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2.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辉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8)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相似文献
3.
吴志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3,4(5):53-54
20 0 2年 9月 ,我院对 1例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病人进行了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 ,半年随访病人情况良好。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 ,往往涉及到酸碱、电解质失平衡 ,凝血功能紊乱 ,所以术中病人的监测与调控尤其显得重要 ,现将麻醉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治疗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男 ,37岁 ,体重 6 2kg,因上腹部胀、尿量减少、CT、肝穿刺病理报告示肝硬化 ,先后 5次收住入院 ,经“保肝降酶及白蛋白支持治疗” ,病情反复 ,故入院行肝移植术 ,术前 1d进行了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术前生化检查结果 :总蛋白5 7g L、白…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原位肝移植(OLT)患者的肝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85例OLT患者,于术前、术中、术后应用CDFI测定肝总血流量(TLBF)、血流灌注指数(DPI)、门静脉充血指数(PCI)、阻力比(RR)等血流参数,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①OLT患者术后七天之内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术后七天之内门静脉平均流速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其它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CDFI对OLT术后肝动脉(HA)狭窄、门静脉(PV)、腔静脉(IVC)血栓及胆道并发症可做出较为特异性的诊断。结论:CDFI对OLT术前患者的筛选、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监测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0例重型肝炎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麻醉诱导后经右颈内静脉放入肺动脉导管,左桡动脉放置动脉导管,通过换能器连接HP多功能监测仪及Edwards持续心排监测仪,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等相关指标。结果 ①术中心率(HR)增快,MAP在无肝早期和新肝早期均降低;中心静脉压(CVP)变化显著,在无肝期明显下降,新肝早期急剧增高,新肝60min后逐渐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与平均肺动脉楔压(PAWP)的变化一致,均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早期急剧增高。②SVR在手术开始前处于较低水平,无肝期开始后进行性升高,新肝期开始时较无肝期明显下降;PVR在新肝期变化最明显,早期显著升高后逐渐降至术前水平。③左室作功指数(LVSWI)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期1min继续下降后逐渐升高;右室作功指数(RVSWI)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期逐渐升高。④CO及C1始终处于高水平,无肝期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新肝期逐渐升高至较术前更高水平。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最显著,但CO一直处于高输出状态。SVR变化复杂,受血压、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可指导加强麻醉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心功能不全、低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期间机体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方法:3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30min、无肝期5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5min、新肝期30min、新肝期60min、术毕测定MAP、PCWP、CI、HR、CVP、pHi、Pg-PaCO2、pHa等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无肝期和新肝期5、30min时,MAP、pHi、pHa均下降(P<0.05),而Pg-PaCO2、HR则增高(P<0.05);CVP、PCWP、CI在无肝期下降(P<0.05),在新肝期5、30min则升高(P<0.05)。所有指标在新肝期60min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期间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胃肠道灌注明显不足,缺血缺氧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最为严重,随着门静脉的开放和新肝功能的恢复,胃肠道黏膜灌注及缺血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的变化。方法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肝硬化患者65例,分别在术中不同时期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各项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心率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显著增加,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在无肝期明显减低,新肝期均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心脏指数、氧供指数在无肝期显著降低,新肝期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氧耗指数在无肝期减少,新肝早期进一步减少,之后逐渐回升至无肝前期水平;无肝期氧摄取率升高,新肝期5min突然减低,此后逐渐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结论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高动力循环,无肝期和新肝早期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变化显著,术中应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指导术中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8.
