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MOTO-med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脑卒中相关的肩痛患者分为各位42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MOTO-med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仅予松动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目测类比定级(VA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以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中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后2组行比较,发现FMA上肢功能、VAS、MBI评分存在差异(P0.05)。在2组进行治疗后比的比较,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而上肢功能及MBI评分,则无差异(P0.05)。结论 MOTO-med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卒中后肩痛患者,可有效缓解肩部疼痛症状,且比单纯关节松动术康复治疗有更好效果;但在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方面和生活自理能力,两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蜡疗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合并肩痛的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蜡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蜡疗组为蜡疗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患肢疼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与蜡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蜡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后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Rood物理技术治疗偏瘫肩痛(Hemiplegia shoulrer pain,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者、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运用浮针疗法结合Rood物理技术;对照组单用Rood物理技术。治疗周期30天,观察其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MBI)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MBI、FM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VAS、FMA较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MB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VAS、MBI、FMA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浮针疗法联合Rood物理技术较单用Rood技术更能促进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改善及上肢功能的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效果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VA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明显优于对照组(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1.234,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肢导引功对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上肢导引功组(治疗组)、Bobath疗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上肢导引功,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TEF、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导引功对提高中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郭根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45-2146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段银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9-296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消除情况,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肿、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 VAS、水肿评分下降, FMA、MBI 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药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 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肩关节功能(CMS)评分,以及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VAS、FA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上肢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及生存质量(SF-36)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sEMG、FMA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MBI及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MA评分改变值与MBI及SF-36改变值明显相关(r=0.891,P<0.01;r=0.723,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促进老年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康复技术与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中风后弛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2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康复方案,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技术,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每周治疗6次,连续3周,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四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三项量表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3月后随访当日予以评定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后3月随访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四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疗效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以及治疗后3月回访中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方面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康复技术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弛缓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四肢运动功能等症状,效果显著,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中风住院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实验评价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得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宜早期针灸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2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技术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等级与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治疗组为9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等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5例早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使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加运动疗法.治疗组加针灸治疗和按摩疗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进行脑卒中生存质量评分,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针与灸法并用配合康复及常规药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炼,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腹针加灸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半月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四肢肌力检查(MM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AD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肌力提高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ADL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加康复基础上配合腹针加灸法有调补元阳的作用,可明显加快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改善SHS肩部症状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肩手综合征(SHS)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针灸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肩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从而提高治疗SHS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4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吞咽康复训练,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60d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前一时点比较,两组治疗后和随访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随访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值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吞咽障碍复常率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针刺疗法可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证属风痰瘀阻证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化痰通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疗程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吞咽困难生活质量测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患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传统针刺疗法中的头皮针结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入选9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常规用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联合治疗,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将两组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对照分析;观察指标:(1)手功能试验(Carroll评分法);(2)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分);(3)手掌围度(使用软尺测量)。结果对照组45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疗程结束后总有效28例,无效17例;治疗组45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疗程结束后总有效39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有效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手功能试验Carroll评分(57.71±34.34比较46.56±24.08)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8.09±3.56vs.17.31±6.08)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手掌围度有效改善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联合空气压力波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缓解肢体肿胀程度上较常规康复疗法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