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对82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确诊为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胃粘膜病变37例,消化性溃疡7例;临床多数表现为呕吐咖啡样液体(12例)或单纯黑便(32例),出血量较小,昏厥,血压改变者只占少数,并发症多,感染(17例)、肝肾综合征(8例)较常见。静脉曲张程度分级:轻度11例,中度9例,重度24例。结论:对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依据。在积极采取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去甲肾上腺紊冰盐水灌洗胃腔对病情改善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韦天灵 《华夏医学》2006,19(4):735-736
1998~2004年,我院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206例,经胃镜证实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4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74例中,男61例,女13例;年龄24~75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乙肝43例,丙肝4例,乙肝和丙肝重叠感染2例,酒精性25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  相似文献   

3.
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亦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现将我科2001年至2003年12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经被广大医务人员所熟悉.近年来急诊胃镜的开展及广泛应用,发现许多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胃粘膜糜烂所致(以下称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我院于1991年11月至2002年3月收治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分析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6例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于48h内行胃镜检查,并监测肝功能及记录治疗结局。结果:胃镜检查示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出血21例(37.50%)、肝源性溃疡出血30例(53.57%)、未见明确出血灶5例(8.9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4例(25.00%)、B级15例(26.79%)、C级27例(48.21%)。积极治疗后,出血停止54例(96.43%)、再出血2例(3.57%),死亡2例(3.57%)。结论:及时明确病因、做出诊断,进而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赵宪荣 《辽宁医学杂志》1999,13(5):280-280,F003
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逐渐增多,其原因多为合并上消化道粘膜糜烂或溃疡所致。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诊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中男51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523岁。均有肝硬化,曾呕血或黑便,呕吐物或便潜血阳性。1.2方法 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参照Ⅲ级分类法[1]:Ⅲ级者49例,Ⅱ级者9例,Ⅰ级者2例。…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0例EVB患者以及100例肝硬化非出血病人观察其肝硬化病因、腹水情况,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部位、形态、直径、红色征,进行gradgG分级。通过两组资料对比分析,制定EVB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病因、腹水情况、德清ALT、Child-Pugh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细胞计数、食管静脉曲张分级(gradeG)标准有显著性差异(P<0.01)。B超检查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EVB有关的因素包括重度(GⅢ)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外周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以(gradeG)标准GⅢ为主,对照组则以GⅠ为主。B超测定门、脾静脉对EVB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寻找其原因。方法对12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其中59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与胃镜表现。结果59例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3例,肝源性溃疡(HU)15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与重度间并PHG出血及出现PHG的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A级与C级间PHG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以PHG最常见,其严重程度及出血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02例,其中出血组112例,未出血组9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e回归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与出血的关系,同时评价北意大利内镜协会出血风险指数在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作用。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病程、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指数、红色征以及食管静脉曲张Grad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期间再出血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未再出血组(P〈0.01),再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和未再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是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指数在预测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4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4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诱因为饮食不当、休息不足或运动不当、情绪不稳定和咳嗽、呕吐等其它因素;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处理方法以药物治疗和胃镜下止血治疗.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应积极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临床上要注意对其诱因的预防,减少其破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生长抑素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清武  郭光华 《广东医学》1997,18(5):309-310
将5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生长抑素(施他宁)对照组接受垂体后叶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止血率为83.9%,对照组为51.8%,治疗组副作用少,认为施他宁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高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预防效果。方法:对住院经急诊内镜1~2次确诊的43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服药2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预防组2年的复发率30.23%,死亡率16.2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得安、泰美尼克片、麦滋林-s颗粒三联对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3.
毛新志 《中外医疗》2011,30(11):67-68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治疗后再次出血的高危因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收治的58例EV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合并肝癌者,出血组的以往出血次数、转氨酶、甲胎蛋白、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非出血组,而服用心得安比例低于后者(P〈0.05);单纯肝硬化者,出血组的以往首次出血时间、EVS治疗次数、转氨酶、心率高于非出血组,服用心得安例数少(P〈0.05)。结论 EVB治疗后,合并肝癌,或心率、AST数值明显升高者,1个月内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有造于预防EVB再出血。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特点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再出血风险也高。虽然近年来治疗进展较快,但仍有30%~80%患者在曲张静脉消失前发生再出血,EVB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常见的出血原因。准确预测EVB的危险性,对预防出血、改善预后都很重要。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方法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190例,并评价各危险因素对EV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曾庆松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8-98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可能导致两组患者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静脉曲张程度、胃镜及彩超检查各指标与非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红色征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红色征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阿斯特拉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对103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祝斌  王锦辉  陈洁  陈旻湖  崔毅 《广东医学》2008,29(7):1104-1106
目的了解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某些临床特征和内镜下表现以及目前各种防治措施在临床上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过去2年经胃镜确诊且资料较完整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并发症发生以及临床各种防治措施应用情况。结果出血部位在食管96例(68.6%),胃底出血44例(31.4%);曲张静脉局限于食管者79例(56.5%),食管胃底同时累及者59例(42.1%),仅2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4%);伴有红色征者106例(76.0%);曲张静脉直径>5mm以上者79例(81.4%),<5mm者18例(18.6%);静脉曲张程度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5例(5.2%)、8例(8.2%),84例(86.6%);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A级82例(66.7%),B级30例(24.4%),C级11例(8.9%);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6例(18.6%),6例(4.2%),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4.3%(48例),7.1%(10例)和8.6%(死于大出血7例和多脏器衰竭5例)。大出血活动期的有效止血措施分别为:药物治疗83.6%(117例),内镜下治疗13.6%(19例),手术治疗2.1%(3例),介入栓塞术0.7%(1例);预防再出血治疗措施:78.5%患者接受一种或以上预防再出血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71例(50.7%),内镜下治疗23例(16.4%),介入治疗3例(2.1%),手术治疗13例(9.3%),因各种原因未采用预防再次出血措施者30例(21.4%)。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严重静脉曲张和红色征发生率高,出血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高,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随着诊疗水平的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发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方法内镜下套扎、硬化和组织黏合剂栓塞等治疗12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结果 116例止血成功(90.6%),硬化、套扎、组织黏合剂注射的止血率分别为91.0%、95.0%和90.0%。死亡7人,病死率5.5%。胃镜诊治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镜下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 ,病死率高[1] 。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止血、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应用垂体后叶素、善得定、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三组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6 4例 ,现分析比较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 4例中 ,男 5 4例 ,女 10例 ,年龄 2 5~ 6 8岁 ,病程 3~ 8年 ,分为 3组。A组 :垂体后叶素组 15例 ;B组 :善得定组 2 4例 ;C组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凤琳 《当代医学》2011,17(2):51-5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49.3%,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1.5%和14.6%。经对症治疗,消化道停止出血50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而自动出院者为6例,3例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死亡。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也是不可忽视的出血原因。因此,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