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兰  范娟 《西南军医》2014,(3):325-327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Endosta具有广谱抗血管生成活性,其作用机制[1]是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被收入NCCN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单纯辅助化疗与联合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121例Ⅱb、Ⅲa期NSCL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3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包括多西他赛+顺铂/卡铂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卡铂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恩度治疗;每个治疗周期均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进行4个周期,并于术后3、6、9、12个月分别评价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出现病情复发的比例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P<005);观察组每个治疗周期的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给予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TP方案治疗.术后随访40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检测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的变化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9.4 vs 27.6个月,P<0.05),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4% vs 57.9%,P<0.05).治疗后两组CEC均有下降,第4周期化疗后试验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Ⅰ、Ⅱ及Ⅲ期患者的MVD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MVD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 与单纯化疗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NSCLC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3年生存率.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波 《西南军医》2012,14(2):330-332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联合治疗,能增加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的疗效。本文就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人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 d,间隔7 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为恩度,以下简称恩度)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化、放疗无效的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18例接受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恩度治疗;另一组12例单纯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以胸部CT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随访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CT复查: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基本一致.而术后3个月及6个月CT复查后进行疗效评价则显示:氩氦刀联合恩度治疗组临床受益率明显优于单纯氩氦刀治疗组.远期生存分析:氩氦刀联合恩度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79 d,单纯氩氦刀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8 d,前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 氩氦刀联合恩度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局部瘤内注药术联合抗血管治疗控制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例转移瘤患者均行CT引导下局部瘤内注药术,注射药物为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碘油。定期行CT或MRI复查,客观疗效评价参照RECIST实体肿瘤评价方法。结果17例共进行60次治疗,平均每位患者行穿刺治疗3次。无因穿刺及注药引起的并发症。随访率100.0%,17例患者均存活。其中获CR 0例(0%),获 PR 7例(41.2%),SD 9例(52.9%),PD1例(5.9%),RR 8例(41.2%),DCR 16例(94.1%)。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1年生存率为88.2%,2年生存率为47.2%,3年生存率为23.5%。结论 C T引导下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碘油的局部瘤内注药术是控制转移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发展成为缓解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的姑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46例NSCLC中,初治26例,复治20例。均行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3~5d予GP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15天;顺铂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7.5mg/m^2,静脉滴注3~4h,第1~14天;28d为1个疗程。粒子植入后2个月(即化疗2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5Ⅰ粒子植入2个月后,46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全组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6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783%。其中初治组26例中,CR7例,PR15例,SD3例,PD1例,有效率84.6%;复治组20例中,CR5例,PR9例,SD3例,PD3例,有效率70.0%。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治疗对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5年至2009年间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资料共74例,分别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50例,化疗栓塞治疗24例,每月一次,共行2~5次;每次治疗前后行血生化及心功能检查,至少治疗2次后复查CT、DSA,行疗效评估和生存期随访.结果 治疗组中平均年龄75.27岁,平均治疗3.05次,全组有效率60.81%.临床受益率93.24%,中位生存期12.21个月.其中动脉灌注组的有效率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00%和12个月,而化疗栓塞组分别为79.17%和17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值分别为0.025和0.0016);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药物用量及临床操作较安全,临床疗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血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恶性血性胸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恩度+顺铂)和对照组(顺铂),对照组胸腔内灌注顺铂(DDP)40mg/m^2,1次/w,连续2W;治疗组顺铂给药同前,同时加恩度30mg胸腔内给药,2次/w,连续2W。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治疗组CR10例,PR19例,NC+PD16例,有效率为64.4%(29/45);对照组CR4例,PR14例,NC+PD27例,有效率为40.0%(18/45),两组问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51.1%)较对照组(24.4%)显著提高(P〈0.05);两组药物毒副反应均不明显。胸腔灌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胸水中红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恩度联合DDP能较好治疗恶性血性胸腔积液,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1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自制组织微列阵(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66%(31/60),在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00%(16/20),P<0.05.