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床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采用WHONET 5.3软件分析。结果2000~2004年间,我院共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阴沟肠杆菌416株;标本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外科监护病区、神经内科等科室,分别占25.2%、9.6%、8.6%;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性5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仍保持了较高的敏感率。结论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高耐药率且多重耐药较为普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医院手外科患者感染阴沟肠杆菌的状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和合理治疗.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手外科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阴沟肠杆菌耐药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手外科共培养出病原菌365株,其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93株,占25.5%,阴沟肠杆菌对头孢类、氨曲南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表现为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60.2%~96.8%、68.8%、31.2%~81.7%,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表现为中等耐药,耐药率为34.1%~43.3%,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阴沟肠杆菌的监控和预防,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医院感染监控网葡萄球菌属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属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 统计分析山东省医院感染监控网2002年1月-2005年12月医院感染病例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葡萄球菌属1644株,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手术切口、皮肤软组织和泌尿道等,分别占39.72%、22.08%、9.43%和7.54%;葡萄球菌属对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耐药,仅对万古霉素等少数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葡萄球菌属的耐药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避免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医院近3年来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医院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英国先德半自动细菌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主要标本来源为痰、尿液和其他分泌物;对阴沟肠杆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而耐药率<32%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对阴沟肠杆菌无效;阴沟肠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3年间增加了>20.0%.结论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多药耐药且耐药性较高的细菌,为及时有效控制阴沟肠杆菌感染,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来所有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共分离出48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89株,占59.22%;革兰阳性菌95株,占19.47%;真菌104株,占21.31%;真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这3种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药耐药率80.33%。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导,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且呈多药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重视病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判断参照CLSI 2010年标准。结果阴沟肠杆菌主要分布于骨科占17.9%,其次为耳鼻喉科占11.6%,神经外科占10.5%;标本分布以分泌物分离最多占24.2%,其次为痰液、脓液,分别占23.2%、13.2%;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027.4%,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的耐药率>90.0%。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伤口及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控制阴沟肠杆菌耐药的关键,选择抗菌药物要以药敏结果为依据;密切关注阴沟肠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遏制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情况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阴沟肠杆菌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AmpC酶初筛,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mpC酶基因。以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8株阴沟肠杆菌中有36株携带AmpC酶,检出率36.73%。在36株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中,检测到仅携带DHA基因株6株(16.67%);仅携带ACC基因株20株(55.56%);同时携带ACC和MIR基因株8株(22.22%);同时携带ACC、MIR和FOX基因株2株(5.56%)。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抑酶剂、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44.44%~91.67%);对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7.78%、0.00%。结论阴沟肠杆菌AmpC酶携带率高,是导致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应以药敏检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阴沟肠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75例阴沟肠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结果 75例患者中年龄≥65岁59例,存在基础疾病的71例,使用抗菌药物56例,住院时间≥20 d的31例;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呲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阴沟肠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6.7%.结论 阴沟肠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与高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亚胺培南可作为阴沟肠杆菌重症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2005-2007年医院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医院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irby-Bauer法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近3年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364株,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对13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3.30%,对头孢三代(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头孢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30.0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94.00%.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重症患者可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为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9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所有阴沟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采用PCR技术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肠杆菌目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9年临床标本共检出43株阴沟肠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11株,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8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低于30%。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主要为同时产A类碳青霉烯酶和B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主要为blaKPC和blaNDM,未检出D类耐药基因。11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可分为5型,其中最多的基因型有6株,这6株菌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转科密切的相关科室。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耐药基因以blaKPC和blaNDM<...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骨科伤口标本分离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某综合性医院骨科各病区分离的682株G-杆菌,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骨科伤口标本的G-杆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16.72%)、大肠埃希菌(15.40%)和阴沟肠杆菌(12.7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4.29%(57/105)和31.43%(22/70),两种细菌均主要分布在创伤骨科,分别占49.12%和45.4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均>80%。除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64.37%外,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率介于71.26%~100.00%。