折6例,双踝骨折11例,三踝骨折7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11例,B型13例,均为腓骨远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小时~18天。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锁定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20.6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2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临床愈合,4例于术后24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1期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9~93分,平均87.2分,其中优14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腓骨远端骨折使用腓骨钩锁定钢板治疗能更好恢复外踝正常外翻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PMF). Data sources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were review were mainly from English literature of PubMed data base. ncluded in this review if they were related to the PMF or trimalleolar fractu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手术重建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Ⅳ度不伴有三角韧带损伤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病例。手术方法为外踝钢板固定,内踝2枚螺钉固定,修补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依后踝骨块大小决定是否进行螺钉固定。然后进行拉钩试验检测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若不稳定,加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均未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后踝固定33例,未固定后踝20例。术中拉钩试验共发现14例下胫腓联合不稳,均为未固定后踝患者。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后踝固定组优良率为84.8%;未固定后踝组优良率为75.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与否是决定能否有效重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