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转归。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术前心排量(CO)较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均较低;术中SVR、PVR均较低,而PAWP在新肝期较低。(2)与术前相比,HPS组CO在新肝15min时较低,新肝30min后无差异;对照组在新肝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新肝30min后上升。(3)与术前相比,HPS组PVR在新肝30min后差异无显著性,SVR下降;对照组在新肝30min后PVR、SVR均下降。(4)HPS组患者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3.1%,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HPS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表现为高心排量、低体及肺循环阻力的状态,其围术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长期转归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21例原位移植肝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自术前直至术后4年进行长期定期随访.记录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脏厚度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1) 肝移植患者术后1~3 d内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1);(2)肝移植患者术后脾肿大逐渐缩小,但持续至术后4年,与对照组比较肿大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可在较短时间与正常人群无差异,但是脾肿大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提示内脏血流动力异常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乳酸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n=25)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n=25)。D组术中持续泵入多巴胺,速率为2~20 μg·kg^-1·min^-1;N组术中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速率为0.01~0.4 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泵入速率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 mm Hg。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手术开始后40 min(T1)、无肝期40 min(T2)、新肝期40 min(T3)、术毕(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肺循环血管阻力(PVR)及血糖(GLU)、乳酸(LAC)的值。结果 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2~T4时段HR明显增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与T0时比较,CVP、MPAP、CO明显降低,SVR、PVR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在T3时与T2比较,CVP、MPAP、CO明显增高,SVR、PVR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T4时段GLU、LAC持续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期间出现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及GLU、LAC的变化,去甲肾上腺素在维持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例行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n=48)和对照组(C组,n=48).观察并分别记录麻醉后、无肝前期(T0)、肝下下腔阻断30 min(T1)、肝下下腔开放30 min(T2)、肝下下腔开放60 min(T3)、肝下下腔开放120 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CO)、平均动脉血压(MABP)、体循环阻力(SVR)、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无肝前期CCO、MABP、MPAP、PAWP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下降(P<0.01),SVR明显升高(P<0.01);开放肝血流后30 min,两组患者MABP和RVEF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1,P<0.05),SVR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再灌注后60 min,U组患者CCO、MABP和RVEF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SV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MPAP和PAWP基本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改善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综合征,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关系及其对早期诊断血管并发症的意义。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56例肝移植患者移植肝脏形态学变化、肝动脉峰值流速(Vs)、肝动脉阻力指数(RI)、门静脉及肝静脉平均流速(Vm)等指标,并以60例健康成人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肝移植术后无并发症的移植肝在术后1个月内肝动脉Vs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门静脉Vm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肝脏组的肝静脉Vm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1个月后,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血流速度基本上趋于正常。移植肝发生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时肝动脉Vs较术后同时期无术后并发症的移植肝的肝动脉Vs增高。而在肝动脉栓塞时门静脉Vm较同时期无术后并发症的移植肝的门静脉Vm增高。移植肝的肝动脉低RI与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肝移植术后近期内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速度分别呈先高后低及先低后高的反向渐变趋势,充分认识两者的相关关系对及早发现移植肝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5例正常人和2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的肝脏。总结14例无明显并发症原位肝移植患者的门静脉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变化规律和5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及3例门静脉并发症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①肝移植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早期门静脉TAV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呈下降趋势,至手术3个月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5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门静脉TAV高于肝移植后同期无并发症的患者。③3例门静脉并发症患者的门静脉血流紊乱。结论肝移植后门静脉TAV逐渐下降,至手术3个月后恢复正常;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的协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术毕、术后24 h各采中心静脉血3 m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177;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177;7.90)m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 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 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 m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 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 min比较:术后24 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 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5.
