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于1997年在钟传华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始立题对肠癖病证的临床研究。围绕有关肠癖证的经典论述深入温习和发掘其内涵。为延伸“审证求因、辨证求本”的辨证观,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科学分析和验证研究,以微观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学说互补完善,融汇贯通了肠癖证属的病因与病机、病能与病形的辨证学说,开创了微观辨病证诊断的新思维,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已7年,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在钟传华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对肠癖证有多年的研究。对此病证更新探索了微观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拓展了对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辨证和中医中药治疗,降低了手术治疗或手术致残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1辨病证诊断1·1辨证诊断肠癖证的内涵较广,依据《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凡四十论》的证候分类及辨证标准。主诉拟有胃肠痛、胀、吐、泻、便血的主证,或泻下红痢或白痢、或便远血或近血的病程迁延等症状者。诊察脉、色、形、神的体征表现,综合分析病因病机。首辨泄、痢证属太阴或阳明的主证,继而又以《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凡四十论》的病…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可参考积聚、肠癖、肠风、锁肛痔、脏毒及痢疾等病辨证施治。其病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多为脾虚胃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故治当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期中医辨证规律。方法记录193例轻-中度缓解期UC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收集中医四诊、中医证候、内镜下肠粘膜征象及病变范围等信息,判定病位、病性和脏腑失调关系,分析中医证型与中医证候、内镜下肠粘膜征象及病变范围的分布特征。结果缓解期辨证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脾、肾、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性频次较高的是气虚、湿、阳虚、热;脏腑失调中高频证素是脾气虚、大肠湿热、肾阳虚、脾阳虚;发病部位E1以大肠湿热证为主,E2脾虚湿蕴证多见,E3以寒热错杂证偏多,各证型中肠黏膜病变征象不尽相同。结论通过了解缓解期UC中医辨证规律,为UC中医药的标准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振忠 《河北中医》2010,32(8):1160-1160,1173
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可出现IUD位置正常,但月经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非经期阴道流血等异常子宫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并发症,属中医学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范畴。笔者以辨证求因与辨病识病、审察总体病机与证候变化、审因论治与辨证组方为切入点,辨证遗方用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的记载、论述,对运气学说的本源进行了引证、分析,从而得出中医学理论源于周而复始的天体运行的结论,进而推测运气属性是如何经由大量的观测、记录和统计被归纳而出。运气学说藉以“取象比类”的思想为核心,以运气属性总领归纳临床证候群,更与圆运动理论的升降理论模型相结合,以此指导临床辨病、辨证与治疗。本文同时归纳了运气学说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势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燥与湿亦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燥证与湿证的形成不仅与外感燥湿邪气相关、而且也是对脏腑、津液、精、血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的特定的病理状态的概括。燥湿辨证理论是指导其外感病和内伤杂病临床实践的理论根据,而且体现了辨证求因和整体观念的特点。本文拟以燥湿证的辨证要点与燥湿辨证理论的临床意义这两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探讨《医方一盘珠全集》重视脏腑辨证、顺应脏腑特性,祛邪重出路、扶正重脾肾,论病求纲领、审证求细处,立法依证因、选方求简验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相火学说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既可以用来阐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也可以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相火学说探讨IgA肾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认为其病因病机与相火学说密切相关。根据相火理论以及IgA肾病的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君相不交,阴虚火旺证、湿热相火,损伤阴络证、相火失煦,气血不足证以及相火羸弱、瘀血内停证。临床上,以相火学说为指导对IgA肾病进行辨证治疗的效果显著,本文为IgA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对于疾病证治规律研究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原因很多,但总不离者有三:其一,此书乃仲景多年真实临床实践之产物;其二,此书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三,此书论病多且载法精。也正是基于这三点,肠易激综合征(IBS)辨证规律研究也当求之于《伤寒杂病论》。细细观之,仲景书中IBS的主要症状论述颇丰,且证候丰富,方药俱备,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具有较为稳定之优势。故而,研究IBS辨证应当借助于经典的力量,力求发现隐藏在其中可循之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通过挖掘问题与困惑,提出冠心病辨体、辨病和辨证研究模式的优化策略,即:促进和规范体质分类研究,改进体质辨证研究方法;构建现代中医学对冠心病辨"病"和病证结合的再认识;结合藏象及证素辨证理论将辨体质与冠心病的病证融为一体;运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不同体质冠心病同病异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临床诊断时,西医重视辨疾病,中医重视辨证候;而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点,实际上是西医的"病理"与中医的"病机"之间的大融合.