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作和  姜辉  叶芳 《护理学报》2009,16(9):76-7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中患者出现幽闭恐怖症后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43例第1次行MRI检查出现幽闭恐惧症状、无法完成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检查中不适症状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7例患者均能成功完成检查,有效率为86%,6例经多次心理干预后无法完成检查,无效率为14%。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检查中不适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MRI检查所致幽闭恐怖症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顺利配合并取得检查成功。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入院第2、14天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入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测评无明显差异(P〉0.05),与全国常模数据相比明显升高(P〈0.01);入院第14天。干预组心理测评得分明显降低(P〈0.01),恐惧的得分与全国常模数据已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入院时比有所降低(P〈0.05),但较心理干预组仍高(P〈0.01),抑郁测评得分则较入院时有所上升(P〈0.05)。(2)入院第14天,干预组生活能完全自理或大部分能自理患者占73%,对照组占5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病后的心理障碍。促进躯体症状的改善与恢复。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减轻麻醉和手术恐惧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病人麻醉和手术恐惧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状态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操作,干预组加以心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恐惧程度。结果干预组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恐惧的有效方法,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检查中幽闭恐怖症的表现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幽闭恐怖症的认识,解除病人在接受磁共振(MR)检查时的恐惧心理。方法:研究38例幽闭恐怖症病人的表现及处理措施。结果:MR检查时幽闭恐怖症的发病率为1.1%(38/3440)。其中32例病人通过医务人员的耐心解释和教育或由家属陪同完成检查;2例经过静脉注射镇静药物后完成检查;另4例因坚持不配合而未完成检查。检查失败率为0.12%。结论:应用适当的方法能够减轻幽闭症病人的恐惧心理,使他们配合医务人员完成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及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患者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Ⅱ组为观察组,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Ⅰ组HR、SB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而Ⅱ组则较稳定;Ⅰ组术后应激激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Ⅱ组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术后RR浅快,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提供完善的止痛效果,能更有效地控制术后应激反应,并有改善呼吸和稳定循环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MR增强检查中病人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62例需要MR增强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MR增强检查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登记后(干预前)、检查前(干预后)的焦虑、恐惧得分,分析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需要做MR增强检查的病人大多数心存疑虑、恐惧,本研究显示心理干预护理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可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7.
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彬 《临床医学》2009,29(9):85-86
目的观察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冶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及心理自我放松,对照分析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4周观察组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4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因素影响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心理疏导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门诊放射检查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提高门诊放射检查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60例门诊放射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心理干预组采用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在一系列的放射检查前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照组采取平时未加干预的方式,直接进行影像检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CL-90评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敌对因子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O.001)。结论门诊放射检查患者存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放射科工作人员对患者心理干预能极大地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疾病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解芳 《当代护士》2008,(6):81-8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小针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120例采用针刀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熙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中的恐惧程度、术后生命体征及施术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血压、心率、呼吸、顺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施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针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对手术的适应性,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结果:经过1年的观察后,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观察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康复运动的依从率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配合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在行CT冠脉造影扫描前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到CT室进行一般资料登记后和检查后分别测定焦虑值、血压及心率。在完成冠脉造影扫描后比较两组的图像效果。结果干预组图像质量好于对照组(x^2=8.54,0.01〈P〈0.05)。两组在检查后的焦虑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P〈0.01)。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焦虑值、稳定心率,能提高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术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7例接受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进行心理测评,同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在心理干预前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测评,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术前SCL-90中躯体化、恐惧、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经心理干预后,SDS、SAS测评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78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人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16名,对照组364名,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每月1次,共12次,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1.8%、36.9%,均高于正常范围(9.0%),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程度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经1a的系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对2007年4月1日至6月30日接受门诊静脉输液的800例婴幼儿进行心理分析,并针对婴幼儿进入输液室后的不同情绪状态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方法。结果护理干预前,800例静脉输液婴幼儿中合作型56例、恐惧型252例、兴奋不合作型492例,干预后分别为281例、202例和3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0%,干预后为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静脉输液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不仅减轻了患儿穿刺时负性情绪的表现,提高了患儿的合作程度和穿刺成功率;而且进一步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理疏导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患者的焦虑情绪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76例患者分为心理疏导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焦虑情绪和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心理疏导组药物流产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心理护理组服药后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腹痛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 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药物流产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前心理干预对镇痛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前心理干预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住院选择剖宫产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除常规处理外,进行心理干预。根据产妇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应用指导性语言进行阶段性心理咨询和辅导对照组常规处理。2组分别于术前、后进行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结果 2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存在,并且术前S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P〈0.01)。实验组产妇迭胸6麻醉平面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药物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剖宫产术前心理干预,有利于加强手术时麻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亲属焦虑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亲属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干预组患者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在患者入住ICU后24~36h,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对患者亲属进行调查。结果ICU患者亲属的状态焦虑问卷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可减轻ICU患者亲属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音乐干预对缓解子宫输卵管造影病人应激反应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音乐干预在不孕痘病人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过程中缓解病人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不孕症病人随机分为音乐干预组和对照组,音乐干预组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播放病人喜爱的音乐,对照组不播放音乐;测量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压、心率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焦虑自测量表(SAS)评估焦虑程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音乐干预组病人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干预组病人的SAS评分和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且音乐干预组病人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应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可有效缓解病人紧张、焦虑心理,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狂犬病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和护理干预。[方法]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狂犬病组和对照组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同时对狂犬病组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比较干预前后狂犬病组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病人家属焦虑、柙郁、愤怒、无助和自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狂犬病病人家属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狂犬病病人家属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帮助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这一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