背景: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均为晚期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心肌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同样受到损伤.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基丁胸腔生物电阻抗,可无损伤地提供反映左心室泵血功能参数及收缩功能参数.目的:采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5-01/2006-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完成.对象: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50例.方法: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肝移植患者移植后7 d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收缩加速指数及胸腔液体量水平等.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后早期(ICU内)不同时段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肝移植后第2天开始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加速指数明显低于移植前(P<0.01),外周血管阻力、胸腔液体量水平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这种变化于移植后第3天达到高峰,移植后第7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至移植前水平.结论:肝移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尤以移植后二三天最重.因此,密切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肝移植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抑肽酶对接受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中连续心排量(CCO)、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PVR)等参数的影响,探讨抑肽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保护作用。方法64例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A组n=32)和对照组(C组n=32)。分别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手术结束时(再灌注后2h)的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抑肽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抑肽酶组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②抑肽酶能明显减轻术中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波动范围,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结论肝移植患者术中预防性使用抑肽酶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 in、术毕、术后24h各采中心静脉血3m 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7.90)m 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m 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m in比较:术后24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体、肺循环的影响。方法24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前10min、无肝30min、新肝30min和术毕5个时间点采集中心静脉血,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1MABP在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断及开放后短期内有一过性下降〔分别由(81±11)mmHg(1mmHg=0.133kPa)降至(79±9)mmHg,再降至(57±19)mmHg,P均<0.0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可基本维持稳定。2CVP、MPAP和PAWP在无肝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在新肝期显著增高并维持高于术前水平。3CI在无肝期显著降低(P<0.05),新肝10min后显著增高(P<0.05)。4SVRI和PVRI在无肝期均显著增高(P均<0.05);血管开放后新肝15min内SVRI和PVRI高于术前水平,新肝30min后SVRI显著低于术前水平。5与术前值比较:阻断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新肝期和术毕均升高(P均<0.05);在无肝30min、新肝30min血浆ET1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新肝期易发生轻度肺高压。新肝期NO和ET增高,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儿童活体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的变化,以寻找其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监测并分析20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前及术后1、3、5、7 d的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5、7 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升高(SBP (mm Hg,1 mm Hg=0.133 kPa):106.60±9.58、116.75±9.11、117.95±12.15、116.45±8.73比92.75±6.72,DBP(mm Hg):63.85±10.33、70.70±10.98、70.90±12.92、74.65±15.51比53.95±12.43,MAP (mm Hg):78.15±9.30、85.30±9.44、85.35±13.85、85.90±13.94比66.45±8.83,均P<0.05],心率(HR,次/min)在术后5 d明显降低(102.80±26.08比117.25±19.25,P<0.05);术后1 d血Na+(mmol/L)显著升高(146.52±5.89比139.36±3.91,P<0.01),血K+、Ca2+显著降低[K+(mmol/L):3.36±0.44比4.12±0.68,Ca2+(mmol/L);1.15±0.15比1.23±0.06,P<0.01和P<0.05),而术后3、5、7 d血Na+、K+、Ca2+变化不明显;术后1、3、5、7 d血Mg2+(mmol/L)显著降低(0.69±0.11、0.64±0.10、0.58±0.10、0.72±0.17比0.84±0.10,P<0.05或P<0.01).结论 儿童活体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血压升高为主,术后早期电解质不稳定;早期诊断和治疗高血压、调控好电解质对提高移植成功率非常重要.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disturbances of haemodynamics and electrolytes by observing their change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Methods Twenty children who had undergon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operation wereenrolled in the study,their haemodynamics and electrolyte parameters before operation and on the 1,3,5and 7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monitored and analyzed.Results Compared with levels before operation,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the 1,3,5 and 7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SBP(mm Hg,1 mm Hg=0.133 kPa):106.60±9.58,116.75±9.11,117.95±12.15,116.45±8.73 vs.92.75±6.72,DBP(mm Hg): 63.85±10.33,70.70±10.98,70.90±12.92,74.65±15.51 vs.53.95±12.43,MAP(mm Hg):78.15±9.30,85.30±9.44,85.35±13.85,85.90±13.94 vs.66.45±8.83,all P<0.05],but the heart rate(HR,bpm)was significant lowered only on 5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102.80±26.08 vs.117.25±19.25,P<0.05).Blood Na+(mmol/L)level rose significantly on the 1 day after the operation(146.52±5.89 vs.139.36±3.91,P<0.01).On the same day,blood K+ and Ca2+ were declined significantly[K+(mmol/L):3.36±0.44 vs.4.12±0.68,Ca2+(mmol/L):1.15±0.15 vs.1.23±0.06,P<0.01 and P<0.05],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m on 3,5 and 7 days.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lood Mg2+(mmol/L)was found on the 1,3,5 and 7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0.69±0.11、0.64±0.10、0.58±0.10、0.72±0.17 vs.0.84±0.10,P<0.05 or P<0.01).Conclusion Hypertension is the main haemodynamics chang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and the levels of electrolytes are not stable in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s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recover from operation,and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maintain normal levels of electrolytes to obtain a successful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围麻醉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电解质的变化及其调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体外静脉转流和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在肝移植围麻醉期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及电解质稳定的意义。方法:5例患者无肝期均采用体外静脉转流及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观察无肝期及新肝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电解质的变化。结果:体外静脉转流初期5分钟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心排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转流10分钟后迅速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P均<0.05);新肝期5分钟由于供肝冲洗不完全导致一部分肝保护液进入体循环,出现一过性高血钾〔(4.1±0.4)mmol/L〕。结论:无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有重要意义;而小剂量多巴胺除了支持心功能、稳定循环,还可增加肾血流,保护肾功能,并可预防开放循环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