肺鳞癌p16的阳性表达率为31.03%(9/29),肺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0.96%(22/31),P<0.05.结论 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p16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SPE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71例NSCLC患者根据胸部CT分为化疗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病情稳定+疾病进展),于化疗前行99Tcm-MIBISPECT,静脉注射99Tcm-MIBI740MBq后10~30min及2—3h分别行早期及延迟显像,在99Tcm-MIBI显像图上用感兴趣区(ROI)的方法勾画出病灶,然后选取镜像ROI于健侧肺的相应部位,由此分别获得早期相肿瘤/正常肺组织摄取比值(ER)和延迟相肿瘤/正常肺摄取比值(DR),并计算滞留指数(RI)。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ER、DR和RI之间的差别。结果99Tcm-MIBI显像结果中,化疗有效组的ER、DR分别为2.39±0.21、2.50±0.19,均显著高于化疗无效组的1.89±0.19、2.05±0.21,统计学差异有意义(t=8.311、8.480,P〈0.05)。化疗有效组的RI中位值为6.63%,高于化疗无效组的5.13%,统计学差异有意义(Z=2.416,P〈0.05)。结论99Tcm-MIBI显像在评估NSCLC化疗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蔡日丹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7):815-816,89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LR4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TLR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TLR4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远处转移并没有相关性。结论:TLR4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潜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24-12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29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高、中和低分化肿瘤的血流量(BF)值分别为(58.3±20.5)、(38.5±15.7)和(30.3±6.7)ml/(100g·min),强化峰值(PEI)分别为(26.1±11.7)、(23.6±6.9)和(16.2±4.9)HU,血流量和强化峰值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和0.0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28.4±9.8)ml/100g·min)]和PEI[(10.9±8.4)HU]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7.3±16.5)ml/(100g·min)和(24.0±8.7)HU],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2);术后转移组BF值[(22.6±3.2)ml/(100g·min)]明显低于未转移组[(45.0±16.4)ml/(100g·min)].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间的相关性。方法:搜集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手术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P-V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C及LVD,分析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与VEGF-C、LVD间的相关性。结果:60例NSCLC中,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阳性组VEGF-C、LVD均高于阴性组。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所示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与VEGF-C及LVD相关,可间接反映其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多次显像在监测和预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NSCLC患者85例(男6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0岁),分别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多次全身^18F—FDGPET/CT显像。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经病理学确诊或经多种影像学综合诊断并经临床随访证实。计算^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统计学分析采用疋。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85例患者中,肿瘤复发和转移43例,无复发和转移42例。PET/CT在半年内检出率为9.3%(4/43),1年内为30.2%(13/43),2年内为76.7%(33/43),2年以上为97.7%(42/43),未检出2。3%(1/43)。18F-FDGPET/CT对NSCLC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7%(42/43)、95.2%(40/42)和96.5%(82/85)。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和原发灶SUVmax是2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似。12.360,t=3.281和2.465,均P〈0.05),而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对其则均无明显影响。0.639、0.012和3.800,均P〉0.05)。结论^18F—FDGPET/CT多次显像有助于监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及原发灶SUV。为2年内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用康艾注射液加化疗,并与单纯化疗组(28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5.7%(10/28),对照组有效率为32.1%(9/28),治疗组有效率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获益率60.7%(17/28);对照组临床获益率46.4%(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提高临床获益率,减轻毒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L—17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17的表达主要位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质,呈黄褐色,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17的表达差异在NSCLC患者的年龄(P=0.743〉0.05)、性别(p=O.886〉0.05)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在NSCLC的分化程度(P=0.028〈0.05)、淋巴结转移(P=0.042〈0.05)和临床病理分期(P=0.023〈0.05)方面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形成、分化、增殖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用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67例Ⅲ期NSCLC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其中,GT组32例,接受gemcitabine+docetaxel方案,与同期接受长春瑞滨(NVB)+DDP方案(NP组)35例作比较。结果:GT组,CR1例,PR14例,总有效率46.88%;NP组,CR2侧,PR16例,总有效率51.43%,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肿瘤分期下降两组分别为:GT组43.75%(14/32),NP组45.71%(16/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用于NSCLC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肯定,该方案可作为NSCLC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可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以71例ⅢB~Ⅳ期肺癌患者的穿刺或手术标本为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无病进展时间。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46.5%,RRM1的阳性率为56.3%。ERCC1低表达者接受吉西他滨/顺铂的化疗效果优于高表达者,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RRM1低表达者接受吉西他滨/顺铂的化疗效果优于高表达者,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ERCC1和RRM1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1)。结论 ERCC1和RRM1的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敏感性及其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