中医的"证候"与"病机"二者,反映的是疾病的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中医病机学形成的基础是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而藏象理论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医要正确认识疾病,要确立证候诊断标准,要抓准病机,都离不开藏象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以"疾病--证候--病机"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以藏象学说为基础,明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定的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心悸证,以脏象学说为核心,辨证求因,审因施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心悸的治疗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病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寻儿科五脏辨证学说的发展轨迹、具体内容、学术特点和传承价值,概述了该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著名医家的贡献,以及与八纲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对五脏疾病证候的记述,总结出钱乙将虚、实作为把握五脏病机演变的核心要素,化繁为简,提炼辨证要点,准确指导临床施治,实用价值历久弥新。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独特性决定了儿科五脏辨证学说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摄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恪 《中医药学刊》2002,20(5):661-662
从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辨证论治原则,抓主要矛盾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预防思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十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说明在当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需要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应改变传统的学习经典方法。注重从整体上全面完整地把握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全书内容贯穿着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辩证法思想,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内经》治病求本的思想指导下,从大量临床实践中结合古代朴素辩证法,认识到疾病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病机实质的变化,必然透过现象表达于外,医者运用四诊,通过外部现象便可探索其病机实质,即所谓辨证,随证立方遣药,每一证必有一方,证以方为基础,方以证为归宿。《伤寒论》一书的核心实质是建立在辨证施治上,而辨证又是以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下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中医的发病学说认为,病是机体在正邪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特异性病理反应,有一定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病因作用于机体,可因人、因时、因地、因治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病机为其内在根据.病-证关系表现为:证候 = n个类病信息 病机信息 兼症信息;类病信息 病机信息=当前病信息,类病信息决定病名,病机信息决定证型.辨证除了要辨病性、病位等病机信息,还要了解"类病"信息(即基本病理特征).病机辨证体系即以病机为要素建立的辨证体系.病机十九条以病性和病位充实虚实二纲,奠定了病机辨证的基础.这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病性为经、以病位为纬建立起来的辨证体系,称为病机辨证体系.以虚实二纲来统领病机辨证体系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成药乳癖消、乳增宁对乳腺增生病不同辨证分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在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病人中,随机抽取乳癖消组和乳增宁组各200例,进行组间比较并分别对各中医证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乳癖消组和乳增宁组治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和冲任失调各证型治愈率比较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乳癖消和乳增宁也要辨证施治乳腺增生病才能产生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俞长荣教授临证思维特色。俞长荣教授认为,医者临证思维必须十分重视调理气化,只有把气化学说纳入整体观中才能提高疗效。恒动观离不开整体观指导,“随证治之”必须是病理起了变化,是在恒动观指导下的施治方法之一;治病求本之“本”,就临证诊治讲,主要指病机、病位、病性,应据病理机制,析病理、求本质;积累临床经验,探索隐性辨证方法,久治不愈者寻求体质;方,贵在善用,明确仲景治方精神,即使不用仲景方,也算仲景法。药,贵在领悟,吃透药性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才能获效。  相似文献   

20.
赵力  张建荣 《光明中医》2016,(10):1375-1376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对虚劳的辨治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治病求本,辨证施治,创制重视脾胃肾,甘温扶阳的治法及用药特色,为指导实际临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首先对虚劳病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再对张仲景重视脾胃肾,甘温扶阳的治法及用药特色加以简要分析,以便遣方用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