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敏感率为78.95%和65.79%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5%。结论G-杆菌是骨科伤口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了解其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有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临床分离的154株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结果 阴沟肠杆菌主要分布于糖尿科、肿瘤科及ICU,分别占50.00%、15.58%、12.99%;在各类标本中的构成比以创面分泌物、痰液较高,分别占64.29%、16.23%;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耐药宰相对较低,分别为25.32%、31.82%、36.36%;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氯霉素耐药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6.10%、92.21%、78.57%;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阳性率为46.10%.结论 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一所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抗菌谱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7月-2010年6月医院感染患者的原发病、基础病、感染部位,以及各项危险因素;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 2008年版为判断标准.结果 患者原发疾病是肿瘤时,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为13.0%;34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85株,占24.7%,革兰阴性杆菌180株,占52.3%,真菌79株,占23.0%;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前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9.2%和75.0%,后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9%和50.0%.结论 南京地区需重视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病原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113株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携带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两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采用VITEK或API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ESBLs;三维试验确认法检测AmpC酶。结果:113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26.55%和42.48%;ESBLs和AmpC酶共同存在者为9.73%。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佰司他汀的耐药率分别为98.2%,66.4%,45.1%,23.0%,17.7%,9.7%和4.4%。产ESBLs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的耐药率为6.7%和3.3%;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的耐药率为12.5%和2.1%;非产酶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佰司他汀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阴沟肠杆菌产E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尤其是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已逐渐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菌,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临床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近3年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0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MicroScan-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排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4083株,肠杆菌科细菌2104株占51.5%,非发酵菌1880株占46.0%,其他99株占2.5%;3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阴沟肠杆菌为9.5%、5.4%、8.3%,肺炎克雷伯菌为4.2%、8.8%、6.2%,大肠埃希菌为0、0.6%、1.3%;非发酵菌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除外)鲍氏不动杆菌为58.0%、48.5%、68.8%,铜绿假单胞菌为23.1%、15.3%、11.9%,鲁氏不动杆菌为23.8%、5.9%、3.6%.结论 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肠杆菌科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鲍氏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对亚胺培 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但耐药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及其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的分布以及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29株阴沟肠杆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美唑、亚胺培南、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PCR检测qnr基因并将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9.3%~89.7%;对头孢美唑、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6.6%、89.7%、82.8%、55.2%、13.8%;29株阴沟肠杆菌中,2株细菌携带qnrA1基因,占6.9%。结论阴沟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为多药耐药菌,少数菌株中存在qnr基因,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老年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重症肝炎及肝硬化老年患者111例,分离其感染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其中分离出菌株157株。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为主,少数是革兰阳性菌。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类抗菌素耐药性高;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性均很低。结论:了解了老年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感染菌株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征.方法对1999年7月~2002年6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上报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发生46 126例次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报告相应病原菌15 126株,阳性率为32.7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4.65%,其次为真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29.12%、25.92%,位于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其他真菌(14.36%)、白色念珠菌(12.33%)、铜绿假单胞菌(8.69%);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外,革兰阴性菌以亚胺培南最敏感,敏感率>87%,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51%,对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的耐药率>33%;阴沟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87%;MRSA和MRSE的检出率高达86.76%和76.32%.结论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中,真菌所占的比例高;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院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197例手术中直接穿刺采集的胆汁标本进行需氧培养,并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97份胆汁标本中,130份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5.99%;共分离151株需氧菌,其中21份标本为需氧菌混合感染。分离革兰阴性(G-)杆菌114株(75.50%),革兰阳性(G+)球菌36株(23.84%),真菌1株(0.66%)。病原菌居前6位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8.34%)、屎肠球菌(10.59%)、阴沟肠杆菌(6.62%)、粪肠球菌(5.96%)、肺炎克雷伯菌(5.96%)、铜绿假单胞菌(4.64%)。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达10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敏感性高(敏感率77.78%~100.00%);肠球菌属细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0%,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G-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结论胆道感染细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肠球菌属;临床医生在经验用药的同时,应尽早做胆汁培养和药敏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鉴定及药敏仪,对某院2012年全年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主要菌种做药敏试验。结果 1 080份标本共分离病原体314株(29.07%),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224 株(71.3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株)、肺炎克雷伯菌(49株)、阴沟肠杆菌(46株)、黏质沙雷菌(39株);革兰阳性(G+)菌85株(27.0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8株)、溶血葡萄球菌(26株)、表皮葡萄球菌(1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6株);真菌5株(1.59%),均为白假丝酵母菌。G-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表现出广谱耐药;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对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检出菌的耐药机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新的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